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8月樓市調控368次
下半年「松少緊多」現收緊趨勢
2020年8月單月,全國房地產調控累計次數為32次,合計1-8月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次數高達368次,與2019年1-8月份的367次基本持平。
下半年以來,全國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風向突變,從上半年的全面寬鬆,開始出現收緊趨勢。7月24日召開的房地產工作座談會指出,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的會議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7月以來,已經有深圳、杭州、鄭州、東莞、南京、寧波、長春、海口等10多個城市出臺樓市收緊政策。部分城市出現局部過熱的情況,「因城施策」下多地政府及時出臺調控措施為樓市降溫,及時避免觸及調控紅線的擦邊球風險。
從各地的政策調控內容看,調控措施更加有針對性,多地出臺新規對購買多套房「打三假」,包括「假落戶」「假離婚」「假人才」,及時封堵「鑽空子」的投機行為,為現有政策打上「補丁」。
整體看,8月各地房地產調控收緊力度雖然不大,但顯現出的收緊趨勢已向市場表明,「房住不炒」依然是房地產調控主基調。對於「金九銀十」樓市黃金期,任何城市出現局部過熱的情況,都必然會受到調控進一步限制。
2
多地發布樓市調控收緊政策
修補投機性漏洞
在中央近期多次重申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和「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的背景下,近兩個月地方出臺樓市寬鬆性政策已明顯減少,且主要通過人才引進和戶籍新政適度放鬆樓市。
隨著「金九銀十」的到來,地方層面開始對於前期樓市寬鬆環境顯現出的漏洞進行修補。以南京、鹹陽、無錫等地調控為代表,對「限購限售限貸限價」政策進行補充調整,並帶動多地相繼開展房地產市場專項整治工作,對樓市政策中可能存在的投機性漏洞加以收緊,以避免樓市過熱現象。
3
多地升級人才政策
高層次人才更為搶手
今年以來,圍繞穩就業納人才,多地正在升級人才政策。8月,地方在持續加碼保就業的同時,密集出爐高含金量「人才新政」,涵蓋先落戶後就業、提供住房和創業補貼等優惠政策。應對疫情影響,今年多地強化了就業政策的供給,不少政策的力度都是空前的。當前穩就業任務依然艱巨,不確定性因素仍然較多。尤其是隨著7、8月高校畢業生集中進入市場,重點群體就業將面臨新的壓力。此外,隨著各地對創新創業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支撐,高層次優秀人才成為各地人才引進的主要競爭資源。
今年以來已有超百城發布了人才政策。地方穩就業、吸納人才多舉措並舉,為產業發展和城市發展儲備力量。不過,人才新政不能一味爭相模仿,各地在出臺吸引人才政策時,要根據每個城市的自身特點,做好保持樓市穩定的相關政策與人才政策同步落地,以此實現雙贏。
4
8月LPR報價四連平
貨幣調節強調精準導向
4.1主要數據
8月20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的最新LPR顯示,1年期LPR為3.85%, 5年期以上LPR為4.65%,均與前值持平,自4月起連續四個月保持不變。
4.2經濟復甦如期進行,貨幣調節強調精準導向
8月LPR保持不變在市場預期之內。8月17日,央行開展7000億元MLF操作,利率均與此前持平。自8月6日重啟逆回購以來,央行連續多日進行逆回購操作,累計操作金額超萬億元,期限均為7天,利率均為2.2%,保持不變。基於MLF和逆回購的錨定作用,傳遞了LPR保持不變的信號。從近期貨幣政策操作上看,能體會到央行對於貨幣政策寬鬆操作偏謹慎的態度。從貨幣操作特點看,主要是通過穩定利率、緩增資金量的方式,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
從宏觀經濟基本面也可以看出,LPR保持穩定的背後因素。二季度以來,國內疫情防控形勢趨好,宏觀經濟形勢整體處於快速復甦階段,投資、消費、貿易等主要經濟指標較一季度明顯修復,二季度GDP同比超預期轉正。下半年以來,此前受抑制的需求逐步釋放,經濟延續復甦擴張步伐,工業生產、房地產、社會零售等宏觀指標持續回暖,需求端與供給端缺口逐漸收窄。近期LPR報價保持不動,也是監管層有意調整貨幣政策節奏的一個具體體現。此外,貨幣政策的邊際調整,也是監管層避免過低利率環境和過高的流動性幹擾樓市調控的預期,同時避免資金空轉套利、資本脫實向虛引發資產泡沫等風險。
針對後期貨幣政策,8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下一步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效發揮結構性直達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作用,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後續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貸款利率下行仍是未來貨幣政策的重要導向,下半年LPR仍有調降空間,但下調力度預計較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