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暗藏的修行方法,有啟發!

2021-01-12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作者:陳全林

某女士,是北大樓宇烈先生的學生,她很推崇《黃帝內經》,認為當代真正懂這部經典的人還沒有。她想舉辦一個《黃帝內經》、《黃帝陰符經》的講課、培訓,想找人講課,想請我推薦講課老師。我推薦了兩位。

我談到了《黃帝內經》與修道的道理,好比《西遊記》的回目就是丹訣,而故事文本裡隱藏者很多丹道口訣。《黃帝內經》的陰陽論、藏象論、經絡論、精氣神論、天人合一論等,都是丹道的基本內容。而《黃帝內經》裡很多篇章的標題,是丹道理法,而一些篇章裡的部分內容,也是丹道口訣、丹道理法。比如「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大論」、「生氣通天論」、「金匱真言論」、「陰陽應象論」、「移精變氣論」、「脈要精微論」、「八正神明論」等等標題裡的「天真」、「調神」「生氣通天」、「真言」、「陰陽」、「精氣」、「脈要」、「神明」等,都是丹道的核心術語與理法。

我選講了《上古天真論》裡的部分內容,並與丹法對比講。修煉丹道,《黃帝內經》是必讀的經典。比如: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於天師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

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這一段裡,「知道」是明理。「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是修煉。「法於陰陽」是大原則。「和於術數」,修煉具體的功法。術,包括各種養生、練功的道術如服氣、導引、房中、丹法、符籙等等;數,是修煉的數理,比如功法裡講的「扣齒三十六下,咽津三十六口」等等。還要和飲食起居配合,否則,也不能使修煉成功。比如有人辟穀練功要復食時突然大吃大喝,會使腸胃出問題,甚至有人因此猝死。還有,有的人雖然練功,但喜歡熬夜上網、熬夜打遊戲,也不是真正的修行。練功、做事,都有節度,這就是數。比如站樁,站兩小時、三小時強身,站八小時就傷骨傷腎傷身,我一位朋友,以為站樁越久越好,一站站八小時,結果把膝蓋站壞了,也把身體搞壞了。這是「妄勞作」,而不是「不妄勞作」。還有一位某道觀的道長,修「不倒單」,夜夜不睡覺地練功,結果因為不得法、高度緊張、焦慮而出現了精神分裂症,出現了幻覺,最後投水自殺。這都與「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有關。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打坐練功者,更要避風,不避風,很容易使風邪入內,就很難調製。一是打坐時毛孔打開了,容易使風邪入內;一是打坐的狀態,容易使風邪持續入侵某個部位。

「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是養生、煉丹的基礎。精神內守,真氣自從。從,是正常、良好地運行。「恬惔虛無」是修心修性,是性功;「真氣從之」是鍊氣修命,是命功。「精神內守」,具體的功夫修煉;「病安從來」,不會得病,既是築基的成果,也是道上起用的成果。人「合於道」、「德全不危」,都是心要。德不全,就會有危險。紫陽丹訣所言:「若非積行施陰德,動有群魔作障緣。」「若還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殆辱。」所以,嚴師說修德就是修道的高技術,核心技術,要修陽德、陰德、小德、大德、玄德、聖德,要修全德,所有的德都要修,才能「德全不危」。

再如: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此雖有子,男子不過盡八八,女子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歲,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注意這裡的「氣脈常通」,氣脈一說,不全是丹道家的,更不全是密宗的,兩千多年前,中醫很早就講氣脈修煉。我教授「氣脈手訣」,是要達到「氣脈常通」。

還有,老年人修得好,或修得好而進入了老年,這個好的特徵就是「卻老而全形」。身體不會有毛病即全形,看起來很年輕即卻老。我就見過一個六十多歲的女性修煉者,容貌像二十多歲的人。有些人老了,身體的鈣流失嚴重,人也縮小了。因為生病,某些臟器壞了,乃至切除了,就不是「全形」之修。真有道,年至百歲都能生子。清代李慶遠百歲還生子,他活了275歲,子孫和子孫的子孫在他活著的時候有180多人。他常年雲遊,採藥山中,即便他的五世孫遇見他老人家,也不認識。

我是拿了本《內經》,一邊念原文,一邊講解。再如:

黃帝曰: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這裡所寫的「此其道生」,就是最上乘天元神修丹法的境界,是第一流的修煉。至人淳德全道的修煉,是次一等的修法,也是上乘丹法。而後面的聖人修法、賢人修法,其實是丹道裡的中乘與下乘法門。即便這中下乘法門,我們還修不成。世間丹法,基本上是聖人、賢人所修的法門,由有為而逐漸進入無為。《參同契》、《悟真篇》的丹法入手,不外乎「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

