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賣掉北京房子,跨23個省拍下199位手藝人,卻被13家電視臺拒播

2020-12-19 騰訊網

大國工匠,相信很多人對於這個詞語都不陌生。自從前些年國家開始倡導以來,一部部描繪我國匠人的片子相繼問世。

紀錄片《大國工匠》系列更是讓所有人感受到在經濟迅速發展,國家日益強盛的背後,匠人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和《大國工匠》類似,《尋找手藝》是一部歌頌手藝人的紀錄片,手藝人雖說和工匠不同,但相同是他們身上所具備的匠人精神。這部片子的導演叫張景,是一個十足的理想主義者。

相比《大國工匠》,張景拍的片子情懷更多,講述的是在時代潮流中,那些即將被淘汰的老手藝的故事。

無疑,這是一部很好的片子,播出之後便受很多人喜愛,但曾經這部片子卻是遭到了13家電視臺的拒播。

賣房拍片

張景也算是一個導演,但沒那麼出名。40多歲的時候,他經營的公司發生了財務危機,也算是他的中年危機

最後公司破產了,他自己也欠了一屁股的債。那個時候,張景心中就生出一種生活無望的念頭,看著繁華的大都市,張景開始思念起了自己出生的小山村。

安靜,淡然,不用掙太多錢便能過好一生。

張景要拍「尋找手藝人」的片子,可以說是危機給了他靈感。

公司破產不久後,張景便源自一種「拍一部偉大的片子」的使命感,心中也有了要去「尋找手藝」的想法。說幹就幹,這是張景的習慣。可拍攝片子需要錢,那個時候張景正是缺錢的時候。

2014年燕郊的房價還不高,我2007年四千多元一平米買的,賣出時才五千多。還了銀行欠款後,到手只有四十萬」。

為了籌到錢,張景把自己在郊區的房子賣了,之後又和朋友借了五十萬,老丈人給了他二十萬,就這樣,資金基本上差不多了。

想法是想法,實施起來卻很是困難。第一個問題是找人拍攝,張景是導演,這個問題不大。第二個是找手藝,這個對於張景來說就有點難了。

在這麼大的中國,想找到真正的手藝,無疑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為此,張景從廢品站回收了很多相關的雜誌,一本一本地翻,找到和手藝人有關的就記錄下來,然後再想辦法核實。光是這個階段,就耗費了大概半年的時間。

《尋找手藝》的誕生歷程

要拍的手藝決定好了,下一步就是該出發了。本來,張景的團隊加上他一共是四個人,後來一個人臨時有事便退出了,團隊就只剩下三個人了。

張景自己也明白,資金不足想招到很多人是不可能的,況且三個人也沒啥問題。

張景一開始決定拍這部片子,就是有自己的要求。

他不想著去拍那些手藝工藝,一般來說,紀錄片的內容除了包括要拍的內容之外,還要結合文化傳統、歷史根源等各個方面去展開分析,張景不太想這樣,他追求的是真實。

為了讓片子顯得很真實,張景採用了很多不規範的行為。比如說旁白不夠標準,經常有工作人員入境之類的。

張景說,想要拍的真實,就要和手藝人站在一條線上,不能讓他們覺得你是拍攝東西的人,而要讓他們覺得親切,就好像鄰裡關係一樣。這一點在片子中是可以觀察到的。

在拍攝期間,他們三個人的分工也開始漸漸的模糊了。

起初負責拍攝的是離開團隊的那個人,可他走了,剩下的三個人基本上也不太會拍攝,便一邊學習一邊進行工作,有的時候以張景為主導,有的時候就換另一個人為主導。

說起來,張景的團隊不是特別專業,但或許正是這種「接地氣」讓得他們獲得了成功。

126天,23個省份,199位手藝人,144項傳統手藝

張景帶著團隊走遍了中國,花費了四個多月的時間,拍攝的任務總算完成了。這次的拍攝,對張景而言更像是一種「朝聖」。

他們所尋找的那些手藝,基本上都屬於快要消失掉的,但手藝人除卻表現出對於手藝的擔憂之外,更多的還是一份堅守。

「我現在心裡很敞亮,在拍攝過程中,遇到了太多人,比如說遇到土旦,比如說遇到了坎溫老人,他們已經影響到我,告訴我賺錢並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標。」張景說。

