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各城市樓市政策,一邊放鬆一邊收緊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鄧浩志

珠海即將放寬落戶條件

限購一併調整可期

珠海擬放寬人才落戶條件,大專以上即可落戶。雖然目前還在徵求意見稿階段,但最終放開落戶限制是毫無疑問的。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疫情後全國已有超過50個城市出臺放鬆人才落戶的相關政策,所以放鬆落戶限制本就是個大趨勢,符合去年中央提出的放鬆落戶限制的大方向。而且通過放鬆落戶也可以調整現行的住房限購政策。這對疫情之後推動(很多地方用「穩定」)房地產市場,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所以,相信珠海的新版人才落戶政策很快就會公布,而且不排除最終方案會比徵求意見稿在住房限購政策方面來得更加寬鬆。因為此前就有部分城市在調整人才落戶政策的同時一併調整了人才購房的限制要求。

珠海目前無論是人才政策還是住房限購政策其實都有調整的需求。人口方面,珠海在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中人口最少,所以急需增加人口,實現經濟上的規模效應。其次,珠海在經濟上只能算二線城市,但部分區域的住房限購條件卻緊跟一線城市,這也導致了部分區域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還有,坊間早就傳聞珠海有調整限購政策的方案,不過遲遲不敢公布,現在既然全國各地的新人才政策都順利「通過」,其他城市也一定不會錯過「機會」。

如果落戶政策放寬,限購政策放鬆,對珠海樓市自然是利好。但影響有多大,還得看最終方案。但相信市場重點關注的橫琴、香洲等區域,完全和金灣、鬥門一樣寬鬆是有難度的。畢竟潛在需求可能一直都在虎視眈眈。但如果真的這麼寬鬆,新一輪行情恐怕就成為必然了。

東莞房價調控升級

源於近期房價上漲過快,談幾點看法:

1、東莞的調控手段和深圳相仿,都是限價+整頓中介。調控政策完全不改善供應,稍微影響需求,所以並沒有從根子上發力。不過對於地少人多的城市,也只能這樣。6月份的時候我已經提到過,未來整頓中介將會擴散到全國。就是這個邏輯,只能拿中介開刀。

2、既然已經是限價銷售,一手房價肯定能「穩定」,但二手市場可能更反應市場的真實水平。不過這兩年從深圳開始,以整頓二手中介的辦法調控二手房價,太高報價甚至不允許你掛牌交易。手法當然過於粗暴,但這也著實讓二手市場的價格獲得穩定。

3、先深圳,後東莞,珠三角各城市的樓市已經一個個排隊升溫,剩下廣、佛、珠成交量已經基本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至於價格,應該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另外珠海近期正準備放鬆人才引進政策,你懂的……

