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2020-12-24 明月長照

提起《敕勒歌》這個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你絕對不會沒聽過其中的一句詩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怎麼樣,是不是有點感覺了?

元代大詩人元好問,是鮮卑人的後裔,他讀了《敕勒歌》之後也深為讚賞:「慷慨歌謠絕不傳,穹廬一曲本天然。中州萬古英雄氣,也到陰山敕勒川。」

我們就同詩人元好問一起,來欣賞這片大草原的無限風光吧!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這兩字,是由於在我國北朝時期有一個少數民族叫敕勒族,居住在現在的甘肅、內蒙古一帶。他們以遊牧為生,又叫鐵勒。連綿起伏的陰山下,是一馬平川的大草原,敕勒族人就居住在這裡,因此流傳下來的詩歌就命名為「敕勒川」

來到敕勒川,放眼遠望,只見藍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顯得格外空曠高遠,好像一座巨大的「蒙古包」扣著廣闊的原野。

藍天碧空,就像一塊巨大的、晶瑩剔透的寶玉;草原遼闊,茂盛的牧草像綠色的地毯,一直鋪到天邊,看不到它的盡頭。風兒吹來,齊腰深的碧草隨風低伏,現出了一群群肥壯的牛羊。

噢~是誰的巧手織成的彩錦呀?真真是美極了!

這是一首北朝樂府民歌。這首敕勒族讚美本民族安居樂業的歌,是一幅北方草原遊牧生活的壯美畫卷。相傳北朝大將高歡在一次戰鬥中失敗,便讓部下們高唱《敕勒歌》,激勵士氣,以壯軍威。

然而,《敕勒歌》是一首民歌,並不是因為高歡的這次戰敗而創作,而是早已在民間就流傳了很久。詩歌全篇一共7句,僅27字,便出色地描畫了遼闊蒼茫的草原景象,並體現出北方遊牧民族那種粗的豪情和開闊的胸襟,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具有無比的魅力,可稱得上是「千古絕唱」。

明代胡應麟云:「此歌成於信口,正在不能文者以無意發之,所以渾樸蒼莽,使當時文士為之,便欲雕繢滿眼」。世紀六十年代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在論及此詩時說:「語言簡練而有味,全詩一氣貫注,音調渾壯,即使在民歌中也是很突出的」。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學史》也作了相近的評價:「語言渾樸自然,氣象蒼茫遼闊,如同畫家大筆揮灑,頃刻之間,便在筆底出現一幅粗線條的塞外風情畫」。

宋代詩人黃庭堅也曾評價這首民歌的作者是「倉卒之間,語奇如此,蓋率意道事實耳」。因為詩歌的創作者對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點,不必用力雕飾,藝術效果就很好!

