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戲骨: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講述大家族賈府由勝到衰的過程。書香世家的林黛玉喪母后千裡迢迢從蘇州趕來京城投靠賈府,賈府本是四大家族之一,因賈元春進宮封妃而越發興盛。林黛玉在外祖母賈母的呵護下成長,常愛與賈寶玉、薛寶釵等兄弟姐妹們一同讀書作畫。在元妃省親後,林黛玉與姐妹們一同住進了園子裡。另一邊,鄉下的莊稼人劉姥姥因家窮,帶著孫子板兒來賈府攀親戚,面對這個八桿子扯不著的窮親戚,賈府也真誠善待,不僅讓劉姥姥住在賈府,還帶她遊大觀園,體驗了一把「神仙」般的日子,臨別時更是贈予了足夠的錢財讓姥姥帶回家。賈府的善舉,也使劉姥姥在賈府衰敗後,成了救賈府的關鍵人物。
《小戲骨:放開那三國》
本片講述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董卓稱霸朝綱,荼毒天下,曹操、貂蟬、呂布、王允等人為了拯救家國百姓而刺殺董卓的故事。不同於以往的三國歷史題材,本片以獨特的女性視角,貂蟬為切入點,來看待東漢末年時期所發生的故事。
《小戲骨:白蛇傳》
小戲骨《白蛇傳》是以《新白娘子傳奇》為藍本再度創作的《白蛇傳》大電影。講述小牧童從捕蛇人手中救下一條白蛇,白蛇為報救命之恩,經過一千七百年的修煉化為人形,變成美麗女子的白素貞,和青蛇變形的小青來到人間,與外表俊美的許仙,歷經磨難,演繹了一場恩恩怨怨、生生死死,如泣如訴的愛情故事。
《小戲骨:劉三姐》
《小戲骨:劉三姐》是在1960年電影《劉三姐》的基礎之上精編而成,保留了原版《劉三姐》中的主要情節,並且著重演繹了「水邊賽歌」的情節。
《小戲骨:花木蘭》
該劇講述了,北魏時期,有一位個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作「花木蘭」,花木蘭在父母開明的教悔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花家帶來榮耀。不過就 在北方的匈奴來犯 ,國家正大舉徵兵的時候,木蘭年邁的父親竟也被徵召上戰場,傷心的花木蘭害怕父親會一去不返,便趁著午夜假扮成男裝,偷走父親的盔甲,代替父親上戰場去。從軍之後,花木蘭靠著自己的堅持的毅力與耐性,通過了許多困難的訓練與考驗,也成為軍中不可或缺的大將。在赴北方作戰時,花木蘭憑著一股堅強的意志與要為花家帶來榮耀的信念,最後協助朝廷大軍抵擋了匈奴的來犯,打敗了單于。皇上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然而,花木蘭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顧拒絕了,請求皇上能讓自己返鄉,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小戲骨:白毛女》
小戲骨《白毛女》是以田華主演的《白毛女》為藍本再度創作的的影片,講述喜兒被黃世仁霸佔,逃向深山,風餐露宿,由於長期缺乏鹽分攝入,一頭青絲變白髮,抗日戰爭爆發後,大春隨八路軍回到家鄉,黃世仁、穆仁智二人受到嚴懲。喜兒的命運概括了舊社會億萬農民倍受壓迫的苦難歷史,並以此來說明,封建的剝削制度「使人變成鬼」,勞動人民作主的新社會」使鬼變成人」。
《 小戲骨:三笑尋親記》
小戲骨《三笑尋親記》是以《三笑》為藍本在度創作的影片,唐伯虎幼時與妹妹秋香分離,長大後在雲崖寺又見妹妹,因其三次笑容而驚為天人,自願投身太師府為奴。華太師為其取名華安,留作書童。唐伯虎在華府巧妙安排,假意向太師請辭,終於點得秋香,認得妹妹。
《小戲骨:補鍋》
小戲骨《補鍋》以李谷一主演的《補鍋》改編,講述生產隊的養豬能手劉大娘,認為補鍋是「屋簷腳下蹲,一臉墨黑盡灰塵」的職業。有一天,失手打破了煮潲的大鐵鍋,只好叫女兒去請補鍋師傅。小聰來到蘭英家,不急不忙講述自己的嶽母看不起補鍋匠,劉大媽也表示贊同他嶽母的思想,小聰對劉大媽的舊思想給予嚴厲的批評,教育她革命工作是整體,七十二行都重要。劉大娘聽小聰講得有道理,最終改變心意。
《小戲骨:娘》
2015年12月12日湖南電視臺播出了首部小戲骨之《娘》,全省自辦節目收視排名第一。觀眾嘖嘖稱奇,說小戲骨令人眼前一亮,小演員前途無量。小戲骨《娘》橫空出世,用最不成熟、最具可塑性的小戲骨模仿並挑戰最成熟、最成功的老藝術家,這種節目形式反差感強、藝術性高、娛樂性足。以幼演老、以新演舊,在製作方面要求更嚴格,服裝、化妝、道具、舞美、燈光甚至鏡頭都全方位高度還原,以全新的視角重溫經典,升華藝術。
《小戲骨:焦裕祿》
為提高《小戲骨》的演出質量,節目組始終懷著向老藝術家致敬的心態認真學習,努力讓小演員在形似的同時做到神似。開拍前,他們會跟小演員反覆講劇情背景,講現實意義。拍《小戲骨:焦裕祿》這齣戲時,一些小孩子會覺得「我生活這麼好為什麼還要學焦裕祿?」節目組就會耐心地引導小演員:每個人都應該去關愛社會、關愛人民,奉獻精神永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