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專攻嬰幼兒的病毒又來了!醫生:1個月後是高峰

2020-11-23 央視網

  低溫來襲,專攻5歲以下嬰幼兒的輪狀病毒「蠢蠢欲動」,從上周起南京市兒童醫院收治的輪狀病毒患兒陸續多了起來。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南京市兒童醫院 )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金玉教授提醒,輪狀病毒從每年的10月到次年2月份流行,全年有散發。寶寶突然出現嘔吐、發燒、腹瀉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而接種疫苗是預防感染的有效方法。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蔡蘊琦

  上周起輪狀病毒患兒陸續增多

  金玉教授介紹說,從臨床表現看今年的輪狀病毒從上周開始變得活躍,兩周前陸陸續續有患兒到醫院來就診。從往年的情況看,輪狀病毒流行的高峰一般是12月、1月,「今年降溫才剛剛開始,病毒流行高峰可能要推遲一個月左右。」 輪狀病毒是一種雙鏈RNA病毒,1973年在全世界首次被發現,因其形狀在電鏡下很像車輪樣的形狀,所以叫輪狀病毒,1978年國際病毒學正式為它命名。金玉教授解釋,輪狀病毒非常特殊,以感染嬰幼兒為主,主要引起消化道的病症,包括嘔吐、腹瀉等,有些小朋友會出現脫水酸中毒的表現。 因為孩子的年齡不同,免疫功能不同,病症的輕重也不一樣。有的很輕,自然感染病毒3—8天就康復了;有的小朋友可能持續時間會長一點,出現消化道症狀長達兩周以上。對於免疫功能低的孩子來說,感染輪狀病毒可能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有時候病毒的毒素會造成神經系統的損害,孩子會出現驚厥,此外每年都有患兒出現心肌的改變,心肌酶的增高,肝酶的增高。

  傳染性超強,年齡越小症狀越重

  金玉教授感慨,輪狀病毒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傳染性強、耐酸耐鹼,高溫60℃不能把病毒殺滅,傳播的速度非常快。「消化科的兒科醫生,如果家裡有小朋友沒有接種過疫苗,在流行季節,非常容易傳染輪狀病毒。」感染輪狀病毒的小朋友,他們嘔吐的排洩物,如果沒有及時清理,氣溶膠散播到空氣中,其他孩子就有被傳染的風險。但是隨著氣溫的升高,病毒的傳染性又會下降,就如流感一樣。 目前來說,輪狀病毒攻擊的主要對象是5歲以下的小朋友,最易感染的群體是3歲以內,年齡越小感染後症狀可能越重。感染主要場所是託幼機構。國際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5歲以下的小朋友幾乎個個都感染過輪狀病毒。

  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防範方式

  目前臨床上還沒有抵抗輪狀病毒的特效藥,孩子感染病毒後只能通過補液和休養,靠自身免疫力對抗病毒。金玉教授指出,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防範方式。世界衛生組織把輪狀病毒納入全球應該進行病毒預防的疾病範疇,提倡不同國家根據自己的國情,進行免疫接種來預防。在我國,輪狀病毒疫苗接種屬於非計劃免疫的預防範疇。

  金玉教授解釋道,輪狀病毒相對穩定,包括多個血清型。近幾年國內流行的主要是G1、G2、G3、G4、G9等類型,針對預防輪狀病毒的五價疫苗,囊括了最常見的幾個血清型,孩子接種以後,有效保護率達到95.5%,保護效力長達7年。一般來說,5歲之後感染的情況就很少了。到了小學,基本沒有輪狀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的預防疫苗接種要求非常嚴格,是在寶寶出生以後的6周到8個月。這個時間段,共接種三次,寶寶通過口服滴劑完成接種。「接種窗口很短,所以我們一再提醒家長,一定要在有效的時間段帶寶寶去接種。」金玉教授提醒說,秋冬季節寶寶一旦出現發燒、嘔吐、腹瀉等情況,務必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相關焦點

