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很容易搭上氣盛,我們都經歷過青春期,記得那時候神經很敏感,特別容易引起情緒的波動。當時覺得很神氣,認為自己那是有性格,不氣盛叫年輕人嗎?後來才慢慢想明白,愛衝動算什麼性格,真正遇事能冷靜下來的人才可怕。老十三年輕的時候,人送外號拼命十三郎,敢闖敢拼,應該是夠有性格了。可這種性格在他的生存環境中卻是絕對的弱勢群體。不是說這種性格不好,而是這種性格特別容易被人陷害。康熙就是怕他被人陷害,才圈禁了他十年。有了這十年的教訓之後,老十三變得沉穩冷靜。以前有性格的時候,只覺得老十三性子直,沒什麼頭腦。後來他冷靜下來才發現,原來這也是個精明到可怕的人。我們看看他是如何奪走年羹堯兵權的就清楚了。
年羹堯時任徵西大將軍兼陝甘總督,手裡有十幾萬大軍不說,還有陝甘兩省做後援供應,儼然就是一個「西北王」。本來他以為打了一場勝仗以後,雍正會賞他個王爺噹噹,讓他成為名正言順的西北王。可最終,願望落空了。當然,雍正給他的賞賜也不少,但離王爺總還差一截。不給王爺當,年羹堯就已經夠失望了,誰知雍正還派了一個死對頭孫嘉誠來西北監視他。這年羹堯哪能忍,他囂張跋扈慣了,結果一刀把孫嘉誠給殺了。這件事成了壓垮雍正性子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決定奪取年羹堯手裡的兵權。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客觀條件上來講,年羹堯手裡既有兵又有後援,完全有造反的可能。而且大家也都見識過年羹堯治兵的手段,連雍正說的話都不管用,只有他年大將軍開口,將士才聽令。這樣看來,要想奪他的兵權確實很難,必須做好周密的計劃,否則稍有不慎,就會逼反了他。
那老十三是怎麼布置的呢?他派出三個密使,一個去找嶽鍾琪將軍,讓他做好接替大將軍職位的準備。另一個去找伊興阿將軍,讓他密切關注年羹堯的動態。伊興阿是雍正放在年羹堯身邊的密探。還有一個就是圖裡琛,這是任務最重的一個,他要成功讓嶽鍾琪坐到大將軍的位置,還要讓年羹堯乖乖受處分。聽上去這一步很難,但是有了前面兩步之後,變得有可能了。等到年羹堯不在中軍行轅的時候,圖裡琛宣布上諭,任命嶽鍾琪為新任大將軍,而對年羹堯的核心部下採取升職的做法,就是把他們都升了官,去別的地方當將軍,這是一步好棋。人一般都是在受壓迫的時候才會有牴觸情緒,就像以前鬧起義的農民,都是沒飯吃了才起義,如果都安居樂業的,誰都不會鬧騰。現在年羹堯的這幾個都統不但沒有受壓迫,反而得到了提拔,他們自然更樂意接受。這樣就把年羹堯的勢力都瓦解了。可如果認定他們是年羹堯的人就對他們打壓,那就壞了。那樣會促使他們抱成一團來對抗朝廷。前者是安撫,後者是打擊,效果不言而喻。所以當我們面對敵對勢力的時候,不能光想著一味的打擊,要懂得分化,瓦解他們的勢力,花最小的力氣達到最大的效果,把支撐他的柱子都給拔去了,他還能站穩嗎?
等到年羹堯得到消息匆忙趕回來的時候,已經物是人非。自己經常坐的位子上,現在坐著嶽鍾琪,幾個得力手下也都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幾張新面孔。他知道大勢已去,只能接受現實。老十三的部署能成功,主要是因為,第一,有心算無心,趁著年羹堯不備的時候採取措施,等他反應過來已經無力反抗了。第二,架空年羹堯的方法高明,兵不血刃才是高級鬥爭,安撫更容易讓敵方不攻自破。第三,就是對年羹堯的處理,沒有把他一擼到底,而是從徵西將軍調為杭州將軍,對他來說損失不是太大,對於一些不值當的去較真的損失,一般情況人們也就得過且過了。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會把一個比較難做的大動作分解成若干個小動作,小動作對方不較真,做來做去就成了大動作。這就是老十三的手段,冷靜下來的他是不是很可怕?還有一點,就是他用的這個圖裡琛很合適,能軟能硬,可以應付大場面。
他對年羹堯態度的拿捏就很精準,該笑的時候笑,該嚴肅的時候嚴肅。笑的時候代表自己的態度,嚴肅的時候代表朝廷的態度,公私分明,讓年羹堯在冰冷的現實中感到一絲溫暖,也不能把怨恨記在圖裡琛的頭上,這是高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一起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