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島內媒體炒作稱,美國務院次卿克拉奇將於9月17日至19日訪臺,主持「臺美經濟與商業對話」。
這個消息讓島內民眾有驚無喜,甚至略顯驚恐。
網民在PTT論壇上評論稱,「美豬美牛都買了,這次來推銷什麼?」「川普選舉好像很缺錢」「臺灣被當盤子敲,這感覺真不舒服呀」「三天兩頭來串門子,都不用帶伴手禮嗎?」
還有人預測這次「伴手禮用軍購好了」「要賣臺積電了」「農藥殘留跟藥價,肯定是這兩樣」。
網民如此反應,當然是有先例的。
今年8月9日至12日,美違背一個中國原則派衛生部長阿扎造訪臺灣,與民進黨當局籤訂所謂「醫衛合作諒解備忘錄」。民進黨當局受寵若驚,大肆宣稱所謂「外交突破」「美臺關係升級」。
民進黨當局以為就此可以得到美國的新冠肺炎疫苗優先支持,但得到的答覆卻是,「今年年底研發出有效疫苗後,會優先提供美國,在能滿足國內需求後,也會以公平方式提供給國際社會」。
而且在阿扎回國後半月,蔡英文卻公然違背島內行政規則和民意反對,跳過臺立法部門審批程序宣布將於明年元旦開放美國含「瘦肉精」豬肉以及30月齡以上的牛肉進口,引發島內民眾強烈抗議。
此時,島內社會才看清楚民進黨當局的小算盤。民進黨當局為了政黨私利,居然拿島內民眾健康做籌碼,換取美國高階官員訪臺、與美商談貿易協議。
一個阿扎剛走,就開放美國「瘦肉精」豬牛肉,現在又要來一個克拉奇,怎能不讓島內民眾恐慌?
我們要告誡民進黨當局的是,寄望通過作出各種讓步換取美國的支持,無異於與虎謀皮,最終禍及臺灣社會。美國不會做虧本買賣,最擅長的是做無本買賣,可能讓民進黨當局血本無歸。
島內媒體評論稱,克拉奇訪臺,在名義上與臺灣交流半導體和5G等經濟科技產業,其實是要加強印太戰略下的「反中」力道,更重要的是從臺灣攫取經濟紅利,挽救川普低迷的選情,臺灣別期待從美臺貿易協議(BTA)中嘗到甜頭。
目前,川普政府打的算盤是,派遣高級別官員訪臺,表面上作出談生意、很友善的樣子。其實,他們牢牢掌握了民進黨當局媚美、依美的心理,不斷逼迫其讓利,變相地進行敲詐勒索。
另一方面,美國通過升高美臺官方往來層級,不斷挑戰大陸底線,達到以臺制華的戰略目的,卻把臺灣推向戰爭的邊緣。
美國此舉可謂是一舉兩得,臺灣卻是一舉多失。島內社會要看清楚美國的真實嘴臉,勿被民進黨當局「綁架」上了美國的戰車,還被美國榨乾了「血液」。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版權作品,未經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編輯:夏蕾 編審:朱樂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