  • 這種病毒來勢洶洶卻不是感冒
    因為在這個時期,還有一種令兒科醫生嚴陣以待的病毒在虎視眈眈,它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它的早期症狀和感冒很像,容易被家長忽視,卻可能導致兒童出現重症肺炎,6月齡以下嬰兒病死率高,且至今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和疫苗。今天,我們來說說這種疾病的特點,以及如何減輕它帶來的危害。
  • 加州醫生:再來一波高峰 美國醫療體系就全面崩潰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全美病例激增,加州醫生:再來一波高峰,美國醫療體系就全面崩潰【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美國最近一波的新冠病例激增中,加利福尼亞州成為了最受影響的地區。進入去年12月來,加州的日均病例增加數就徘徊在3萬例左右,甚至一度激增到6萬5千例左右。目前,該州的病例數為全美最高。
  • 1歲女孩被兔子咬傷 醫生:被這幾類動物咬後一律應及時進行暴露後處置
    鄭先生趕緊把女兒抱到杭州市西溪醫院急診科,接診的外科醫生胡志琛查看完傷口後,診斷為三級暴露。胡醫生先為小朋友衝洗完傷口、消毒後,給她注射了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護士給小女孩注射疫苗胡醫生介紹,如今養寵物來豐富自己的閒暇時間,已成當下熱潮。而每年被寵物所傷的人數也逐漸增加。接種狂犬病疫苗的年齡層次更是上有八九十歲的老年人,下有幾個月嬰幼兒。
  • 3月大女嬰全身爆紅疹,體無完膚,被送到杭州搶救!醫生看後發現竟是因家長的一個動作所致...
    3月大嬰兒全身長滿皰疹,體無完膚醫生抽絲剝繭苦尋病因日前,省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朱海嶠接診了一位3個月大的女嬰,病情極為嚴重。「孩子3個月大,送來時全身都呈紅色、暗紅色的糜爛性皰疹、痂疹,尤其是頭部格外嚴重,臉上幾乎密密麻麻都是皰疹,可以說是體無完膚,慘不忍睹。」朱海嶠說,孩子雖然時有哭鬧,但精神狀態比較差,病情比較危重。據患兒家屬敘述,孩子發燒已經多天了,全身皮疹越來越嚴重,在當地醫院就診後,由於病情太重,原因不明,醫生建議立即轉院。
  • 武漢醫生敢死隊:高危90秒與病毒源最近,最怕晚上ICU插管
    麻醉科醫生楊萍小心翼翼打開患者口腔,含高濃度病毒的空氣朝她的臉彌散開來。這是一例困難氣道患者,楊萍嘗試了好幾次都沒有插管成功。操作時間越長,對患者越不利,她的臉泡在高濃度病毒空氣中的時間也越長。站在旁邊的高峰見狀,過去幫忙,管子才順利插進氣管……這是2月20日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以下簡稱「同濟光谷醫院」)ICU病房的一幕。
  • 為什麼有些人感染B肝病毒後會自愈?
    醫生給她解釋:「不是感染了B肝病毒就會變成慢B肝患者。感染B肝病毒後引發的B肝病毒複製與機體免疫系統之間的戰爭可能會導致三種結果:1.引發急性肝炎導致爆發性肝衰竭B肝病毒感染導致大量肝細胞死亡, 造成肝衰竭,甚至可導致患者死亡。但此類嚴重的急性B肝感染非常少見,僅0.5-1%的B肝感染病例出現此種情況。
  • 給媽媽們講個恐怖故事:輪狀病毒又來了
    但同樣地,也「刮」來了一些我們不想待見的東西,那就是——輪狀病毒!這是一種經糞-口途徑傳播的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外形貌似車輪,因此被名為「輪狀病毒」。輪狀病毒的傳染性很強,在人體外可以存活幾小時,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其中6個月-2歲的孩子是高發人群,5歲內的孩子是易感人群。成人感染輪狀病毒後,一般不會表現出症狀,但極易傳染給孩子,導致孩子出現腸炎的症狀。
  • 新生兒、嬰幼兒和兒童如何通過補充營養增強免疫力?
    疫情期間,每天怎麼吃,才能保障孩子儘可能抵抗病毒呢?如果孩子感染病毒,怎樣可以減輕症狀,快速康復?大家別急!來聽聽接下來醫生的營養建議!1.普通人群抗疫營養飲食的要點1. 補充優質蛋白質,包括奶、蛋、肉、豆製品及堅果等2.
  • 11個月大的寶寶突然嘴歪流口水 醫生的診斷出乎家長意料
    記者 柴悅穎 通訊員 徐尤佳 寒潮來襲,要小心這種疾病。 這兩天,杭州市中醫院針灸康復科來了位特殊的小病人——年僅11個月大的寶寶,右眼閉合不了,嘴巴向左歪斜,口水不由自主從右邊嘴角流出。 「我抱著孩子去接大女兒放學,天氣有點冷,我還給他戴了頂小帽子。回來後不久,就發現寶寶嘴巴歪得厲害,還發出奇怪的聲音。」
  • 嬰幼兒水育是過度宣傳 專家:3月齡以下幼兒應避免遊泳
    無獨有偶,浙江溫州一家嬰遊館發生意外事件,嬰兒在遊泳時側翻並從遊泳圈裡掉了下去,溺水掙扎數分鐘才被發現,所幸孩子經過積極搶救後得以生還。隨著水育項目開展得如火如荼,遊泳早已成為嬰幼兒的「時尚」運動,然而接二連三的意外事件敲響了警鐘。專家提醒,遊泳只是一項普通運動,應理性看待商家的過度吹捧,以安全和孩子意願為先,不應盲目跟風。
  • 快來聽聽這種病毒的「檢討書」!
