《徒步中國》,戶外圈最受歡迎的公眾號~
素材來源:超級俱樂部
跑 步
是一項隨時隨地可以進行的運動
並且不需要器械的輔助
然而關於晨跑、午跑、夜跑
到底哪個更有利於健康的爭論
跑友們對此一直沒有形成統一的看法
那麼問題就來了
到底什麼時候跑步最好呢?
「從理論上來說,黃昏時分,大氣內的氧氣濃度最高,人的感覺最為靈敏,協調能力最強,體力的發揮和身體的適應能力最強,並且這時血壓和心率既低又平穩,確實是適宜鍛鍊的好時段。」專家說,但是,這並不表示一天中的其他時間就不適合運動。
不同的人之間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心肺功能、體質狀態不同,其運動時間、運動頻次、運動方式也不應千篇一律。應該說,鍛鍊的最佳時間並不是絕對的,各人之間肯定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根據健康體檢單和自己的作息及飲食規律,諮詢一下醫生。
此外,對於都市中的上班族來說,黃昏時分有的正在加班,有的正在匆匆忙忙往家裡趕,正是忙忙碌碌的時候,讓他們每天擠出一個小時做運動,非常不現實。
其實,對絕大多數正常體質的人來說,只要避開飯前半小時、飯後一小時以及睡覺前一小時內,其他任何時間都可以進行體育鍛鍊。如果已經養成了晨練的習慣,持之以恆一定也會獲益多多,根本沒必要改成晚練。
運動時間夠不夠、運動方式適不適合自己,有一個很簡單的測量辦法:
此外,運動量也切忌一成不變。比如跑步,一開始時間應該短一點,速度慢一點,身體適應一段時間後,再逐漸延長跑步時間、讓速度更快一點。
建議:室外健身不宜過早,大霧天及空氣品質差的地方也不要早起鍛鍊。並且,晨跑前不要吃早餐,以防腸胃不適。
建議:飯前一個半小時內不運動,飯後半小時後可做散步、太極等輕微運動,一個半小時後可做中等強度的運動,如慢跑。
建議:晚間跑步易受風寒入侵,不要在江邊河畔等風大的地方跑步,容易著涼感冒。同時也要注意跑步場地的選擇,要選擇人多、光線充足的地方,保證人身安全。
此外,高齡人群鍛鍊也應選擇在晚上,因為此時血液中血小板減少,血管梗塞的風險也大大降低。但儘量不要選擇跑步,可偏向太極、散步等較為輕鬆、節奏緩慢的運動方式,安全又舒適。
需要提醒的是,運動並非一定就會健康。
對於中小學生來說,每天應保持9~10個小時睡眠。如果為了追求運動效果,一味早起,反而對身體有損。充足的睡眠、均衡的營養再加上適當的運動,只有三者密切結合,才能給人帶來健康。
此外,早上鍛鍊之前,一定要吃點流質食物如牛奶、飲料等,切忌空腹上陣。中午要吃好一些,別動不動就吃快餐。
說到底,這三者都是利弊共存,各位跑友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跑步的時間。不管你選擇哪個時間段去跑步,最重要的還是你得 堅持 運動!
快來看看這個視頻!
▽
當你成為一個更好的跑者時
你就成全了一個更好的你
但是,堅持跑步的你一定要用正確的跑步姿勢
▼
正確的跑步姿勢
應該是怎樣的
跑步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身體細節
▼
1.身體稍向前傾,加快步頻,腳步輕盈。不要把腿抬得太高,可以減少對關節的衝擊,減緩疲勞的積蓄。
2.步幅不要過大,防止膝關節在邁步時動作太大,導致韌帶的損傷。儘量選擇在直道或操場的外圈跑步,可以減少膝關節內外側受力不均,以及雙腿負重不均而造成的關節損傷。
3.腳掌落地方式:一般人可以採取足中著地的方式。對於初級跑者,或者體重較大的跑者來說,可以由足尖慢跑開始。這樣可以通過增加足弓緩衝降低對膝關節的衝擊,預防膝關節受傷。
可以在堅持跑步的日程中逐步開始掌握正確的跑法,即「足跟—全足—拇趾」的方式。
4.繃緊臀部,髖關節前後擺動,避免骨盆過度前傾,使重心不過分向前,減輕地面對骨盆的作用力,保護骨盆及腰椎。確保髖關節前後擺動,減低地面反應力對骨盆的影響。
5.微微收腹,感覺讓腹肌靠住脊柱,儘可能採用規則的,有深度的腹式呼吸。
6.腰部放鬆,上半身帶動雙臂向前後方向自然交替擺動,雙臂靠近軀幹,肘關節彎曲,半握拳,不要刻意把力量總在擺動雙臂上。用力擺動雙臂過抬臂過高會使心臟負擔增加。
7. 頸部放鬆,頭部直立,一直面朝前方,略低頭收下頜,儘量閉嘴用鼻子呼吸。眼睛看向身前7~10米的距離。
跑 步
總能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不管你是晨跑、午跑還是夜跑
一定要記得用正確的跑步姿勢
適合自己的跑步時間
加上正確的跑步姿勢
才能讓你遠離跑步膝和避免跑步損傷
願每一個堅持跑步的你都變成更好的自己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