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與江南

2021-02-23 敕勒江南

   

    醞釀已久的公眾號,到底還是開了。之前一直在思考開通公號以後內容的方向,對公號的名稱卻著實沒有琢磨過,於是在開通的倉促間想了幾個感覺還滿意的名字,不料卻都已被人捷足先登。無奈之間,想到平時喜讀的北朝敕勒歌與韋莊的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靈機一動,姑且湊成一個「敕勒江南」吧,輸入之後竟意外註冊成功,果然還是存在命運啊。

    猶記初次讀到敕勒歌還是在中學地理教科書上,講到內蒙古地貌時,書上引用敕勒歌后三句,稱讚蒙古草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老師還特意解釋,此處「見」通「現」,呵呵,如今十幾年過去,世殊事異,這個通假字倒是一直熟記於心。當時年少,見識淺薄,對很多古典文字缺乏深刻的理解,更不用說真正理解和感受這首民歌表達的感情。不過,現在想來,當時這倒也算是一種幸運了。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後來,時隔不知幾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又看到這首古樸的民歌,從此一直常常吟誦,並頗為喜愛,而在什麼機會看到這首歌卻早已忘卻,呵,此亦可笑矣。

    正如配圖所展現的畫面,初讀敕勒歌前兩句,腦海中便立刻會生出一種壯闊,遼遠的景象,遠處緩緩起伏的青山,山丘下無垠草原中一條河流蜿蜒緩緩流淌,甚至還能想像一下耳邊有草原的風吹過的聲音,姑且稱之為敕勒風吧。此種意象之營造,在中原文學作品中實屬少見。當然,這也很容易理解,敕勒歌本身就是敕勒族民間創作,口口相傳,反映草原生活圖景的作品,其語言之古樸貼近生活,意象之生動活潑,令人耳目一新。不過,除卻遼遠,壯闊的草原景象,如果往下讀完這首歌,很快便會生出另外一種情感來。「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正生動反映了敕勒族生活方式,即以穹廬為屋,逐水草而居,四時遷移,居無定所。「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繪了作者本身對四周環境的感受,長生的悠悠蒼天之下,茫茫無盡的草野之上,即是敕勒人夢中的家鄉。

    通篇讀完,除卻純粹的景象外,更有一種雄渾,悲壯之感盈於腦海,久久不能揮去,令人浮想於千裡之外。天高雲低,人微野闊,敕勒人或為牧民隨雨水青草而行進,或為戰士追逐敵人而奔馳,於無垠草原上,山丘間四處流轉。這種情感既虛無,卻也真實,既平緩而又強烈,不是任何外在具體的畫面能夠描寫的。據說東魏丞相高歡在一次進攻西魏作戰中失利,軍中傳言高歡本人中箭身死,高歡為鼓舞士氣,便召集將領士卒宴飲。席間大將斛律金用鮮卑語吟唱此歌,因軍中多為鮮卑,敕勒士兵,聽聞此歌,回想故鄉場景,又念及目前困境,高歡及部眾皆動情至放聲大哭,其個中感受,也許即為上文所述吧。

    說罷塞北,話回江南。江南之美,莫過於這首菩薩蠻。如果說敕勒歌是雄渾中夾雜著敕勒人對壯美故鄉的柔軟回憶,韋莊的這首菩薩蠻則直抒胸臆,把江南之美用華美的語言寫得淋漓盡致。

人人盡說江南好,

遊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毋需贅言,韋莊此詞之通俗易懂,更甚於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而且詞中無疑又增加了更豐富的意象及個人情感。讀前幾句,江南之美,春水之清澈,碧波可比於青天;斜風細雨裡,於江上之畫船中煮酒聽雨,與友人共飲,任意飄蕩,緩緩而眠。興之所至,即可登岸踏青,幾多愜意!又有美人之光彩照人,如明月之爍於夜空,而皓腕潔白,猶如凝聚霜雪。呵,在作者眼裡,江南之美,之宜居,之令人流連忘返,以至於其想要終老於此地。

    然而讀到最末兩句,畫面卻又突轉。「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原來作者並非只是因為留戀江南的美好而樂不思蜀,更是因不忍見到故鄉之殘破。本來關中也是物產豐盈,環境優美之處,又歷經千載開創,人文薈萃。可由於唐末兵禍,使得稼穡無人事,路有白骨遺,十室九空,屋生蒿草。對比平和宜人的江南,如今破敗之故鄉,早已不復盛唐時東西二京的繁榮。聞之已足使人落淚,更何忍親眼目睹之?