    我叫輪狀病毒,屬呼腸病毒科,是小兒腹瀉最常見的病原體。因電鏡下觀察病毒顆粒外形似車輪狀,所以我被稱為「輪狀病毒」[1]。我主要侵犯小腸絨毛上皮細胞,造成細胞損傷,絨毛吸收能力降低,從而導致腹瀉[2]。 我的足跡遍布全球[3],我的身影可出現在一年四季,但我對寒冷「情有獨鍾」——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是我流行的高發季節[4]。
  • 90後小情侶雙雙入院,醫生嘆息:身上有這種「疙瘩」,是HPV來了
    起初小莫想在觀察看看,但發現男友手臂上也長有這種疙瘩,兩人覺得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就去了醫院做檢查。誰知醫生告知這些疙瘩是感染HPV所引起的上皮細胞贅生物,也叫做尖銳溼疣。90後小情侶雙雙入院,醫生嘆息:身上有這種"疙瘩",是HPV來了要知道,感染HPV除了會引起常說的宮頸病變之外,其實還會伴隨著一種比較棘手的問題,那就是出現贅生物,也就是疣體。
  • 漫畫抗疫 | 抗病毒「星球大戰」
    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一般的抗生素根本奈何不了它。為此,早就有人指出:病毒來自外太空。如果真是這樣,把這場全球蔓延的疫情比作為「星球大戰」的確不為過。1.《星球大戰》2.《隔離審查》3.《曾經是你,如今是我》4.《直面病毒把關口》5.
  • B肝病毒定量結果是1.72e+03,是啥意思?咋理解?肝病醫生告訴你
    每次抽血後我們都能收到一個化驗報告單,上面各項數值可以反映身體健康狀況。不同的患者在對待化驗報告單時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醫生不說,自己就不會問,也有的人非常細心,一個一個諮詢醫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數值會前後不同,甚至還會跟醫生一起探討檢測方法的準確性。
  • 醫生:這種病毒有人傳人...
    檢查發現他的白細胞總數、血小板總數等指標均低於正常值,在排除了新冠肺炎感染可能性後,當地醫院進行了對症治療,洪師傅的體溫恢復正常,嘔吐腹瀉也有所緩解,但卻開始出現牙齦出血、血小板持續下降等症狀。為了進一步治療,家屬聽從醫生的建議,急忙轉診至浙大一院。
  • 對於這種病毒,暴露後怎麼辦?這72小時很關鍵!
    對於這種病毒,暴露後怎麼辦?這72小時很關鍵!專家指出,但可以使用藥物來預防和阻斷HIV傳播,這就是HIV暴露後阻斷以及暴露前預防。據介紹,愛滋病病毒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如果發生破損手指沾染愛滋病人的血液、同HIV感染者發生了無保護的性行為等高危行為後,可以進行暴露後預防用藥,來降低感染愛滋病病毒的風險。
  • 9個月大寶寶感染新冠病毒,成英國年齡最小感染者,感染途徑不明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8日報導,英國曼徹斯頓地區一名9個月大的寶寶被診斷感染新冠病毒,成為英國自疫情爆發以來年齡最小的感染者,孩子父母現在正帶其居家隔離。當被叫進去之後,帶著防護口罩的醫生對小卡西安進行了體溫測量等基本的檢查,然後稱這是新冠病毒鏈。」聽到這個診斷結果,小卡西安父母的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這絕不可能。因為小卡西安一直和父母在一起,而父母並沒有感染病毒。不過據醫生稱,確診是依據病症進行診斷的。縱然卡西安的父母心有疑慮,但也只得遵從醫生的要求,帶著孩子回家進行隔離,並在適當的時候給孩子吃退燒藥。
  • 一周內6個娃進了ICU,都有這些症狀
    一番檢查後,醫生診斷為:急性喘息性支氣管炎,開了霧化。可是,小雨的症狀還是沒好轉。  過了一天,她還發燒起來,一度燒到38.7℃。更嚴重的是,她的精神也越來越差,吃奶也少,偶爾還會嘔吐。  很快,小雨被安排住院了。然而,她的病情仍在加重,不僅呼吸困難,還有低氧血症。
  • 皰疹病毒說來就來!注意預防
    這種病毒高發於4-6歲的孩子,一旦感染這種病毒,就會出現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這是一種比感冒更粘人的病症,它會侵犯人體的各個臟器組織,引發很多併發症,如扁桃體腫大、腦膜炎、肺炎、胸腔積液、心肌炎、脊髓炎、顱內出血等,甚至會誘發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肝臟功能受損以及泌尿系統感染、肝衰竭等病症。
  • 1歲女兒突然大哭,爸爸嚇壞:被咬了,在滲血!這種傷害近期高發
    陳先生趕緊把女兒抱到杭州市西溪醫院急診科,接診的外科醫生胡志琛查看完傷口後,診斷為三級暴露。胡醫生先為小朋友衝洗完傷口、消毒後,給她注射了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圖註:護士給小女孩注射疫苗胡醫生介紹,如今養寵物來豐富自己的閒暇時間,已成當下熱潮。而每年被寵物所傷的人數也逐漸增加。接種狂犬病疫苗的年齡層次更是上有八九十歲的老年人,下有幾個月嬰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