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尚書左僕射yè燕國公于志寧序
【今譯】玉毫般的陽光,照臨天地,佛法的甘露灑於大千世界,金鏡似的月色,揚輝天下,唐朝大治的和風廣被於四海。佛法展示了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堪稱為天下最尊貴的,唐朝的光明普照四方,它是世界上疆域最大的。自佛陀圓寂,如同智慧的太陽沉落,漢明帝遣使訪問才使得佛像及其教化歸於東土,帝王的大道廣為傳揚,中國的聲名遠播在西方。慈恩道場的三藏法師,法名玄奘,俗姓陳氏,他的先輩是潁yǐng川人。自從軒轅黃帝開始有了天文曆象,任rén姒sì遊華陽感生炎帝,初都於陳,這是陳氏得姓的來源;大舜開四萬之門賓迎諸侯朝臣,在歷山躬耕時已奠定了基礎。周武王將帝舜之後分封於陳,與杞、宋合稱為三恪,光顯於周代,陳平的六出奇計,榮耀於漢朝。陳寵父子的書奏,如朗月以繼白日,陳實與諸子訪道,而有德星聚會的徴兆。陳氏人才輩出,好像縱壑hè齊遊的巨鱗,乘風比翼的大鵬,歷代相傳為美德,形成陳氏本支繁茂的旺族。
法師憑藉以往的吉慶而誕生,含著和光,降下德星,根基深厚而壯大茂盛,導源流長而運祚zuò綿延。他幼小時候就儀態軒昂,好像初升的朝霞和明月,童年與兄弟相親,猶如蘭桂齊芳。等到長大成人,學業上遍讀了古藉。聲名振聞於天下,各地的官府爭相延聘保舉。然而他早已認識了佛法真假,世上事物都是假象,從來就以慈悲為懷,具有智慧。面對佛教真理的明鏡而引領企望,看到人生有限而嘆息不已。故而認為著紅袍、系紫纓的富貴榮華真是物質世界的羅網,只有佛教一乘之法的寶車及丹枕秘藉,才是出世指迷的道路和橋梁。因此他對於塵世的一切不屑一顧,談論的都是閒靜曠遠的道理。他的兄長長捷法師,是佛門中的棟梁。修持如龍、象般的勇猛精進,智慧突出如同當年的鷲鷺子。在朝的與在野的崇敬他的風度學識,中國的和外國的都仰慕他的聲容光彩。兄弟之間友愛情深,和睦相處合於天倫之道。玄奘法師對兄長勤於侍奉,領受教益,一分光陰也不放棄。他的學業光耀堪稱首座,在寺院中秀異特出;德性契qì合於中庸之道,聲譽日隆如蘭室芬芳。高論大乘的平等法,包涵蘭經的九部分類,有氣吞雲夢之勢;擊楫jí玄門的津渡,俯視四吠陀,似登泰山而小魯國。從此遍遊僧徒談論的學林,經歷了幾載寒暑,功德既成就了,學業也完備了。至於太初遠古時代,日月的光芒照耀靈臺,楊雄的《太玄經》議論天道,發人神思。於是佛陀說的教法,漸有啟示,等待著駕馬騰驤雲遊四方。揮動玉柄塵尾,好似撥開海上霧市而波濤相屬。猶如斫zhuó輪老手,領會主要意旨,好像宓 fú羲造瑟,深知其中的奧妙。他以如瓶瀉水般的多聞,泛輕舟而遠遊。先在中州轘轅huán yuán之地挫敗了自誇腹藏一切智慧、以銅片護腹的大言不慚之徒,後在成都井絡之鄉,突然向兄長表白了要泛舟東下、訪道問學的意願。遠近的人們都仰慕不已,稱讚道:「從前聽說過荀氏八龍,而今見到了陳門雙驥jì。汝州、穎川之間多出奇士,這話千真萬確啊!」
玄奘法師從幼年到成年,一心鑽研佛經。佛學名流和前輩長老對於佛法的部派各執一辭,追求著細枝末節而忘掉了本體,摭zhí拾了花朵卻丟棄了果實。於是便有地論學派南道和北道的異學,是非糾纏不休。在此長期爭論,深感茫然若失。他深恐由於傳譯的乖訛é錯雜,以致不能明察究竟,於是想要遍讀佛典原文,求得印度龍宮的真經。當時適逢國家昌盛之時,他便以無與倫比的毅力,負起錫杖,掀起衣裳,去到遙遠的地方。於是他從長安啟程,背著灞bà水而眺望,指向蔥嶺而邁步。水上和陸上的道路漫長,備嘗了艱難險阻。鄙張騫出使西域所到的地方不遠,笑法顯法師在外遊歷的地方有限。他於遊蹤所到之處,都要詳盡地研究當地方言,探索幽深難解的學說,神妙地窮盡佛法的要旨所在。於是滔滔雄辯,英名飛揚於印度,貝葉寫的經文,就被帶回震旦。
