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敏搶了陳圓圓,使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他的最終下場如何?

2020-12-24 大福讀史

1640年爆發的松錦之戰是明清兩國繼1619年薩爾滸之戰、1626年寧遠之戰以來的又一次大規模對決。此戰,明朝掏出了最後的家底,拼湊了一支兵力約13萬的精銳部隊。根據《明季北略》等書留下來的記錄,清軍出動的士卒也不少於12萬。開始,明軍統帥洪承疇認為清朝國小人少,其精壯男子多被徵發從軍,時間一長必定耽誤農事導致國中饑荒,所以主張穩紮穩打,拖住清軍,使其自困。但主管軍事的兵部尚書陳新甲搬出了崇禎的旨令,以「用師年餘,費糧餉數十萬,而錦圍未解,內地又困」為由,極力催促洪承疇尋敵決戰。最終,進至松山的明軍因為戰線拉得過長,被清軍看出了破綻。他們突發奇兵,僅用了一天便掘出了三道寬深八尺、寬丈餘的大壕溝,截斷了明軍的糧道。當時,明軍只帶了三天口糧。在這種情況下,洪承疇別無選擇,只能召集諸將同清軍速戰,以求擺脫困境。

明軍這次調集的總兵有八位,分別是大同總兵王樸、薊州總兵白廣恩、密雲總兵唐通、寧遠總兵吳三桂、山海關總兵馬科、宣府總兵楊國柱。從地域來看,他們都是護衛京畿的精銳之師。如果真如洪承疇所言,「置之死地而後生」,明清兩軍誰勝誰敗還未可知。可惜,大同總兵王樸和寧遠總兵吳三桂不聽號令,竟於深夜時分率軍突圍而去。此二鎮兵馬一動,其他各鎮紛紛效仿,導致明軍陣腳大亂,終被清軍徹底擊敗。令人詫異的是,王樸和吳三桂都是臨陣逃脫,明廷後來在追究責任時,王樸被冠以「首逃」之罪論斬,吳三桂則只受到了降職的輕微處分。到了1641年8月末,吳三桂又被朝廷提拔為遼東提督。為何同朝為官,兩人受到的處罰卻有天壤之別呢?要明白其中的緣由,首先要搞清吳三桂的家世。

吳三桂家族的崛起始於其父吳襄考中天啟二年的武進士。後來,吳襄因戰功突出,又被遼西望族祖氏相中召為了女婿。這裡的祖氏指的是祖大壽家族,也就是那位聽聞袁崇煥被崇禎下獄,公然抗命率部離京的悍將。他為何有如此的膽氣?憑仗的就是祖氏家族在遼東經營了五代且其兄弟子侄及有關親戚、部屬、心腹等均握有兵權,並遍及遼東的各個角落。不消說,和這樣的顯赫家族聯姻,吳襄自然會仕途得意。也就是吳襄考中武進士的第九年,即1631年,吳襄已被提拔為了管轄萬人乃至數萬人的錦州總兵。

有父如此,有舅如此,吳三桂的仕途自然很順暢。這裡需要說明兩點,一是吳三桂並非紈絝子弟,而是有實打實戰功的軍中悍將,如1629年率20名騎兵從數萬女真騎兵陣中救出其父吳襄的壯舉,再如1632年隨軍討伐孔有德山東叛亂之戰;二是吳三桂善於交際,如方一藻、洪承疇經略遼東時,吳三桂第一時間就拜在其門下。崇禎的親信大太監高起潛奉命總監遼東軍馬時,吳三桂又認其當了義父。也正是這幾種關係的相互作用,才能使吳三桂於1638年就被擢升為了寧遠團練總兵。就在總兵任上,吳三桂練就了遼兵三萬,加上父親吳襄多年籠絡的家丁死士,吳氏家族的勢力已經超過了祖氏家族,成為了遼東第一豪族。在這種情況下,崇禎帝只能投鼠忌器。

事實證明,崇禎帝這步棋走得還算正確,得到寬大處理的吳三桂收容起松錦之戰的殘兵來格外賣力。在短短半年的時間裡,吳三桂便重新聚集了三萬兵馬,其實力也一舉躍居關外諸將之首。此後,吳三桂成了京中權貴爭相交結的對象,他一生中最摯愛的女人陳圓圓也於此時被送到了他身邊。

送來陳圓圓的不是一般人物,他是崇禎帝最寵愛的田貴妃之父田弘遇。本來,田弘遇費盡心思從江南弄來陳圓圓是進獻給崇禎帝的,可崇禎帝正焦慮國事無暇顧及,田弘遇只好將其帶回了府邸。其時,李自成的農民軍逼近京畿,田弘遇見吳三桂手握兵權,以為一朝有事可引以為援,遂趁其入京時邀來府中相聚,並於酒席之間將陳圓圓贈給了吳三桂。可是,吳三桂家中已有妻室,實在不便帶到關外,所以當吳三桂奉命出京時,又將她留在了田弘遇府邸。沒想到,正是吳三桂這一留,給自己帶來了衝冠一怒為紅顏的罵名。

