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農村老人會在快去世的時候,自己穿上孝衣,這有什麼說法嗎?

2020-11-17 騰訊網

很多農村老人在快去世的時候,會自己穿上壽衣,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呢?其實這種文化由來已久,不但會讓子孫們幫忙穿上壽衣,甚至還要提前幾年置辦自己的壽衣,棺木等。

喜葬

比如我們在莫言《豐乳肥臀》當中,母親穿上了她婆婆在60歲大壽的時候縫製好的壽衣,她母親還別出心裁,在雙乳處挖了兩個圓洞,讓孩子們吃奶方便。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壽衣是死後才穿的,可是很多地方有「喜葬」的傳統,也就是說,人過60之後就是「喜葬」,要和結婚的時候一樣熱鬧,敲鑼打鼓,宴請賓客,給老人穿上,這一輩子都沒有享受過的壽衣。

壽衣由來

壽衣分為帽子、衣褲、鞋襪,至少有3套,套數一般要求單數,不能是雙數,因為雙數意味著成雙成對,還要帶走一人。山東地區對於壽衣特別講究,目前很多老人駕崩的時候,穿上9件套,上5下4。也有5件套的,上3,下2,如果歲數不到是不能享受這種待遇的,所以在壽衣上要減半。

壽衣的由來據說是清軍入關時期流行開來的,清軍入關之後不但要求蓄辮子,而且還要求穿清朝的衣服。但是這些規定沒有包含死者,於是很多人在臨終之時會穿上前朝的衣冠,這一風俗也得以保留下來。

這些壽衣非常講究,要求用棉線織成的布,還要求從被褥到內衣,還有袍子,鞋襪等都要子女親自做,這樣才能凸顯孝順。可是近些年,人們都逐漸喜歡購買成衣,不再親自做。壽衣基本上按照明朝官服來定製的,多以青色為主,也有用紅布做的,寓意為子孫紅火。因為人們相信,老人的魂魄留在祠堂,能夠保佑子孫。此外壽衣不能用紐扣,只能用小布帶,寓意為傳宗接代,後繼有人。

所以從這一套禮儀來看,古時候人們對於壽衣是非常看重的,老人希望自己能夠風風光光地去到另外一個世界,不希望毫無顏面、赤溜溜地見到自己的祖宗。即使在民國末年,兵荒馬亂的時期,很多家庭也會省吃儉用,為老人準備一套壽衣,還有棺木等。

厚葬文化

近些年很多南方地區盛行厚葬,不但在棺木上更加奢靡,在壽衣上也是無所不用其極,甚至穿上了古代皇帝才穿的15件衣服,寓意為九五之尊,而且還要縫製上蛟龍。

如此精心的準備,是子女的心願,也是老人的夙願,所以很多老人在60歲之後就開始準備自己的壽衣,陵墓等,而且時不時會拿出來穿一下,在棺木當中躺一下,試一下是否合身。除非家道中落,或者遇到災年,人們是不願意把自己的壽衣、棺木等進行典當的,壽衣、棺木等寄託著老人對於未來世界的想像。

死後世界的憧憬

我們中國人對於死亡是非常忌諱的,不會在公開場合進行談論,尤其是建國之後,除「四舊」,打到了牛鬼蛇神,同時也消滅了我們對於宗教的敬畏。所以在城市當中,這些經過無產階級無神論教育的新一代人,對於未來世界沒有任何寄託,同時也是臨終之際也是絕望的。

而我們農村當中,「厚葬」不但會蔭及子孫,而且讓老人對來世,對死後的世界有很好的憧憬。

在很多南方地區,比如湖南、湖北等,很多地區甚至還有壽衣展,人們在結合明朝衣冠的時候,還加入了現代時尚藝術,除了不能用紐扣,奇數這些規則不變之外,很多壽衣還融入了中山裝、旗袍等元素,看上去不像離去,更像是重生。