4、貨幣不斷超發,卻幾乎完全不允許房價上漲,這個邏輯有問題,因為多餘的資金會引發許多其他問題,這裡就不展開講了。希望由上至下重新檢視當前背景下的調控手段與目的。

5、個別城市地少人多,房價真可能「永遠」上漲,光限價並不解決問題,是時候考慮「區域協調機制」了。如能突破戶籍限制,共享、教育、醫療等配套資源,那勢必分流深圳部分需求到惠州等地,那深圳房子的壓力自然大大降低。其他大城市亦然。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放鬆!又有三四線城市出手了,對樓市意味著什麼?
    (歡迎關注槓桿遊戲)撰文|張銀銀最近這段時間,樓市的分化越來越明顯。一邊是諸多熱點城市調控不斷加碼,另一邊,也有城市開始有放鬆的趨勢。比如之前的哈爾濱。近期,這一情況愈發密集了些。放鬆成為自然而然的辦法之一。這一波影響如此之大,任何有利於賣房子、不違反調控大原則的辦法,各地都願意出臺。人們總說最近房價要跌,這是因為最近樓市在經歷史上最密集的調控之後,過熱現象已經被調控住,曾經房價過熱的一二線城市,房價也在普遍降低,縱觀全局,一切有助於房價上漲的因素都會被拒於樓市之外。
  • 魔幻的深圳樓市:一邊哀嘆失業 一邊討論房價大漲
    (原標題:魔幻深圳樓市:一邊哀嘆失業,一邊討論房價大漲!更魔幻的是,不知為啥漲…)「我今年失業了,啥也不想了,干著急。」「我也失業了,公司沒了,全公司失業。」
  • 喆安政策解讀月報|前8月樓市調控368次,下半年「松少緊多」現收緊...
    7月以來,已經有深圳、杭州、鄭州、東莞、南京、寧波、長春、海口等10多個城市出臺樓市收緊政策。部分城市出現局部過熱的情況,「因城施策」下多地政府及時出臺調控措施為樓市降溫,及時避免觸及調控紅線的擦邊球風險。
  • 一邊暴跌50%拋售,另一邊暴漲50%進場,這樓市怎麼了?
    本文來源:大鬍子說房全球樓市開始動蕩了!近期,美國紐約曼哈頓高端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大幅下跌,為了應對樓市低迷,一個新建的豪華公寓樓幾乎給出了半價的折扣,相當於單套房產減價近1000萬美元。比起美國的降價拋售,韓國則在上演另一齣好戲。
  • 重點城市黃金周現成交腰斬 長三角樓市整體陷入調整周期
    長三角兩大樓市城市的樓市交易量下降,透露出市場悄然降溫的端倪。長假期間,一邊是焦慮的銷售人員,另一邊是冷靜的購房者。有杭州市民表示,十一假期內經常能夠接到銷售人員的賣房電話,而自己的購房需求並不強烈。數據顯示,10月以來,17個公布開盤登記結構的樓盤中僅有4盤需要搖號,流搖率為76%。
  • 光大宏觀:樓市邁入「異步時代」 來年「風水」到誰家?
    政策篇:由松趨緊,分化加大。首季「小陽春」後,4月起調控收緊。前7月調控收緊51次,4月來近40次,二線最高(70%),一線和2.5線衛星城其次(11-13%),2.7線都市圈和三線僅佔2-4%。隨著房價走軟,本輪放鬆調控亦不少,前7月調控放鬆(不含人才和利率)32次,首季次數上升,6月後減少。
  • 各地「搶人」背後:低門檻落戶支撐樓市
    2019年,蘇州各區庫存均非常健康,均在9個月以下;到了2019年8月,蘇州樓市出現了拐點,成交大幅下降,才導致如今的局面。比如寧波7月份出臺限購擴圍,升級監管的「十條」新政,但是8月份隨即出臺《進一步放開我市落戶條件》的政策,並且於9月份實施;杭州也是在一邊放寬落戶門檻一邊調控政策升級;最近比較引人注目的城市就是福州和無錫。福州在7月份升級了調控政策,加強了資金監管。
  • 這個城市突然加碼樓市限購令,下一個可能是……
    6月20日,西安市發布樓市新政。新政主要有兩點:1、買房需落戶滿1年。外遷入戶籍家庭,需要在落戶1年或連續繳納12個月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後才可購房。2、外地人買房需社保滿5年。非西安市戶籍居民家庭,則需要提供5年以上(含5年)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方可購買1套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為何西安會突然升級樓市政策?
  • 疫情下樓市新政是購房者心裡的一首歌:我怕來不及我要抱著你
    海南逆勢出臺收緊政策 購房者:彎道剎車猝不及防! 對於2020年的中國樓市,諸多業內人士有諸多預測,特別是政策方面,大部分觀點均認為2020年樓市政策將呈現「大放鬆」的狀態,是很多限於購房資格或者購房成本的購房者置業的好時機。
  • 謝逸楓:大灣區樓市2020年憑什麼V型反彈
