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美無法用語言形容丨海廷克指揮《費加羅婚禮》序曲

2021-02-07 音樂之光Muselit

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下)

黑爾導賞

《費加羅的婚禮》是一部詼諧的喜劇——由達·彭(Lorenzo Da Ponte,歌劇編劇,宮廷詩人)改編自博馬舍(Pierre-Augustin Caron de Beaumarchais,1732-1799,法國喜劇作家,他的喜劇作品標誌著古典主義戲劇向近代戲劇的轉變,對以後歐洲現實主義戲劇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的喜劇作品《費加羅的婚禮》,由莫扎特譜曲,於1786年在維也納創作完成,同年5月1日進行首演。

序曲是由第一主題展開(急板,D大調,4/4 拍);第一部分,弦樂和低音提琴連續七個小節不間斷的演奏八分音符,第二部分由四小節的管樂器演奏展開,隨後由整個管弦樂隊做出歡快的呼應。這個主題是不斷重複出現的。第二主題緊跟其後出現,這個主題將A大調作為主調展開,先是無比華麗的小提琴演奏,隨後是大管與長笛演奏。序曲它不是一首自由的即興作品,它擁有很長的結束部。

Lorenzo Da Ponte

莫扎特看出這部博馬舍創作的劇本非常有改編成歌劇劇本的潛質。達·彭特在他有趣的回憶錄中講述了這個故事:「有一天和莫扎特談話,他問我能不能把博馬舍的《費加羅的婚禮》改編成歌劇。這個提議很稱我心意,而且能夠獲得立竿見影的成功效果。皇帝一開始下令禁止這部劇本的改編因為劇中包含對貴族階級的諷刺,為什麼後來又提出支持新劇本創作了呢?維特茲拉(Vetzlar)男爵以他向來的慷慨態度提出為我的劇本支付了一個合理的價錢來支持我創作,並且向我保證如果這部劇本在維也納被拒絕出版,他將會讓它在倫敦或在法國出版。但我卻沒有接受這個提議,我開始暗地裡進行工作。我等待著一個時機將作品呈出,或者如果我有勇氣,我將直接呈現給我的皇帝。馬丁非常信任我,他是如此的慷慨並且出於對莫扎特的尊重,給我足夠的時間先讓我先完成自己的作品,然後再開始構思他的作品。在我寫劇本的時候,莫扎特也同時在創作他的音樂,這一切都是在六個星期內完成的。幸運降臨在莫扎特身上,這時有一個適當的時機,允許我把我的劇本手稿直接交給皇帝。

「『這是怎麼回事?』約瑟夫皇帝對我說,『你知道,莫扎特以他的器樂作品而著稱,他從來沒有為歌曲創作過,這個特例並不怎麼好。』

「我膽怯地回答,「如果沒有皇帝您的仁慈,我應該只能在維也納寫出一部戲劇。」

「『的確如此:但我已經禁止德國的樂團演出這部《費加羅的婚禮》。」

 「『我知道;但是,在把它改編成歌劇的時候,我剪掉了整個場景,縮短了其他的時間,並且處處小心,刪除任何可能衝擊傳統和高尚品位的內容;總而言之,我這部作品值得被陛下您保留。而至於音樂部分,在我看來,這顯然是一部傑作。

「『好吧; 我相信你的品味和嚴謹的態度。 將作品拿給抄寫員吧。』

「過了一會兒,我來到了莫扎特的住處。還來不及告訴他這個好消息,他就被命令帶著作品進了皇宮了。他順從於權貴,於是皇帝聽到了幾句令他高興的話。約瑟夫二世對音樂有著非常優秀的鑑賞力,不僅僅局限於音樂,他對所有的藝術作品都是如此。這部作品在全世界範圍內取得的巨大成功也足以證明了這一點。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劇中的音樂並沒有獲得一致的稱讚。維也納的作曲家們都曾將音樂批評的體無完膚,尤其羅森博格(Rosenberg)和卡斯蒂(Casti )他們(在說刻薄批評的話方面)從來沒有失敗過。

當達·彭特談到皇帝擁有「非常正確的音樂品味」時,他是否表現的像一個諂媚者?

