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不買帳、播出即僕街,經典翻拍劇為何越拍越差?

2020-11-22 光明網

@中國新聞網

不是以創作為價值導向的翻拍劇,也該停一停了。

先是「青春版亮劍」《雷霆戰將》被批後停播,後是張一山版《鹿鼎記》被網友打差評至2.6分。短短幾天,國產經典翻拍劇又增加了兩個失敗案例。

豆瓣截圖

當然,觀眾們對這種翻拍劇的僕街已經不再大驚小怪,頂多會發出「辣眼睛」的無力哀嘆,以及對全體主創智商的懷疑——珠玉在前,照搬原作也不該拍成這樣啊。

然而事實是,爛劇就這樣一個一個誕生了。張一山版《鹿鼎記》並非是最差的翻拍劇,它前面還有2.3分的2018版《尋秦記》。它也並非是最差的金庸武俠翻拍劇,至少主創還想有所創新,改編成喜劇風格,只是最後跑偏了。

豆瓣截圖

最怕的是那些不知所謂的翻拍劇,乍一眼看上去很亮眼,有武打場面、有特效、有戲劇衝突、有俊男靚女,片頭片尾再配上經典音樂,瞬間營造懷舊氛圍,然而真正看了劇,你就會發現,包裝都是騙人的。

2018版《笑傲江湖》海報

人物智商一個比一個低,劇情邏輯充滿bug,武俠內核變身地攤偶像狗血愛情故事,1.5倍速看完後才發現,自己看的不是江湖,是「漿糊」。

2013版《天龍八部》海報

近幾年,武俠小說翻拍劇已經成為爛劇的「重災區」。2018版《笑傲江湖》、2017版《俠客行》、2013版《天龍八部》、2014版《神鵰俠侶》、2013版《笑傲江湖》、2019版《倚天屠龍記》,豆瓣評分從低到高排序,最低2.5分,最高5.8分,都在及格線以下,超過6分的寥寥無幾。2017版《射鵰英雄傳》評價最高(8.0分),這部劇得到最多的評價是「忠於原著」、「還原度高」。

2017版《射鵰英雄傳》海報

比武俠劇更慘的是神話劇,「封神榜」和「白蛇傳」作為民間流傳甚廣的大IP,已經被演繹了無數版本。演繹到現在,神話故事已經虛化為背景,任由創作者們在其中塗抹俗套、拙劣的愛情故事。

譬如蘇妲己和楊戩成了青梅竹馬,兩人不僅一起長大還談起了戀愛,上演一出「封神絕戀」,這部劇是2019版《封神演義》。

2019版《封神演義》海報

再比如開了十級美顏濾鏡,拍出「網遊版白素貞」的2019版《新白娘子傳奇》,這個故事不像「白蛇傳」,更像是「白蛇傳」大型同人劇。

2019版《新白娘子傳奇》視頻截圖

還有每個角色都有問題的「天雷滾滾劇」《封神英雄榜》《封神英雄》,這兩部劇最大的看點恐怕就是帥氣的姜子牙和美麗的妲己了。

《封神英雄榜》海報

相比之下,本來就專注愛情的偶像劇落差就小多了,至少不會有觀眾說感情戲太多。然而看多了就知道,翻拍偶像劇也是一個技術活,不說劇本和演員,光是灰姑娘邂逅貴公子、失憶、車禍、絕症的橋段,大家就已經看夠了。

《命中注定我愛你》《王子變青蛙》《流星花園》……這些都是十幾年前的偶像劇,相比古裝劇,它們的翻拍更依賴當下觀眾的審美和情感需求,變數也更大。僅僅是服化道的升級,很難帶給觀眾新鮮感。偶像劇翻拍,還需要找到與當下觀眾情感契合的共鳴點。

翻拍偶像劇海報

很顯然,大部分翻拍劇並沒有做到這點。而且現在的趨勢是,由於翻拍劇頻繁僕街,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反感經典翻拍。那麼,到底是什麼動力支持著創作者一次次把目光投向經典?

