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之死

2021-02-23 厚黑大全

龐統之死

劉備方準備在酒席上暗殺掉劉璋,沒有得逞,那就只有再尋找下一個機會。劉備佯攻張魯,走到半路(葭萌關)就按兵不動了。

    恰此時,張松暗通劉備的「賣主」信件被劉璋截獲,導致劉備的計劃徹底敗露。劉璋大怒,斬了張松,與劉備反目。那麼,劉備作為實力上的弱勢方,又失去了行動上的「先動優勢」,打下去他就是敗的,這可怎麼辦呢?騎虎難下。

 

    這一意外事件對劉備的打擊不小。面對敗勢,必須做出應急決策,關鍵時刻,龐統獻計說:現在只有上、中、下3策:

    上策:集中所有精兵,以最快的速度殺奔成都總部,宰了劉璋,強奪益州。

    中策:先取總部周邊的涪縣、雒城等各個分部,與劉璋抗衡,再設法取成都。

    下策:回荊州去,等以後有機會再來取益州。

    上策是搶回先手的重要手段,狠招。耗下去肯定是輸的,只要速度夠快,在強大的敵人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就盡全力把他擊潰,那麼勝利者就還是你!

    但問題是:在對手沒有防範的情況下或許可以得逞,現在條件發生變化,劉璋已經發覺了,成都就已經成為最堅固的地方,你衝上去硬拼,搞不好會全軍覆沒!

    全軍覆沒的概率至少有80%,風險太大。劉備不賭。

    下策就是放棄計劃。你一回去,就不要指望還有機會。並且,退回去要經過好幾道關卡,也是有風險的。劉備也不取。

    劉備取中策。先搶佔成都以外的一些分部,佔領半個益州地盤,可以在實力上與劉璋平分秋色,耗下去不吃虧,等以後再想辦法消滅劉璋。

   

    決策已定,行動開始了。

    劉備回兵至涪縣,令人通報守關將領楊懷、高沛,說準備回荊州去的。楊高二人大喜,便來相送,打算乘機殺了劉備,以絕後患。

    龐統對劉備說:「二人若欣然而來,要提防他行刺;若不來,說明彼已有準備,我們必須馬上強攻,千萬不可遲緩。」

    果然,楊高二人帶兩百軍,牽羊送酒,欣然而來。劉備喝道:「左右與吾捉住!」劉封、關平應聲而出,各捉住一人,斬於帳前。黃忠、魏延早將二百從人捉下,不曾放走一個。劉備給他們賜酒壓驚。眾人全部投降。

    劉備又用這二百人騙開城門,兵不血刃,得了涪關。

    次日勞軍,眾皆封賞,劉備醉問龐統:「今日之會,可謂快樂否?」龐統曰:「伐人之國而為樂,非仁者之兵也。」劉備曰:「我聽說昔日武王伐紂,也是這般作樂,難道他不是仁者之兵?你說的不合道理嘛!」龐統大笑而起。

    劉璋聽說失了涪城,大驚,急遣五萬大軍屯雒縣塞住咽喉之路。   

 

