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5 0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也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的翻譯者——陳望道長年工作、生活的地方。陳望道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成員之一,他在復旦大學任職近50年並擔任校長25年,對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1920年,隨著陳望道翻譯的首個《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出版,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理論開始系統地引入中國,也為不久後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對此後中國的革命、建設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
「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
《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
100周年主題展線上微展覽,
共同品嘗「真理的味道」。
這本《共產黨宣言》1848年誕生於歐洲,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撰寫的綱領性文件,在英國倫敦出版,第一版是圖中所示的德文版。這一年馬克思30歲,恩格斯28歲。
1915年1月,陳望道赴日本留學,在日本留學期間,他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新思潮,也時刻關注中國的前途命運。1918年,他以「望道」署名發表《橫行與標點》一文。「望道」,意在為國家謀求道路。
「一師風潮」歷史照
陳望道留日歸來後,到浙江第一師範學校任教,大力倡導新思想、新文化,大膽改革語文教育,倡導白話文和新文學。北洋軍閥政府為反對新文化運動在浙江興起,以莫須有的罪名要求學校撤職查辦參與者,直至下令解散學校,「一師風潮」由此興起。
「一師風潮」後,經邵力子推薦,陳望道回義烏分水塘專心翻譯《共產黨宣言》,這時,他只有29歲。1920年6月,陳望道將《共產黨宣言》譯稿委託俞秀松交給陳獨秀,陳獨秀直接參與校對,並將其稱為「社會主義研究小叢書」第一種,立即付梓出版。
陳望道在浙江義烏老宅的柴房中完成了《共產黨宣言》的翻譯,譯書的底本是幸德秋水的日譯本《宣言》,同時也參照了英文譯本,日譯本就刊登在這本《社會主義研究》中。上圖就是1915年傳入中國的英文版《宣言》和國內孤本《社會主義研究》。
1920年4月下旬,《宣言》翻譯完成,陳望道將譯稿帶回上海。8月,在共產國際的資助下,第一版《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在秘密成立的又新印刷所問世。上圖就是位於辣斐德路成裕裡,也就是現在的復興中路221弄外景。
這是畫家餘曉夫創作的油畫《真理的味道》。油畫反映了陳望道翻譯《宣言》時誤把墨汁當紅糖吃掉的場景。墨汁為什麼那樣甜?原來,真理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紅糖更甜。正因為這種無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源,無數的革命先輩才情願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難。
上圖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印刷的若干陳望道譯本《共產黨宣言》。其中首版《宣言》由於印刷倉促,將書名錯印為「共黨產宣言」。
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綱領性文件之一,除了陳望道譯本外,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共產黨宣言》還有6個譯本。
信息來源:國歌展示館
原標題:《【四史教育】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第一輯)》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