網友對於翻拍的討論

最首要的,可能就是經典作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有廣泛的關注度,有較為穩定的受眾群體,跟新題材相比,它的下限是有保證的,它的收益也是可預見的。

所以當影視從業者既不想冒險,又想賺快錢時,這便是一個很好的替代方案。當然,這也與影視行業原創能力不足有關,如果手頭有大把的優質原創劇本,誰還會想去做「二道販子」。近幾年,翻拍網絡小說已蔚然成風,經典翻拍只不過是其中一種,還有翻拍日韓影視劇的,翻拍歌曲的,翻拍遊戲動漫的等等。

網文改編劇蔚然成風

對於創作者來說,改編經典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完全創新,害怕原來的觀眾不買帳。完全照搬,劇情又實在跟不上時代。能平衡好非常不容易,大多時候是創作者改編的能力跟不上改編的野心,既想著原作又想著創新,最後啥都沒做好。

當然,這個鍋也不能都甩給編劇,眾所周知,在國內的影視行業中,編劇的話語權一向不高。近些年,從平臺到投資方、製片方,很多從業者以資本為導向,以流量為導向,以所謂的大數據為導向,就是不以創作為導向。

電視媒體走下坡路以及視頻網站的崛起,也為其創造了特殊的歷史背景。電視劇有了更多的播放渠道,相比以往電視臺的精挑細選,視頻網站則寬鬆得多。以前製作公司比拼收視率,現在各種數據都能花錢買,真假難以辨認。很多翻拍作品更是由視頻網站自產自銷,作品自然良莠不齊。

此外,當下的經典翻拍劇還有捧新人的重要作用。尤其武俠劇的男女主角,即便演員表現毫無亮點,作品一塌糊塗,也能頂著「第X代XXX」的名號迅速走紅。

未來還將有多部經典翻拍劇

最後,受苦的還是觀眾,花費時間看劇,還得去「洗眼睛」。有時還要被劇方甩鍋,說「觀眾就喜歡看這種」。

成功的翻拍,是用當下的話語解讀經典的新內涵,讓經典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失敗的翻拍,則是打著情懷的幌子消費經典。大數據和經驗可以製造出迎合觀眾偏好的商品,但卻創作不出直抵人心、跨越時空的作品。不以創作為價值導向的翻拍劇,也該停一停了。