    當雄壯的敕勒川遇到平和的江南,註定會發生些故事。

    元嘉年間,宋文帝銳意北伐,不意卻很快以失敗告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北魏軍隊乘勢大舉南下,其中裹挾大批各族士兵,一直打到宋都建康附近的瓜步,魏軍揚言過江攻取建康,京師震動。但是,魏軍自河北千裡奔襲,缺乏後援,已為強弩之末,再加上宋軍士兵皆拼死守城,魏軍大批士卒在攻城中戰死,最終無奈撤軍。然而,城下眾多無言的敕勒戰士恐怕再也回不到那天似穹廬,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故鄉了。

    敕勒人作為一個弱小部族,也許永遠也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從塞北草原到錦繡江南作戰,永遠也想不到會與「春水碧於天」的江南發生交集。然而,作為一人意志即是全國意志時代的民眾,終究是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的。戰士也罷,牧民也罷,行動的方向,只能來自於千萬人之上的獨夫,被捲入時代的洪流,為之驅使。可憐無定河邊骨,尤是深閨夢裡人。

     不知道在瓜步城下的夜晚,敕勒戰士會不會也不禁唱起這首故鄉之歌呢?或許是有的吧,歌聲傳到漢人耳中,再經翻譯,形成流傳至今的不朽,也算是敕勒川和江南碰撞出的一個美好結果了..(完)

