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短文兩篇
談讀書
一、作者名片:弗朗西斯·培根,英國哲學家、作家。其主要建樹在哲學方面。主要著作有《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隨筆》《新工具》等。
二、生字詞:
怡(yí)情:使心情愉快。
傅彩:著色。這裡指給言辭增添光彩。
文採藻飾:修飾文辭,使之富有文採。
矯(jiǎo):做作,不真實。
學究:指迂腐的讀書人。
狡黠(xiá):狡詐。
詰(jié)難:詰問,為難。
尋章摘句:搜尋、摘取文章的片段詞句。指讀書時僅局限於文字的推求。
涉獵:粗略地閱讀。
味同嚼蠟:形容寫文章或說話枯燥無味。
滯礙:不通暢。
吹毛求疵(cī):刻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
三、主題歸納:這篇隨筆採用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論述了讀書的正確目的、讀書的正確方法以及讀書的重要作用,引導人們通過認真讀書完善自我。
不求甚解
一、題目解說:「不求甚解」,語出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說,喜愛讀書,不在字句上過分下功夫;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時,就高興得忘了吃飯。作者以此為題,意在揭示陶淵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義。
二、主題歸納:這篇雜文全面闡述了陶淵明的「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並以此為依據,對否定「不求甚解」的觀點進行否定,指出讀書的要訣在於會意,讀書要虛心,重要的書要反覆閱讀,才能真正領會其實質。
三、課內練習題:
1、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D )
A、怡情(yí) 藻飾(zǎo) 狡黠(xiá) 詰難(jiè)
B、闡證(chǎn) 要訣(jué) 傅彩(fù) 咀嚼(jiáo)
C、滯礙(zhì) 疵品(cī) 聰穎(yǐng) 矯飾(jiáo)
D、倫理(lún) 蒸餾(liú) 羨慕(xiàn) 涉獵(shè)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B )
A、文彩藻飾 讀書廢時 縱觀統籌(費)
B、孜孜不倦 天資聰穎 吹毛求疵
C、獨到見解 咬文爵字 豁然貫通(嚼)
D、仔細揣磨 明辨是非 高談闊論(摩)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C)
A.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詰問,為難)
B.如不能辨異,可令讀經院哲學,蓋是輩皆吹毛求疵之人。(刻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
C、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採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有資歷的學者)(這裡指迂腐的讀書人。)
D、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覆閱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指讀書有益處)
4、下列各句不是比喻論證的一項是( B )
A、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
B、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採藻飾太盛則矯。(直接陳述,不是比喻論證。)
C、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
D、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味同嚼蠟矣。
5、下列對課文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D )
A、《談讀書》一文按照讀書的方法、目的和作用三個層次結構全篇。(按照讀書的目的、方法和作用這一順序寫的)
B、《談讀書》在運用論證方法時,主要運用了道理論證和舉例論證兩種。(主要用來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
C、《不求甚解》和《談讀書》兩篇短文都是駁論文。(是立論文)
D、「不求甚解」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虛心;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了解大意。
四、課外閱讀理解:
讀書的習慣
錢歌川
①人類的知識大都是從眼睛輸入的,用耳朵聽來的東西,畢竟有限,所謂耳食流所得到的知識,不外乎是一些道聽途說。學生治學,固然要聽,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在讀。英國大學裡有些學生終年不去聽講,學校裡也讓他們如此,而且多認為他們是優秀學生,考試起來果然比每天去聽講的學生成績還要好。因為勤讀勝於勤聽,名師講授,同學共享,只有自修,才是一人獨得。
②古今的大學者沒有不勤讀的,囊螢鑿壁,比我們現在的一燈如豆,還要不方便得多,但學問就是這樣得來。蘇東坡說:「讀破完萬卷自通神」,可見學問並不難,只在多讀,你如果手不釋卷,必然會有成就,甚至偶然翻閱,也就開卷有益。
③可是先在很少有人手上那著書本。終日終夜,不離開牌桌的人,我曾見到過,廢寢忘食,手不釋卷的人,卻尚未遇到。一般人買書,大都是拿來作裝飾品的,永遠陳列在書架上,很少拿到手中來讀。這些書要他們去讀,條件很多,第一得有明窗淨几,其次得有清閒,再次得有心情;地方不好不能讀書,時間不長不能讀書,心情不定也不能讀書。懶學生還有一首解嘲的打油詩: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很好眠,秋多蚊蟲冬多雪,一心收拾到明年。
④闊公子有了明窗淨几,又有的清閒;但還是不能讀書,因為他沒有那種心情;窮小子終日忙於做工餬口,也沒有時間讀書軍人忙於打仗,商人忙於賺錢,政客忙於應酬,男子忙於做事,女子忙於說話,少年忙於尋樂,老人忙於懷舊,甚至閒人也忙於逛街,或坐茶館,或湊熱鬧,似乎誰都不能讀書。其實,他們並不是不能讀書,而只殺不去讀罷了。要讀書誰都可以讀,決不受任何限制,讀書的條件,就在養成讀書的習慣,其餘皆不足道。
⑤我認為要讀書決不可等待那種無盡悠閒的到來才開始,應該隨時隨地地利用空餘的時間來讀,把那種讀書的習慣,織入我們的生活中去,作為我們日常工作的調劑品。那麼,事也做了,書也讀了,一點光陰也沒有虛擲。
⑥利用餘暇去讀書是輕而易舉的,大家之所以不這樣做,僅是因為沒有這種習慣而已。英國人在電車上讀書的風氣很盛,每天都要出外工作,起碼有一個鐘頭在電車上,預備一本書專門在車上讀,不過幾天也就讀完了,日積月累,一年讀四五十本書,也不算稀奇。我們對於這種廢時不去利用,實在未免可惜。
⑦英國人利用廢時讀書,不僅在有規律的電車上,既在飯館菜館中亦莫不為然。至於在休假日,夫婦約好同出遊玩,丈夫至多取一根手杖就可以出門,太太則不免要去戴頂帽子。可是每當那丈夫在樓下等著太太戴帽子的時候,他照例翻開一本書來讀,等他太太把帽子戴好姍姍地走下樓來,他手中的書,也就起碼讀完兩章了。中國的丈夫卻不曉得這樣做,所以在樓下不僅獨自等得心焦,而他太太一再地被他催促,也就老不耐煩,常常把一個快樂的計劃,弄成不歡的結果。
⑧枕邊有一本書,可以免得翻來覆去睡不著的苦,廁上有一本書,也就可以闢除惡臭,袋中有一本書,可以消除旅途的無聊。如果大家都有了這種讀書的習慣,不僅國民的知識可以逐年提高,而且閒事也就不會有人管了。(選自季羨林《百年美文》有刪改)
1. 請用在的語言概括本文的觀點。(4分)
我們要利用閒暇堅持讀書,養成讀書的習慣。
2.文中那些不讀書的人,他們為自己尋找的理由:(4分)
一是沒有明窗幾淨(或地方不好);二是沒有時間(或時間不長);三是沒有心情(或心情不定)。
3、文章主要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簡要分析其作用。(6分)
正反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通過舉例、正反對比論證,突出中心論點,如:文章通過古今大學者刻苦勤讀、英國人利用廢時讀書的事例,與那些找藉口不讀書的人進行對比,說明只要想讀書,隨時隨地都可以,關鍵要養成讀書的習慣。
4.第⑤段中加點詞語「織入」在文中是什麼意思?(4分)
「織入」 即融入。即把讀書的習慣融入到我們生活之中,把讀書變為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