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磊說:女人之間極少存在友誼,如果有,絕不是在女人與女人之間
陪伴了我們一整個夏天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即將收官,這個節目讓我們看到了30+姐姐們的勇往直前,但更讓我們看到了女生之間的現實與利益,正如丁當在節目裡所說的,「本以為和姐妹之間玩的很好,結果發現是思路不對,原本覺得是一個情感節目,後來才真正意識到是一個比賽節目。」言下之意就是說,不管表面上玩的多好,但私底下還是非常殘酷的。
漂亮的姐姐們
我們常說「知人知面不知心」,不要輕易相信一個人,但在這裡我還要告訴你,更不能輕易相信一個女生,因為,女生之間的情感,是比火腿片還薄的一個存在。
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浪姐》二公時,姐姐們選人的「名場面」,那次可真的是讓我們這些觀眾刷新了對姐姐們的認知,表面看上去都人畜無害,可實際上卻是一個比一個不留情面。還記得,在藍盈瑩選人時,毫不留戀的拋棄了上期和她那麼交好的白冰,轉頭就選擇了吳昕,事後還笑眯眯的對白冰不痛不癢的說了句「冰冰姐,我們愛你!」這一幕也是讓白冰異常的扎心。
事後,藍盈瑩還表示,選吳昕是因為吳昕兩次都選了她,她不好意思再拒絕,這種回答也很有「內涵」啊,當然,這種選人的「名場面」幾乎在浪姐的每一期都能出現,明明這一期還你好我好的,恨不能是一個媽生的姐妹情,到下期立馬就是翻臉不認人的敵視狀態。當然,這種「姐妹情」也不光是在浪姐當中會有,在我們的生活中更是數不勝數。
表面和氣的姐姐
所以說,不要輕易去惹女人,因為與男性比起來,女性在交朋友時會更理性和主觀,換句話說,男性會更喜歡以「一起玩」來增進、維持感情,並且這種感情是持續穩定的。就像我們的大學室友,我相信大多數男性的大學室友現在都還會有聯繫,甚至關係都一如往前,聚會、結婚也都不會缺席。但反觀女性,我們畢業之後,似乎會與自己的大學室友漸行漸遠,甚至失去聯繫。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女性與女性之間,會更加理性的相處,會更側重分享情感。她們之間關係的親密則會更多的表現在交流與分擔的情緒和感受。我們與大學室友之間的熟絡,大多都是以互相交流秘密與心事換來的,但是,當我們分開之後,我們身邊會出現新同事、新朋友來和我們分享這些東西,那我們自然也就會對之前的朋友視而不見了。
默契的姐妹團
美國心理學家凱瑞·米勒博士的一次調研結果顯示,樣本中87%的已婚女性和95%的單身女性都認為,對她們而言最好的、最舒適的解壓方式,既不是運動,也不是旅行,而是與關係親密的同性好友的傾心交談。
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那《乘風破浪的姐姐》可就是個大戲院了,自從浪姐開播以來,最受人關注的其實並不是姐姐們的女團實力,而是那些私底下的「姐妹情」,而姐姐們的豪氣送禮也一直佔據著每周的熱榜第一。
要知道,浪姐當中的大姐大寧靜可是在節目剛開始時,就花了三十萬,送給三十位姐姐一人一瓶一萬多的面霜,後面,寧靜更是大手筆地送給了每位姐姐一人一顆小鑽戒。而張雨綺也是每次錄製都會請所有人吃東西、喝奶茶,「富太太」黃聖依更是直接送奢侈品箱子,真的是一個比一個大方。
豪氣的「靜姐」
而網友們看到這種情況,也是說出了大多數女人的心聲:「女人之間的友誼,都是用錢和利益堆出來的。」確實,雖然我們看到的浪姐們,表面上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狀態,但是,每當到選歌、選人、涉及到自身利益時,姐姐們真的是翻臉比翻書還快。
在浪姐的二公表演之後,姐姐孟佳的觀眾喜愛度排在末尾,有淘汰的風險,而作為大隊長的她又不得不選擇下次三公的表演名單,雖然孟佳自身的表演能力非常強,但是這期當中,不管是選曲還是排名,孟佳都不佔優勢,這也就導致,最終只有吳昕一人很積極的選擇了孟佳。像曾經共同奮戰過的「親姐妹」張含韻也只是說了句,「她如果選我,我就去」,但始終沒有主動進入,而金莎更是明確拒絕,直言自己不想這麼早被淘汰,藍盈瑩也是低頭玩手機來進行逃避。
一團和氣
反觀寧靜從開始比賽時,就一直是大家追捧的對象,哪個姐姐都想和她一組,因為寧靜本身熱度就很高,節目組也給面子,從來沒有輸的很難看過,這就好像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和寧靜一組,自己被淘汰的機率就會小很多。
看吧,這就是明明上期大家還都是一起哭一起笑的姐妹,當沒有了共同利益或者危害到自身利益時,扭頭就會翻臉,重新去尋找能夠帶給自己利益的「好姐妹」。如果我們從友誼進化論的心理學視角來看,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友誼的聯盟模式,DeScioli和Kurzban曾說道,「個體通常與一個衝突中的雙方都有關係,尤其是在一個局部密集的網絡結構當中。」這也便意味著人類需要判斷當群體中出現矛盾時,誰會在任何情況下都站在自己這邊,即選擇作為親密朋友。
漂亮的小姐姐
這也是典型的互惠利他主義,社會研究學者認為,友誼是社會交換中的一種方式,在這種社會交換中個體能夠自主選擇與友誼相關的代價和所獲收益。這種交換關係讓雙方都能夠獲得適應性利益。
所以,不要再說你和誰誰的關係有多麼好了,那是你們有共同的利益存在,如果哪天你們沒有利益牽扯了,你再試試看會怎樣?
我們經常會羨慕「媽媽們」那輩的友情,好友不多,三兩知己,但卻很管用,遇到什麼事情她們都能熱心腸的幫忙,並且是不計回報、無關利益的那種,而我們就總會感嘆,為什麼自己的朋友看著那麼多,但有事了,卻一個都叫不出來,恨不能離得自己越遠越好。甚至是朋友換了一批又一批,但卻沒一個靠譜的。
別著急,你的友情還沒有到來
如果是這樣,別著急,因為你還沒到「媽媽們」的那個年紀,你要知道,可能你的媽媽也是從我們這個友誼進化論走過來的,現在的我們還在為家庭、事業所奮鬥,每天想的就是怎麼掙錢、怎麼打好人際關係,再怎麼真心交朋友,也總會帶著那麼點私心的。
但反觀「媽媽們」,她們早已過了那個世俗的年紀,年過半百的人對於金錢、利益也會看的很淡,每天無非就是家長裡短的,沒有工作的牽扯,這樣的生活狀態交到真正的姐妹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不要著急,現在的「姐妹」可能只是你的過渡,而真正懂你的好姐妹總有一天會到來。
屬於你的終將到來
就像,宮崎駿在《千與千尋》中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自始至終地陪著你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