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渤海灣氣溫驟降,某機場數架殲-15艦載戰鬥機在跑道上整齊列陣,加力、起飛,噴著淡藍色的火焰呼嘯升空。
看燈、對中、保角。飛行學員柯雪龍在完成一系列操作後,精準降落在陸基模擬著艦區。曹先建擔任首批飛行教官以來培養的新飛行學員順利完成殲-15首飛訓練課目。
曹先建,海軍一級飛行員,艦載戰鬥機飛行教官。他先後飛過9種機型,帶教數十名新飛行員,累計飛行1400餘小時,出色完成輪戰值班、掩護偵查、海上維權等重大任務,榮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中央軍委表彰為「全軍優秀共產黨員」。2016年4月,曹先建遭遇腰椎爆裂性骨折419天後以超人毅力重返海天,取得航母艦載機飛行員資質認證;2017年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
從空軍到海軍、從受傷到復飛、從飛行員到飛行教官,曹先建把強軍興軍融入個人使命,把備戰打仗融入個人血脈。
抉擇
2012年,海軍在全軍範圍內遴選第二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帶著對艦載飛行的初心夢想,曹先建通過重重選拔,成為一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
為了儘快掌握艦載戰鬥機飛行技術,他纏著上過艦的飛行員求教。戰機座艙內上百個飛行儀表和電門,他用最短時間達到了「一摸準」「一口清」。
航母跑道長度不及陸基跑道的1/10,而且是不停地搖擺運動,飛機航線、高度、方向、速度、油門……一系列飛行參數必須要精確。
曹先建把自己「綁」在模擬器上訓練,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練、一個課目一個課目飛,操縱不熟練不罷休、動作不到位不罷休、技術不達標不罷休。
2016年4月6日,曹先建駕駛艦載戰鬥機訓練期間,飛控系統工作突發異常,飛機機頭瞬間上仰,隨即進入螺旋狀態,失去控制。
此時飛機已上升到360米,隨即如鉛塊般墜落,每墜落一米,飛行員逃生的機會就會成倍減少。
直到最後一刻,他仍在跟死神「賭命」。在墜機前的12秒裡他緊急處置10秒無果,直至最後兩秒才被迫跳傘逃生。
在突如其來的生死考驗面前,曹先建毅然選擇用六分之五的生機來挽救國家財產、挽回部隊損失,而僅僅留給自己六分之一的逃生機會。
此時的飛機距海平面只有100多米的高度。由於高度過低,救生傘未能打開,他重重地「砸」在了海面上。
奇蹟
去醫院救治途中,曹先建見到部隊長戴明盟的第一句話是:「我還能飛嗎?」
當時,曹先建已經完成了近90%的陸基飛行課目,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將到海上進行著艦認證……腰椎爆裂性骨折,包括胸椎、尾椎周圍的這些錐體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
第一次手術,6顆鋼釘、2塊鋼板打在了他的腰椎上。傷口剛拆線,曹先建就纏著醫生為自己制定康復訓練計劃。從試著慢慢行走到慢慢蹲下、慢慢站起,再到核心力量訓練,他頑強地朝著自己的目標,靠近靠近再靠近……
想要再次重返海天,曹先建還需要進行第二次手術,保險起見,醫生建議兩次手術間隔至少8個月。
「我必須趕在12月前做完手術,才能趕上下一批次上艦這個節點。」曹先建堅持要求儘早進行手術,讓醫生為之動容。
第二次手術過後,全軍知名專家組成的醫學鑑定組對曹先建進行嚴格的身體檢查和心理測試,一致同意他歸隊訓練。
歸隊後,曹先建憑著驚人的毅力和努力,著艦飛行技術大幅提升,各項考核指標均達到了優等,迎來了向「刀尖舞者」的衝擊時刻。
2017年5月30日,曹先建駕駛殲-15飛向遼寧艦。
200米,100米,50米……伴隨著巨大的戰機轟鳴聲,戰機的尾鉤在遼寧艦甲板劇烈的摩擦下留下一連串火花,曹先建駕駛的殲-15戰機精準著艦。
培育
2018年5月,曹先建成為飛行教官,開啟了他帶教生涯的序幕。
面對來自各飛行部隊的精英們,曹先建首先面臨的就是如何給他們植入艦載飛行的「反區」理念。
梁李彬之前是某部的優秀飛行員。沒想到第一次進行艦載戰鬥機模擬器飛行,著艦時他習慣性地減速收油門……
「航母上萬一阻攔沒成功,你已經『機毀人亡』了。」曹先建嚴肅地說。
為了糾正梁李彬的習慣動作,曹先建帶著他進行成百上千次的反覆訓練,幫助梁李彬儘快形成「肌肉記憶」。
在模擬飛行考核時,梁李彬著艦技術完美!
「為培養艦載飛行理念、操縱意識和飛行習慣,只有嚴格遵守『精準、守紀、零容忍』的飛行鐵律,才能確保飛行訓練安全,打通訓練與實戰的鏈路。」曹先建常說。
每次飛行結束後,他都拉著學員鑽進講評室,逐幀回放視頻、判讀飛參、復盤推演,細緻評估首飛情況,總結飛行經驗。
短短半年時間,曹先建帶領團隊開展新組訓流程制定、空域精細化管理、塔臺指揮模式改革、縮短艦載機飛行員培養周期等重難點問題研究突破,形成了近10萬字的重要資料。
「只要祖國一聲令下,我們一定能上得去、打得贏!」 曹先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