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詩歌的樣子」優秀作品
畫作:《敕勒歌 》 作者:李懿軒 5歲半
北朝民歌
敕勒(chì lè)川,陰山下。
天似穹(qióng)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xiàn)牛羊。
原文翻譯
遼闊的敕勒川,在陰山的山腳下。
天空像一個巨大的帳篷,籠蓋著四面八方的原野。
天空一片青蒼,原野一片茫茫。
風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一群群牛羊。
寫作背景
《敕勒歌》是南北朝時期,北方民族流傳下來的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翻譯成漢語的。詩歌描寫的北方草原壯闊美麗的風光,透露著敕勒人對家鄉生活的熱愛。
01
敕勒川,陰山下
小小:敕勒是什麼?
大大: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
「敕勒」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種族;「敕勒川」是敕勒族居住的平川,在現在內蒙古自治區北部的陰山下。
這裡一馬平川,無遮無攔,高遠遼闊。人們以放牧為生,他們的性格和環境一樣灑脫豪放。
我們看押韻的字:
「下」、「野」(yǎ)、「蒼」、「茫」、「羊」等,都是張開嘴讀的。所以光從讀音上看,我們就能感覺到這種坦率豪邁。(「野」是為了押韻而暫時讀yǎ。)張嘴讀的字一般發音洪亮,能在遼闊的草原上發出去很遠,所以這是一種無拘無束的歌唱。
02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大大:天空像不像一個蒙古包,遮蓋了四方?
小小:還真有點像。
這句話的意思是:天空就像一個蒙古包,籠罩著四面八方。這兩句是緊接著上兩句二來,從大處落筆,用開闊的語言,描寫天地的壯大恢弘;用民族生活常見的意象(蒙古帳篷)來比喻天空,鮮活有趣。
03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小小:草原上的草那麼茂盛呀,連牛羊都遮住了?
大大:是啊,草原還很寬闊呢!
「天蒼蒼」、「野茫茫」兩句,緊接上一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同時用「蒼蒼」、「茫茫」這種大氣的疊詞,突出天空遼闊、原野碧綠,也顯示出遊牧民族的博大胸襟。
在這博大壯闊之中,作者卻又細膩地觀察到:豐盛的水草被風兒吹低時,可以看見一群群肥壯的牛羊。對於遊牧民族來說,豐盛的水草和肥壯的牛羊,代表著生活的安穩和富足。作者用質樸簡潔的語言,來歌唱自己的家鄉。感情真摯,渾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