    賺了第一個,再準備賺第二個,劉備攻打雒城。法正說:「走大路可取東門;走小路可取西門,兩條路皆可進兵。」於是,龐統與劉備分兵兩路而進。

    龐統選擇走小路。

    劉備說:「我自幼熟於弓馬,極善於走小路。大路好走些,還是你走大路。」

    龐統說:「大路必有重兵阻攔,還是主公引兵當之。我走小路。」

    劉備又說:「我昨夜夢一神人,拿鐵棒打我右臂,醒來臂仍疼。恐怕此行不利。」

    龐統說:「壯士臨陣,不死即傷,有什麼好怕的,你怎麼能以夢寐之事而疑神疑鬼呢?」

    劉備又說:「諸葛亮也寫信來說恐有不利。要不,我們還是守城,改日再去如何?」

    龐統大笑:「諸葛亮怕我獨成大功,故意寫信作梗。主公再勿多言。」

    龐統上馬,那馬忽把龐統掀將下來。劉備說:「你怎麼騎這麼差的馬?騎我的白馬去吧。」便與龐統換了馬。龐統騎上劉備的白馬,感激不盡,走小路而去。

    結果,走小路的龐統中了埋伏。蜀兵大叫:「騎白馬者必是劉備!」亂箭齊發,只望白馬射來。可憐鳳雛先生,死於落鳳坡下。

    這一回,不信邪的人倒了大黴。

    敵人有守大路、小路兩選,你猜他究竟守哪邊?你根本猜不著!只能憑運氣蒙一個。而敵人已知劉備分兩路過來,他們兵力只能守一路,無論守哪邊都是可以的,總可以逮住一邊的人。龐統蒙錯了,純屬倒黴。

    龐統的死,是個意外事故,並不存在劉備、諸葛亮要害死他之說。如果是劉備走了小路,或許死的那個人就是劉備了。

    前面講過,對於「兇兆」,管他真的假的,還是選擇「寧可信其有」比較佔優。劉備重視這個問題,很迷信,他就很警惕。龐統不重視這個問題,不信邪,竟然送了命!

 

    龐統死後,劉備提拔蜀方的本地人法正接了龐統的班,法正成為劉備手下的一號人物。劉備又寫信到荊州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迅速入川助戰。荊州地盤由關羽一人獨霸。

    

    荊州兵的作戰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沒用多久,劉備軍就佔據了涪城、雒城、江陽、犍如、巴西、德陽等周邊的各個郡縣,幾乎贏了一半,很快擺脫了弱勢局面。對劉璋的成都總部形成了半包圍狀態。