太宗文皇帝(李世民)以金輪王登極,寶位居尊向來愛好風雅,在皇宮內殿召見玄奘;眷顧通識之士,在乘輿yú間移座接談。親下手詔,情意殷勤,派遣內侍往來不斷。俯允玄奘的請求,抒發睿思執筆為文,寫成《大唐三藏聖教序》,共七百八十字。當今皇上(唐高宗李治)從前在春宮為太子時,作《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序》,共五百七十九字。啟示佛法的要津,表示宣揚的意旨。如果不是由於玄奘的德望輝映在雞足山,聲譽光大於鷲峰嶺,怎麼會使得皇帝緬懷而下頒神明的詞藻,來表彰這位當代的秀異之士呢?玄奘奉詔翻譯梵文佛經,共六百五十七部。遍觀了遠方的奇異風俗和偏僻之處的特殊風光,土地所宜的物產,人倫的次序,國家正朔的所在,文明教化的傳布,著《大唐西域記》,編成十二卷,編錄的文義深奧難解,綜合考校又詳明精審,立言的不朽,就都在這裡了。
【原文】 若夫玉毫流照,甘露灑於大千;金鏡揚輝,薰風被於有截。故知示現三界,粵稱天下之尊;光宅四表,式標域中之大。是以慧日淪影,像化之跡東歸;帝猷宏闡,大章之步西極。有慈恩道場三藏法師,諱玄奘,俗姓陳氏,其先潁川人也。帝軒提象,控華渚而開源;大舜賓門,基歷山而聳構。三恪照於姬載,六奇光於漢祀。書奏而承朗月,遊道而聚德星。縱壑駢鱗,培風齊翼。世濟之美,鬱為景胄。
法師籍慶誕生,含和降德,結根深而犇茂,導源浚而靈長。奇開之歲,霞軒月舉;聚沙之年,蘭薰桂馥。洎乎成立,藝殫墳素。九皋載響,五府交闢。以夫早悟真假,夙昭慈慧,鏡真筌而延佇,顧生涯而永息。而朱紱紫纓,誠有界之徽網;寶車丹枕,實出世之津途。由是擯落塵滓,言歸閒曠。令兄長捷法師,釋門之棟幹者也。擅龍象於身世,挺鶖鷺於當年。朝野挹其風猷,中外羨其聲彩。既而情深友愛,道睦天倫。法師服勤請益,分陰靡棄。業光上首,擢秀檀林;德契中庸,騰芬蘭室。抗策平道,包九部而吞夢;鼓枻玄津,俯四韋而小魯。自茲遍遊談肆,載移涼燠,功既成矣,能亦畢矣。至於泰初日月,獨耀靈臺;子云鞶帨,發揮神府。於是金文暫啟,佇秋駕而雲趨;玉柄才捴,披霧市而波屬。若會斫輪之旨,猶知拜瑟之微。以瀉瓶之多聞,泛虛舟而獨遠。乃於轘轅之地,先摧鍱腹之誇;井絡之鄉,遽表浮杯之異。遠邇宗挹,為之語曰:「昔聞荀氏八龍,今見陳門雙驥。」汝、潁多奇士,誠哉此言。
法師自幼迄長,遊心玄籍。名流先達,部執交馳,趨末忘本,摭華捐實,遂有南北異學,是非紛糾。永言於此,良用憮然。或恐傳譯踳駁,未能筌究,欲窮香象之文,將罄龍宮之目。以絕倫之德,屬會昌之期,杖錫拂衣,第如遐境。於是背玄灞而延望,指蔥山而矯跡,川陸綿長,備嘗艱險。陋博望之非遠,嗤法顯之為局。遊踐之處,畢究方言,鐫求幽賾,妙窮津會。於是詞發雌黃,飛英天竺;文傳貝葉,聿歸振旦。
太宗文皇帝金輪纂御,寶位居尊。載佇風徽,召見青蒲之上;乃眷通識,前膝黃屋之間。手詔綢繆,中使繼路。俯摛睿思,乃制《三藏聖教序》,凡七百八十言。今上昔在春闈,裁《述聖記》,凡五百七十九言。啟玄妙之津,盡揄揚之旨。蓋非道映雞林,譽光鷲嶽,豈能緬降神藻,以旌時秀?
奉詔翻譯梵本,凡六百五十七部。具覽遐方異俗,絕壤殊風,土著之宜,人倫之序,正朔所暨,聲教所覃,著《大唐西域記》,勒成一十二卷。編錄典奧,綜核明審,立言不朽,其在茲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