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用28年追蹤13個孩子,結局驚人!這世間最大的真相,不在課本裡

2021-01-15 網易

  本文轉載已獲授權,其它帳號轉載請聯繫原帳號。

  你覺得自己平凡嗎?你能接受自己的平凡嗎?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答案可能都是肯定的。

  但如果換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的孩子平凡嗎?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未來很平凡嗎?

  對於很多人來說,答案或許又會不一樣了。

  

  在英國,有一檔名為《人生七年》的紀錄片,半個多世紀以來,導演堅持每隔7年拍攝一次,通過記錄14個孩子的人生軌跡,揭示了階層的固化問題。

  在日本,同樣也有一版《人生七年》,不同的是,他們選擇拍攝的13個孩子全部都來自極其普通的家庭。

  也正因為這樣,這部紀錄片用28年的時間,揭示了一個我們最不願接受的真相。

  

  01

  5個孩子的人生走向

  不同的夢想,同樣的結局

  孩子們7歲時,節目組進行了第一次拍攝,主要話題是關於「夢想」。

  一堆人裡面,貴子的回答可能是如今很多孩子的心聲:

  「我想要另一個我,我就不用做作業,可以出去玩了。」

  

  貴子的家庭條件還算不錯,父母也對她寄予了厚望。

  在7歲的時候,除了基本的課程外,她就被要求上各種補習班,甚至為了去上課每周還要坐兩次火車。

  星期一彈鋼琴、星期二遊泳、劍道、書法...她幾乎沒有任何空閒的時間。

  巨大的壓力之下,貴子並沒有像多數人一樣產生叛逆心理,相反,她努力的去完成一項又一項父母安排的任務。

  

  然而努力不代表一定會有好結果。慢慢長大的貴子,即使已經拼了命學習,但還是一次次與自己心儀的學校擦肩而過。

  漸漸的,她習慣了遭遇失敗,習慣了自己的不優秀。

  

  21歲時,貴子再次接受拍攝,她終於迎來了一次好運。

  剛畢業,她就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工作,成為了一位空姐。

  面對鏡頭,她眼眶有一些泛紅:「我感覺終於讓父母自豪了。」

  

  如果生活就一直這樣幸運下去倒也不錯,但命運的眷顧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

  沒過多久,航空公司就面臨了破產,貴子所在的小組需要重組。

  她整天提心弔膽,稍有疏忽,就可能丟掉工作,巨大的壓力壓得她喘不過氣。

  二十多歲的她,沒有活成光鮮亮麗的樣子,面對生活,反而有一些狼狽。

  

  和貴子相比,另一位孩子直樹的童年就幸福太多了。

  直樹是家裡的獨生子,他的父母是普通的辦公室職員。因為工作的繁忙,父母沒有太多時間管教他。

  他的生活過的無憂無慮,每天都可以玩好幾個小時的電子遊戲。

  7歲時,當面對夢想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有些無釐頭:著名釣魚選手。

  

  直樹並不是有多喜歡釣魚,7歲的他只是隨口一說而已,對於未來,他幾乎是從來沒有思考過。

  14歲時,他更是連具體的夢想都沒有了。

  

  在迷迷糊糊中,直樹和同年紀的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長大。

  21歲時,直樹在東京的一所大學讀大三。

  再一次面對提問,他終於能夠很明確的說出自己的夢想,他要做一名檢察官。

  

  好不容易有了明確的夢想,但直樹並沒有實現它,面對難度極高的法律考試,他失敗了。

  畢業之後,為了生活,直樹到一家連鎖咖啡店打工,從端茶倒水開始做起。

  從釣魚選手到職業人士再到檢察官,無論是直樹還是他的家人,應該都沒想過最後會是這樣的結局。

  

  在所有的孩子裡面,三重的夢想最為清晰。

  7歲、14歲、21歲,每一次面對提問,他的眼神裡都透漏出執著,答案也從未變過:棒球運動員。

  

  懷揣夢想,三重不停的努力,一點一點的去靠近。

  14歲,他成為了一支小聯盟棒球隊的隊長;21歲,他在大學棒球隊擔任投手。

  一切看起來都在完美的軌道上進行,但大學還未畢業,他卻選擇了退出棒球隊,甚至直接離開了學校。

  