    現在,在實力上,雙方大體為均勢。與劉璋抗衡對峙的戰略已經完成了,蜀中出現二主。下一步的戰略是:消滅劉璋,佔領他的全部地盤。

相關焦點

  • 龐統之死:看透劉備
    然而就在西川勢在必得、大功告成的時候,事情出現了轉折,孔明向龐統發出了一封死亡恐嚇信。此舉與前面程昱騙徐庶大同小異,程昱是利用徐庶的至孝,先劫持徐母,再招降徐庶;諸葛亮則是利用龐統對劉備的至忠,劉備對龐統的至愛,先動搖劉備之心,再滅掉龐統。兩位陰謀家就像是排球運動員,將球扣到對方兩個人的中間,迫使他們在互讓時出現失誤。
  • 歷史上的龐統之死
    在當地呆了一年之久也沒有任何攻打張魯的行動。龐統覺得這不是長久之計,認為時間拖得越久,越容易引起劉璋等人的懷疑,於是對劉備說:「主公,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啊!我這裡有上、中、下三條計策,任你挑選。如果再繼續猶豫不前,大家遲早都會陷入危險之中,真的不能拖延下去了。」上策:暗中挑選精兵,晝夜兼程去偷襲成都,劉璋這家話是個慫逼,又沒有對我們有所防備,成都可以一舉而定。
  • 龐統之死,是羅貫中《三國演義》精妙的一筆
    龐統(179~214年),字士元,荊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官拜軍師中郎將。才智與諸葛亮齊名,道號「鳳雛」。
  • 龐統之死:都是因為選錯了主子
    龐統可就沒那麼幸運了。當他在落鳳坡被亂箭穿身的時候,年僅36歲。在那個亂世,他還沒等來得及大展身手,就一命嗚呼了。 如果用「死不瞑目」這四個字形容龐統之死的話,估計所有人都能同意,但是原因可能就各不相同了。
  • 龐統之死,與諸葛亮有關?看完瞬間明白了
    那麼為什麼龐統沒有像諸葛亮一樣被重用呢?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龐統死的太早了,但早就這個結果的不全是時勢早就的,跟龐統這個人的性格也有著很大的關係。龐統與諸葛亮出自一個師門,二人號稱「臥龍」、「鳳雛」,龐統在奇門八卦上並不輸於諸葛亮,可是龐統卻沒有什麼值得我們侃侃而談的戰功,我們都知道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而龐統與諸葛亮同樣美名在外,為什麼諸葛亮這麼成功,而龐統卻只是徒有其名,而沒有成事呢?
  • 龐統之死,根本原因是什麼?與諸葛亮有很大關係
    諸葛亮不知道龐統來這裡的危險嗎?為什麼不制止呢?其實這是諸葛亮故意為之。當我們看三國演義時,水鏡先生曾經說過:「臥龍鳳凰雛,得一人,能得天下」,而劉備既收入在帳下,為什麼最終會失敗。龐統敢於冒險,與諸葛亮的謹慎形成鮮明對比。從西川之戰可以看出,龐統對於劉備來說都是危險的,也就是冒險的策略。
  • 龐統是故意死的嗎,司馬懿真是龐統詐死改名的嗎?
    正史(三國志)對龐統並無相貌描述。大家都認為龐統長相醜是因為《三國演義》中的描述」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至於是否有評價未查到,正史無記載龐統長相的字眼。而傳聞中孫權拒絕龐統的投靠,曹操捨棄龐統,劉備不重用龐統皆是因為此人長相太過醜陋。
  • 龐統不死能如何?
    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沉吟不去,將致大困,不可久矣。這段顯然大家都很熟悉,說龐統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直接偷襲成都,中策先用計除掉楊懷高沛拿下白水關,再朝成都推。下策是直接回白帝城,這一把認栽。
  • 龐統之死:看透劉備後精心策劃了一場自殺!
    此舉與前面程昱騙徐庶大同小異,程昱是利用徐庶的至孝,先劫持徐母,再招降徐庶;諸葛亮則是利用龐統對劉備的至忠,劉備對龐統的至愛,先動搖劉備之心,再滅掉龐統。兩位陰謀家就像是排球運動員,將球扣到對方兩個人的中間,迫使他們在互讓時出現失誤。事情的經過是這樣,有個廣漢人彭漾向劉備密告說,敵方有人要決涪江之水淹魏延、黃忠的前寨。還說:「罡星在西方,太白臨於此地,當有不吉之事,切宜慎之。」
  • 龐統之死引發的骨牌效應,讓蜀漢成為魏國的甕中之鱉
    可惜的是龐統只為劉備集團服務了5年時間,就在雒城身亡。龐統之死,給了劉備集團巨大的打擊,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讓蜀國成為了魏國的甕中之鱉。前線無軍師可用法正在漢中之戰立下大功,用計奪取定軍山,斬殺夏侯淵,名聲在蜀中大震。法正在為蜀國並沒有效力多久,漢中獻計之後只三年的時間就去世了。龐統、法正的接連去世,給了劉備很大的打擊。每次出徵,都有諸葛亮坐鎮中央,負責中間統籌協調工作,保障後勤無憂。
  • 如果龐統不死,劉備夷陵之戰帶他去會怎樣?