相關焦點

  • <敕勒歌>古詩朗讀
    敕勒歌根據咱們的時間線,前唐的第三首古詩《敕勒歌》,今天我們來解讀一下。一、初讀知詩意這首《敕勒歌》是誕生在南北朝的北朝時期,當時,黃河流域以北基本在我國少數遊牧民族鮮卑族的統治之下。斛律金即作《敕勒歌》,並帶頭領唱,高歡也隨之附唱,遂使將士懷舊,軍心大振。二、細讀解詩句敕勒川:泛指敕勒族遊牧的草原。陰山:陰山山脈,今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穹廬:遊牧人住的圓頂氈帳。蒼蒼:青色。天蒼蒼,是天藍藍的。茫茫:遼闊無邊的樣子。見:通「現」,呈現、出現。
  • 《敕勒歌》表達了怎麼樣的思想感情?
    《敕勒歌》是敕勒人的民歌,誕生於我南北朝時的北朝,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遊牧民族的生活,後來由鮮卑語譯成漢語。《敕勒歌》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發了草原人民對家鄉的熱愛,具有濃鬱遊牧民族的色彩和草原氣息。
  • 2018烏蘭託婭《故鄉敕勒歌》專輯發布會
    烏蘭託婭在京發布新專輯《故鄉·敕勒歌》首次以慢歌做主打,致敬經典,感恩故鄉。12月19日下午,「內蒙古情歌天后」、《套馬杆》原唱烏蘭託婭在京發布2018全新專輯《故鄉·敕勒歌》。這是烏蘭託婭出道以來發行的第十四張專輯,收錄了她12首原創單曲,主題是致敬經典、感恩故鄉。
  • 《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提起《敕勒歌》這個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你絕對不會沒聽過其中的一句詩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怎麼樣,是不是有點感覺了?元代大詩人元好問,是鮮卑人的後裔,他讀了《敕勒歌》之後也深為讚賞:「慷慨歌謠絕不傳,穹廬一曲本天然。中州萬古英雄氣,也到陰山敕勒川。」我們就同詩人元好問一起,來欣賞這片大草原的無限風光吧!
  • 草原題材原創動畫《敕勒星球》
    一、項目概況片名:《敕勒星球之魔星牛人》片長:總長52集,每集10分鐘屬性:電視系列片,每集用同樣的主人公講述不同的故事,故事之間沒有關聯類型:兒童·知識·娛樂目標群體:6—12歲學齡兒童技術手段:二維人物+三維背景,二維和三維手段相結合製作周期:18個月二、內容簡介在宇宙中有一個遙遠的綠色星球,星球上密布著大片大片的綠草地,穿過森林
  • 簡說《敕勒歌》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
    《敕勒歌》是北朝時期流傳的民歌,也稱「樂府」詩。但它與一般漢古詩有所不同,因牽涉到史學、民族學、文學等諸多問題,所以,《敕勒歌》是哪個民族的民歌?作者是誰?其文學價值、史學貢獻等,一直存在著爭論。現根據一些史料作一分析考索:一、《敕勒歌》是哪個民族的民歌?
  • 新詠唱版《敕勒歌》登陸央視火爆網絡
    前晚,在央視一套播出的大熱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二季最新一期節目中,經典傳唱人譚維維以一首全新風格的《敕勒歌》震撼全場。截至昨日下午,歌曲相關視頻在網絡已有超過450萬次的播放量,並成為當期節目所展示的多首詠唱歌曲中,收穫觀眾投票點讚數最高的作品。
  • 《敕勒歌》:看古代少數民族,如何歌唱自己的家鄉
    第二屆「詩歌的樣子」優秀作品畫作:《敕勒歌 》 作者:李懿軒 5歲半北朝民歌敕勒(chì lè)川,陰山下。天似穹(qióng)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xiàn)牛羊。寫作背景《敕勒歌》是南北朝時期,北方民族流傳下來的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翻譯成漢語的。詩歌描寫的北方草原壯闊美麗的風光,透露著敕勒人對家鄉生活的熱愛。01敕勒川,陰山下小小:敕勒是什麼?大大: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
  • 千古絕唱《敕勒歌》竟然與北齊皇帝高歡有關
    斛律金,這個敕勒老兵,用蒼勁而深沉的歌喉唱出了敕勒族的歌謠: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渾樸蒼莽,跌宕多姿的敕勒歌,唱出了所有人的思鄉之情。英雄高歡一邊隨著斛律金蒼涼的歌聲低聲和唱,一邊留下了痛楚的淚水。
  • 敕勒歌是詩嗎?如果是詩為什麼讀起來不押韻?
    一、敕勒歌是一首歌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這是北宋人郭茂倩收集的一本樂府詩專輯。只要是他認為的樂府詩全部收錄,總共有五千多首,有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釋,以及先秦至唐末歌謠,包括樂曲原辭與後人仿作,其中有民間歌謠,也有文人作品。例如漢武帝的《秋風辭》、卓文君的《白頭吟》、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將進酒》等。
  • 新歌發布|魏君華演唱的《敕勒歌》驚豔無比好聽到沒邊了~
    魏君華-敕勒歌魏君華翻唱的這首《敕勒歌》改編自南北朝時期民歌《敕勒歌》,這首經典之作曾被很多歌手演唱過。《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全詩寥寥二十餘字,歌辭大氣磅礴,粗獷雄放,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了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 譚維維再登央視傳唱經典《敕勒歌》驚豔全場
    近日,在央視一套播出的大熱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二季最新一期節目中,經典傳唱人譚維維以一首全新風格的《敕勒歌》震撼全場。截至昨日下午,歌曲相關視頻在網絡已有超過450萬次的播放量,並成為當期節目所展示的多首詠唱歌曲中,收穫觀眾投票點讚數最高的作品。在經典原作基礎上,被重新填詞的新詠唱版《敕勒歌》隨旋律緩緩流淌入耳,一曲結束,滿場陶醉。
  • 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03、《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我國古代北方的少數民族,主要生活在甘肅、內蒙一帶,以遊牧為主。川:平原。 陰山:即陰山山脈。 遼闊的敕勒草原,在陰山腳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蒙古包,籠蓋著四面的原野。深青色的天空遼闊無邊,草原一望無際,風吹過,草隨風高低起伏,成群的牛羊在草中時隱時現。 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
  • 「遊山西 讀歷史」《敕勒歌》與玉壁之戰
    這裡不僅見證了東魏與西魏的那場玉璧之戰,更留下了傳誦千古的北朝民歌——《敕勒歌》。北魏分裂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兩魏實權分別落入高歡和宇文泰手裡,君主不過是傀儡而已。兩魏以黃河為界,東魏以鄴(今河北臨漳西南)為都,佔有函谷關以東原北魏的大部分地區;西魏以長安 (今陝西西安市)為都,佔有原北魏的關中一帶。
  • 《敕勒歌》秘密:最早是鮮卑人的軍歌,還有後6句,不知誰人所加
    但《敕勒歌》作者到底是誰,各界一直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敕勒人創作的民歌。它產生的時期為5世紀中後期。在史書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壽撰的《北史》卷六《齊本紀》。高歡(496年—547年),北齊王朝奠基人,史稱齊神武帝,一位鮮卑化的漢人。公元546年十月,年過五旬的東魏丞相高歡率大軍十萬圍攻西魏位於汾河下遊的重要據點玉壁(今山西稷縣),但花了50多天時間也沒有攻下。
  • 騰格爾《經典詠流傳》演唱新版《敕勒歌》震驚四座 張雨生遺作唱響...
    騰格爾為古老詩詞《敕勒歌》譜上新曲,一改往日溫潤「草原風」,顛覆眾人想像;楊培安帶來張雨生遺作,與千年盛唐古韻交織出大氣磅礴,直擊人心。­  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藝術家騰格爾本周來到《經典詠流傳》的舞臺,全新演繹耳熟能詳的《敕勒歌》。當開場的小姑娘用清澈的嗓音將大家帶入清新草原時,騰格爾一開嗓,粗獷狂野的演唱方式猶如狂風驟雨般震懾全場。
  • 「天蒼蒼野茫茫」的神秘敕勒人,為什麼在我國歷史上突然消失了?
    北魏把沒有征服的塞外丁零稱為敕勒,南朝則不管塞內塞外,把他們統稱丁零。散居塞外的敕勒人因為居住環境不同,形成了西部敕勒和東部敕勒。同時,因為他們喜歡乘坐高轅大車(今天達斡爾族的大車的形狀可供參考),北魏又稱呼他們為高車。
  • 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此民歌詩詞原為鮮卑文,現金流傳下來的敕勒川詩詞是從鮮卑語翻譯而來。
  • 二年級《敕勒歌》,背誦熟練卻仍錯誤百出,這些知識必須掌握了!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是當時北方少數民族之一。這首民歌歌詠了大草原蒼茫遼闊、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了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由於班裡大多數孩子已經在課前能熟練背誦,預習和上課或多或少有一些眼高手低、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