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獨特的步槍:子彈沒有彈殼,內部結構複雜精密

2020-12-20 迷彩前沿

導語:全球最獨特的步槍:子彈沒有彈殼,內部結構複雜精密

步槍我們都知道是一種火力十分巨大的武器,步槍的作用就是戰場上殺傷暴露的有生目標。一般步槍的有效射程通常在400米到1000米左右。步槍在戰鬥當中能夠起到很好的攻擊作用,在現代戰爭當中,步槍已經成為了受歡迎的武器。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全球結構最複雜、最精密的步槍。

說到槍的結構,其實普通的槍枝結構都一般不會很複雜,因為要大量生產又要顧及成本,所以通常不會設計得太繁瑣。但有一款德國打造的步槍卻是例外,而且最神奇的就是這款槍械的子彈,因為它使用的子彈居然沒有子彈殼。可能有些朋友就會有疑問,這把槍械究竟是哪一款呢?

它就是G11無殼彈步槍,該武器總體性能十分的出色。使用的是4.7毫米的無殼彈,它的出現,會是步槍史上的重大革命。我們從圖片上就能夠看到這款槍有多麼的複雜精密,這些槍內的零件錯綜複雜的交錯在一起,讓人聯想到鐘錶的內部結構。而且,這把槍的零件這麼多,可以撐得上是全球結構最複雜的步槍了。

G11無殼彈步槍最強的地方就是在一分鐘之內能夠傾瀉2000發子彈,槍長750毫米,空槍重3.6千克。戰鬥力已經是「大神級別的存在」,由此也可以看出它的威力確實不小。因為維護起來十分的困難,故障率高,保養維護極為困難,所以沒被大量裝備。

不過正是因為結構複雜,所以其造價非常的昂貴,而且它也目前性能最好的無殼彈步槍,特別是這把槍的結構也算得上是步槍的根本性改革。除此之外,G11無殼彈步槍還具備著很多的優點,比如它的尺寸非常的小,方便作戰攜帶,重量也很輕,因此引起了很多國家的興趣。但是最終裝備了這款步槍的部隊非常的少,畢竟戰場上講究的是武器的可靠性。