當然,我當時講得比這詳細。

道友還問「如何才能把握陰陽」,我就結合修道的多種境界做了解釋。比如冬天自己穿暖而不感冒,是把握陰陽;夏天自己不中暑,是把握陰陽;北方人到南方去,南方人到北方來而不生病,就是把握陰陽;夫妻關係和諧,就是把握陰陽;修煉時內氣、陽氣生起了,人的情慾也會隨著生起,而此時不被情慾左右,又能化解情慾的衝動,就是把握陰陽;人際關係裡知進知退,就是把握陰陽。《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裡的「把握陰陽」,也是丹法的把握火候的法訣。

我結合站樁講了「獨立守神,肌肉若一」,講了站活樁的道理。

雖然選講了《內經》開篇的部分內容,但精要在中,可以窺一斑而見全豹,了解《內經》書蘊含的修道理法。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洩露天機:女7男8,「生命密碼」暗藏在人的年齡中
    《黃帝內經》是以醫學原理為核心,集合文學、哲學與史學的巨著,藏著中國人的生命密碼。將對治中國人的病因、病理和診療方法,凝練成一套完整而深刻的認知體系。中醫核心理論的源頭,陰陽五行、脈象、藏象、經絡學等皆來源於此。
  • 《黃帝內經》的養生智慧--《黃帝內經》(連載01)
    節目中所涉及的保養身心之法蘊含著道家思維,針對各個年齡段人群,通俗易懂,簡單易學。  總之,這是一套人人皆可學、人人學得會的中醫養生啟蒙節目,而中醫的最高境界就在於此。歡迎您收聽《中華文化大講堂》之「黃帝內經與養生之道」系列節目!
  • 《黃帝內經》與養生之道——第1集 《黃帝內經》簡介
    節目中所涉及的保養身心之法蘊含著道家思維,針對各個年齡段人群,通俗易懂,簡單易學。  總之,這是一套人人皆可學、人人學得會的中醫養生啟蒙節目,而中醫的最高境界就在於此。歡迎您重溫《中華文化大講堂》之「黃帝內經與養生之道」系列節目!周一到周五,我們不見不散哦!
  • 《黃帝內經》養生:真人、至人、聖人、賢人,分別有什麼養生方法
    對於養生和保健,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想法,當然我們也有個人的養生技巧與方法。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在知識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其實許多被大家廣泛傳播的信息真實性也有待考究。而養生並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我們必須遵循科學的養生原則與正確的具體方法,這樣才能做到真正對身體有好處。
  • 《黃帝內經》奠定了健身氣功的理論基礎
    在《黃帝內經 ·素問 ·寶命全形論》中就明確地提出了人為氣生的觀點。指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生於天,懸命於地,天地合元,命之曰人。」不僅如此,人的生命維持亦依賴天地之氣。《黃帝內經》指出:「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相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這就是說,人體形質的長養以及功能活動和精神活動均依靠於氣。
  • 趙冀龍讀《黃帝內經》:古代帝王的壯陽藥究竟有何高深?
    最近無極太極在喜馬拉雅上線了趙冀龍老師解讀《黃帝內經》節目,歡迎大家訂閱、收聽。歡迎同學們、朋友們回到無極太極出品的《黃帝內經》解讀。
  • 《黃帝內經》才是真正的無上的神功秘籍
    《黃帝內經》是中華醫學文化的奠基之作,是中醫的原始理論;被尊為「醫家之宗」。與《易經》和《道德經》並稱為古代三玄。 普遍認為《黃帝內經》與古代神話中的「黃帝」沒多大關係,冠以「黃帝」之名,有追本溯源的意思(正如少林七十二絕技未必皆出自達摩一人之手)。
  • 黃帝內經《論神為主》
    今天給大家推薦古籍黃帝內經《論神為主》:黃帝問於歧伯曰:凡刺之法,必先本於神。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臟之所藏也。
  • 《黃帝內經》與健身氣功「三調」
    其中關於保健養生問題,在《上古天真論》、《生氣通天論》、《四氣調神大論》等篇章中就有較系統的論述。關於氣功功理和鍛鍊方法,在《上古天真論》、《異法方宜論》、《奇病論》、《刺法論》、《移精變氣論》、《賊風》、《師傳》、《病傳》等許多篇章中也有所涉及。可見,《黃帝內經》是奠定我國古典氣功學基礎的重要經典著作之一。
  • 氣功,中醫,經絡,健身,運動,養生,黃帝內經
    這就是《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及攝生保健、養生長壽的真諦,也是《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真正含義,誠可謂「至道之宗」。氣功,中醫,經絡,運動養生氣功能治百病者,其道理在使大腦休息,黃帝內經,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六字訣,易筋經,導引術,如何發揮人體的潛能,採用自控、自調、自我修復、自我建設,勿藥而愈的方法
  • 人為什麼會有疾病?《黃帝內經》這3點早講透了!
