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藝術的角度看霹靂布袋戲

2020-12-24 名士風流

霹靂布袋戲發展多年,沉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布袋戲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無論是香港,臺灣,澳門還是新加坡,他們的歷史文化都屬於中華文明,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的。

霹靂布袋戲因霹靂公司一些錯誤的言論遭到內地網友抵制,全網下線,對於一些道友,也許要跟這部陪伴了自己青春的偶動漫要說再見了,難免要有一些感傷,畢竟陪自己度過了無數個春秋,但是大義面前也只能忍痛割愛!

霹靂布袋戲古典傳統文化比較深厚尤其是人物出場詩,我們一起回顧下曾經陪伴我們的霹靂布袋戲經典人物出場詩,畢竟這文化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

素還真,霹靂主角,中原第一智者,

詩號: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

一頁書,霹靂三臺住,武力的代表,人稱「暴力和尚」

詩號:世事如棋,乾坤莫測,笑盡英雄啊!

倦收天,芳華雋永,北極魁鬥,人稱「北大芳秀」

詩號1:江天一色無纖塵,魚龍潛躍觀道身。天人焉有兩般義?道不虛行只在人。

詩號2:夕邊倦看收天幕,崇嶺盡眺原無鄉。共道長途鬱壘遠,揮手已渡圻岸江

原無鄉,南修真,銀驃當家

詩號:嘯傲八表域中,獨騁威雄,慣玄影無蹤,任太虛,蕭瑟鳴風

赮畢缽羅

詩號1:即念即覺,一生一重。

詩號2:有情有心塵垢淨,唯識唯念諸法明。

佛劍分說,三先天之一,人稱「銀饅頭」,體悟佛理,願斬盡世間一切惡業,墜入無間亦不悔的慈悲佛者。

詩號: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

疏樓龍宿,三教頂峰,三先天之一,儒門龍首,三教頂峰之一,華麗無雙,足智多謀!

詩號1:華陽初上鴻門紅,疏樓更迭,龍麟不減風採;紫金簫,白玉琴,宮燈夜明曇華正盛,共飲逍遙一世悠然。

談無欲,月才子,「脫俗仙子」,素還真師弟,

詩號:真神真聖亦真仙,通儒通道是通賢;腦中玄機用不盡,統轄文武半邊天!

蒼,道境玄宗六弦之首,「黑道大哥」

詩號:倚箏天波觀浩渺,蒼音掀濤洗星辰。白虹貫日掃魔蕩,明玥當空照古今

香獨秀,蕪園樓主、劍葩,

詩號:浮名本是身外物,不著方寸也風流

天跡,神毓逍遙,天地人玄黃三乘之一

詩號1:仙衣眠雲碧嵐袍,一襟瀟灑,兩袖飄飄。玉墨舒心春醞瓢,行也逍遙,坐也逍遙。

詩號2:擊冥霄,闢晴曌,萬裡卓然乘雲濤;天有行,地無跡,千秋怎堪一劍掃,神光毓逍遙。

詩號3:夙風寒,明月勾,豪傑照古城;天有行,地無跡,千秋怎堪一劍掃,神毓逍遙。

紅塵雪,倚晴江山樓之主,亦是隱流左單鋒之主

詩號1:凌波縹緲微步穩,裁雲清泠月影深,雪花千轉釀香塵。拼卻紅顏飲,做芳菲主人。

詩號2:看雪練傾河,十裡龍濤,獨濯滄浪行雲嘯;風光傲,問人間何似,天子逍遙。

詩號3:漱冰濯雪,霞佩雲冠,眇視萬裡一毫端;寄聲玉鑑,搖動星辰,翳鳳驂鸞策江山

君奉天,御命丹心,儒門法儒尊駕

詩號1:正天地所不正,判黑白所不判,犯人鬼所不犯,破日月所不破。儒法、無情,法儒、無私。

詩號2:江聲嶽色,萬仞崢嶸劍長歌;青冥浩蕩,天涯孤舠盡折蒿,雲闢千層巔,還看一山高。

鳳凰鳴,卷開淑世之道,劍立天下太平

詩號1:心懷一襟朗月,劍藏七尺乾坤,慣看滿城煙雨,回首不入烽雲。

詩號2:心懷一襟朗月,劍藏七尺乾坤,慣看滿城煙雨,回首再入烽雲。

詩號3:心懷一襟朗月,劍藏七尺乾坤,慣看滿城煙雨,昂首不悔烽雲。

九界佛皇,玉織翔,

詩號: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切攝。

霹靂布袋戲或者會離我們而去,但是深入道友心中的俠義文化卻無法磨滅,相信正義永存!

