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相信很多人對於這個詞語都不陌生。自從前些年國家開始倡導以來,一部部描繪我國匠人的片子相繼問世。
紀錄片《大國工匠》系列更是讓所有人感受到在經濟迅速發展,國家日益強盛的背後,匠人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和《大國工匠》類似,《尋找手藝》是一部歌頌手藝人的紀錄片,手藝人雖說和工匠不同,但相同是他們身上所具備的匠人精神。這部片子的導演叫張景,是一個十足的理想主義者。
相比《大國工匠》,張景拍的片子情懷更多,講述的是在時代潮流中,那些即將被淘汰的老手藝的故事。
無疑,這是一部很好的片子,播出之後便受很多人喜愛,但曾經這部片子卻是遭到了13家電視臺的拒播。
賣房拍片
張景也算是一個導演,但沒那麼出名。40多歲的時候,他經營的公司發生了財務危機,也算是他的中年危機。
最後公司破產了,他自己也欠了一屁股的債。那個時候,張景心中就生出一種生活無望的念頭,看著繁華的大都市,張景開始思念起了自己出生的小山村。
安靜,淡然,不用掙太多錢便能過好一生。
張景要拍「尋找手藝人」的片子,可以說是危機給了他靈感。
公司破產不久後,張景便源自一種「拍一部偉大的片子」的使命感,心中也有了要去「尋找手藝」的想法。說幹就幹,這是張景的習慣。可拍攝片子需要錢,那個時候張景正是缺錢的時候。
「2014年燕郊的房價還不高,我2007年四千多元一平米買的,賣出時才五千多。還了銀行欠款後,到手只有四十萬」。
為了籌到錢,張景把自己在郊區的房子賣了,之後又和朋友借了五十萬,老丈人給了他二十萬,就這樣,資金基本上差不多了。
想法是想法,實施起來卻很是困難。第一個問題是找人拍攝,張景是導演,這個問題不大。第二個是找手藝,這個對於張景來說就有點難了。
在這麼大的中國,想找到真正的手藝,無疑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為此,張景從廢品站回收了很多相關的雜誌,一本一本地翻,找到和手藝人有關的就記錄下來,然後再想辦法核實。光是這個階段,就耗費了大概半年的時間。
《尋找手藝》的誕生歷程
要拍的手藝決定好了,下一步就是該出發了。本來,張景的團隊加上他一共是四個人,後來一個人臨時有事便退出了,團隊就只剩下三個人了。
張景自己也明白,資金不足想招到很多人是不可能的,況且三個人也沒啥問題。
張景一開始決定拍這部片子,就是有自己的要求。
他不想著去拍那些手藝工藝,一般來說,紀錄片的內容除了包括要拍的內容之外,還要結合文化傳統、歷史根源等各個方面去展開分析,張景不太想這樣,他追求的是真實。
為了讓片子顯得很真實,張景採用了很多不規範的行為。比如說旁白不夠標準,經常有工作人員入境之類的。
張景說,想要拍的真實,就要和手藝人站在一條線上,不能讓他們覺得你是拍攝東西的人,而要讓他們覺得親切,就好像鄰裡關係一樣。這一點在片子中是可以觀察到的。
在拍攝期間,他們三個人的分工也開始漸漸的模糊了。
起初負責拍攝的是離開團隊的那個人,可他走了,剩下的三個人基本上也不太會拍攝,便一邊學習一邊進行工作,有的時候以張景為主導,有的時候就換另一個人為主導。
說起來,張景的團隊不是特別專業,但或許正是這種「接地氣」讓得他們獲得了成功。
126天,23個省份,199位手藝人,144項傳統手藝。
張景帶著團隊走遍了中國,花費了四個多月的時間,拍攝的任務總算完成了。這次的拍攝,對張景而言更像是一種「朝聖」。
他們所尋找的那些手藝,基本上都屬於快要消失掉的,但手藝人除卻表現出對於手藝的擔憂之外,更多的還是一份堅守。
「我現在心裡很敞亮,在拍攝過程中,遇到了太多人,比如說遇到土旦,比如說遇到了坎溫老人,他們已經影響到我,告訴我賺錢並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標。」張景說。
從拒播到大火
結束拍攝後,張景和他的團隊回到了北京,在經過後期的剪輯和配音之後,《尋找藝人》就算是正式完成了。
片子做好了,下一步就是播出。張景去了很多電視臺,前前後後大概13家,可無一例外,都被拒絕了。
張景那個時候心裡也曾想過自己是否做錯了,是不是就應該按照傳統規定的,不該做這麼一個「冒尖人」。但回想拍攝時的種種,張景還是有那麼一絲不甘。
直到後來,張景和團隊通過朋友宣傳,組織了一次公共播放,很多人都表示很喜歡。
這讓張景一下子高興起來,自己堅持的沒有錯。
電視臺不讓播出,那就放到視頻媒體上,不得不說,現代網際網路的發展確實幫助了張景他們。
他們將片子放到了B站上,一經播出,就吸引到了很多人,反響特別好,一天一萬多點擊量,大部分都是好評,影片的評分也是高達8.7分。
「尋找的不僅僅是手藝」,這條評論在網上很火。
追其原因,其實就是手藝人的精神感動了他們。
B站上的年輕人有很多,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擠在都市裡,被各種各樣的欲望支配著,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使他們感受到了一種安靜,也使他們從一定層次上「找到了自己」。
張景看到這些評論很開心,自己拍片子無疑就是為了讓人們感受到點什麼。
張景名氣大盛時,他也沒有停止反思。雖然《尋找手藝》很多人都很喜歡,但他自己不是特別滿意。
張景說,其實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改進,比如鏡頭不夠清晰,拍攝時有情緒的影響等等。他還說,當時在拍攝期間,有些手藝是不能立馬展示給人看,需要等,張景他們等不下去便走了,由此導致最大的問題就是拍得不夠深。
如今,他也正計劃著拍攝第二部,團隊還是他們三個人。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