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定山行草字創作的巔峰,字形筆精墨妙飄逸出塵,可做帖的好書法

2020-12-23 清雅閣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行草書法的特徵及行草字的結構變化簡述:

行草書是綜合了行書與草書的特徵,要求結字似行楷,而篇章布局,用筆,氣脈似狂草,字意相連,行間顧盼。它既有行楷書的字體清晰易於辨認的特點,又有狂草書的氣韻流動連綿不斷的奔放美。字與字之間的貫氣,主要靠上下字之間的欹側斜正的變化,有揖有讓,遞相映帶,有時靠勢的露鋒承上引下,有時靠急速的回鋒以含其氣,在靜止的紙上表現出動態美。筆勢多變,得勢才能得力,得力才能得氣,得氣才能得神,草書之作全在神馳情縱,得心應手之間寫出精神和氣質來。草書在結構上可以大膽地取側勢、取險勢,力求觀賞的藝術性效果。

行草書法字體上下結構的字變化較多,但基本原則是上下兩部分要做到高度相同,中心垂直,點畫分布疏密均勻。寬度上則有上下相等、上寬下窄、上窄下寬以及中間寬上下窄等不同變化。在行草書法的筆法技巧中,行草書法主筆的觀點是很是需要強調的,主筆至關重要。據記載,劉熙載在《藝概》中有「畫山者必有主峰,為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筆,為餘筆所拱向。主筆有差,則餘筆皆敗,故善書者必爭此一筆」。

行草屬動態字體,威風凜凜氣魄差異極大,其筆速的變化差異尤其顯著。它要求謄寫者,必須能對各檔的筆速,都要有很強很嫻熟的駕馭能力,才氣很好地掌握威風凜凜氣魄。同樣是王羲之的作品,其筆速差別,威風凜凜氣魄差別。篆、隸、楷雖屬靜態字體,但在威風凜凜氣魄上是很是多樣化的。以唐楷為例,禇遂良筆速快,歐陽詢筆速中,顏真卿筆速慢。筆速的快慢對威風凜凜氣魄的體現會發生直接的影響。

盧定山行草字帖欣賞:

書者介紹:

盧定山,1945年生,廣西邕寧縣人,中書協會員,自幼酷愛書法藝術,多年來臨池不輟,博採眾長,力求藝術性與實用性的統一,自成風格。有百多幅各種書體作品在全國性、省市級發表、展出或獲獎。

書法現代的線條及墨法表現力簡述:

書法的點畫線條應該是非常具有表現力的。這種表現力就體現在點線的質地和質感上。它是書法特有的形式技巧語言。有的富有彈性,如「鐵線」;有的體現蒼勁,如「萬歲枯藤」;有的表達飄逸,如「彩帶」;有的展示剛健,如「鐵畫銀鉤」等等。它具有審美特質,並用以表達烘託作品的風格氣息。不是指那種「死蛇掛樹」、「煮爛的麵條」之類的敗筆質感。線質,係指點畫的質地和質感。它是筆法的表現力所在。

歷代書家無不深究墨法,清代包世臣,:臣在《藝舟雙楫》中說:「書法字法,本義: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芝一大關鍵已。」明代文人畫興起,國畫的墨法融進書法,增添了書法作品的筆情墨趣。初學書法,人們往往以為用墨不重要,這是—種誤解。筆法與墨法互為依存,相得益彰,正所謂「墨法之少,全從筆出」。用墨直接影響到作品的神採。

