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偉大的周總理去世,舉國震蕩,萬民哀痛。40多年來,有不少人演過周恩來,但扮演最像、觀眾最認可的還是特型演員王鐵成。
王鐵成,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扮演周恩來的演員,25年演繹生涯中,唯一扮演的角色只有周總理,他扮演的周恩來,神韻絕佳,至今無人超越。
在老百姓的眼中,似乎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就應該是王鐵成在影視作品中呈現的形象。
1977年,王鐵成意外得到一個在話劇《轉折》中扮演周恩來的機會,當他化完妝出現在同事面前時,他們都驚呆了,熱淚盈眶地和他握手,就好像真的看見周總理一樣。
經過數天認真排練,王鐵成上臺後只一句「小同志,剛才的衝鋒號你吹得很響嘛……」,就引發了雷鳴般的掌聲,十幾分鐘的演出,觀眾前後鼓掌17次,尤其是演出結束後,劇場哭聲一片,觀眾圍著他久久不肯離去。
可以說,是話劇《轉折》開啟了王鐵成的藝術人生,堅定了他努力扮演好周總理的決心,也拉開了他與周總理長達幾十年的「神交」序幕。
不久之後,王鐵成又在話劇《報童》中再次扮演周總理,同樣的掌聲雷動,就連話劇大師曹禺先生,都親自去後臺找他,一見面就對著他流淚鞠躬:「謝謝你讓我們又看到了周總理。」
有一次,王鐵成在新疆拍戲,車子開到半路突然沒油了,正當他們發愁如何前行時,有一位過路司機無意間憋見了「周總理」,趕緊下車加了油,還死活不要錢。
除了百姓的認可,王鐵成扮演的周總理也獲得了影視界權威機構的高度讚譽。
1992年,王鐵成憑藉電影《周恩來》獲得電影金雞獎最佳男演員獎和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2019,王鐵成在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上,被授予「中國文聯終身成就電影藝術家」榮譽。
但是,這一切榮譽,都比不上周總理身邊人對王鐵成的肯定來的重要。
鄧穎超在觀看王鐵成在電影《大河奔流》中的情景時,身體前傾,雙眼一動不動,看的特別出神。
後來還特別接見了王鐵成,給他提了一些表演方面的建議:比如總理走路時,步伐快速、穩健,總理的眼神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神採奕奕……
當時,王鐵成激動和感動的情緒夾雜在一起,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當年的李鵬總理,看了王鐵成演的電影《周恩來》,親筆題詞:「演技絕倫,情出於心,再現周公,光彩後人。」
其實,在眾多飾演周總理的演員中,王鐵成的外形絕對不是最像的,但是神情舉止的相似度沒有人能比得過他。
正如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江平所說:「在我看來,他並不像『周恩來』,只是外形有六七分的相似……拍《周恩來》時,他已經把神似琢磨到了超常的境界,可用出神入化、恩來轉世來形容。」
王鐵成自己也覺得比起外表和動作上的相似,揣摩人物心理,進入人物靈魂,與角色神交,用情感、心靈、激情才能真正詮釋周總理的人格魅力。
為了做到這一點,王鐵成認真翻閱了大量關於周總理的書籍和影像資料,他認真琢磨周總理說話的神態、語調,體會他每一個動作背後的情緒和心理:是高興、悲傷還是別的什麼?
他一直想要飾演出周恩來那種智慧儒雅的風度,怎麼也不得法,後來才明白,這裡面有總理天資聰穎的成份,也是他幾十年革命及成長積澱出來的,短期內自己不可能演出來。
王鐵成就決定通過外在來突破,他注意到周總理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衣服整潔,與人握手,兩眼直視,和人交談,神態輕鬆友好。
他觀察到周總理在外交場合走路的步數很標準,下來測量後發現每步都是一尺三,他就要求自己也做到這一點。
他還觀察到周總理辦公時再熱也不會脫掉中山裝,只在客人不在時才脫下來;吃飯時,從來不浪費,哪怕是掉了一粒米飯,都會撿起來吃掉。
除了這些小細節,王鐵成在拍攝電影《周恩來》時,為了演好逝世前的周總理,他硬生生把自己的體重從130斤減到90斤,除了每天啃黃瓜和西紅柿,還吃起了減肥藥。
他賭咒發誓:「演不好這個角色,我從九樓跳下去。」
沒想到的樓沒跳成,卻等來了一場車禍,斷了6根肋骨,但是為了不影響劇組,他帶病拍攝,長達12個小時,水米未進,還笑稱:「這是好事兒,快回北京拍總理最後主持國慶招待會的戲。」
就這樣,王鐵成用一副纏著繃帶的軀體和「必須演好 」的決心,把周總理的當年集病容、消瘦、堅毅和高大於一體的形象成功飾演出來。
在王鐵成的演繹生涯中,最經典的的片段就是「總理哭賀龍」,王鐵成說當時的自己演的是「總理哭賀龍」,但其中也有自己哭總理的成份在,他把自己十幾年對總理的哀思和情感統統宣洩出來。
那一刻,周總理知道賀龍去世的消息,悲傷、憂憤、哀痛,眼淚慢慢聚集,順著臉頰流下,王鐵成自己就是周恩來。
這一切的一切,單靠演技是遠遠不夠的,更多的是情感的聚集、心靈的感應,所以才被觀眾評價為「爐火純青」。
除了磨練演技、醞釀情感,王鐵成還要求自己把周總理的行為習慣帶到生活當中,而不僅僅是「演」在規定情景裡。
周總理喜歡海棠花,王鐵成在自己居住的地方也開闢了一個「海棠園」,種滿了一株株與當年周總理在西花廳一樣的海棠樹。
在周總理的影響下,王鐵成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尤其酷愛讀周總理愛讀的那些書,他家裡和周總理相關的書籍,有專門的書櫃,摞起來足有5米高。
當得知周總理不但是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還是一名書法家時,原本就喜好書法的王鐵成,為自己和總理有相同的愛好欣喜不已,他特意嘗試按周總理的字跡來練。
拍攝話劇《報童》,有一個情節是周總理寫「江南一葉,操之何急」,王鐵成模仿周總理的字體寫完後,總編輯連連誇讚:這簡直就是總理本人寫的啊,非常真實。
王鐵成說:「學習和扮演周總理升華了我的靈魂,周總理的精神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使我在生活、工作中碰到一些事情時,會不自主地想到總理會怎樣做。」
所以,王鐵成在結束自己的演藝生涯後,一轉身就投入到公益事業中。
2003年,王鐵成在北京捐助「陽光學子」活動中,捐款50000元,幫助10名貧困大學生。
2019年內蒙古雪災,王鐵成第一時間捐出半卡車新棉被和皮褥子;
除此之外,他還出資修建希望小學,為他們送去校服以及教學裝備,為天津周恩來鄧穎超思想研究會出書,也多次為殘聯捐錢,幫助多名殘障人士重拾生活信心。
十幾年,累計捐款過百萬,但他低調不求回報,他認為自己做的這些,和為人民服務的周總理相比,根本不算什麼。
難怪有人評價王鐵成:「你的血液裡仿佛流著周總理的血。」
王鐵成窮其一生,只演周總理這一個角色,把飾演周總理作為畢生榮耀,把傳承周總理精神作為終生事業,這是一位藝術家的情懷,也是一名普通人對周總理最高級的緬懷和敬愛。
王鐵成把自己活成了第二個「周恩來」總理,在中國影壇上有著無人取代的地位。
他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了偉人的力量,也影響和促使新時代的我們奮發圖強、精進自己,走正能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