史料記載,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後,便對明廷舊官進行了追贓助餉。大順軍中地位僅次於李自成的二號人物劉宗敏是追贓助餉的負責人。他打造了夾棍五千副,並於衙門或路邊架設刑具,先是官吏、後是小商小販以及稍有財產之家,均遭到了劉宗敏的拷掠刑罰。其追奪程度有多酷烈?大順政權追贓助餉月餘,所聚集的銀兩達七千萬之巨;而崇禎帝在位十七年,三次加派餉銀的總數才有二千萬兩。眼見京城人人自危,牛金星和顧君恩遂以民情將變勸阻劉宗敏停手。劉宗敏只回了一句話,「此時但畏軍變,不畏民變,軍變則不為我用,民變則可以閉門分剿,一時可盡」。

京師中的這些亂象,使吳三桂深刻地感受到李自成等人委實沒有坐天下的氣概。反觀出身異族的大清國,從其舅父祖大壽投降後的境遇來看,切身利益還是可以保證的。所以,吳三桂為紅顏之怒並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經過了反覆的思考。當然,陳圓圓被劉宗敏霸佔,也確實是一個重要因素。以後的歷史耳熟能詳,吳三桂打開山海關迎入清軍,然後雙方合力擊敗了李自成。李自成惱恨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於離京前下令除掉了吳襄一家。或許是因為陳圓圓的美貌使劉宗敏心動不已,她並未受到生命威脅,而是被裹挾西去。吳三桂對吳氏家族的一系列變故並不知曉,他此時正奉命追擊農民軍。就在定州,吳三桂追上農民軍,並與之展開了一場鏖戰。結果,農民軍再次落敗,軍中婦女被吳軍俘獲者多達兩千餘人,陳圓圓亦身在其中。5月12日,吳三桂得償所願,攜勝利之師返回北京。

那麼,劉宗敏的下落呢?據史料記載,劉宗敏雖未被吳三桂俘虜,但山海關一戰卻給其造成了嚴重的戰創。傷還未徹底癒合,八旗軍以及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便殺到了關中。李自成抵抗不住,遂棄了西安逃向了湖廣,可清軍又接踵而至。劉宗敏不甘坐以待斃,遂與田見秀出城拒戰。戰鬥失利後,李自成遂再舍湖廣,沿長江奔向南京。行至九江,清軍再次追及大順軍。劉宗敏再次領兵拒敵,掩護李自成突圍。可疲憊孤軍終不敵八旗驍騎,劉宗敏最終兵敗被擒,旋遭縊殺。