相關焦點

  • 霹靂布袋戲的傳播之路
    在這漫長的布袋戲歷史中,比較有名的有「金光布袋戲」「霹靂布袋戲」「天宇布袋戲」「神魔布袋戲」,這些布袋戲同出一脈,在這裡我更傾向於講述「霹靂布袋戲」這一知名度更廣的類型。在筆者查閱布袋戲歷史的過程中,不難發現霹靂布袋戲從舞臺到電視的進軍過程可謂一波三折,起初收視率並不高,播出的電視臺只有三家。在播出一段時間後收視率高漲一發不可收,結果被當局以「妨害農工正常休息」的名義禁播八年。
  • 從布袋木偶戲到霹靂布袋戲
    而如今,在臺灣這樣的場景幾乎已不復見,人們更少談論起霹靂布袋戲。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以布袋戲為起點,進軍各種娛樂消費領域。霹靂布袋戲不但傳承傳統文化的精髓,還不斷地立足時代推陳出新,將傳統藝術與現代文化相融合,使傳統布袋戲華麗轉身為現今最流行的文化創意產業。
  • 動漫圓桌會:為何霹靂布袋戲越做越火,金光布袋戲卻有所不及
    動漫圓桌會:為何霹靂布袋戲越做越火,金光布袋戲卻有所不及文/老郭聊動漫今天談的這個話題,並不是來引起霹靂和金光粉絲的矛盾的,我們儘量從客觀角度來進行討論,並且老郭最後希望,能夠通過對兩家同源同種的藝術作品分析,來獲得一些結果和啟發。
  • 《閃耀暖暖》X霹靂布袋戲聯動活動怎麼樣 霹靂布袋戲聯動活動介紹
    《閃耀暖暖》將與《霹靂布袋戲》聯動啦!那麼本次聯動都有哪些具體內容呢?下面,就跟隨玩遊戲網的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具體的內容介紹吧! 什麼是霹靂布袋戲: 「布袋戲」又稱為「掌中戲」「木偶戲」... 好消息!《閃耀暖暖》將與《霹靂布袋戲》聯動啦!那麼本次聯動都有哪些具體內容呢?
  • 布袋戲400年,一統江湖的霹靂布袋戲
    布袋戲又稱為掌中戲,明末清初在福建泉州一帶表演藝術漸趨成熟。
  • 文創 臺灣霹靂布袋戲,很炫酷!
    如今,閩南各地的布袋戲傳統舞臺逐漸消失,臺灣卻通過創新,讓這個古老的藝術形式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布袋戲又稱作傀儡戲、掌中戲。演出時,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早期許多的迎神廟會場合裡,布袋戲是最常看到的民間戲曲表演之一。布袋戲在臺灣的發展一直跟隨科技脈動,衍生出電視布袋戲這一新的藝術形式,從傳統的劇臺廟會走上螢屏。
  • 非遺布袋戲:傳承與創新之路如何走?看霹靂布袋戲的成功轉型
    在福建、臺灣兩地,有一種獨特的戲劇文化,那就是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掌中戲。 歷史起源 一般認為,布袋戲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傀儡戲,後來泉州將傀儡戲融合本地南音、梨園戲等藝術,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布袋戲。
  • 國外有漫威宇宙而天朝有霹靂布袋戲,我為霹靂布袋戲點個讚!
    【1】霹靂布袋戲與漫威宇宙有很多相似之處‖嚴格地講從商業價值上看,漫威宇宙這種部部都是大片的龐然大物在全世界的影響力是無比巨大的,這是霹靂布袋戲這種在國內熱度也不是很高的小眾作品所無法相比的,但如果從起源、製作、藝術性等方面看它們之間卻有著很多相似之處,這是將二者拿來比較的根本原因。‖「相似之處一」霹靂布袋戲與漫威宇宙一樣也是由同一個公司製作、打造的作品。
  • 霹靂布袋戲:傳統劇種也酷炫
    從傳統形態的布袋戲到豐富多元的文創事業,霹靂布袋戲走了多遠的路,又如何能在兩岸乃至國際上打響名號?記者日前探訪了位於臺灣雲林縣的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總部。  讓古老劇種引領時尚潮流  鋼絲威亞、聲光爆破、實景綠幕、電腦特效、潛水操偶……進入新世紀,底蘊深厚的霹靂布袋戲,擁抱全新科技,打造夢幻時空。創新求變的精神,正如上世紀90年代,傳統布袋戲因多元化娛樂衝擊而面臨觀眾流失,霹靂布袋戲克服劇本老舊、缺少新意、表演單一的問題,讓傳統藝術重煥光芒。
  • 霹靂布袋戲魅力升級,開始全球鍊金
    布袋戲藝術可從雲林黃家開始說起。黃家四代對布袋戲傳統藝術的承繼及創新,彷彿是臺灣布袋戲的發展史。
  • 霹靂布袋戲為何知名度不怎麼高
    現如今布袋戲知名度比較高的有「霹靂系列」,「金光系列」這兩個系列,其中知名度相對非常不錯的當屬「霹靂布袋戲」,本文重點講述這一部(當然這也和我沒看金光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因為沒有看便沒有發言權,沒發言權強行發言是要被金光道友寄刀片的)。霹靂布袋戲第一部當屬1984年的《霹靂城》,這是霹靂系列真正的開端。但從頭開始觀看的人喜歡從1988年開始播出的《霹靂金光》開始,畢竟一哥素還真就是這裡閃亮登場的。
  • 霹靂布袋戲:傳統文化如何成為年輕人新寵兒?