相關焦點

  • 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全詩的內容是: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此民歌詩詞原為鮮卑文,現金流傳下來的敕勒川詩詞是從鮮卑語翻譯而來。
  • 逝去的鮮卑語,只留下一首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朝代:南北朝 作者:漢樂府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譯文及注釋】譯文譯文一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 北朝民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草原詩作賞析
    北朝民歌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南北朝民歌具有顯著的差異。我們不妨從《敕勒歌》來作些分析,這對理解《敕勒歌》本身也是有意義的。敕勒是古代中國北部的少數民族部落,它的後裔融入了今天的維吾爾族。這首詩就是敕勒人當日所唱的牧歌。不過,北朝時敕勒族活動的地域不在今天的新疆,而是在內蒙古大草原上。前四句是對他們的生活環境的詠唱。
  • 《敕勒歌》表達了怎麼樣的思想感情?
    《敕勒歌》是敕勒人的民歌,誕生於我南北朝時的北朝,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遊牧民族的生活,後來由鮮卑語譯成漢語。《敕勒歌》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發了草原人民對家鄉的熱愛,具有濃鬱遊牧民族的色彩和草原氣息。
  • 新歌發布|魏君華演唱的《敕勒歌》驚豔無比好聽到沒邊了~
    魏君華-敕勒歌魏君華翻唱的這首《敕勒歌》改編自南北朝時期民歌《敕勒歌》,這首經典之作曾被很多歌手演唱過。《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全詩寥寥二十餘字,歌辭大氣磅礴,粗獷雄放,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了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 敕勒與江南
    無奈之間,想到平時喜讀的北朝敕勒歌與韋莊的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靈機一動,姑且湊成一個「敕勒江南」吧,輸入之後竟意外註冊成功,果然還是存在命運啊。    猶記初次讀到敕勒歌還是在中學地理教科書上,講到內蒙古地貌時,書上引用敕勒歌后三句,稱讚蒙古草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老師還特意解釋,此處「見」通「現」,呵呵,如今十幾年過去,世殊事異,這個通假字倒是一直熟記於心。
  • 《敕勒歌》:看古代少數民族,如何歌唱自己的家鄉
    第二屆「詩歌的樣子」優秀作品畫作:《敕勒歌 》 作者:李懿軒 5歲半北朝民歌敕勒(chì lè)川,陰山下。天似穹(qióng)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xiàn)牛羊。天空一片青蒼,原野一片茫茫。風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一群群牛羊。寫作背景《敕勒歌》是南北朝時期,北方民族流傳下來的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翻譯成漢語的。詩歌描寫的北方草原壯闊美麗的風光,透露著敕勒人對家鄉生活的熱愛。01敕勒川,陰山下小小:敕勒是什麼?
  •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純淨的藍天,高原的陽光, 虔誠的信徒,還有風吹草低見牛羊。
  • 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03、《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我國古代北方的少數民族,主要生活在甘肅、內蒙一帶,以遊牧為主。川:平原。 陰山:即陰山山脈。 野:為了押韻,這裡可讀作「yǎ」。 蒼蒼:深青色;無邊無際。 茫茫:廣大而遼闊。 見:同「現」,顯現。 遼闊的敕勒草原,在陰山腳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蒙古包,籠蓋著四面的原野。
  • 「天蒼蒼,野茫茫,鳳吹草低見牛羊」說的就是這裡的原始自然風光
    這裡有最藍的天,最白的雲,最清的風,最綠的草,最獨特的風情,一路向北,去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體會那「天蒼蒼,野茫茫,鳳吹草低見牛羊」的原始自然風光吧。錫林郭勒大草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盟境內,是「國際生物圈保護區」的成員,也是我國四大草原——內蒙古草原的主要天然草場。
  • 譚維維再登央視傳唱經典《敕勒歌》驚豔全場
    大漠的孤煙,擁抱落日圓……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近日,在央視一套播出的大熱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二季最新一期節目中,經典傳唱人譚維維以一首全新風格的《敕勒歌》震撼全場。截至昨日下午,歌曲相關視頻在網絡已有超過450萬次的播放量,並成為當期節目所展示的多首詠唱歌曲中,收穫觀眾投票點讚數最高的作品。
  • 二年級《敕勒歌》,背誦熟練卻仍錯誤百出,這些知識必須掌握了!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是當時北方少數民族之一。這首民歌歌詠了大草原蒼茫遼闊、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了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由於班裡大多數孩子已經在課前能熟練背誦,預習和上課或多或少有一些眼高手低、心不在焉。
  • 來祁連山大草原,看「風吹草低見牛羊」,讓你感受夢境般的美
    當時豆奶就想到了《敕勒歌》裡寫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沒想到語文課本裡的美景竟然出現在了現實生活中,隨手拍一張照片就像是用軟體調過色一樣美,豆奶去的那天天氣特別好,天很藍雲很低,草也特別茂盛。如果你在這裡拍人像,那就像是置身於夢境一般。拍人像的話,豆奶建議女孩子穿純色的連衣裙或者碎花的裙子,或者披一個民族風的披肩。
  • 阿巴嘎旗讓「風吹草低見牛羊」美景重現
    阿巴嘎旗讓「風吹草低見牛羊」美景重現 2020-06-08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遊山西 讀歷史」《敕勒歌》與玉壁之戰
    這裡不僅見證了東魏與西魏的那場玉璧之戰,更留下了傳誦千古的北朝民歌——《敕勒歌》。北魏分裂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兩魏實權分別落入高歡和宇文泰手裡,君主不過是傀儡而已。兩魏以黃河為界,東魏以鄴(今河北臨漳西南)為都,佔有函谷關以東原北魏的大部分地區;西魏以長安 (今陝西西安市)為都,佔有原北魏的關中一帶。
  • 敕勒歌是詩嗎?如果是詩為什麼讀起來不押韻?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一、敕勒歌是一首歌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這是北宋人郭茂倩收集的一本樂府詩專輯。只要是他認為的樂府詩全部收錄,總共有五千多首,有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釋,以及先秦至唐末歌謠,包括樂曲原辭與後人仿作,其中有民間歌謠,也有文人作品。例如漢武帝的《秋風辭》、卓文君的《白頭吟》、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將進酒》等。
  • 千古絕唱《敕勒歌》竟然與北齊皇帝高歡有關
    斛律金,這個敕勒老兵,用蒼勁而深沉的歌喉唱出了敕勒族的歌謠: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渾樸蒼莽,跌宕多姿的敕勒歌,唱出了所有人的思鄉之情。英雄高歡一邊隨著斛律金蒼涼的歌聲低聲和唱,一邊留下了痛楚的淚水。
  • 《敕勒歌》秘密:最早是鮮卑人的軍歌,還有後6句,不知誰人所加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今天,當我們傳唱這首家喻戶曉的北朝民歌時,依然能夠感受到北方民族英勇豪邁的氣概。但《敕勒歌》作者到底是誰,各界一直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敕勒人創作的民歌。它產生的時期為5世紀中後期。在史書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壽撰的《北史》卷六《齊本紀》。
  • 新詠唱版《敕勒歌》登陸央視火爆網絡
    大漠的孤煙,擁抱落日圓……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前晚,在央視一套播出的大熱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二季最新一期節目中,經典傳唱人譚維維以一首全新風格的《敕勒歌》震撼全場。截至昨日下午,歌曲相關視頻在網絡已有超過450萬次的播放量,並成為當期節目所展示的多首詠唱歌曲中,收穫觀眾投票點讚數最高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