  進入社會之後,三重嘗試了好幾份工作,但都不太順利。最終,他只能回到父親的印刷廠工作。

  印刷廠的活並不輕鬆,收入更是少得可憐,每印一件只能掙到幾日元。

  工作的勞累讓三重沒有太多時間去思考別的事情,曾經的夢想和未來,早就遙不可及。

  

  童年往往是最無憂無慮的階段,面對鏡頭,肉乎乎的小光平笑得眼睛只剩下一條縫。

  「我想製作陶器,我想接我爸的班。」

  當被問到為什麼時,他話語間帶著自豪:「因為我是爸爸的傳人。」

  

  光平的爸爸是一間陶瓷作坊的老闆,他也是這個制陶家族的第15代傳人。

  作坊裡僱傭著十幾名工人,小光平每天就在作坊裡穿梭,在他的眼裡,父親的工作是帶著光輝的。

  但這種光輝並沒有持續多久,在14歲接受拍攝的時候,光平像換了一個人一樣:

  「我已經厭倦了,別再讓我制陶了。「

  

  可能是因為過了新鮮勁兒,但更多的應該是家庭變化給他帶來的影響。

  因為經濟的低迷,作坊艱難運營,最終還是遣散了工人,倒閉了。迫於生活的無奈,光平的爸爸開始獨自製作陶藝來補貼家用。

  父親的失敗讓光平對制陶產生了厭惡,初中畢業後,他選擇了讀技術學校,想要學習一門新技術來養活自己。

  不過,這一次他仍然沒有堅持下來,讀到一半就退學了。

  

  在最美好的年紀,光平迷失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對未來,眼神裡滿是迷茫。

  當節目組再一次拍攝時,21歲的光平已經重新撿起了陶器。

  是啊,放縱之後,終歸還是得面對生活,一無所長的他,別無選擇。

  

  和廣平相比,健太擁有極其類似的開端,但最後卻走向了另一個方向。

  健太家裡的幾代人都靠種植糧食為生,7歲時,他就已經開始和家人一起幹活。

  拍攝時,在稻田邊上,記者問他:「你以後想當稻農嗎?」

  小健太顯然有些迷茫,思索一會兒,他回答:「嗯。」

  

  夢想是當稻農,聽起來好像太過於簡單了,但就連這樣簡單的事情,健太也沒能做到。

  因為大米價格和產量的不斷下降,健太家種植糧食的收入不斷減少,最後甚至都不到原來的一半。

  在高中畢業後,健太沒有像祖輩一樣繼續做稻農,他進入附近的一家工廠,成為了一名最普通的工人。

  除此之外,他完全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

  

  02

  即使不出彩的人生

  也會散發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出身在不同的家庭,有著不一樣的夢想,經歷不一樣的生活,但5個孩子最終的生活卻都不盡如人意。

  事實上,這部紀錄片所拍攝的13個孩子最後都一樣,普通的起點,無論小時候的夢想偉大與否,無論付出了多少努力,最終都陷入了生活的漩渦,奔波於生計,平凡又渺小。

  而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紀錄片裡這些孩子的人生,其實代表著我們大部分人的人生。

  

  在生活中,幾乎所有父母都對孩子寄予厚望,即使不到望子成龍的程度,也一定希望孩子能夠有一些小成就,至少能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不受生活的苦。

  因為這份心願,很多人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害怕孩子落後於他人,給孩子安排各種補習班,努力去規劃他們的人生。

  但最終的結局,我們必須得承認,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註定平凡。

  

  生而平凡,是絕大數人的本色。但第28年的拍攝,我們卻驚訝的發現,即使同是不出彩的人生,也會有不一樣的結局。

  當節目組再次找到光平時,年近三十的他完全是另一幅模樣。

  他仍然還在從事制陶的工作,但對於他來說,這不再是無奈的選擇。

  他慢慢找到了制陶的意義所在,這是謀生的行當,是家族世代的傳承,也是自我人生的表達。

  

  兜兜轉轉一大圈,他又做回了兒時的自己,用制陶去承擔責任,實現美好。

  和父親不同,出自他手的小陶器都有一張快樂的小臉。

  閱盡千帆歸來的少年,忘卻了生活的煩惱,只想做出自己的單純。

  

  一直經歷失敗的貴子,即使拼盡全力,也沒能被生活善待。

  好不容易穩定了工作,她的父母又遭遇了嚴重車禍,很長一段時間都只能躺在病床上。

  貴子有理由倒下,但她卻不斷成長,生活的磨難變成了她最好的老師。

  28歲,是她在航空公司工作的第七個年頭,丟掉彷徨,如今的她不再提心掉膽,反而成為了公司的資深前輩,備受器重。

  如今的她,舉手投足間,散發著從未有過的自信。

  

  空閒時間,她開始學會讓自己停下來,好好的享受生活。

  她常常和朋友一起去跳舞,揮灑汗水。

  走過生活的逆境,她臉上的笑容越發自信迷人。

  

  那個茫然二十年,最終落得在咖啡店打工的直樹呢?