從一開始就有一個反對莫扎特創作歌劇的陰謀。凱利在他的回憶錄中這樣說道:「每一家歌劇院都參加了比賽。我是莫扎特的忠實追隨者,自然而然地,為他獻上我最誠摯的祝福……而這部歌劇中的所有表演者中,只有我還活著,(這段話寫於1826年)這個國家現在的演出和之前的相比,就如光明與黑暗的比較一樣。所有表演者都充分吸收了作曲家的想法,他們把作曲家的富有創造力的想法注入到到自己的頭腦中。我永遠也不會忘記莫扎特那充滿生機的臉龐,仿佛被天才的光芒照亮。就像我永遠無法形容太陽的光輝那樣。

延伸閱讀

《費加羅的婚禮》完成於1786年,首演於當年的5月1日,我們可以明確的注意到這個時期正是法國大革命爆發前夕。從歌劇的取材來說,法國作家博馬舍的戲劇劇本《費加羅的婚禮》本身就是一部受到啟蒙運動思想影響的優秀文學作品,其對歐洲封建貴族的諷刺和挖苦較之《費加羅的婚禮》的前篇《塞維亞理髮師》更顯得辛辣和露骨,也正因為如此,在當時雖然歐洲的其他國家都可以上演作為戲劇的《費加羅的婚禮》,在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奧地利皇帝卻命令禁止。後來由於民眾的反對情緒日益激烈,出於緩和階級矛盾的目的,皇帝才口頭批准了《費加羅的婚禮》作為歌劇上演,於是根據洛倫佐·達·彭特改編的歌劇腳本,莫扎特與1786年完成了這部歌劇的創作。也就是說,由題材就決定了這部歌劇的啟蒙性質。當然,達·彭特對原作進行了一些必要的改編,鈍化了劇中機智的下層人民的鋒芒,使得整個劇本的諷刺性減弱不少,以便那些懼怕這樣一部反映下層人民運用智慧、愚弄和戰勝墮落貴族的戲劇會在社會層面帶來不可估量的負面後果的維也納貴族階層能夠不再反對該劇目的上演。 

下期預告

「他的歌劇不似格魯克的重劇的要素,而使詩從屬於音樂。他的歌劇,是德意志歌劇的大成。其代表作有三,即《費加羅的婚禮》,《唐璜》與《魔笛》。《魔笛》尤為第一大作。」——豐子愷《豐子愷談音樂》