從拒播到大火

結束拍攝後,張景和他的團隊回到了北京,在經過後期的剪輯和配音之後,《尋找藝人》就算是正式完成了。

片子做好了,下一步就是播出。張景去了很多電視臺,前前後後大概13家,可無一例外,都被拒絕了。

張景那個時候心裡也曾想過自己是否做錯了,是不是就應該按照傳統規定的,不該做這麼一個「冒尖人」。但回想拍攝時的種種,張景還是有那麼一絲不甘。

直到後來,張景和團隊通過朋友宣傳,組織了一次公共播放,很多人都表示很喜歡

這讓張景一下子高興起來,自己堅持的沒有錯。

電視臺不讓播出,那就放到視頻媒體上,不得不說,現代網際網路的發展確實幫助了張景他們。

他們將片子放到了B站上,一經播出,就吸引到了很多人,反響特別好,一天一萬多點擊量,大部分都是好評,影片的評分也是高達8.7分。

「尋找的不僅僅是手藝」,這條評論在網上很火。

追其原因,其實就是手藝人的精神感動了他們。

B站上的年輕人有很多,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擠在都市裡,被各種各樣的欲望支配著,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使他們感受到了一種安靜,也使他們從一定層次上「找到了自己」。

張景看到這些評論很開心,自己拍片子無疑就是為了讓人們感受到點什麼。

張景名氣大盛時,他也沒有停止反思。雖然《尋找手藝》很多人都很喜歡,但他自己不是特別滿意。

張景說,其實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改進,比如鏡頭不夠清晰,拍攝時有情緒的影響等等。他還說,當時在拍攝期間,有些手藝是不能立馬展示給人看,需要等,張景他們等不下去便走了,由此導致最大的問題就是拍得不夠深。