  如今,他已經是東京一家分店的店長。

  釣魚選手也好,檢察官也罷,曾經口裡的夢想只不過是年少時的浮躁和迷茫。

  來自生活的打擊讓他真正認識了自己,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他負責的店鋪,常常是全國各店銷售大賽中的佼佼者。

  未來的日子,他想自己開一家店。

  面對鏡頭,他很坦然:」我知道五到十年內,我想做什麼。「

  他的眼神裡,帶著理想的光芒,也閃爍著從未有過的堅定。

  

  03

  直面平凡,不甘平庸

  帶著微笑和熱愛面對生活

  著名作家梁曉聲曾說:「人們心裡都暗怕著一種平凡的東西,那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

  我們都曾懷揣著遠大的志向,意氣風發,指點江山。

  因為嚮往成功,嚮往美好,所以害怕失敗,害怕一無所有。

  但悲慘的是,大多數人的一生,終將平凡,甚至有人為了過上普通的生活,就已經拼盡了全力。

  

  我們必須得承認,在這個世界上,有90%的人是普通人,9%的人有小成,只有1%的人才能被世人矚目。

  但這可悲嗎?並不可悲!

  因為這個世界是由那些不平凡的人指引著前進的,但卻是由像你我這樣平凡的人支持起來的。

  正是這90%的普通人,演繹著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人生百味;

  正是這些平凡的人,用平凡的生活,構成了這個美好的世界,也構成了偉大的歷史。

  

  平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甘於平庸。

  當我們懷揣對生活的熱愛,保持昂揚的鬥志,保持對美好的嚮往;

  當我們接納真實的自己,笑著面對苦難,在煙火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溫暖和感動;

  我們就能擁有詩一般的生活,擁有無悔的人生。

  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把平凡的生活過好,才是真正的圓滿。

  

  突然想起樸樹的歌聲,簡簡單單,坦坦蕩蕩,在平靜中唱出了人生: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