相關焦點

  • 筆精墨妙 自成一格
    在追求技巧的時代,人們視技巧為書法美的首要因素,因而著眼於作為創作對象的客體,將漢字的筆畫和結體錘鍊到盡善盡美的地步。在超越技巧的時代,人們將主觀意識看得高於一切,自我的審美意識可以而且必須反映到字體的結構和點畫之中,對其進行各種各樣的變形。因此,它特別強調作為創作主體的書法家本身,多讀書、提高修養的要求就是由此產生的,這是藝術觀念的一個重大發展。
  • 中書協著名女書法家李硯,楷書《滕王閣序》欣賞,筆精墨妙真書法
    書法之神韻就是一種渾然天,成一氣呵成組成的蘊含美感。所以說書法不存在文無第一,因為書法有技術層面的東西,有實戰的成分,技術層面的高低是不可忽視的。在楷書的發展中,顏真卿的開先河之處在於字形大小趨同,用筆畫粗細調整字內布白疏密。
  • 盧定山行書字帖的巔峰,高雅遒勁飄逸出塵,學書法的極品速成範本
    行書傳統筆法及墨色結構變化規律簡述:行書書法墨色的變化既是寄託了傳統的筆法,又加入了其個人色彩,在兩者中達到一個平衡的標準,讓創作出的作品更有時代氣息,這也正是墨色變化的魅力所在。墨色上的多元素複合客觀上也把用筆推向了一個新高度,也使得書法發展的寬度更為廣泛。首筆重起,末筆輕收;首筆輕起,末筆重收。下一個字又繼續承接這種輕重轉換的規律,造成節奏上的起伏變化和墨色的粗細對比。每個點畫都是以跳躍的形式出現的,它們的長短、粗細、剛柔都有較大的反差,這使得點線左右拉扯,上下支出。
  • 民國大藏家張伯駒,創新「鳥羽體」書法清妍秀美、飄逸酣暢!好字
    中國的書法藝術發展至今,除了傳統精華的繼承也離不開書法思想和書寫技法的創新。可在當今一說到書法創新,難免讓你扶額直嘆,其中緣由我想大多數人都是心知肚明的。那麼在書法創新的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什麼呢?懷素曾在《敘帖》中說:「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漓驪半無墨。」
  • 北宋書法的巔峰——品一品黃庭堅的草書思想
    黃庭堅的才華不僅表現在文學上,在對書法的感悟上,也有大量的文獻資料傳世,有的散見於黃庭堅的書札,在其題跋作品中也有體現,有的存在於一些文學作品中。黃庭堅的論書往往都是簡短精要,如同宋人瀟灑飄逸的行草書札一樣。草書是黃庭堅最擅長的書體,關於草書的論述在其書論中較多,有的是論述他人的草書成就,有的是關於草書作品的評鑑和賞閱,有的是關於其書寫草書作品得到的經驗和總結,語言較為平實和直接。
  • 書法欣賞 | 《快雪時晴帖》
    《快雪時晴帖》傳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創作的行書書法作品,紙本墨跡,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本貼共全文4行,28字。它是作為一封信札寫就的,其內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時以愉快心情對親朋友人的問候。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獨特的節奏韻律。其筆法圓勁古雅,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出意致的悠閒逸豫。
  •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春風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塵
    此聯因風格飄逸出塵,涵義雋永為人們所稱頌。鄧石如,初名琰,字石如,避嘉慶帝諱,遂以字行,後更字頑伯,因居皖公山下,又號笈遊道人、完白山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安徽懷寧縣白麟畈(今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白麟村)鄧家大屋人,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派篆刻創始人。
  • 讀讀形容書法的成語,對練習書法有啟迪
    成語極大地豐富了文字和文學的內涵,更是豐富和促進了書法藝術上的創作。只要你打開成語詞典,有關形容書法的成語有不少。形容書法成語的出現不僅豐富了書法藝術的內涵、也促進了書法藝術上的創作,推動了書法藝術的繁榮和發展。
  • 王羲之《十七帖》,正確打開方式
    從本期開始,我們將逐步解析《十七帖》,結合此前刊發的系列草書公益課文章,與大家一同學習書聖的經典之作。觀察字帖中點畫的起訖變化就好像是一個偵探,在努力發現「字帖」中破綻的同時,儘可能地找到自己可以切入的角度和方位。對於《十七帖》中點畫的起訖問題,由於刻帖一刻再刻,筆畫顯得相當混淆,有些動作如果按照刻本來做就會顯得猶豫不決,不知如何為好,一旦筆畫形成,雖外形很像,但一無神採。
  • 王徽之書法《新月貼》
    王徽之的《新月帖》與他的詩相比,就算不上超然飄逸了。如果從內容上看,作者是在心境不佳的情況下寫就的。"我們一路讀來,可以感覺到王徽之作此篇是認真仔細的,書寫速度沉穩緩慢,以楷書、行楷為主體,一筆一畫都精心表現,超始穩健,收筆利落,毫不苟且。如「摧」字,筆筆落於實處,穿插豐滿,圓潤飽和,卻還恰到好處地留有透氣小孔,觀之決不沉,而「念」字則更具多種手法,先是撇捺兩筆如開張之翼,顯出格局的開闊,為接下來的表現留有足夠的空間。
