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楊承龍,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自然資源局幹部,2017年8月被選派到永樂鎮大寨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大寨村位於永樂鎮南面,距鎮政府30公裡,共9個小組8個自然寨,基礎設施落後,通組公路、入戶步道、房前屋後全是泥濘,全村205戶876人中貧困人口就有94戶374人,貧困發生率為45.85%,是全省深度貧困村之一。過去,村集體經濟發展滯後,產業發展後勁不足。
我們駐村工作組從建強支部戰鬥堡壘著手,配合鎮黨委幫助大寨村配強兩委班子,使班子煥然一新,形成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團結氛圍。
大寨村產業路
我們通過深入田間地頭走訪排查,和群眾談家常、聊致富、開院壩會,詳細了解群眾需求和薄弱環節。夜深人靜的時候整理材料、學扶貧政策、制定幫扶措施。
2017年9月27日,我走到了大寨村蘇八組李光來家,自我介紹的話音未落,李光蘭的母親就開始哭了:「楊書記,我們家目前情況很糟糕,兒子李光來2015年患上了胸腰椎結核,前前後後到省醫院、州醫院和四一八醫院住院治療,用去了20餘萬元,家裡的積蓄全部花光了,現在病情惡化,醫生給出的建議是切割患癌的兩節脊椎骨,手術費40餘萬元,這筆錢對於我們這樣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我和他父親想把房子賣了,拿錢給孩子治病,但農村的房子不值幾個錢,一直賣不出去......」看到臥病在床的李光來和哭泣的母親,我無比心痛。
大寨村新村委樓
了解情況後,我組織小組開會、村委開會,把李光來戶的情況按程序逐級報給了黨委、政府,正好趕上了2017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動態管理工作末班車,很快就將李光來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管理,通過四重醫療保障,李光來到貴州省人民醫院治療,有了國家健康扶貧的兜底,家庭負擔減輕了很多,一家人的心情也輕鬆了許多,經過了一年半的住院治療,病情逐漸好轉。當看到總醫藥費48萬元,四重醫療保障加上醫療救助,總共才花去了8000元不到時,李光來一家人熱淚盈眶......
雷山縣自然資源局規劃辦綜合股(政策法規股)股長,永樂鎮大寨村指揮長、駐村第一書記 楊承龍
「感謝黨的好政策,再次賦予我生命,我們一家一定會好好努力,過上更好的生活。」李光來激動地說。看到群眾生活的變化,我覺得我這三年的努力沒有白費,不負韶華。
李光來在幹活
2019年底大寨村94戶373人底全部脫貧摘帽,乾淨整潔的水泥步道、通組公路、房前屋後,群眾們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收稻谷
三年的駐村工作,給我的人生留下了精彩的一頁,貧困戶燦爛的笑容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我將繼續用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用奉獻彰顯責任和擔當,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李麗 整理
通訊員 王貴月
編輯 徐微微
編審 楊儀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