  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編輯 | 雜蕪

  本文轉載已獲授權,其它帳號轉載請聯繫原帳號。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

相關焦點

  • 28年追蹤13個孩子,暴出世間最大悲劇:生而為人,我們註定一生平凡!
    在英國,有一檔名為《人生七年》的紀錄片,半個多世紀以來,導演堅持每隔7年拍攝一次,通過記錄14個孩子的人生軌跡,揭示了階層的固化問題。在日本,同樣也有一版《人生七年》,不同的是,他們選擇拍攝的13個孩子全部都來自極其普通的家庭。
  • 日本版《人生七年》:28年追蹤13個孩子,我們的孩子終將平凡
    BBC的紀錄片《人生七年》估計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每7年就跟蹤拍攝一次,揭示了階層的固化。而後,這樣的紀錄片被多次翻拍。日本版拍攝於1992年,不同於英國拍攝了3個不同的階層,日本版中的13個孩子都來自類似你我這樣的普通家庭,與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更加貼近。
  • 28年追蹤13個孩子,結果扎心了: 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終將平凡
    來源:帝呱呱星球(ID: diguaguaxingqiu)BBC的紀錄片《人生七年》相信不少人聽說過,它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跟蹤了14個7歲孩子,揭示了階層的固化。因為這部紀錄片,美國、南非和日本也相繼拍攝了自己國家的《人生七年》。
  • 從7歲拍到28歲,日本紀錄片曝光殘酷真相:什麼樣的孩子沒夢想
    這部影片的製作人通過長達56年的追蹤,對14個來自不同階層的7歲孩子進行了每隔7年一次的特殊採訪,以此來了解他們的人生軌跡。,導演用21年追蹤了13個孩子,並拍出了一部屬於自己國家的《人生七年》。22年追蹤13個娃,日本紀錄片曝光殘酷真相:什麼樣的孩子沒有夢想
  • 28年追蹤13孩子,導演戳破教育真相:孩子的平凡與父母的努力無關
    比如,2020年的三十歲,肯定比2000年三十歲的人更加年輕,因為他們不需要靠風吹日曬、走街串巷來養家餬口,晚婚晚育丁克的人也越來越多,把自己的30歲跟父母那輩人的30歲相比,差距是明顯的。可是當我們跟同齡人相比時,就會發現,其實大家都差不多,你並沒有比你的同學年輕多少,他們也挺年輕漂亮的。
  • 七歲看大,日本紀錄片追蹤13位孩子的成長,28歲的他們怎麼樣了?
    1964年至今,英國導演麥可·艾普特用半個世紀跟蹤拍攝了14個7歲孩子,每過七年他便會尋訪他的14個受訪對象,拍攝他們的生活狀態,觀察和對比他們在不同人生階段的變化。 此紀錄片一經播出就得到了各國紛紛效仿翻拍,而最為貼近生活的當屬日本版《人生七年》。
  • 28年追蹤13人, 日版「人生七年」揭露扎心真相:我們全力奔跑,卻...
    在演講中她說「我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個普通人」  因為這句話刷屏,尤其在為教育而焦慮的家長群裡小小的火爆了一把。    那麼對於我們普通家庭,普通孩子,未來會是什麼樣的命運?  日版的《人生七年》用28年的時間,揭示出扎心的真相。  和風靡一時的BBC版《人生七年》著力挑選各個階層不同,這次日本選擇的13位主人公都來自於普通人階層,所以,這些孩子的人生軌跡,或許和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更加貼近,也更具參考意義。
  • 28年追蹤13個雞娃家庭,揭露扎心真相:父母拼盡全力,孩子卻註定平凡...
    56年,14段人生濃縮在九季紀錄片裡,歲月流轉,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受此啟發,後來很多國家,包括美國,日本,南非,蘇聯也相繼拍攝了自己國家的人生七年。艾普特從1964年開始跟拍14個不同階層的7歲英國小孩,請他們聊聊自己的理想生活,此後每隔7年都回訪他們,記錄下他們生活的變化。
  • 28年追蹤13個雞娃家庭,卻得到一個扎心真相!父母們都應該看看!
    (點擊連結閱讀全文:這部耗時56年的紀錄片,跟蹤英國14位孩子的成長,道盡人生的殘酷真相)56年,14段人生濃縮在九季紀錄片裡,歲月流轉,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受此啟發,後來很多國家,包括美國,日本,南非,蘇聯也相繼拍攝了自己國家的人生七年。
  • 日本版《人生七年》| 28年跟拍13個家庭,他們發現了什麼?
    精神成長 | 生命教育『niwo』*來源 | 牛娃成長記(ID: niuwa1666)*原標題 | 《28年跟拍13個雞娃家庭,結果淚目:孩子拼盡全力卻成為了普通人》桃蛋媽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講的是BBC大型真實人生紀錄片:《人生七年》。
