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那些事,《敕勒歌》與《木蘭詩》,南北朝民歌

2021-01-12 詹小青聊一聊

民歌是從民間產生或直接受民間文學影響而產生的,是勞動人民真摯感情的流露。南北朝是中國文學史上民歌又一個發展的高峰。當時的一些民間作品,因為主要是樂府所搜集,後人就稱為「樂府詩」。這些詩集在宋朝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中,分別隸屬於「鼓吹曲」、「相和歌」、「雜曲」、「清商曲」、「橫吹曲」、「雜歌謠辭」六類。南朝的樂府民歌流傳下來的有480餘首,全在「清商曲」之部。這些民歌分為「吳聲歌」、「西曲歌」、「神弦歌」三部分。「吳聲歌」產生於江南,以當時首都建康(今南京市)為中心。這裡是當時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產生時代大致在東晉至宋文帝時。「西曲歌」產生於長江中遊和漢水兩岸的城市,以荊(今湖北江陵)、那(今湖北宜昌)、樊(今湖北襄樊)、鄧(今河南鄧縣)等地為中心。這裡是西部軍事重鎮,經濟文化也很發達,產生時代大致在宋初至梁時。這些詩由於地域不同,風土情調迥異。吳歌婉曲柔和,西曲急迫緊促,但都是描寫愛情相思和離愁別恨的情歌,多出自女子之口,具有纏綿婉轉、清新秀麗的特點。「神弦歌」為民間祭歌,數盆極少,內容也較簡單。「昊聲歌」中以《子夜歌》最著名。一共42首,都以描寫少女熱戀為題材。它往往運用單純樸素的語言,來表達少女的天真和痴情。

寫少女夜晚相思出神,不能入眠,仿佛聽見悄人斷斷續續的呼喚聲,而空自答應。這首詩說一個少女把自己比作北極星,愛情專一,而所愛的男子卻猶如白日,朝東暮西。「西曲歌」中,大都是描寫女子在水上船邊與旅客的離別感情。江津在湖北江陵附近。這裡布帆叢集,遠行船隻很多。詩歌描寫了女子送行時的深厚感情。南方民歌由於主要產生於長江中下遊商業城市,因而多數反映城市生活,很少鄉土氣息,但其所抒寫的感情仍極真純、質樸、健康,與統治階級的「宮體詩」截然不同。在形式上,它一般都是五言四句,對以後唐代五言絕句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北朝樂府民歌大部分收集在「梁鼓角橫吹曲」中,共約印多首。一部分從少數民族語言翻譯,一部分是北人用漢語創作的。其中也有不少漢族的民歌。北朝民歌題材寬廣、內容豐富。除情歌外,還有戰歌、牧歌,以及反映人民痛苦生活的歌謠。這些歌辭描繪了北方遼闊壯麗的景色,抒寫了健康坦率的愛情,表現了北方各民族英勇豪邁的氣概,具有豪放爽朗、慷慨激昂的風格,其價值較南方民歌為高。

北朝民歌中,描寫遊牧生活的,以《救勒歌》為代表作,詩的作者解律金(488-567),本為敕勒族酋長,為東魏開國功臣,除大司馬。孝靜帝武定四年(546),他隨高歡攻北周玉壁(今山西櫻山西南)。高歡失敗發病。軍中訛傳歡死,為安定士兵,高歡命解律金唱此歌,自己和之。歌本為鮮卑語,後由漢人用漢語記錄下來。救勒川本為敕勒族所居地名,在今內蒙古河套西北陰山之南土默川平原一帶。這首詩僅27字,卻寫出了渾樸蒼莽的草原氣息。陰山下空闊無垠的大草原,景色如畫,顯示了高度的藝術概括力。最後一句見出水草畜牧之盛,形象真切。全詩一氣貫注,音調渾壯,千百年來膾炙人口。

北朝民歌中最突出的代表作是《木蘭詩》。詩中塑造了一位女英雄的形象。她在父老、弟幼而又必須出徵的情況下,毅然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在戰場十年戎馬生涯,身經百戰,並未被同伴識破。勝利歸來後,她不要封官受賞,情願回到故鄉做一個普通的勞動婦女。木蘭以一個年輕的女子做出了同男子一樣英勇的事業,是對封建時代男尊女卑觀念的大膽否定。她的淳樸、勇敢、堅毅、熱愛勞動、機智等性格,是中華婦女各種優秀品質的集中表現,因而也成為廣大人民心目中的女英雄。木蘭這一藝術形象一直在廣大人民思想感情中閃榷著燦爛的光輝。《木蘭詩》在藝術上也有很大特點。它以質樸生動明快的語言、詼諧的情趣表達出豐富的思想感情。它連續運用復疊和排比,造成節奏和音樂性。它敘事有詳有略,「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拆,寒光照鐵衣。」四句,以精練的筆墨,勾劃出木蘭長期軍戎生活的一斑。