所以這也就不奇怪,很多老人對於死亡不但沒有恐懼,甚至還有期待。有些地方老人會讓自己的子孫穿上自己的壽衣,以躲過子孫的「災年」,讓孩子能夠健健康康地成長。所以壽衣在他們看來,不但沒有恐懼,甚至是家族當中的鎮宅之寶。因此很多農村老人,在還沒有去世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穿上壽衣,也就不奇怪了。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70大壽,一直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有什麼講究嗎?
    各位讀者大家好,這裡是」山中桃谷「,每日分享三農趣事,了解更農村資訊。很多農村都延續了老早的風俗和傳統,這些觀念慢慢影響了村民的衣食住行,比如「四年椽,十年檁,十五當梁夠標準」這說法,另外農村過壽也有講究和禁忌,不是什麼年齡段都可以過得。
  • 農村老人去世後,親人的淚水不能滴落到老人壽衣上,有啥講究?
    農村有很多的講究,尤其是在婚喪這種大事上,有人把這些老理看成是封建迷信,其實不然,這其實屬於一種農村的民俗文化,除了一部分有迷信成分外,多數都是對生活的細節進行約束和規範,以免造成損失和讓人看笑話。今天就來說一說農村喪禮上的一些講究。
  • 農村葬禮上,為什麼要「披麻戴孝」?有啥說法嗎?
    在我們上千年的傳統文化傳承中,有很多風俗習慣,婚禮有婚禮的講究,葬禮有葬禮的說法。這些風俗習慣是傳統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老祖宗為我們留下的最珍貴的無形的財富!在農村的喪禮中,我們經常見到孝子摔盆子,答謝親朋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在喪禮中要「披麻戴孝」!古代講究生有養,死有葬,這是古代孝文化的基石。《中庸》中有「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侍奉去世的長輩,就要向侍奉生者一樣,這才是孝的最高境界。
  • 農村老人去世,後輩要在百天內結婚,否則等三年,有什麼道理?
    孝道是我國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這點不僅僅是在養老上體現,作為一個很有儀式感的民族,人們在家中長輩去世的時候都要按照慣例披麻戴孝,等親人下葬以後還要「守孝」,以表自己對逝去親人的哀思。古人的守孝時間比較長,一般長達三年之久。
  • 農村老人去世前,都會有這3個徵兆,你要做好心理準備了!
    農村的生活條件好了,餓肚子,穿不暖已經見不到了,人們的壽命也自然長了。高壽在農村老人裡很常見,但是老人的身體用農村的話說,就是舊機器,不知道哪天就卡殼了。昨天還在一塊聊天的人,兩天不見,就傳來了噩耗,也很正常。
  • 農村人去世時穿壽衣,老祖宗留下民間習俗,現在年輕人還知道嗎?
    在我國農村人去世之後的喪葬習俗非常的講究,老祖宗留下了很多的規矩,比如說在人去世的時候要穿壽衣,那麼各地在老人去世時穿壽衣有什麼講究呢?現在年輕人還知道嗎?下面我來說說我們當地的傳統喪葬習俗。首先在我們當地,老人去世的時候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必須有子孫後代在床前照料,或者是跪聽遺言,這在我們當地叫做送老。如果說子孫兒女在外遠遊無法趕回來送老的話,當地人經常講這樣的老人無福。所以當地有一句俗語叫做送老歸山方是兒。在老人去世之後,第1件事情就是由子孫後代幫忙洗澡淨身,然後穿上壽衣。
  • 農村老人,晚年幸福嗎?靠什麼養老?
    幸福不幸福要看怎麼比較,如果和過去飢餓年代相比,是幸福的,如果和那些有退休金的老人比較,在生活水平上還差很遠。飢餓年代,城裡人雖然也是不夠吃,但至少還有國家供應糧保障,而農村農民交完公糧,留下種子、飼料、儲備糧,就所剩無幾了,很多家庭一過了年就沒有糧食吃了。那時候的農村老人,為了孩子不挨餓,自己餓著肚子幹活,為了孩子不受凍,自己凍著。為什麼很多老人熬不過冬天就去世了,就是因為吃不飽穿不暖。
  • 在農村,老人去世後出殯時間要是單數,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這位長者在去世的時候和子女說了這樣一段話:「希望自己去世後,子女能夠打破常規,在雙日安排自己出殯」。本來去世、出殯並沒有什麼稀奇,人生在世,誰又不是奔著死去的呢?沒有一個人能夠擺脫死亡的困擾。但是為什麼會讓子女挑雙日安排自己出殯呢?今天老農就和大家談談咱農村中關於出殯的一些講究。當然地域局限於山西北部,可能和很多地方風俗有些不同。
  • 農村老人說,明年「二龍治水、四牛耕田、九屠共豬」有啥說法呢?
    今天是12月11日,農曆的十月二十七,再有不到2個月的時間就到了2021年的春節,這個時間也是過得非常的快,這時至年底,農村這個時候幾乎是沒有什麼農活做的,很多的農民就會找一些暖和的地方待著,如果是有一些不想在家裡待著的農民,那麼他們就會去串門,畢竟有的老農也是閒不住,串門聊天也是成為了農村的一項「娛樂活動」,農民要是聚在一起一般都是聊一些關於莊稼收成的問題
  • 為什麼農村老人一般都不過70大壽?有什麼講究嗎?