作者:袁秀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觀眾不買帳、播出即僕街 經典翻拍劇為何越拍越差?
    短短幾天,國產經典翻拍劇又增加了兩個失敗案例。然而事實是,爛劇就這樣一個一個誕生了。張一山版《鹿鼎記》並非是最差的翻拍劇,它前面還有2.3分的2018版《尋秦記》。它也並非是最差的金庸武俠翻拍劇,至少主創還想有所創新,改編成喜劇風格,只是最後跑偏了。
  • 觀眾不買帳、播出即僕街 經典翻拍劇為何越拍越差?
    短短幾天,國產經典翻拍劇又增加了兩個失敗案例。豆瓣截圖當然,觀眾們對這種翻拍劇的僕街已經不再大驚小怪,頂多會發出「辣眼睛」的無力哀嘆,以及對全體主創智商的懷疑——珠玉在前,照搬原作也不該拍成這樣啊。然而事實是,爛劇就這樣一個一個誕生了。張一山版《鹿鼎記》並非是最差的翻拍劇,它前面還有2.3分的2018版《尋秦記》。
  • 為何經典翻拍越拍越差?
    【為何經典翻拍越拍越差?】先是《雷霆戰將》被批後停播,後是張一山版《鹿鼎記》被網友打差評至2.6分。近年來,經典翻拍劇頻頻僕街,其中武俠劇、神話劇、偶像劇尤為常見。在很多翻拍劇中,不管是演員、服化道還是外景、畫質都更上一層樓,然而成片質量卻不如人意。成功的翻拍,是用當下的話語詮釋經典的新內涵,讓經典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而當下很多翻拍,卻是打著情懷的幌子消費經典、賺快錢。
  • 越拍越差,處境尷尬……你支持經典電視劇翻拍嗎?
    短短幾天,國產經典翻拍劇又增加了兩個失敗案例。 然而事實是,爛劇就這樣一個一個誕生了。張一山版《鹿鼎記》並非是最差的翻拍劇,它前面還有2.3分的2018版《尋秦記》。它也並非是最差的金庸武俠翻拍劇,至少主創還想有所創新,改編成喜劇風格,只是最後跑偏了。
  • 越拍越差,越差越拍,「翻拍劇」為何成為影視泥潭?
    經典翻拍劇為什麼會越拍越差呢這當然就離不開情懷這兩個字了,翻拍的作品打著翻拍老版經典的旗號,拍出來的卻不是經典。不僅如此,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現在的翻拍劇好像已經成為了推出小鮮肉的一個重要方式,每一部的翻拍劇幾乎都是由那些剛剛出道,沒什麼演戲經驗的偶像演員來演的。
  • 今日盤點:已經翻拍了九次的《封神榜》,為何越拍越爛?
    導語:已經翻拍了九次的《封神榜》,為何越拍越爛?這兩天,網上有不少人討論最新一版的《封神演義2019》,認為該劇劇情胡編亂造,服化道也是一言難盡,在當今影視行業翻拍泛濫成風,這類影視劇寧願少一部也不要多一部。其實封神榜作為中國古代經典的神話故事系列,幾十年來一直在被影視化。
  • 翻拍不斷,卻越拍越爛?
    2018年《新笑傲江湖》才剛剛創下2.5的最低分歷史,轉眼兩年過去,新翻拍的《鹿鼎記》也朝著3分以下快速俯衝。這讓人不得不產生疑問:總在翻拍的金庸劇,為什麼越來越差了?一代人的一代金庸很久之前就曾有過一句定論: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俠。
  • 從新版《笑傲江湖》到《鹿鼎記》,為何古裝翻拍劇口碑都這麼差?
    近年來,古裝翻拍劇可謂是一部接著一部播出,雖然都是翻拍自經典的金庸、古龍題材,但是播出後口碑大多「撲街」。翻拍劇口碑「撲街」,但製作方熱情依舊很高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近年來大部分翻拍劇都口碑「撲街」,但是製作方們的熱情卻在不斷高漲,說白了就是:不管觀眾反應有多差,但我還是要拍。據不完全統計,僅僅是2019年,翻拍劇數量就已經達到了90部!
  • 翻拍劇越拍越爛?步步驚心韓國版就很驚豔,每個人都很亮眼
    翻拍劇越拍越爛?步步驚心韓國版就很驚豔,每個人都很亮眼大家都知道如今大陸翻拍劇很流行,因為翻拍劇有非常多的優點,比如原劇有強大的觀眾基礎,這會為幫他去帶來更多的流量,所以很多電視劇也會繼續翻拍,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其實國外也會翻拍中國本土的,很意外吧?
  • 張一山翻車背後,金庸劇越翻拍越爛了嗎
    梁朝偉版本的《鹿鼎記》,一度被認為是所有翻拍裡的顏值巔峰。金庸本人也曾說過,在所有由他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中,劉德華和梁朝偉演的《鹿鼎記》是最讓他滿意的。陳小春飾演的韋小寶,則是很多人心目中最經典的一版。2020年新版《鹿鼎記》播出之後,很多人又重新翻出它來「洗眼睛」。而到了張衛健版本,「涼風有性,秋月無邊,虧我思嬌的情緒好比度日如年」,這首打油詩至今還能被很多90後順口背出。