  • 書法藝考(書法史)——《二謝帖》
    《二謝帖》是東晉朝王羲之創作的書法作品。法帖內容:釋文:二謝面未比面①,遲諑良不靜②。羲之女愛再拜。想邰兒悉佳③。前患者善。所送議當試尋省④。左邊劇⑤。想來邰兒等全都好吧。前些時間憂擔憂的事已妥善。所送事議應當考查並予以省察。(我身體)左部(時而)仍劇烈疼痛。註解①《二謝帖》「二謝面未比面」句。「二謝」指謝安和謝萬。《袁生帖》有「得袁、二謝書,具為慰」句。王羲之與二謝交好,可從其他尺牘,如「二謝雲,秋末必來。計日遲望」得見。「面」:見面。
  • 民國軍閥韓復榘,10幅傳世書法真跡欣賞,筆精墨妙、冠絕古今
    韓復榘韓復榘的書法放到民國也能名列前茅,他是文秘出身,有刀筆吏的功底。所以韓復榘寫書法,出手果然不凡!行筆工穩,結體精到,一氣呵成,古樸典雅,是為精品!就算把韓復榘的字放到現在,也絕對是真正的書法家,他傳統工整,用筆到位,於佑任,赴樸初等名流的字觀之叫人難受,其實有些人名大,字不大。韓復榘要是不放棄山東,他的字可以作為字帖的臨習藍本。韓復榘雖是軍閥,但是他的字卻是在前人的基本上有所提高、創新。絕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人。
  • 中國書法的樂趣,究竟是什麼?米芾的《苕溪詩帖》,讓你稱讚
    書法在很多人眼中都是比較古板的一種存在,實際上,也並不完全是,不同年代的書法作品會有其不同的特點,宋代的書法作品更注重審美情趣,創作要隨意而為,渾然天成,其中宋代書法大家米芾就是其中的典型,他的作品揮灑自如,獨具個性,追求自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書法表現形式,這也讓後世很多人對其稱讚連連。
  • 硬筆書法教學模式:如何練習硬筆行書?
    鋼筆書法字帖多如夜空繁星, 對初學書法者而言, 選擇一款合乎自己個性的字帖非易之事。但是一本好的字帖是激勵學書者學習的動力, 選好字帖是學習書法的前提, 只有性情相近, 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學習起來才會帶勁, 效率才高, 否則, 選帖不當, 臨書如同嚼蠟, 那麼學習沒有積極性, 很難臨好字帖。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氣質和審美情趣, 選擇自己喜愛的字帖。
  • 董其昌與趙孟書法用筆與結字比較
    而「用筆千古不易」就是趙孟打出的恢復古法傳承魏晉法度的一面旗幟。此跋第一句「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沒有什麼隱晦之言,明確提出了用筆與結字的關係,用筆重於結字即在書法學習與創作當中,用筆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礎之上,兼顧字形、字勢即結字。「用筆」為體,「結字」則為用;「用筆」為一,「結字」則為多;「用筆」不變有定理,「結字」常變無定形。」
  • 中書協書法大家劉光霞,行書曹操《龜雖壽》欣賞,可做帖的好書法
    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墨是書法構成的重要元素,是書法呈現的最直接的顏色,我們把這種顏色稱之為墨色。
  • 書法藝考(書法史)——《遠宦帖》
    《遠宦帖》亦稱《省別帖》,為《十七帖》叢帖第十五通尺牘。草書,6行,53字。王羲之在信中對周撫對家人的問候表示感謝,提及自己的妻子的情況時,對其病重非常擔憂。信中還問及陶侃家人和一些同僚的近況。《中國書法全集》對《遠宦帖》的書法風格評價為「偏鋒側鋒甚明顯,體勢多有章草意味」。
  • 讀碑帖 | 懷素 《自敘帖》
    但隨著今草和大草的出現,由於筆畫的高度省儉和運筆速度的加快,已打破了方塊的外形,趨於圓轉,特別通過懷素浪漫主義的誇張,巧妙地創造,其書法的外形已達到以圓破方,化方為圓,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自敘帖》中,一些無外框的字,如「評」、「滿」、「疑」等字,已經塑造出圓的字形來,這不能不說是懷素的一個創造。
  • 近代書法帖學名家馬公愚,精選18幅書法欣賞:筆力渾厚、氣息醇雅
    書法藝術發展至今已歷數千年,由於其獨特的藝術性質,要想寫得一手好書法,書家往往需要紮實的基本功、嫻熟的技巧,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悟性和修養。修養則不說了,悟性則是指藝術的敏感性,以及捕捉和提煉美的能力,比如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行。
  • 田英章女弟子夏梁,小楷書作《多心經》欣賞,網友:此書法可做帖
    字形圓潤飽滿!布局得當合理。娟秀中透著靈氣,她的楷書珠圓玉潤,必須筆筆送到,功力非凡,墨不足也潤不了,和藹安祥不激不歷不偏執。我曾經看過夏梁的現場書作,字寫得非常的漂亮,唯一缺的是寫一筆蘸一次墨,對於楷書,無枯墨,無飽墨,寫一筆蘸一筆墨,都不是很講究,但是對於蘸墨頻率低的都是運筆能很好調整筆鋒,唯一好處就是寫字效率高,楷書蘸墨少不是大家所謂。這一點在田英章的書法視頻上也能夠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