相關焦點

  • 德國的黑科技,它的結構精密得像鐘錶一樣,發射的子彈沒有彈殼
    北約統一5.56毫米口徑後,處於北約陣營的西德,並沒有馬上用5.56毫米口徑的步槍取代當時本國裝備的G3步槍,德國的機械製造工業領先全球,心高氣傲的德國人認為,不管步槍的口徑如何變化,都無法擺脫傳統步槍技術的框架和局限性,他們決定另闢蹊徑,研製一款劃時代性的無殼彈步槍系統,這就是G11的起源。
  • 世界上最特別的步槍,沒有彈殼,每分鐘可傾瀉2000發子彈
    最初的槍並沒有現在這麼好用,而且還很容易炸膛。也正是因為使用槍械太危險,槍在戰場上並不是很受歡迎。雖然槍的威力很大,但是一旦炸膛,自家損失比敵軍還大,這種殺敵三千自損八百的做法確實還不如直接用刀去砍。一戰的時候,槍械在戰場上成為士兵的主要武器裝備。
  • 世界上最複雜的步槍,1秒打出33發子彈,很多人還不會用!
    然而說出來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世界上有這樣一把步槍,它的精準度幾乎達到了同類步槍中最好的標準,但是它的結構卻是堪稱世界上最複雜的步槍,相信很多人都猜到了,這把步槍就是G11自動步槍。那麼G11自動步槍到底有多複雜呢?
  • 這麼神奇的步槍居然沒服役:子彈沒有彈殼,射速每分鐘2000發
    想要了解無彈殼步槍,就要先來了解什麼是無彈殼子彈。無彈殼子彈相對於有彈殼子彈而言,現在廣泛使用的子彈都有金屬彈殼,火藥裝其彈殼中。而早在19世紀,多國曾對無彈殼子彈及無彈殼系統進行過深入的研究。1959年,美國最先開展無殼彈的研究工作,當時主要是為了簡化裝彈動作,提高射速。
  • 最精密狙擊步槍,一支價值一套房,全球僅172支有價無市
    狙擊步槍以超遠距離打擊敵人而出名,配合上王牌狙擊手在戰場上擁有一定的威懾力。通常來說對狙擊步槍的打造都是非常嚴格的,需要將細節貫徹到極致,必要的時候要花費大量的金錢來做鋪墊。現役的著名狙擊步槍中,大部分都是這麼過來的,比如巴雷特、AWM、TAC-50等,但要說世界上最好的狙擊槍,全球只有一款能稱得上。
  • 領先一代德國G11無殼步槍,為什麼沒有發展起來?
    【要說在輕武器界,造型最科幻,骨骼最驚奇的一種武器,那大多數人恐怕都會選擇這款德國無殼彈步槍——G11。但為何後來德國放棄採購了呢?主要還是因為蘇聯解體了,沒有了對手,沒有了軍事壓力,再去採購G11就覺得太貴了點,最終德國軍方也就放棄了這款看起來很科幻的無殼步槍】G11 無殼步槍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小口徑步槍的風潮了,在上世紀60年代各國都開始流行小口徑步槍,比如美國開發的M16步槍,並最終以5.56mm口徑統一了北約標準;前蘇聯緊接著開發出了AK74,最終也以5.45統一了華約標準。
  • 領先一代的德國G11無殼步槍,為什麼沒有發展起來?
    主要還是因為蘇聯解體了,沒有了對手,沒有了軍事壓力,再去採購G11就覺得太貴了點,最終德國軍方也就放棄了這款看起來很科幻的無殼步槍】 G11 無殼步槍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小口徑步槍的風潮了,在上世紀60年代各國都開始流行小口徑步槍,比如美國開發的M16步槍,並最終以5.56mm口徑統一了北約標準;前蘇聯緊接著開發出了AK74,最終也以5.45統一了華約標準。
  • 不同子彈切開後的照片,第一組消音彈結構特殊,最後一組軍迷再也挪...
    子彈,現在軍事戰爭中常規殺人武器。常規子彈結構簡單,主要由底火、發射藥和彈殼以及彈頭組成。子彈進入彈膛後,擊針撞擊底火,因而發射藥燃燒,彈殼內膨脹,產生瞬時高壓將彈頭暴力推出。以極快的速度出膛,打向目標。雖然子彈結構簡單,但軍迷們還是忍不住想要知道裡面到底是些什麼玩意。如果偶爾有機會到國外遊玩,說不定會有切開子彈的衝動。
  • 無託狙擊步槍的代表,詳解德國DSR-1狙擊步槍,精度驚人
    在機匣的頂部則是一塊全長式皮卡汀尼導軌,用於安裝各類瞄準器材使用,機匣的尾部向後延伸可以連接到槍託底板,這基本上就是機匣的結構設計了。整體式設計能讓它的強度和穩定性更高,便於槍機高效穩定的運作,槍機使用的是旋轉後拉式槍機結構,可以在發射之後向後拉動槍機拋出彈殼,內部設計有六個閉鎖鎖耳,通過進入槍管後端的閉鎖槽內直接閉鎖。
  • 大神用紙板自製AWM狙擊步槍!拉栓彈殼射擊全都行!
    近日,油管博主Factory Manager 上傳了一段視頻,展示了他如何用紙板做出了一把能射擊子彈的AWM。除了能發射子彈,還能拉栓彈殼。【遊俠網】大神用紙板自製AWM  該大神的材料非常簡單,沒有複雜的工具和器械,就是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紙板進行製作,先利用紙板和膠水,做出了AWM的槍桿,並且用彈簧做了槍械的內部構造。