    近幾年,傳統藝術越來越受到關注和喜愛。人們開始在抖音看德雲社相聲,在視頻網站聽王珮瑜講京劇……藝術還是那些藝術,只是搭乘網際網路東風,他們被傳播得更廣、被更多人看見。 不過霹靂布袋戲還有點不一樣,它們不止於傳播載體的變遷,而在於內容上徹頭徹尾的創新,以傳統藝術門類為基點,融合新工藝、新構思,開拓出布袋戲發展前所未有的新模式。
  • 你怎麼看虛淵玄來拍霹靂布袋戲?
    但是,霹靂的故事發展相當龐大,太過於複雜。事實上就算是在臺灣,一個從未接觸過霹靂布袋戲的觀眾來說,突然要融入霹靂的故事劇情中也不是那麼容易,更何況是對於日本這個對布袋戲完全陌生的環境。因此,最後虛淵玄的決定還是砍掉重練。主因還是他們沒有把握日本觀眾能夠接受霹靂的故事。虛淵玄決定寫一部全新的,完全針對日本市場的劇本。
  • 霹靂布袋戲:從粉絲現象看文創IP的巨大潛力
    「素還真,愛上霹靂雖然才三年,與你錯過19年,但我還有未來幾十年與你共度,與霹靂一起度過,餘生請多多指教了。」《霹靂布袋戲》粉絲@誰家少女不缺錢,用這樣一句話,告白霹靂布袋戲當家男主角——清香白蓮·素還真。和她一樣,在4月30日對素還真表達愛意的,還有超過千人的烏鎮大劇院現場觀眾和數萬螢屏粉絲。
  • 「霹靂」來襲 臺灣布袋戲落戶閔行
    布袋戲在臺灣已有百餘年歷史,霹靂集團突破以往的表演方式和格局,創造出革命性的電影派布袋戲,霹靂系列是其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作,跌宕起伏的武俠世界,似真似幻的夢幻時空,2015年上映的3D布袋戲電影《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吸引了新一代年輕觀眾。
  • 同宗同源,為什麼內地布袋戲落後臺灣霹靂這麼多?
    只因為他們是中國重要的文化遺產,所以才被當成珍惜動物保護起來,說一句不好聽的,如果任由市場來決定,皮影和布袋戲恐怕早就消失了。可奇怪的是,就在只隔一條海峽的臺灣,霹靂布袋戲這幾十年可謂是如日中天。老黃家父子兄弟開創的霹靂布袋戲和金光布袋戲,數千個角色、上萬小時的影像,不但風靡東南沿海,在內地也有大量的粉絲。同樣是一個師傅傳下來的手藝,同樣是一種表達形式,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呢?
  • 與作品對話:30年成就霹靂布袋戲匠心之作
    霹靂布袋戲作為布袋戲的經典品牌,30年來一直深受道友的喜愛和熱捧。從1984年第一部《霹靂城》起,黃強華和黃文擇兩兄弟便作為它們的大家長,一直掌舵著整個霹靂的發展。黃強華和黃文擇兩兄弟成功繼承父親黃俊雄的衣缽,在維持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為布袋戲尋找新生機。
  • 霹靂布袋戲30年的發展歷程,用心講好霹靂故事
    霹靂布袋戲是如何大受歡迎的呢,這要從黃氏兄弟二人說起。黃強華和黃文擇兄弟出生於布袋戲世家,在電視布袋戲教父黃俊雄手中接下黃家布袋戲第三代的棒子後,便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至此,「霹靂」二字便逐步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要說霹靂布袋戲30年來的發展歷程的功臣,絕對離不開這兩位「靈魂人物」——黃強華與黃文擇。黃強華與黃文擇兄弟不管是性格和專長都十分互補。
  • 霹靂布袋戲:用木偶講好霹靂故事
    這便是木偶戲的魅力,「木偶戲」起源於漢朝,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並憑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起來。捷克的提線木偶;越南的水上木偶;日本的文樂木偶;中國的霹靂布袋戲都深受喜愛。(越南的水上木偶:圖片來自於網絡)霹靂布袋戲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問世時深受好評,一舉捕獲觀眾的心。
  • 兩岸布袋戲發展史:霹靂布袋戲如何打破次元壁,成功文化輸出?
    在福建、臺灣兩地,有一種獨特的戲劇文化,那就是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掌中戲。歷史起源一般認為,布袋戲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傀儡戲,後來泉州將傀儡戲融合本地南音、梨園戲等藝術,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布袋戲。2006年,南派布袋戲被列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其代表班社是泉州晉江市掌中木偶劇團。南派布袋戲主要用泉腔南曲演唱,保留且吸收了大量的閩南民間文化精華,地方音樂、地方故事、口語等,別具藝術特色。故事題材也大多是人們熟悉的古代經典故事,如《包公案》、《狄青取旗》、《女媧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