    沒有聽說過農村老人不過70大壽的。至少在我們這邊老人過70歲的壽誕,這邊都是會正常來做的。只是在時間上並不是按照整十來算的。人生一世,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而在古代,也有人到了一定歲數的時候一定要做生日,一定要請新朋好友過來一起熱鬧熱鬧,一起吃飯,農村裡面叫做吃「生日飯」,也有一種說法是叫做「吃星宿」,這樣能夠避災免難。特別是在人的本命年的時候更是比整十的生日還要隆重。一般在本命年的時候人們還會要穿紅內褲,而且宴席也會操辦得隆重,請人們來吃飯。在農村老人70歲叫大壽,80歲叫上壽,而90歲叫老壽。
  • 老人去世後,家屬串門有什麼習俗,如果是平輩去世又有什麼講究?
    這種風俗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據說家裡有人長輩或平輩的人去世後,在一定的時間內到別人這裡去串門,會給別人家裡帶來晦氣。這種說法其實並沒有什麼根據,也許是一種心理作用,或者是古代守孝風俗的一種變相遺存。但是,不管你信不信,這種風俗在當今的中國民間部分地方,特別是農村還依然存在。
  • 農村俗語「一旋好,二旋鬼,三旋賽過鬼」頭上旋有什麼說法嗎?
    還記得小時候和小夥伴一起玩的時候,發現有的人頭上有好幾個「頂」,我們就會說一頂好,二頂壞,三頂是個豬八戒的說法,對於在我們老家這裡,人頭上的旋也叫做頂,不同的地方叫法也是不一樣,畢竟有的人頭上就是一個旋,有的人頭上就兩個旋,那麼對於在農村裡就有著「一旋橫,二旋擰」的說法,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人去世有什麼樣習俗?「三七」、「五七」、「一百天」嗎?
    農村老人去世有好多習俗,在甘肅定西通渭縣這種習俗是最隆重的,我見過好多地方的喪事,都沒有通渭的人情重。在通渭,老人去世後,就停在上房中,有棺材的人斷氣了就立馬裝進去,這種提前準備好的棺材通渭人口「活壽」。
  • 為啥農村老人去世,要燒掉生前衣物?原因不都是迷信
    啷哩個啷哩個啷,閒言碎語咱不講,今天歡顏的狗尾草給大家介紹介紹,為啥農村老人去世,要燒掉生前衣物?原因不都是迷信生老病死是所有人都逃脫不了的命運,尤其是對我們國人來說,無論是紅白喜事都必須要有儀式感。而且要做出來,讓別人看見。
  • 農村孩子起名,老人說「男帶天,女帶仙,必有禍端」,有啥說法?
    這兩年我國也是放開了二胎,著實的讓很多人趕上了這波政策,畢竟要是一個孩子的話,還是有點孤單,不過由於之前我國也是支持一個孩,所以很多人也是怕有麻煩,所以就只生了一個孩子,主要是能減輕負擔,但是現在放開了二胎後,很多人也是要了孩子,但是這個孩子出生後,就要及時的上報戶口,那麼對於上戶口之前的一個工作就是給孩子起名字,那麼給孩子起名字也是有講究的
  • 如今農村老人去世,辦白事自然方方面面都不能馬虎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逃不過的宿命,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老人到了一定年紀,就要開始操心起自己的後事了,畢竟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一向講究死者為大,辦白事自然方方面面都不能馬虎。
  • 農村老人去世後,為什麼要把生前的衣物都燒掉?有什麼講究嗎?
    在農村有這樣一種說法,就是在人去世了以後,需要把逝者生前穿過的衣物全部都燒掉,哪怕是之前花了好幾千塊錢買的,也最好都燒掉,這麼做到底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習俗是,焚燒物品就可以把這些東西送達到逝者的極樂世界,所以我們將逝者生前的衣物都焚燒掉,就相當於把這些東西又全都送給了他們,這樣一來逝者剛到另一邊,也可以有自己喜歡的衣服穿。雖然這種做法看似一些思想迷信,但這無疑也成為了一種生者對逝者的懷念以及精神慰藉。
  • 壽鞋上的荷花有什麼寓意?
    傳統壽鞋中,荷花品種專為喪禮所用,主要有兩種:「三茶萬年青花鞋」、「仙橋荷花鞋」。中國傳統文化中,在鞋上繡並且是一隻腳一朵蓮花的話,就代表壽鞋。而且鞋必須是布底,底上鑲蓮花,表示腳登蓮花,修成正果。民俗有「腳登蓮,上西天」等說法。
  • 在農村葬禮上,這幾點一定要注意,不然會被人笑話的!
    很多時候生死使我們無法選擇的,很多農村都會把去世的人土葬,這裡面有很多風俗,在農村葬禮上,這幾點一定要注意,不然會被人笑話的!在農村很忌諱說「死」這個字的,這樣是不吉利的,在農村去世的人,一般都說「走」,親人希望去世的人能在另一個世界生活的好。
  • 農村老人常說「73、84,閻王不叫主動去」,什麼意思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可是作為老人來講,特別忌諱人生中的兩個年齡,那就是73歲和84歲,老人們常說「73、84,閻王不叫主動去」,什麼意思呢?老人們覺得73歲或84歲的時候,是人這一輩子中的一道坎,好多老人到這兩個歲數的時候很容易生病去世,也就是人們常說去見閻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