「爺娘聞女來」六句,以三排同樣的句式,極力鋪陳她將抵家時家人歡騰的情景;接著又連用四個排句,敘述她到家時的急切、狂喜心情。最後四句:「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用雙兔的比喻作結束,把一件不平凡的事寫得好像僅僅是喬裝使人感到雌雄莫辨,讓讀者感到無窮的回味。《木蘭詩》產生的時代說法不一。大體上有漢魏說、南北朝說、隋唐說三種。近年來較多研究者肯定它是北朝詩。從詩中反映北朝遊牧部族強悍尚武的社會風氣,從詩中黑山(或作黑水)、燕山等地名來看,故事的背景可能是北魏和柔然的戰爭。不過在流傳過程中經過隋唐文人的加工修飾。在南北朝,正當統治階級宜揚枯淡無味的玄言詩、奢侈腐朽的宮體詩時,民歌以其鮮麗活潑、雄健樸質的風格,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和傳頌。這些民歌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善良的精神和品格,反映了人民追求和平幸福生活的願望和理想。它是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

相關焦點

  • 簡說《敕勒歌》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
    《敕勒歌》是北朝時期流傳的民歌,也稱「樂府」詩。但它與一般漢古詩有所不同,因牽涉到史學、民族學、文學等諸多問題,所以,《敕勒歌》是哪個民族的民歌?作者是誰?其文學價值、史學貢獻等,一直存在著爭論。現根據一些史料作一分析考索:一、《敕勒歌》是哪個民族的民歌?
  • <敕勒歌>古詩朗讀
    敕勒歌根據咱們的時間線,前唐的第三首古詩《敕勒歌》,今天我們來解讀一下。一、初讀知詩意這首《敕勒歌》是誕生在南北朝的北朝時期,當時,黃河流域以北基本在我國少數遊牧民族鮮卑族的統治之下。斛律金即作《敕勒歌》,並帶頭領唱,高歡也隨之附唱,遂使將士懷舊,軍心大振。二、細讀解詩句敕勒川:泛指敕勒族遊牧的草原。陰山:陰山山脈,今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穹廬:遊牧人住的圓頂氈帳。蒼蒼:青色。天蒼蒼,是天藍藍的。茫茫:遼闊無邊的樣子。見:通「現」,呈現、出現。
  • 《敕勒歌》表達了怎麼樣的思想感情?
    《敕勒歌》是敕勒人的民歌,誕生於我南北朝時的北朝,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遊牧民族的生活,後來由鮮卑語譯成漢語。《敕勒歌》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發了草原人民對家鄉的熱愛,具有濃鬱遊牧民族的色彩和草原氣息。
  • 《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提起《敕勒歌》這個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你絕對不會沒聽過其中的一句詩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怎麼樣,是不是有點感覺了?元代大詩人元好問,是鮮卑人的後裔,他讀了《敕勒歌》之後也深為讚賞:「慷慨歌謠絕不傳,穹廬一曲本天然。中州萬古英雄氣,也到陰山敕勒川。」我們就同詩人元好問一起,來欣賞這片大草原的無限風光吧!
  • 未來講堂|北朝民歌《敕勒川》 誦讀:曲敬國
    作品賞析撰稿人|馮傾城北朝民歌是指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主要是鮮卑族,也有氐、羌、漢族的人民)所創作的作品,其中包括被翻譯成漢語的詩歌,也有經南方樂工潤色而成的作品,甚至不乏以漢語直接創作的篇章。因此,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文化碩果,大部分編入《樂府詩集·橫吹曲辭》的《梁鼓角橫吹曲》中,小部分存於《雜曲歌辭》和《雜歌謠辭》中,共約七十首。北朝民歌數量不多,但內容豐富,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展現戰爭場面和北方人民的尚武精神(如《木蘭詩》),有的描畫北方獨特的風光和民俗(如《敕勒歌》),也有反映民間疾苦和婚姻愛情生活的作品。
  • 新歌發布|魏君華演唱的《敕勒歌》驚豔無比好聽到沒邊了~
    魏君華-敕勒歌一曲經典民歌,帶你走進那敕勒川,陰山下......魏君華翻唱的這首《敕勒歌》改編自南北朝時期民歌《敕勒歌》,這首經典之作曾被很多歌手演唱過。《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全詩寥寥二十餘字,歌辭大氣磅礴,粗獷雄放,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了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 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是一首描寫我國北方邊地奇麗風光的樂府詩,創作於南北朝時期的北朝,具體的創作時間和作者已無從考證。全詩的內容是: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此民歌詩詞原為鮮卑文,現金流傳下來的敕勒川詩詞是從鮮卑語翻譯而來。
  • 新詠唱版《敕勒歌》登陸央視火爆網絡
    不止有豪情壯志、草原蒼茫,還有少女情絲、追尋美好——在不少網友的評論中,新詠唱版《敕勒歌》讓人看到了經典與情感、歌詞與旋律融合的最佳範例。也許人們不知,為這版《敕勒歌》填詞的是我省著名詩人薛保勤。歌曲創造出無邊無際的想像空間在當晚《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譚維維一開嗓,那極具穿透力的長調,便直抵人心。
  • 敕勒歌是詩嗎?如果是詩為什麼讀起來不押韻?
    一、敕勒歌是一首歌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這是北宋人郭茂倩收集的一本樂府詩專輯。只要是他認為的樂府詩全部收錄,總共有五千多首,有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釋,以及先秦至唐末歌謠,包括樂曲原辭與後人仿作,其中有民間歌謠,也有文人作品。例如漢武帝的《秋風辭》、卓文君的《白頭吟》、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將進酒》等。