參考資料:《甲申紀事》、《明史紀事本末》、《國榷》

相關焦點

  • 劉宗敏搶了陳圓圓,使吳三桂大怒,那麼劉宗敏的下場怎麼樣?
    我時常在想,陳圓圓的美貌究竟何等逆天,能讓所見之人無不為之傾倒?如果有幸生在那個時代,有機會一睹其芳容也足慰平生了!
  •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他去世後,陳圓圓去了哪裡
    關於吳三桂為何會降清,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說法,就是他「衝冠一怒為紅顏」。就是說他的寵妾陳圓圓,被李自成的手下劉宗敏搶去,吳三桂為了報仇,所以投靠了清朝。說起這個陳圓圓,她原本姓邢名沅,字圓圓。不過也沒辦法,他只能再想辦法,鞏固一下勢力。於是,他便看中遼東總兵吳三桂,打算將陳圓圓獻給他。吳三桂一眼見到陳圓圓,就被其美貌給迷住了。田弘遇見到吳三桂的反應,就知道自己成功了,拿著吳三桂贈送的金銀滿意而歸。吳三桂很是疼愛陳圓圓,可當時正值戰亂,他無法時刻將陳圓圓帶在身邊。為了她的安全,只好將她留在府中。
  • 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真的是因為陳圓圓而選擇向清軍投降?
    想想歷史上商紂王寵愛妲己自毀前程、周幽王為討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等諸多事件,都是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所做出的荒唐事。不過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清朝大將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明朝末年,李自成帶領農民起義軍攻陷明朝首都,崇禎皇帝自縊。但此時,關外的清軍蠢蠢欲動。
  • 衝冠一怒為紅顏?歷史上吳三桂降清,其實並不是為了陳圓圓
    痛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這句詩的背後,為我們塑造了一位重情重義,愛美人不愛江山的世間真漢子。平西王吳三桂,為了愛情而獻身,甚至甘願背負歷史罵名,是多麼的可歌可泣。如此粉墨修飾下,叛主求榮的逆賊,披上了一件鐵血柔情的外衣。不經意間,咱們的平西王好像還挺不錯的。
  • 衝冠一怒為紅顏——明末傾國傾城的歌妓才女陳圓圓的最終命運
    陳圓圓,吳中名優,居蘇州桃花塢,隸籍梨園,為「秦淮八豔」之一。崇禎末年被田畹鎖擄,後被轉送吳三桂為妾。相傳李自成攻破北京後,手下劉宗敏擄走陳圓圓,吳三桂遂引清軍入關。陳圓圓國色當是無疑,且氣質很好,明末戲曲家尤西堂少時「猶及見之」,據他記載,陳圓圓「容辭閒雅,額秀頤豐」,有名士大家風度。每一登場演出,明豔出眾,獨冠當時,「觀者為之魂斷」。可見她是個色藝雙絕之大美人。
  • 讓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陳圓圓,晚年到底是什麼樣的
    歷史上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只為博佳人一笑,也有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同樣都是佳人,同樣都葬送了一個王朝,她們一個是褒姒,一個是陳圓圓。陳圓圓的父母連年奔走於各個鄉間,依靠倒賣一些小物件謀生,也就是俗稱的「貨郎」營生。
  • 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為了陳圓圓捨棄山海關?沒這麼簡單
    以女真人為首的滿洲人蓄勢待發,而以李自成為首的闖王也打入京城。闖王進城之後,以多爾袞為首的清朝在周邊虎視眈眈,而長城作為重要的防線,當時的明朝的將軍吳三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替多爾袞打開了山海關,而歷來都說吳三桂投降清的原因是「衝冠一怒為紅顏」,果真是因為一個女人這樣簡單嗎?
  • 吳三桂為何對李自成先降後叛,真是為了陳圓圓,衝冠一怒為紅顏嗎
    他率領從寧遠撤退的五十萬軍民每天只走數十裡,在他到達山海關的時候,李自成已經佔領昌平,打到了北京城下了。緊接著,李自成迅速佔領北京,吳三桂的軍隊便滯留在山海關一帶,成為一支孤軍。此時的吳三桂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投降李自成,一是投降清朝。吳三桂經過比較,認為還是投降李自成要好一些。正好李自成派唐通來到吳三桂的軍中招降吳三桂。
  • 吳三桂為名妓陳圓圓向多爾袞下跪?背叛大明朝只是"衝冠一怒為紅顏"?
    明朝的轟然倒塌讓平西伯吳三桂措手不及,面臨李自成和多爾袞的兩難抉擇。他在各種政治勢力間衡量利弊,曾多次投降李自成的念想。最終卻引清兵入關,緣由大致有兩種說法,最出名也是最浪漫的一種是所謂的「衝冠一怒為紅顏」,與陳圓圓共同譜寫了一段英雄愛江山更愛美人的佳話。
  • 衝冠一怒為紅顏,來聽聽紅顏是怎麼說的?
    時光回溯,夢回九州,今日,我不是壹戒,我是明末秦淮八豔之一,名動江左的陳圓圓,亦是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那位紅顏。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相見初經田竇家,侯門歌舞出如花。許將戚裡空侯伎,等取將軍油壁車。
  • 吳三桂為陳圓圓衝冠一怒而降清,為何最後卻拋棄她,讓她當尼姑?
    吳三桂這一生,被後人冠上「漢奸」「國賊」等名,他為人之反覆與背叛被人加以譴責。他反明降清,後又反清自立,反反覆覆,讓他在歷史上也掛上一名。
  • 她在明末戰火紛爭裡風華絕代,吳三桂更為了她「衝冠一怒為紅顏」