    以當時的形勢,夷陵之戰即使劉備帶上龐統,還是會以失敗告終。1:龐統只是一個軍師,是謀士,最後的決定權在劉備手裡,劉備對龐統並非言聽計從。龐統加入劉備集團後,劉備對龐統待遇還是很不錯的,地位僅在諸葛亮之下,擔任軍師中郎將。劉備入川的時候,留下諸葛亮守荊州,龐統擔任軍師和劉備一起入川。
  • 龐統是否虛有其名?假如龐統不死,加上此人定能助劉備匡扶漢室
    如果關羽不死,那麼劉備與張飛也不會死,由於他一個人的去世給後來造成了許多影響,說他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人物一點也不過分。作為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是否虛有其名?接下來為大家揭秘。01龐統的意外去世,直接導致荊州丟失龐統的意外去世,怎麼看都是劉備集團一次巨大的損失,甚至直接影響到了後面的蜀國的發展。
  • 龐統之死暴露劉備性格缺陷
    三國時期,有這兩位具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物,一個是臥龍諸葛亮,一個是鳳雛龐統。
  • 龐統詐死!司馬懿和龐統誰更厲害?
    不久之後,司馬懿乘曹爽出去狩獵之時,將曹爽殺害,自己執掌朝政大事。龐統生於公元179年,卒於公元214年。龐統被司馬徽稱為南州第一士子,有很高的才幹。後來,龐統先後被東吳魯肅、諸葛亮推薦給劉備。劉備得知龐統是位人才後,將他和諸葛亮一視同仁。正是龐統對劉備進行益州與荊州的利弊分析之後,劉備和龐統率兵進攻益州。
  • 龐統的死究竟是天意,還是有人背後搗鬼?
    這是大庭廣眾之下在收買人心,玩的看似危險,實則有驚無險,若曹兵至,他那剛越過澶溪的的盧馬還能繼續派上用場,況且屁股後面還有張飛趙雲一般不要命的哥們兒死命護著。看來收買人心,場合地點很重要。就是這個儀表非俗的人物,憑著他的智慧,駕馭著蔣乾親自深入曹營,曹操得知風雛先生來臨,竟親自出帳迎接,可見龐統當時已經名聲遠播。於是,龐統憑著他過人的聰明才智,說服曹操,竟然使這個古今第一奸雄,心甘情願的使用了致八十三萬人馬於死地的連環計。縱觀三國鼎立之初,面對強大的曹操集團,孫權、劉備手下眾多謀士,敢於親赴曹營的,就此一人,且能在曹操帥帳之中校場之內談笑風生把自個兒的計謀使的滴水不漏者,就此一人。
  • 假如在落鳳坡死的是臥龍諸葛亮,讓龐統去北伐,能打贏司馬懿麼?
    可以說,這兩個人的死直接讓劉備失去了他統一天下的可能性。尤其是龐統去世時年僅三十六歲。那麼,假如在落鳳坡死的是臥龍諸葛亮,讓龐統去北伐,能打贏司馬懿麼?龐統,出生於179年。他是當時的荊州人,作為能夠跟水鏡先生混到一起去的「人才」,我們大約可以知道,他應該也是當地的一個豪族,或者是沒落的豪族。
  • 如果在落鳳坡死的是臥龍,活著的是龐統!歷史應該如何走向?
    在落鳳坡死的不可能是臥龍,而即便是臥龍,活著的龐統也不可能打贏司馬懿。龐統法正和諸葛亮是劉備帳前的三大謀士。這三者也都有自己的謀略特點,諸葛亮善於守城,治國安邦,理政。而龐統和法正則重在出奇計,可以說是戰略突破型人才,其中也包括戰術性的突破,所以在穩定後方的時候,劉備首選諸葛亮。
  • 三國中龐統真的死了嗎?鳳雛詐死落鳳坡是何原因?
    龐統和諸葛亮都是劉備帳下的軍師,龐統得到重用也有諸葛亮的原因。二人在功績和行事風格上的不同。早年間,龐統就和諸葛亮齊名,龐德公就稱龐統為「鳳雛」,而稱諸葛亮為「臥龍」,還說得二人之一,便可安定天下,可見龐統的才能其實並不比諸葛亮低。
  • 鳳雛龐統真的死了嗎?他詐死落鳳坡究竟是何原因
    ,先後都給劉備當軍師,在劉備奪取益州的過程中充當著重要的作用,但在圍攻雒城時被流箭射死。三國時期,龐統和諸葛亮齊名,龐德公也稱龐統為「鳳雛」,而諸葛亮稱為「臥龍」,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能得其中一者,便可奪取天下,由此可見,龐統的才能以及他的謀略並不比諸葛亮差。
  • 假如在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龐統能輔佐劉備一統三國嗎?
    於是劉備把龐統叫來,交流之後大喜過望,任命龐統為治中從事,相當於劉備的秘書長,後來幾年, 龐統又升職為軍師中郎將,和諸葛亮同職。龐統真正體現才能,是說服劉備入蜀取益州這件事情上。法正對劉璋早有不軌之心,對劉備獻計說,借著這次合作的由頭,趁勢佔領益州,豈不是大好的機會。劉備一聽之後舉棋不定。這時龐統獻計謀說:如今荊州經歷戰亂,土地荒蕪,人民流離失所,況且荊州之地,北有曹操,東有孫權,並非穩守之地。而益州戶口百萬,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如果真能奪取此地,以此為根基,可成就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