相關焦點

  • 古典音樂 | 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 序曲》
    序曲作曲: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今天,我們介紹的古典音樂是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序曲。歌劇《費加羅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是莫扎特歌劇的顛峰之作,也是欣賞莫扎特歌劇的入門之作。義大利語腳本由洛倫佐·達·彭特/Lorenzo da Ponte根據法國戲劇家博馬舍/Beaumarchais的同名喜劇改編而成。
  • 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序曲》皇家歌劇院版
    《費加羅的婚禮》序曲作為以獨立面貌出現的「序曲」,有著鮮明而完整的輪廓,雖然沒有引用歌劇中的具體材料,但它和歌劇在精神氣質上極為相通
  • 《費加羅婚禮》序曲
    《費加羅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是莫扎特最傑出的三部歌劇中的一部喜歌劇,完成於1786年,義大利語腳本由洛倫佐
  • ♫單簧管四重奏莫扎特費加羅婚禮序曲♫
    莫扎特的管弦樂作品中,除去交響曲以外,歌劇序曲也同樣煥發出異彩。  西方歌劇的「序曲」,常常作為音樂會演奏的管弦樂曲目,脫離開歌劇(有時是為話劇、舞劇配樂的前奏,則離開話劇、舞劇)而獨立演出,莫扎特的幾部歌劇序曲,都以這種方式,而為人們所熟知,比如《費加羅的婚禮》序曲、《唐璜》序曲等。
  • 莫扎特 《費加羅的婚禮》
    好的音樂,需要的是節奏、旋律,和一刻熱情的心——莫扎特 《費加羅的婚禮》是莫扎特第一部成功的義大利喜歌劇,當時這部歌劇在維也納國家劇院首次公開演出的時候,30歲的莫扎特親自站上指揮臺,以表示自己對這部作品的愛
  • 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
    《費加羅的婚禮》是莫扎特最傑出的三部歌劇中的一部喜歌劇。國王在觀看《費加羅的婚禮》的彩排時,打了一個哈欠之後就又精神飽滿的看為了整部長達4個多小時的歌劇。事後安東尼奧尼告訴莫扎特,如果皇帝陛下在四小時內打上三個哈欠,你的歌劇就完了,不會再有演出的機會了……
  • 《費加羅的婚禮序曲》,經典中的經典交響曲!
    費加羅的婚禮是莫扎特最傑出的三部歌劇中的一部喜歌劇,完成於1786年,義大利語腳本由洛倫佐·達·彭特(Lorenzo da Ponte)根據法國戲劇家博馬舍(Beaumarchais)的同名喜劇改編而成。故事描述阿爾瑪維瓦的費加羅將與伯爵夫人的侍女蘇珊娜成婚,伯爵喜新厭舊,也有意於蘇珊娜。
  •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莫扎特
    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上)(視頻時長:1:36:24)(海丁克/弗萊明版)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下)(視頻時長:1:28:02)(海丁克/弗萊明版)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扎特(1756-1791)《費加羅的婚禮》四幕喜歌劇●
  • 歌劇欣賞入門:費加羅的婚禮
    點擊標題下「古典音樂」可快速關注小編微信號:391031345莫扎特創作的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的故事發生在17世紀中葉塞維裡亞附近的阿馬維瓦伯爵府,描寫了為阻止阿馬維瓦伯爵取得費加羅的未婚妻蘇珊娜的初夜權,費加羅、蘇珊娜和伯爵夫人合作,戰勝伯爵的故事。
  • 一場階級的鬥爭,一部愛情的喜劇 費加羅婚禮
    莫扎特四幕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演出團體:墨爾本抒情歌劇院
  • 精簡版《費加羅的婚禮》點擊量突破3000萬
    「唱歌劇到底得會幾國語言?」「俗話說飽吹餓唱,想問問各位老師,真的是這樣嗎?」直播平臺上,網友們的問題五花八門,有的很專業,有的則讓國家大劇院歌劇演員隊的幾位歌唱家忍俊不禁。他們頭戴假髮,身穿洋裝,都是舊時西洋人的打扮,從室內樂到交響曲再到合唱,昨晚,國家大劇院「聲如夏花」系列線上音樂會迎來了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 《費加羅的婚禮》,帶你走進「狂歡的一天」