    說起陳圓圓大家都不陌生,她算得上是一個奇女子,在明末清初戰火紛飛的年代裡,許多人對她趨之如騖,最後還是和吳三桂兩情相悅了,最後吳三桂為了她竟「衝冠一怒」引清兵入關,有人評價吳三桂是漢奸,也有人評價吳三桂是民族英雄,今天呢,咱們拋開他的各種評價不說,專門來說說吳三桂與陳圓圓的故事,以及「衝冠一怒為紅顏」是怎麼回事。
  • 「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出處與主角
    吳三桂與陳圓圓「衝冠一怒為紅顏」是有出處的,源自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的長詩《圓圓曲》,開頭的四句便是「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全軍悲痛地披上素裝,哪知將軍衝冠一怒為紅顏。這裡的將軍指的就是吳三桂,紅顏是陳圓圓。吳三桂和陳圓圓的故事遠非英雄救美,更不是項羽英雄末路時的絕唱「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而是明朝山海關守將吳三桂準備歸順大順皇帝李自成時,聞聽家人遭拘、愛妾被奪時,頓時憤怒地反悔了,重新奪回山海關。
  • 劉宗敏搶佔陳圓圓,虐待大明官吏,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衝冠一怒為紅顏,講的是吳三桂和陳圓圓的故事,李自成攻破北京後,極力招降吳三桂,吳三桂也做出了想投降的姿態,但聽聞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強佔後
  • 吳三桂為什麼要引清兵入關,其實他根本不只是為了一個陳圓圓
    相傳,吳三桂聽說陳圓圓被闖王李自成的部將搶走後,「衝冠一怒為紅顏」,當即反叛由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投降大清,並引清兵入關,導致清兵入主中原。如果不是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恐怕清兵在幾年、幾十年內都無法入主中原,甚至能不能入主中原都很難說。然而,作為明末清初最為傑出的一位軍事將領,吳三桂會因為兒女情長而引清兵入關嗎?
  • 引得六軍縞素,守將衝冠一怒,這個「小姐姐」怎麼這麼厲害?!
    首先陳圓圓的故事不是「三角戀」而是「多角戀」;其次,李自成並不是吳三桂的「情敵」,李自成的手下劉宗敏才是。吳三桂算得上是一個膽大妄為之徒,在他「接收」陳圓圓這尊花瓶之前,還有一段小插曲。田宏為了保全性命,痛快地答應了吳三桂的條件,於是「花瓶」陳圓圓又有了新的主人。吳三桂跟陳圓圓還沒度完「蜜月」,李自成就打進了北京城。吳三桂害怕崇禎皇帝知道自己搶他的「馬子」,於是就把陳圓圓留在了京城。據《流寇志》記載,打下北京後,李闖王縱容手下公然搶劫,稍有反抗就大開殺戒,除了劫財,他們還劫色。
  • 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是韜晦之計,還是天生反骨?
    談起「衝冠一怒為紅顏」,想必大家都會想到吳三桂和陳圓圓,吳三桂一生多次造反,有人說他是天生反骨,也有人說他是韜晦之計。今天我們可以通過這幾件事來了解一下。清軍入關李自成對清軍入關毫無所知,兼之以連日作戰,李自成大軍士氣也處於再而衰的境地,雖然拚命搏戰,最終抵擋不住清、吳兩軍的兇猛攻擊,遭到嚴重的損失,"積屍相枕,彌滿大野
  • 吳三桂死後,他夫人陳圓圓去了哪?專家:你把墓碑上「聶」字拆開
    在明末清初時期,有一位詩人吳偉業在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寫下了流傳至今的名句「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這句話說的就是當時頂頂有名的秦淮八豔之一陳圓圓與平西王吳三桂的愛情故事。陳圓圓被擄掠入京後,恰好遇到田貴妃去世。當時的田家也因此日漸衰敗,於是為了重新振新家族,田宏遇開始巴結當時的新貴吳三桂。有一日他在家中宴請吳三桂,喚來家妓表演。其中就有陳圓圓,吳三桂以見到陳圓圓就心旌搖曳,神移心蕩。田宏遇見此心中瞭然,宴席一結束就將陳圓圓當成貨物一樣贈給了吳三桂。陳圓圓就此成為吳三桂的妾室,但是好在吳三桂這時是真心喜歡陳圓圓,對其寵愛非常。
  • 都說「衝冠一怒為紅顏」你知道下一句是什麼嗎?這才是真實吳三桂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與陳圓圓的故事被後人作為對愛情謳歌的範本,但是事實是這樣嗎?今天重明鳥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這位放清軍入關的漢賊將領吳三桂的故事。在此後,吳三桂便有了歸降李自成的意圖,在與其父親吳襄的信中寫道:接二十諭,知以破城,欲保家口,只顧投降。達變政權,方乃大丈夫。這就是說吳三桂已經有了歸降的心,當他得知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所擄後,拔劍砍案曰:『果有此事,吾從若耶!』於是不再顧老少性命,於是率軍駐守山海關,並積極與後金聯絡,企圖共同消滅李自成。
  • 走進課堂 | 白一瑾:衝冠是否為紅顏——關於《圓圓曲》
    今天博雅哥為大家帶來的是白一瑾教授的文章《衝冠是否為紅顏?——關於<圓圓曲>》。清代詩人吳梅村所著《圓圓曲》裡,一句「衝冠一怒為紅顏」把吳三桂打上了恥辱的烙印。對於吳三桂為何引清軍入關,學界一直有許多討論。在這篇文章裡,白一瑾老師列舉了種種說法,包括「借兵復仇說」、「家人被執說」、「系襄索沅說」,最後回到《圓圓曲》裡提到的「陳圓圓被掠說」,展現了一幅頗為有趣的歷史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