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行草書法的特徵及行草字的結構變化簡述:
行草書是綜合了行書與草書的特徵,要求結字似行楷,而篇章布局,用筆,氣脈似狂草,字意相連,行間顧盼。它既有行楷書的字體清晰易於辨認的特點,又有狂草書的氣韻流動連綿不斷的奔放美。字與字之間的貫氣,主要靠上下字之間的欹側斜正的變化,有揖有讓,遞相映帶,有時靠勢的露鋒承上引下,有時靠急速的回鋒以含其氣,在靜止的紙上表現出動態美。筆勢多變,得勢才能得力,得力才能得氣,得氣才能得神,草書之作全在神馳情縱,得心應手之間寫出精神和氣質來。草書在結構上可以大膽地取側勢、取險勢,力求觀賞的藝術性效果。
行草書法字體上下結構的字變化較多,但基本原則是上下兩部分要做到高度相同,中心垂直,點畫分布疏密均勻。寬度上則有上下相等、上寬下窄、上窄下寬以及中間寬上下窄等不同變化。在行草書法的筆法技巧中,行草書法主筆的觀點是很是需要強調的,主筆至關重要。據記載,劉熙載在《藝概》中有「畫山者必有主峰,為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筆,為餘筆所拱向。主筆有差,則餘筆皆敗,故善書者必爭此一筆」。
行草屬動態字體,威風凜凜氣魄差異極大,其筆速的變化差異尤其顯著。它要求謄寫者,必須能對各檔的筆速,都要有很強很嫻熟的駕馭能力,才氣很好地掌握威風凜凜氣魄。同樣是王羲之的作品,其筆速差別,威風凜凜氣魄差別。篆、隸、楷雖屬靜態字體,但在威風凜凜氣魄上是很是多樣化的。以唐楷為例,禇遂良筆速快,歐陽詢筆速中,顏真卿筆速慢。筆速的快慢對威風凜凜氣魄的體現會發生直接的影響。
盧定山行草字帖欣賞:
書者介紹:
盧定山,1945年生,廣西邕寧縣人,中書協會員,自幼酷愛書法藝術,多年來臨池不輟,博採眾長,力求藝術性與實用性的統一,自成風格。有百多幅各種書體作品在全國性、省市級發表、展出或獲獎。
書法現代的線條及墨法表現力簡述:
書法的點畫線條應該是非常具有表現力的。這種表現力就體現在點線的質地和質感上。它是書法特有的形式技巧語言。有的富有彈性,如「鐵線」;有的體現蒼勁,如「萬歲枯藤」;有的表達飄逸,如「彩帶」;有的展示剛健,如「鐵畫銀鉤」等等。它具有審美特質,並用以表達烘託作品的風格氣息。不是指那種「死蛇掛樹」、「煮爛的麵條」之類的敗筆質感。線質,係指點畫的質地和質感。它是筆法的表現力所在。
歷代書家無不深究墨法,清代包世臣,:臣在《藝舟雙楫》中說:「書法字法,本義: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芝一大關鍵已。」明代文人畫興起,國畫的墨法融進書法,增添了書法作品的筆情墨趣。初學書法,人們往往以為用墨不重要,這是—種誤解。筆法與墨法互為依存,相得益彰,正所謂「墨法之少,全從筆出」。用墨直接影響到作品的神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