  • 大爆66個驚人歷史真相
    中國歷史博大精深,可是真正的中華歷史、中國之魂又有幾個人去研究過,現在很多史料的記載錯誤被以訛傳訛,以至於我們這些大眾都差點將錯誤的歷史認為是正統!商鞅和呂不韋都是衛國人,這兩人對秦國的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保留了他們的祖國。中國歷史博大精深,可是真正的中華歷史、中國之魂又有幾個人去研究過,現在很多史料的記載錯誤被以訛傳訛,以至於我們這些大眾都差點將錯誤的歷史認為是正統!
  • 三年級語文課本印錯了?孩子寫作文時這幾種標點經常用錯
    星期五上午,學校裡一位三年級語文老師一邊遞過來課本,一邊疑惑地問我:「李老師,三年級語文課本上這個地方是不是印錯了?上課時有一個孩子發現了這點,該怎麼給他們解釋呢?」我接過三年級語文課本一看,咦!可不是?這個引號明顯不對勁啊。
  • 孩子學習不自覺怎麼辦?機智媽媽用這3招,讓孩子主動拿起課本
    ,父母們最看重的似乎就是孩子們的成績,可是現在大多數孩子對待學習總是拖拖拉拉,半個小時能完成的作業,總是要用一個晚上。兒子昊昊上課總是走神,除非老師說要打開課本,否則他就當作沒聽到,整節課坐在教室裡把玩。小芳也發現最近兒子的學習狀態非常不好,回家後也是先打開手機或者電視,而不是先做作業。就算在做家庭作業的時候,小芳也是一次次提醒他要專心,不能寫半個小時,玩半個小時,但孩子似乎總是聽不進去,如果沒有提醒孩子做作業,那昊昊就不會主動拿起課本。
  • 日本國語課本裡的古文和高考試卷裡的漢語試題:日本高中生太難了
    一起來看一看日本的高中學生,他們國語課本裡的古文和高考漢語試題,難度一點不比我們學英語低。1990年開始,日本出現了「漢字熱」的現象。在日本的一些大學裡,教學樓的走廊,或者是圖書館裡時常會懸掛一些中國的古詩文,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之類教誨的條文。
  • 28 年跟拍 13 個雞娃家庭,結果淚目:孩子拼盡全力才能成為普通人
    從 1964 年到 2019 年,拍了半個多世紀,每隔 7 年一更,豆瓣評分沒下過 9.2。它記錄的是一群孩子,從 7 歲到 63 歲的人生,他們的出生的階層、所做的選擇、收穫的人生。每個人的人生都纖毫畢現,太過震撼,太過真實,令人唏噓。有網友看完後感慨道:繼 BBC 的紀錄片《人生七年》之後,日本拍了自己國家的版本。
  • 28年跟拍13個雞娃家庭,結果淚目:孩子拼盡全力才能成為普通人
    從1964年到2019年,拍了半個多世紀,每隔7年一更,豆瓣評分沒下過9.2。它記錄的是一群孩子,從7歲到63歲的人生,他們的出生的階層、所做的選擇、收穫的人生。日本《人生七年》跟蹤的13個孩子,全部來自中間階層80%的家庭,但這80%的中間階層,仍然有貧富之分。從孩子們的言談舉止不難看出,父母對他們有不同的期待。
  • 偷拍300個「離家出走」的孩子28年,結局卻看哭無數人……
    28年,偷拍了幾百個孩子的人生第一次出行,也看哭了很多人……父母一直把她當作小公主對待,給她最夢幻的粉色房間,還有像公主一樣blingbling的紗裙。就是這樣一個被家人捧在手心裡的小姑娘,在三歲的一天,父母決定放開手,讓浬愛開始自己的人生第一次出行。這一路上,我們看到了許多讓人笑著笑著就哭了的戳心畫面……一聽這次要自己去買花,浬愛特別害怕:「不可以,我一個人做得不到啊。」但爸爸安慰她:「你不是要給媽媽一個驚喜嗎?你不是一直想當姐姐嗎?」對於剛剛3歲的孩子來說,媽媽就是她的全世界啊。給媽媽送禮物的心意遠遠戰勝了第一次出門的恐懼。
  • 威雅家長學苑 | 28年跟拍13個家庭,結果淚目:孩子拼盡全力卻成為了普通人
    看完日版的《人生七年》,最大的體會是什麼?不管是種田的農夫父母,還是大城市的公司職員父母,我們的孩子大概率不會完全按照我們想好的劇本來。然而,孩子有他們自己的生命力,他們會尋找自己的出路。保持活力與快樂,擁有價值與認同、護所愛之人周全……這些皆是人生的成就,用它來衡量人生,或許更為貼切。
  • 蔣勤勤懸疑劇《迷霧追蹤》,真相之下命運顛倒後令人唏噓的悲哀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部懸疑刑偵劇《迷霧追蹤》,說實話,從《白夜追兇》《沉默的真相》之後很久沒有看到這麼精彩與讓人能深刻反思的懸疑刑偵劇了。#蔣勤勤#《迷霧追蹤》是由,蔣勤勤、週遊領銜主演,謝宏濤、董暢、張何昊臻、許瀟晗等主演的懸疑劇 。共24集分了兩個故事,講述了兩個案件,兩個完全主題不同的人生旅程。
  • 歷史揭秘:日本女人穿和服就不穿內褲,真相驚人!
    真相竟如此驚人。相信很多人常常會有這種疑惑,日本女性在穿和服的時候到底要不要穿內褲呢?有傳聞稱日本女人覺得穿和服的時候穿內褲很不方便,所以應該沒穿。那麼事實真相到底如何呢?如果要穿的話,什麼樣的內褲比較合適呢?關於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