    文/謝逸楓 2020年全國樓市先降後漲V型反彈,調控先松後緊,貨幣全年寬鬆,最火爆的區域非大灣區9城莫屬。其中土地市場成為全國房企最集中攻城略地的區域,賣地收入、成交面積、地價。商品房市場引領全國樓市,商品住房銷售成交、房價創新的歷史新高,商品住宅庫存創幾年新低。
  • 被約談城市普遍升級調控樓市還會有「銀十」嗎?
    但受到調控升級等影響,今年9月份樓市總體平穩,並未帶動三季度成交數據快速上升,一些地方反而出現小幅降溫。似乎是為樓市「銀十」提前打上了預防針,在國慶假期開啟之前,多個重點城市再次出臺樓市調控收緊政策。此前參與「724」房地產工作座談會、「826」會商會的所有城市全部出臺調控新政。
  • 房貸已釋放「信號」,樓市變了!誰最應該高興?
    這其實就意味著樓市調控的力度在不斷加大。按照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的說法:當前的市場利率最寬鬆時期已經到頭了,特別是部分熱點城市房價上漲過快,必然會有收緊。也就是說,樓市的調控在收緊,房價已經要漲不動了!對此,從近段時間全國房價的真實走向上就可以看得出來。
  • 秦皇島年度樓市政策盤點,搶人搶錢兩手都要抓!
    2020年不同城市樓市有不同的表現,深圳「狂」、京滬「穩」、強二線「高調」、三四線「平淡」,城市基本面不同,樓市軌跡也不盡相同,但所有的城市似乎都想打破現狀和桎梏,或是政策的束縛,或是人口的制約,或是經濟的瓶頸。
  • 樓市最大的窪地和「最水」的城市
    來源:樓市參考,已獲授權轉載近期熱文推薦:狠招!與城市的基本面是否相配?今天咱們就談談這個話題。反映一個城市基本面最直觀的指標莫過於GDP,然而GDP總量顆粒度較粗,直接對標房價意義也不是太大。日前,筆者從一文章中看到了一個不常用的指標:地均GDP,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城市每平方公裡的GDP產出,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發展質量和相對實力。
  • 樓市的冰與火之歌
    一邊是火焰,另一邊是冰山。4月16日,國家統計局披露,3月全國70大中城市中有65城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2月為57城環比上漲。同比看,西安、貴陽、呼和浩特等5城新房價格同比漲超20%。清風半夜驚蟬,聽取漲聲一片。然而,東北鶴崗市卻傳出1.6萬元買套房的消息,兩相對比,讓人分裂。
  • 界證·2020|房地產政策回顧,昆明樓市不得不說的七大關鍵詞
    一面是樓市回正後的火熱,甚至出現了「萬人搖」的盛況;一面是聚焦在限購、限售、限貸、支持剛需購房等政策的密集發布以及針對假離婚、黑中介、長租公寓等不法行為的約束舉措;亦或是LPR機制的引入、人才大戰的打響、落戶限制的放寬等,從政策到金融,再到購房行為方面,各城市「因城施策」,各出奇招。在這一年裡,樓市政策頻發,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2020年的樓市政策都有哪些關鍵詞值得關注。
  • 大灣區的燈下黑城市,竟然是它!
    文 | 白羊今年的大灣區樓市甚是火熱,從深圳到東莞,再從惠州到珠海再到廣州,熱點此起彼伏,不過並不是都火,也有地方成了燈下黑,比如中山。雖然市場算不上很差,但較於灣區內其他兄弟的大塊朵頤,中山樓市明顯差了些火候。要知道中山調控政策還是蠻寬鬆的,本地戶口限購3套,外地戶口2套,所以,調控因素也基本可排除在外。那麼,為何會如此呢?更多還是要從市場上找原因其一、這些年中山經濟不給力。
  • 南沙一月之內拍出兩塊地王價,深莞之後大灣區最具潛力的樓市窪地
    廣州唯一的自貿區,珠江口岸三大自貿區之一,廣東省省會城市廣州的副中心。擁有類似地位同級別的深圳前海,房產均價10萬+稀鬆平常,問鼎20萬毅然有之,連隔壁東莞飽受深圳產業外溢利好的松山湖房價都已破6,而南沙呢,就城市定位而言同樣是未來大灣區的科技孵化中心及金融中心,就概念和落地的規劃利好而言樓市房價都有著不可估量的潛力空間。
  • 喆安房地產調控兩極分化,樓市成交下滑,房企償債壓力、融資成本雙...
    宏觀:部分樓市較冷城市放寬政策,但仍堅持房住不炒主基調 樓市:本周樓市成交整體下滑,各線城市環比均降 土地:本周土地整體供應量環比走低,上海收金逾147億元居首 房企:房企發債規模下行,融資壓力上升
  • 全國瘋狂賣地,明年的樓市走向能看出來了!
    今年前三個季度裡,四大一線城市裡只有上海GDP仍然是負增長,北廣深都已經轉正。近期上海不斷放鬆人才落戶的限制,也與此有關。 這證明了我幾年前提出的一個「定律」:房價都是在經濟不好的時候大幅上漲的。經濟好的時候,反而是慢牛。 廣州賣地收入大幅反彈,也跟經濟壓力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