  • 中國5.8步槍彈,性能不足是因用鋼彈殼?真有必要換銅彈殼嗎?
    光學瞄準鏡的普及,當然首先是建立在全球光學工業發展的基礎上——要造一個瞄準鏡的成本比二戰和越戰時期便宜太多了。但是實戰需求的影響也是同樣關鍵的,而且這其中還可以細分出兩個類型。一類如歐美軍隊,強調的是瞄準反應要快、瞄準精度要高等等,大體上就是捨得花錢而且追求效果好的那類。
  • 三家歸氣,轉栓一統,為啥現代步槍多數都是導氣+轉栓結構
    (雷明頓8)先說自由槍機,這種原理是出了名的閉而不鎖,只是依靠槍機本身的質量來抗子彈發射時的後坐力。由於槍機本身比彈頭要重得多,因此子彈會以極高的速度飛出去,但槍機後退的速度則慢得多,因此等到膛壓降下來之後,槍機才堪堪把彈殼拉出來。
  • 從無殼到有殼,子彈的成本增加後,能給火槍的發展帶來什麼?
    想必有很多朋友都知道,在十九世紀之前,火槍的子彈所採用的都是球形彈,沒有彈殼,也沒法在球形彈的基礎上增加彈殼。當然,這裡不包括霰彈槍。但是在到了十九世紀以後,伴隨著火槍的發展,錐形彈頭出來了,而且也演化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子彈形態。
  • 警方怎麼通過子彈和彈殼來判斷其發射所用槍枝種類和來源,有什麼科學依據?
    來源:特戰之家我們知道在很多槍枝刑事案件中,美國警匪劇中,警方通常會通過現場遺留的子彈彈頭和彈殼等信息,來尋找發射該子彈的槍枝。這些偵察方式有什麼科學依據嗎?彈頭在停止運動前是不是有過跳彈,從而分析出外彈道;另外結合彈殼的銘文、內部殘餘的火藥成分等相關信息,可以大致分析出子彈的生產商、產地等等信息。再來說說彈殼,彈殼上可以獲得信息更多,因為彈殼在槍膛裡經歷更加複雜。
  • 為啥SKS發射的7.62x39mm彈叫中間威力步槍彈?
    早期生產的M43步槍彈使用過電鍍黃銅彈殼,彈殼主體材料為鋼,外表鍍黃銅,外觀為金黃色,1952年開始改為使用覆銅鋼板衝壓拉伸製造彈殼,彈殼顏色也變成略顯暗淡的紅銅色或者紅褐色,到1960年代,隨著塗漆鋼彈殼工藝的成熟,新生產的M43步槍彈改為鋼彈殼,做磷化處理後塗漆,所以今天看到的M43步槍彈大多數都是塗漆鋼彈殼的。
  • 槓桿式連發步槍——曾經的西部驕傲
    但由於亨特的設計被認為是過於脆弱和不切實際,因此並沒有取得成功。但由於這種結構的步槍可以進行快速地裝填子彈和提供強大的火力,當時的槍械發明家並沒有放棄這一設計。(歐洲由於情況不同槍械結構發展不同)電影《被解救的姜戈》中主角使用的亨利m1860然而,這時的槓桿式步槍也有不少缺點,較顯著的是較初的型號因內部設計問題而無法使用高膛壓子彈,發射時槍口產生的煙霧過大,只能發射裝藥量較小的大口徑手槍子彈等等
  • 人民軍隊的武器生產:從利用舊彈殼復裝子彈,到自己造槍造炮
    後來隨著彈藥消耗量的激增,各根據地兵工廠開始製造子彈,然而由於缺乏原材料和技術設備,製造子彈並不容易!博物館展出的紅軍復裝子彈子彈由四個部分組成,彈殼、彈頭、底火和發射藥。其中彈殼部分最難製造,只有銅才能製造彈殼,生鐵、熟鐵都不行,很容易炸膛。此外,沒有專業的機械設備,手工作坊也很難製造出底火臺。
  • 最精密的狙擊槍,價值70萬人民幣一把,狙擊手們搶著用
    眾所周知,性能越高的狙擊槍越受歡迎,因為這意味著殺敵的效率更高,也更能應對隨時出現的意外情況,像如今的M24狙擊步槍、巴雷特狙擊步槍、Tac-50狙擊槍步槍等,全球最少以後三十個國家以上在使用,特種部隊中的狙擊手更是人手一把,還創下過各種遠距離擊殺的紀錄,曾經巴雷特在中東戰場就完成過壯舉。
  • 胡塞武裝繳獲科幻步槍,《敢死隊》中李連杰曾用其大殺四方
    近日,胡塞武裝展示了一把新繳獲來的步槍。雖然只是一把步槍,但是外形科幻,結構緊湊,下方還帶有榴彈發射裝置,就像是電影中的那種科幻步槍。上世紀90年代,正好是無託槍、模塊化步槍興起的時候的。這家老牌公司經過5~6年的研發,到2001年,在阿聯阿布達比的國際防務工業展上,F2000突擊步槍首次亮相。從結構上來說,其實F2000和普通步槍也沒啥兩樣。
  • 評測:豐和HS新款步槍 挑戰最高性價比 碳纖維槍管帶來什麼優勢?
    如果您想獲得最輕的槍管,同時保證較理想的槍口初速,那麼碳纖維槍管就是一個最理想的選擇。筆者在碳纖維槍管上測試了「比鋼製槍管散熱效果好」的傳聞,經過實彈測試確實證明了同樣外徑的碳纖維槍管確實比全鋼槍管要熱,這說明碳纖維材料將內部薄鋼槍管的熱量快速傳導到外層。這點非常重要,它可以讓槍管內壁降溫,這樣在後續射擊中槍管磨損情況會大幅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