  • 越罵越火!《新鹿鼎記》收視第一,難怪資本都愛翻拍經典
    年末了,本想著會有幾部好看的年度大戲壓軸登場,沒想到,全是各種天雷滾滾的「翻拍劇」,炒冷飯吃多了,真是讓人難受。前有張一山扮猴。前不久《粉紅女郎》的翻拍也出來了,但這個演員陣容一看,感覺哪哪都不對勁,跟原來的角色差了十萬八千裡,瓜妹覺得這回拍的,應該是另外一部劇。不說別的,就宋軼這個長相,演結婚狂,能失戀2020次,那98%的女生這輩子估計是別想結婚了。
  • 金庸武俠劇越翻拍越爛,大陸劇組到底比香港TVB差在哪裡?
    自從這些經典的版本播出之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導演會把這些武俠劇翻拍一遍,觀眾已經記不清看了多少個版本的喬峰、韋小寶、郭靖。細心的網友會發現,在所有金庸武俠劇的版本中,還是以香港TVB拍攝經典最多,臺灣版本的《倚天屠龍記》也不錯。而大陸翻拍的比較好的有黃曉明、劉亦菲版《神鵰俠侶》(及格),也拍出過8.3分胡軍、林志穎版的《天龍八部》但這兩版本都已經是十幾年前,雖然評分不低,但也沒能達到TVB經典版本的質量。
  • 金庸《越女劍》為何是唯一一部從未被翻拍過的劇?選角太難選
    而電視劇方面,則要數香港無線拍攝的83版《射鵰英雄傳》為最熱門劇了。當然,此後張紀中所拍攝的《天龍八部》和《神鵰俠侶》也同樣引起了巨大的熱議。,那為何小說《越女劍》只在1986年被香港亞視拍成了電視劇,此後再也沒有被翻拍過?
  • 折騰了10多年,網絡文學IP翻拍改編的路,為何越走越窄?
    孫佳山 中國藝術研究院翻拍的根本原因是我國電視劇的產能過剩,在產能嚴重過剩的背景下,拍新劇的壓力太大了沒有「天價片酬」的大明星壓陣,如果劇本、編劇、導演再又沒有太多知名度的話,拍出來的劇集就沒有收視率號召力,連電視臺都不會購買。打個比方,著名的《人民的名義》裡的演員基本上都是老戲骨,但就是這幫老戲骨的片酬實際上也不便宜,《人民的名義》的製片人就曾公開說過,如果走市場價的話,這部劇的製作成本就不會那麼低。
  • 影視越翻拍口碑越差,戰爭劇變偶像劇,演員公然直懟網友
    現在的影視劇為何越翻拍口碑就越差,經典影視劇大多數的翻拍都被搞得一塌糊塗,差強人意,怪不得網友的挑剔和狂噴了。經典影視劇《亮劍》也是一代代人的經典回憶,算是國產戰爭劇經典中的經典,曾被翻拍過兩次,結果不言而喻,雷人雷語,差評不斷。
  • 經典IP翻拍屢屢淪為笑柄,劇版《冰血暴》為何能走出怪圈?
    《冰血暴》的原名Fargo拆解開,有「越走越遠」之意,這一表達正完美貼合著Fargo中的黑色荒誕的犯罪故事基調,小人物在犯罪之初完全無法預料到事件將向何種方向展開,以至於最後越走越遠,難以收場。2014年4月,改編自《冰血暴》的同名美劇,在FX有線臺播出,這也是該臺推出的首部限定類劇(即在一季內講述完整個故事)。
  • 翻拍劇《你是我的命中注定》熱播,為何翻拍劇紛紛改頭換面避免...
    曾經一段時間,但凡是翻拍劇,在宣傳時都會與原版劇捆綁,有的甚至連名字都不會有太大變動。但是,最近播出的翻拍劇卻「拒絕」與原版有任何關聯。除了《你是我的命中注定》以外,此前騰訊視頻播出的《忘記你,記得愛情》,也是翻拍自偶像劇《王子變青蛙》。
  • 為何經典動畫真人版都僕街了?
    《攻殼機動隊》真人版僕街,《人狼》真人版又僕街...同樣的故事卻南橘北枳,經典動畫都讓翻拍給毀了。   兩部真人電影的評分《殺死比爾》中的劉玉玲及相關動畫場景昆汀選擇用動畫來處理這一段劇情,主要出於三個原因:1、動畫的表現力確實超過實拍2、過於血腥的段落用童演會引發爭議3、動畫的拍法可以讓其有別於主線劇情
  • 國產翻拍劇,拍不好就別糟蹋經典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這幾年國產影視綜藝特別喜歡翻拍;以前的、國外的,不管買沒買版權,現成的劇本和規則,拿來塗塗改改再播一遍,就算被罵得厲害也是下次還敢;不過,翻拍新聞對我來說,就是一個重溫經典的機會;比如說,通過最近那部評分在及格線的樂隊綜藝,我才知道它的原版《超級樂隊》,原來有那麼多音樂牛人;而《安家》的存在,可能就是為了提醒我們曾經有過
  • 誰說翻拍劇都很爛?這些翻拍劇比原版還火,播出後成了經典!
    近年來,許多翻拍劇都不如人意,陳妍希版《神鵰俠侶》過兒變流氓小混混,姑姑頭戴雞腿裝;新《流星花園》道明寺表白臺詞如同小學生,杉菜鄉土造型辣眼睛;《新尋秦記》從演員到服裝到劇情都天雷滾滾;《泡沫之夏》劇情又是撒的一出新狗血。這些都讓觀眾在緬懷過去的同時,對各種翻拍劇失望透頂。但其實在早前IP不那麼泛濫的時候,還是有許多導演都是在認認真真拍劇的,即使是翻拍也是良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