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之死
劉備方準備在酒席上暗殺掉劉璋,沒有得逞,那就只有再尋找下一個機會。劉備佯攻張魯,走到半路(葭萌關)就按兵不動了。
恰此時,張松暗通劉備的「賣主」信件被劉璋截獲,導致劉備的計劃徹底敗露。劉璋大怒,斬了張松,與劉備反目。那麼,劉備作為實力上的弱勢方,又失去了行動上的「先動優勢」,打下去他就是敗的,這可怎麼辦呢?騎虎難下。
這一意外事件對劉備的打擊不小。面對敗勢,必須做出應急決策,關鍵時刻,龐統獻計說:現在只有上、中、下3策:
上策:集中所有精兵,以最快的速度殺奔成都總部,宰了劉璋,強奪益州。
中策:先取總部周邊的涪縣、雒城等各個分部,與劉璋抗衡,再設法取成都。
下策:回荊州去,等以後有機會再來取益州。
上策是搶回先手的重要手段,狠招。耗下去肯定是輸的,只要速度夠快,在強大的敵人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就盡全力把他擊潰,那麼勝利者就還是你!
但問題是:在對手沒有防範的情況下或許可以得逞,現在條件發生變化,劉璋已經發覺了,成都就已經成為最堅固的地方,你衝上去硬拼,搞不好會全軍覆沒!
全軍覆沒的概率至少有80%,風險太大。劉備不賭。
下策就是放棄計劃。你一回去,就不要指望還有機會。並且,退回去要經過好幾道關卡,也是有風險的。劉備也不取。
劉備取中策。先搶佔成都以外的一些分部,佔領半個益州地盤,可以在實力上與劉璋平分秋色,耗下去不吃虧,等以後再想辦法消滅劉璋。
決策已定,行動開始了。
劉備回兵至涪縣,令人通報守關將領楊懷、高沛,說準備回荊州去的。楊高二人大喜,便來相送,打算乘機殺了劉備,以絕後患。
龐統對劉備說:「二人若欣然而來,要提防他行刺;若不來,說明彼已有準備,我們必須馬上強攻,千萬不可遲緩。」
果然,楊高二人帶兩百軍,牽羊送酒,欣然而來。劉備喝道:「左右與吾捉住!」劉封、關平應聲而出,各捉住一人,斬於帳前。黃忠、魏延早將二百從人捉下,不曾放走一個。劉備給他們賜酒壓驚。眾人全部投降。
劉備又用這二百人騙開城門,兵不血刃,得了涪關。
次日勞軍,眾皆封賞,劉備醉問龐統:「今日之會,可謂快樂否?」龐統曰:「伐人之國而為樂,非仁者之兵也。」劉備曰:「我聽說昔日武王伐紂,也是這般作樂,難道他不是仁者之兵?你說的不合道理嘛!」龐統大笑而起。
劉璋聽說失了涪城,大驚,急遣五萬大軍屯雒縣塞住咽喉之路。
賺了第一個,再準備賺第二個,劉備攻打雒城。法正說:「走大路可取東門;走小路可取西門,兩條路皆可進兵。」於是,龐統與劉備分兵兩路而進。
龐統選擇走小路。
劉備說:「我自幼熟於弓馬,極善於走小路。大路好走些,還是你走大路。」
龐統說:「大路必有重兵阻攔,還是主公引兵當之。我走小路。」
劉備又說:「我昨夜夢一神人,拿鐵棒打我右臂,醒來臂仍疼。恐怕此行不利。」
龐統說:「壯士臨陣,不死即傷,有什麼好怕的,你怎麼能以夢寐之事而疑神疑鬼呢?」
劉備又說:「諸葛亮也寫信來說恐有不利。要不,我們還是守城,改日再去如何?」
龐統大笑:「諸葛亮怕我獨成大功,故意寫信作梗。主公再勿多言。」
龐統上馬,那馬忽把龐統掀將下來。劉備說:「你怎麼騎這麼差的馬?騎我的白馬去吧。」便與龐統換了馬。龐統騎上劉備的白馬,感激不盡,走小路而去。
結果,走小路的龐統中了埋伏。蜀兵大叫:「騎白馬者必是劉備!」亂箭齊發,只望白馬射來。可憐鳳雛先生,死於落鳳坡下。
這一回,不信邪的人倒了大黴。
敵人有守大路、小路兩選,你猜他究竟守哪邊?你根本猜不著!只能憑運氣蒙一個。而敵人已知劉備分兩路過來,他們兵力只能守一路,無論守哪邊都是可以的,總可以逮住一邊的人。龐統蒙錯了,純屬倒黴。
龐統的死,是個意外事故,並不存在劉備、諸葛亮要害死他之說。如果是劉備走了小路,或許死的那個人就是劉備了。
前面講過,對於「兇兆」,管他真的假的,還是選擇「寧可信其有」比較佔優。劉備重視這個問題,很迷信,他就很警惕。龐統不重視這個問題,不信邪,竟然送了命!
龐統死後,劉備提拔蜀方的本地人法正接了龐統的班,法正成為劉備手下的一號人物。劉備又寫信到荊州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迅速入川助戰。荊州地盤由關羽一人獨霸。
荊州兵的作戰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沒用多久,劉備軍就佔據了涪城、雒城、江陽、犍如、巴西、德陽等周邊的各個郡縣,幾乎贏了一半,很快擺脫了弱勢局面。對劉璋的成都總部形成了半包圍狀態。
現在,在實力上,雙方大體為均勢。與劉璋抗衡對峙的戰略已經完成了,蜀中出現二主。下一步的戰略是:消滅劉璋,佔領他的全部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