    她在高強度的工作間隙,「敏銳的中醫嗅覺」告訴她要注意心臟了,於是她就用《黃帝內經》中的刮痧法調理身體。▲刮痧顏色越深病情越重,濤姐是淺紅的說明身體素質棒棒噠CCTV《中華醫藥》特邀中醫養生導師迷羅說:「實際上,重大疾病從來不是空穴來風,都是有跡可循的。」我們的手、腳、甚至夢境,在中醫眼裡,都是最直觀的健康顯示屏。
  • 《黃帝內經》人體有一個開關,可以阻擋百邪入侵!
    更多資訊:打開黃帝內經講堂公眾平臺,點右上角查看歷史記錄。現代「病毒」之說,《黃帝內經》只是說「虛邪賊風,避之有時」。人體內本身就有一個避虛邪賊風,一個拒絕病毒的開關。這個開關,我們在嬰兒時期就運用純熟了,這是過去秘傳的內容。今天就公開這個簡單方法:拒絕病邪毒氣進入體內的方法。
  • 【問道中醫】黃帝內經揭秘診脈判生死
    《難經》又稱《黃帝八十一難》。是在《素問》《靈樞》基礎上提出八十一個問題進行重點討論,然後歸納成書。春脈弦者,肝東方木也,萬物始生,未有枝葉,故其脈之來,濡弱而長,故曰弦。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春季萬物復甦,草長木旺,植物的根系在土中伸展,樹木還沒有長出葉子,黃帝內經稱為發陳。
  • 「太一」與「帝」——《黃帝內經》與《周易》中的天文曆法密碼
    有關這一點,《黃帝內經》中就有著確鑿的證據。不信?且聽小編細細道來。一、太一《黃帝內經.靈樞》中,有這樣一篇文字,被命名為「九宮八風篇」。九宮八風九宮八風與洛書《九宮八風篇》的這段話中,反覆提到了「太一」。在黃老之學中,「太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莊子》就說過,老子之道是「主之以太一」。
  • 《黃帝內經》對於「五勞」是怎麼理解的呢
    大家有可能知道,《黃帝內經》已經說了五勞所傷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視傷血,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而久立,久行,久視這三種損傷被認為是生活中常見的過度地形勞損傷,對於繁忙的現代人來說,如何應用這些理論,生活中應該注意些什麼?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周痺第二十七(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首先指出周痺與眾痺的區別,然後詳述兩痺的疼痛特點、病變機理和治療方法。由於是以周痺為例概述了同類疾病的鑑別診斷和治療,故名「周痺」。黃帝問於岐伯曰:周痺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隨脈,其上下左右相應,間jiàn不容空(孔),願聞此痛,在血脈之中邪?將在分肉之間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間jiàn不及下針,其慉xù(蓄)痛之時,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
  • 《黃帝內經》記載:推拿發源於洛陽 從唐代開始走出國門
    按摩,又稱推拿,是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黃帝內經》對推拿發源於洛陽有明確記載。近日,記者採訪業內人士,並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推拿和洛陽的故事。學生們認識穴位、學習推拿手法推拿發源於洛陽,《黃帝內經》有明確記載「推拿發源於洛陽,《黃帝內經》中有明確記載。」河南推拿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韋保新說。
  • 跟著《黃帝內經》一起學養生(26)
    更多資訊:打開黃帝內經講堂公眾平臺,點右上角查看歷史記錄。《黃帝內經》是一部養生寶典,涉及養生、預防、針灸、調攝等諸多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其他內容,不但講到怎樣治病,更是指導人們怎樣不得病,怎樣使在不吃藥的情況下就能夠健康、能夠長壽,這正是如今大為提倡的「治未病」思想。
  • 傳統文化公益講堂弦歌不輟,張其成詳講《黃帝內經》與智慧養生
    9月6日上午,著名學者、國學養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創院院長張其成博士作客深圳戲院,詳講《黃帝內經》與智慧養生。這是深圳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公益講堂第23講,在後疫情時代,這場關涉如何養生、如何管理自己身體和工作的演講,尤其受到廣大深圳市民的關注。
  • 失傳已久的《黃帝內經》如今被找回,日本視為國寶
    書中以黃帝和岐伯等一問一答的形式寫成,其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以及大量的臨床實踐和簡單的解剖學知識。為什麼說這本書是奇書呢?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失傳的中國珍寶,竟被日本意外保存了下來,日本發現的這本《黃帝內經太素》手抄本,真是不幸中的萬幸!明治昭和兩個時期,日本天皇就曾先後三次將《黃帝內經太素》定為國寶,十分重視,並且一直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