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一個在我看來,是全世界上最美的字體,沒有之一。筆鋒柔轉處,墨香情韻;真草隸篆間,盡顯風流。
自倉頡造字起,蒙恬制筆以來,歷經甲骨文、銘文、金文的發展,各種充滿藝術美感的字體不斷呈現的世人面前,李斯的篆,漢碑的隸,鍾繇的楷,羲之的行,張旭的草,形成了各具特色書法藝術。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書法藝術,逐漸形成東方文化獨有的藝術神韻。可以產,世上當罕見,唯在我華夏。
書法,是一種風骨
古語中說:「正書法,所以正人心」。人們都常說,一個的字跡,就能體現一個人的性格。所以在書法中一直有「筋柳骨」之稱,顏字體端正大氣,柳體骨感清逸。
一個人的字跡,又何嘗不是一處亮麗的風景呢?或有小楷的靈秀清逸,或有隸書的方正大氣;或有行書矯若遊龍,或有草書曠達奔放。
我喜歡追尋書法的足跡,去縱情山水天地,感受翰墨書韻。
我到過蘭亭,感受信者可樂的暢快與曲水流觴的意蘊;
我訪過琅邪,尋跡翰墨遺香的歷史和書聖故裡的厚重。
每一個書法作品,都是一個人對於內心的自我表達,更是代表了一個人的清傲與風骨。
《蘭亭序》,讓我們看到了王羲之的瀟灑與清逸,那是魏晉風骨;
《祭侄文稿》,讓我們看到了顏真卿的胸懷與激昂,那是家國情懷;
《黃州寒食貼》,讓我們看到了蘇東坡的不羈與任性,那是宋人風雅。
做一個灑脫的人,不如醉筆蘭亭,縱情山水,曲水流觴,當學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做一個率性的人,不妨尋跡黃州,不拘古法,自在灑脫,可學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個人的字裡行間都深藏著豐盈的內涵。
因為你字體的風格,其實就是你的風骨。
書法,是一種氣度
書法,是一種氣度,當你可以靜心臨字,落筆文章。人就可以心平氣和,可以修煉心性。
人會因為習字,而氣質就會有所不同。
顏真卿習字時,就是「顏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的一種瀟灑;
張旭習字時,就是「興來書自聖,醉後語尤顛」的一種痴迷
陸遊習字時,就是」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的一種寫意;
所以,我們都說,字如其人。漢代楊雄曾在《法言 問神》中說:「書,心畫也」,也就是說用心才能寫好字。
凡事只有用心,就可以做好人生的任何事, 同出一理。凡事能夠將一種習慣,保持長久,可以令人定其性格,亦可養心性。
你看,擅習字者,皆不疾不徐,筆鋒柔轉,動靜相宜,不怒不嗔,逍遙自在。
古往今來,但凡常年習字者,壽長年高,可謂一舉多得之事。 落筆薄宣上,修心自養身,當是一種人生樂事。
所以,沒事多多練字吧!
因為你的字體的形象就是你的風度。
作為中國人,當然要寫好中國字,這是對於我們中國文化的傳承與延續的貢獻,每一代人都應該用自己力量,從點滴中去體現。
一個人如果能夠平心靜氣的寫字,就是對於自我修養的鍛造與提升。
一杯清茗,薄宣鋪陳,研墨落筆,臨摹習字,鐵畫銀勾,橫豎撇捺。縱使紅塵繁忙,心自安閒。不浮不躁。
這正是:
」秦篆漢隸魏碑貼,行楷章草字生輝。國風尋跡蘭亭上,鐵畫銀鉤翰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