    莫扎特留給世人的作品達600多部,其中歌劇有15部。其中,《費加羅的婚禮》可以說是他最傑出的歌劇作品之一,也被稱為是他歌劇作品中的「巔峰之作」。故事取材於法國劇作家博馬舍的同名喜劇:聰明正直的男僕費加羅即將與美麗的女僕蘇珊娜結婚,卻遭到阿瑪維瓦伯爵千方百計地阻止。為了教訓無恥的伯爵,費加羅、蘇珊娜聯合伯爵夫人羅西娜設下了巧妙的圈套來捉弄伯爵,最後費加羅和蘇珊娜得以順利完婚。
  • 楊燕迪丨莫扎特的兩個深層人文向度丨他畢竟是18世紀啟蒙運動的兒子.
    但不妨分兩個方面來分析莫扎特音樂的人文向度,雖然這兩個方面是緊密相關的。我認為,莫扎特音樂的第一個深層人文向度是性格的複雜性和情緒的多維性。前面已經談到,莫扎特成熟時期的音樂絕不能用「簡單」或「歡快」來形容。恰恰相反,莫扎特的音樂往往展現出驚人的複雜與多維的性格特徵。
  • 一日一話 | 費加羅的婚禮:莫扎特的巔峰之作,經典之王
    《費加羅的婚禮作曲家是大名鼎鼎的音樂天才莫扎特。他出生在德國的薩爾茨堡,很早就顯露出他在音樂方面的才能。在大量聆聽、閱讀的基礎上,通過模仿和改編,9歲時便開始寫交響曲、清唱劇等各類作品。11歲時就開始創作歌劇,一生共寫了17部歌劇。1786年至1790年間,莫扎特與達蓬泰合作完成了3部最偉大的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和《女人心》。
  • 「到了天堂,我就能聽得見了」丨為什麼貝多芬耳聾後還能指揮樂隊?
    但是,對貝多芬來說用死去解脫耳聾的痛苦顯得太軟弱無能了,鼓勵他能堅強活下去的,是他心靈中要創作出更美更好的音樂獻給全人類的強烈願望。他發出了自己人生的最強音:「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休想讓我屈服!」雖然貝多芬勇敢面對了耳聾這一痛苦現實,但是他創作的「英雄」《第三交響曲》、歌劇《費德裡奧》以及鋼琴奏鳴曲《暴風雨》,卻充分表達了他那最悲痛的心境。
  • 還原真實的費加羅
    我想零零散散地寫一些在別人的研究中讀到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希望能給人新的啟發,還原一個真實的、屬於創作者們自己的《費加羅的婚禮》。▲ 現代製作版本的《費加羅婚禮》劇照丨之二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於1786年五月一日在維也納的首演,但首演效果與他其他作品比起來算是反響平平的,包括莫扎特自己指揮的兩場僅僅上演了
  • 華格納、孟德爾頌《婚禮進行曲》使用指南丨《西方音樂400年》課程導賞
    原為歌劇《仲夏夜之夢》的第五幕前奏曲,這部孟德爾頌17歲時完成的作品,最初是他為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而作的一首四手聯彈的鋼琴序曲,因其美妙的幻想和浪漫的情趣而得到世人的喜愛,後來作曲家將它改編成了樂隊作品。一為華格納(Wagner)的《婚禮進行曲》。原為歌劇《羅恩格林》第三幕開始時的一段混聲合唱《婚禮大合唱》,因常用作婚禮音樂而得名《婚禮進行曲》,後被改編成管弦樂曲。前者歡快激情,後者莊嚴肅穆。
  • 《費加羅的婚禮》:數百年一演再演
    《費加羅的婚禮》於1786年上演的同時,莫扎特用他智慧的音樂為約瑟夫二世頒布了一紙「廢奴民主」的詔書。▼ 城堡劇院《費加羅的婚禮》義大利語腳本由洛倫佐·達·彭特根據法國戲劇家博馬舍的同名喜劇改編而成。博馬舍的」費加羅三部曲「誕生於法國大革命前夕,深受法國啟蒙主義思潮的影響,作品揭露和諷刺封建貴族,深受人民愛戴。
  • 中德聯合製作、50多天「雲上排練」,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中德聯合製作、50多天「雲上排練」,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經典重現 2020-12-23 1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課後小討論 | 序曲到底有怎樣的魅力?
    它以鮮明生動的音樂語言概括了整個劇情,建立在整部歌劇的基本對比因素上,用奏鳴曲寫成。全曲充滿了明朗的色彩、歡樂豪爽的喜慶情緒和樂現主義的精神品格。歌劇描寫武士魯斯蘭為解救身陷魔窟的未婚妻柳德米拉公主,在巫士的幫助下,歷盡艱險,最後救出公主。該劇充滿離奇的幻想和神秘的歷險,在運用民間創作原則、掌握奏鳴曲式及其主題發展規律,寫出具有俄羅斯風格的合唱、獨唱和詠嘆調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