  • 《敕勒歌》:看古代少數民族,如何歌唱自己的家鄉
    第二屆「詩歌的樣子」優秀作品畫作:《敕勒歌 》 作者:李懿軒 5歲半北朝民歌敕勒(chì lè)川,陰山下。天似穹(qióng)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xiàn)牛羊。寫作背景《敕勒歌》是南北朝時期,北方民族流傳下來的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翻譯成漢語的。詩歌描寫的北方草原壯闊美麗的風光,透露著敕勒人對家鄉生活的熱愛。01敕勒川,陰山下小小:敕勒是什麼?大大: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
  • 《敕勒歌》秘密:最早是鮮卑人的軍歌,還有後6句,不知誰人所加
    今天,當我們傳唱這首家喻戶曉的北朝民歌時,依然能夠感受到北方民族英勇豪邁的氣概。但《敕勒歌》作者到底是誰,各界一直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敕勒人創作的民歌。它產生的時期為5世紀中後期。在史書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壽撰的《北史》卷六《齊本紀》。高歡(496年—547年),北齊王朝奠基人,史稱齊神武帝,一位鮮卑化的漢人。
  • 二年級《敕勒歌》,背誦熟練卻仍錯誤百出,這些知識必須掌握了!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是當時北方少數民族之一。這首民歌歌詠了大草原蒼茫遼闊、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了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由於班裡大多數孩子已經在課前能熟練背誦,預習和上課或多或少有一些眼高手低、心不在焉。
  • 「遊山西 讀歷史」《敕勒歌》與玉壁之戰
    山西歷史悠久,在古代一直是中原王朝防禦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重要屏障。故而數千年來,山西歷史上曾爆發過很多戰爭,留下了許多古戰場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的玉璧城遺址,由於在北朝時期處於東魏與西魏的分界地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我國著名的古戰場之一。
  • 譚維維再登央視傳唱經典《敕勒歌》驚豔全場
    近日,在央視一套播出的大熱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二季最新一期節目中,經典傳唱人譚維維以一首全新風格的《敕勒歌》震撼全場。截至昨日下午,歌曲相關視頻在網絡已有超過450萬次的播放量,並成為當期節目所展示的多首詠唱歌曲中,收穫觀眾投票點讚數最高的作品。在經典原作基礎上,被重新填詞的新詠唱版《敕勒歌》隨旋律緩緩流淌入耳,一曲結束,滿場陶醉。
  • 《木蘭詩》與電影《花木蘭》
    《木蘭詩》是北朝民歌,被宋人收入《樂府詩集》,與《孔雀東南飛》合稱「樂府雙璧」,影響甚廣。《木蘭詩》主要講述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徵戰十餘年,立功回朝後不願做官,回故鄉與家人團圓,脫去戰袍,重新穿上女兒裝。戰友們驚訝與木蘭並肩戰鬥十二年,竟然不知她是女孩。
  • 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03、《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我國古代北方的少數民族,主要生活在甘肅、內蒙一帶,以遊牧為主。川:平原。 陰山:即陰山山脈。 遼闊的敕勒草原,在陰山腳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蒙古包,籠蓋著四面的原野。深青色的天空遼闊無邊,草原一望無際,風吹過,草隨風高低起伏,成群的牛羊在草中時隱時現。 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
  • 花木蘭是哪裡人?《木蘭詩》裡沒講,不過這些地方都說是木蘭故裡
    花木蘭是個文學創作中的人物,關於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來自長篇敘事民歌《木蘭辭》,屬於樂府詩歌,所以也叫《木蘭詩》。《木蘭辭》收於南北朝時陳朝釋智匠所撰的《古今樂錄》,雖為民歌,但詩中大量使用修辭,藝術手法高超,與《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樂府雙璧。
  • 回味經典:《木蘭詩》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
  • 木蘭詩的記載花木蘭家裡至少有幾口人 支付寶螞蟻莊園10月14日答案
    木蘭詩的記載花木蘭家裡至少有幾口人 支付寶螞蟻莊園10月14日答案 2020年10月14日,在今天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是關於古代歷史知識的,問題是「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詩
  • 兩首《木蘭詩》的異同
    作者: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顧農  中古時代民歌中的女英雄木蘭(應是姓木名蘭,但後世被認為是姓花名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其源出於《樂府詩集》卷二十五——但這裡有兩首《木蘭詩》,前一首為「古辭」,就是人們熟知的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開始的那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後一首是唐代浙江西道觀察使兼御史中丞韋元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