如今,他也正計劃著拍攝第二部,團隊還是他們三個人。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他賣掉北京的房子,拍下中國199個正在消失的手藝,卻被20家電視臺拒播,看哭70萬人
    最後,這個團隊是真窮導演張景為了所謂的夢想賣了北京的房子也不知道是北京哪裡的房子反正才籌了100萬到黃河去拍羊皮筏子那你總該玩個漂流吧結果團隊沒錢開著車傻呵呵玩起了戈壁漂移.這個三人的草臺班子歷時126天走遍全中國23個省市拍攝了199位中國傳統手藝人以及他們的144項傳統手工藝這裡面的許多都正在或即將從中國消失
  • 拒播它的13家電視臺,你們後悔嗎
    當初它剛剛拍出來,導演就拿著作品四處推銷,結果.被十三家電視臺拒播。它真是一個大家都瞧不上的「屁」嗎?不,最後它竟然在年輕人玩的b站,大火特火。沒有任何宣傳,上傳的人是導演自己,一周播放量破7萬,遠超一般紀錄片。
  • 被電視臺拒播的國產片,再不力挺就沒有了
    三年前,一部國產紀錄片被13家電視臺拒播。 沒人要的它,只好轉戰網絡平臺。結果卻意外刷爆了網絡。 豆瓣評分8.8,口碑亮眼。《尋1》,他們走遍23個省市,88個地區,尋訪了199名手藝人。《尋2》,對這些手藝人進行回訪。兩部片子,真實地紀錄了許多古老而瀕危的手藝當下的現狀。背後的代價是:6年時間,張景只拍了這兩部紀錄片。賣了一套房,還欠了一百多萬。喻攀和何思庚同樣承受著家庭的重擔。
  • 《尋找手藝》:曾被電視臺拒播,拍攝都用二手機器
    原創 魚叔 獨立魚電影三年前,一部國產紀錄片被13家電視臺拒播。沒人要的它,只好轉戰網絡平臺。結果卻意外刷爆了網絡。豆瓣評分8.8,口碑亮眼。去年,它出了續作。《尋1》,他們走遍23個省市,88個地區,尋訪了199名手藝人。《尋2》,對這些手藝人進行回訪。兩部片子,真實地紀錄了許多古老而瀕危的手藝當下的現狀。背後的代價是:6年時間,張景只拍了這兩部紀錄片。賣了一套房,還欠了一百多萬。
  • 賣掉北京房子拍中國手藝的導演哭了:我又一次失敗了,別人都說我是個傻子
    家裡堆放的最後十來桿秤,成了這位手藝人最後的作品。山東泗水,作土陶的劉新文,給自己起了一個無可奈何的封號——末代傳人。面對堆滿了一院子的陶陶罐罐,劉新文自我解嘲說:「我不想賣,想自己收藏。」「你可能更願意相信,那是這幾年裡積壓的,賣不出去的陳貨。」四年前的貴州,用小黃村造紙術造紙的兩個老奶奶,曾因為導演要拍下了她們,還記下她們的名字而笑得很開心。
  • 《尋找手藝》:這部被電視臺拒播的感人紀錄片,是這麼拍出來的
    通過這次拍攝手藝人,張景和他的團隊,把自己也都變成了手藝人。2014年,張景的團隊用126天,跨越23個省份,尋訪199位手藝人,記錄了144項傳統手藝。拍片子的時候,花了兩年沒日沒夜剪片子的時候,後來在一家又一家電視臺碰壁的時候,張景都沒有預想過,這部片子會在網絡上爆紅。如今,《尋找手藝》在B站瀏覽量60多萬,彈幕4萬,投幣量5.8萬。
  • 非主流紀錄片《尋找手藝》的反撲:被20多家電視臺"退貨",卻在B站意外大火
    這個曾被二十多家電視臺拒播的「非主流」紀錄片,是先在B站走紅的。雖然B站一直以來的主體受眾,大都是二次元文化愛好者,但在首頁的多個分區中,「科技——紀錄片」這個細分入口,也聚焦了一批喜歡看紀錄片的人。據B站工作人員反饋,上線半年多的《尋找手藝》全片,現在已經登上了B站全站排行的第3名、科技區排行的第1名。
  • 被13家電視臺拒絕的土創紀錄片火遍B站,即將推出第二部.被記錄也救不了傳統手藝的命?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張景,曾經賣房拍出這部紀錄片,先後被13家電視臺拒絕播放。最後,上傳到B站後出人意料地火了。「坐等第二季,我知道你還有一套房」……如這位大神所料。第一部欠的錢還沒還清,張景又借了50萬,歷時四個月,拍完了《尋找手藝2》,目前粗剪版本已經完成。張景要把它剪成一個紀錄片電影,還要進軍院線大銀幕!
  • 導演賣掉北京一套房還在拍,這部優質小眾紀錄片不該無人問津
    3年前,有一個北京的導演,辭職賣房,帶著不太專業的團隊,歷時126天,走遍23個省市,尋找數百名手藝人,拍下許多不為人知的傳統手藝。胡大拜爾地還會許多樂器,當他彈奏並哼唱起不知所言的曲子,極具穿透力的嗓音出來,配上隨意的扭動,令人覺得,他就是一個戈壁灘上的搖滾音樂家。
  • 連續三季上九分,導演賣掉北京一套房還在拍,這部小眾紀錄片不該無...
    3年前,有一個北京的導演,辭職賣房,帶著不太專業的團隊,歷時126天,走遍23個省市,尋找數百名手藝人,拍下許多不為人知的傳統手藝。那位導演名叫張景。胡大拜爾地還會許多樂器,當他彈奏並哼唱起不知所言的曲子,極具穿透力的嗓音出來,配上隨意的扭動,令人覺得,他就是一個戈壁灘上的搖滾音樂家。
  • 北京臺19檔全新季播亮相,《跨界歌王》瞄準「現象級」
    在堅持「有價值觀的收視率」前提下,多檔語言類節目和文化類節目高調亮相,而北京衛視舉全臺之力力推的《跨界歌王》能否成為現象級,值得期待。5月14日,北京衛視新節目發布會暨《跨界歌王》媒體探班會在京召開。其中,北京電視臺「舉全臺之力辦衛視」發布了北京衛視第三、第四季度19檔季播節目。
  • 帶貨類綜藝強勢崛起 13檔電視待播節目一覽
    衛視平臺方面,北京衛視將推出《我在頤和園等你》,節目採取「明星+手藝人+帶貨達人」的「種草」新模式;東方衛視將推出《我們的國貨》,以國貨為切入點,在各個分發渠道上做文章,讓國貨更具帶貨能力;江蘇衛視將推出《我想開個店》,通過商業價值打造IP矩陣;江西衛視將推出《中國村播大會》,通過直播競賽形式,在電視屏、
  • 64歲,她賣掉房子,只為救助507隻流浪狗
    64歲,為承擔狗狗們的開銷,她賣掉了自己的房子,天寒地凍,就住在簡陋的棚房。 2020年,拆遷的催促越來越急,她輾轉在杭州蕭山、富陽、臨安等各個地方,只為找到一處合適的新基地。 這就是杭州蕭山流浪動物救助站的錢阿姨,讓我們共同前往基地,一起探尋她的故事。
  • 隱藏攝像機拍下陌生人維護跨性別者的感人畫面
    隱藏攝像機拍下陌生人維護跨性別者的感人畫面美國ABC電視臺有一檔名為《你會怎麼做》
  • 和1500萬人一起,尋找100位星生代創作者 | 星辰計劃
    我們聯合18家創意機構和品牌,共同發起這個計劃。用2021年整整一年的時間去做一件事:尋找100位才華橫溢的創作者。他熱愛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不同的城市,並分享到社交平臺。可玩攝影對於他一個月薪2000的窮小子來說,就像一個奢侈的夢。好鏡頭、全畫幅相機,東奔西走去其他城市的機票,樣樣燒錢。為了這個有些奢侈的夢,Hym只能當一個老實的「打工人」,默默積攢實現夢的資本。憑著一腔熱愛 ,他繼續在空閒時鑽研攝影。時間長了,竟真的拍出了極具個人風格的城市系列作品。
  • 北京1000萬的房子,你會不會把房賣掉,到一個二線城市生活!
    因此在一線城市,像北京,一套房不能動,總價高達上千萬,非常昂貴。所以有些朋友很疑惑,如果你在北京有一套價值1000萬元的房子,你會不會把它賣給一個二線城市的人?一、北京和二線城市的不同之處?您知道嗎?城市之間的資源差異很大,一般來說,城市等級越高,資源越好,資源就越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