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寒冷的室外走進暖意融融的室內,令人備感舒適。但制暖設備的使用卻使室內空氣溼度降低,讓人感到口乾舌燥、皮膚乾燥。因此,加溼器的使用日益普遍起來。在享受著溼潤空氣的同時,學會正確使用加溼器也非常重要,否則反而會危害健康。關於加溼器都有哪些謠言,怎麼選購加溼器,如何正確使用加溼器?今天,小編科普到底!
●關於加溼器,這些謠言不可信!
謠言一:加溼器裡添加白醋、板藍根可以殺菌
真相:加溼器裡加「作料」危害超出你想像!
為了兼顧保溼養顏和祛病強身等功效,不少人喜歡在加溼器裡添加香薰精油、醋、板藍根等「作料」。這種做法既不科學,更可能會引發呼吸系統疾病。真正用於治療,能作用於肺部的物質,必須具有一定的水溶性、脂溶性,有一定的微粒數,能與肺泡上皮細胞相結合,從而被毛細血管吸收。精油、板藍根、醋如果有什麼物質能通過加溼器釋放到空氣中,它們對於肺來說也是一種異物,會加重哮喘、肺氣腫等疾病症狀,甚至會導致過敏性肺炎。
謠言二:加溼器會引起「加溼器肺炎」
真相:誘發肺炎錯不在加溼器本身。
醫學上並沒有「加溼器肺炎」這一說法。所謂的「加溼器肺炎」應該與夏季流行的「空調病」類似,不僅僅單指肺炎一種疾病,還包括因不當使用加溼器造成的呼吸道系統的一系列疾病,其中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支氣管炎、哮喘等。
誘發肺炎,錯不在加溼器本身,而在於使用方法。長時間使用加溼器,若未正確清潔和消毒,內壁就會滋生真菌或細菌,其中一些致病菌通過細小的水滴顆粒,進入人體的呼吸道和肺臟,從而產生變態反應(過敏反應),引起過敏性肺炎。還有一些致病菌可直接進入氣道,引起肺炎。此外,潮溼的空氣也適合細菌生長並大量繁殖,冬季最適合的空氣溼度是40%-60%,如果空氣溼度過高或過低時,病菌容易繁殖滋生。
謠言三:開啟加溼器會加大室內霧霾汙染
真相:檢測儀無法區分顆粒物和水蒸氣。
正常使用加溼器的確會使一些PM2.5檢測儀數值升高,但那是因為水蒸氣所致,與平時提到的霧霾空氣汙染風馬牛不相及。加溼器是將水霧化後噴出,從而增加室內空氣溼度,加溼器噴出的是水蒸氣。目前,市面上能買到的PM2.5檢測設備,採用的是相對簡便易行的「雷射散射法」進行顆粒物檢測,這種辦法的一大特點是無法區分顆粒物和水蒸氣。加上水蒸氣的通常直徑就是在0.5微米至10微米之間,也就是PM0.5至PM10的水平,因此很容易就被一併納入PM2.5檢測儀的數值中。
●選購加溼器有竅門,這些關鍵點要看準
1.單從購買價格上來說,有霧型加溼器性價比高,一二百元就能買到質量不錯的產品,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有霧型加溼器。
有霧型加溼器對水質有要求,最好加注純淨水或蒸餾水。如果使用自來水,超聲波震蕩出來的水霧蒸發後會析出顆粒物,沉積後會形成白色粉末。對於呼吸道敏感人群來說,存在健康安全隱患。原則上,如果家裡有嬰兒、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建議最好不要選擇有霧型加溼器。
2.對加溼器的加溼量、水箱容積、運行噪聲等也要注意。加溼量單位是毫升/小時,是指加溼器每小時能夠向空氣中輸送多少毫升的水量,但並非加溼量越大越好,空氣過於潮溼容易滋生細菌和傳播病毒。通常,一間15平方米的房子,參考加溼量為300毫升/小時。
3.應儘量選購水箱容積大一些的,而且是開放式注水口的加溼器,既方便清理,也減少細菌滋生。同時,要參考加溼器噪聲「國標」(GBT23332-2018),儘量選擇噪聲低的型號,推薦選擇噪聲在42分貝以下的產品。
●加溼器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使用加溼器最好堅持每天都換水,定期消毒,不然加溼器會滋生黴菌,散布到空氣中,引發呼吸道疾病。尤其初次啟用或者長期不用後再次啟用時,需要徹底清潔,消滅殘餘的細菌和微生物。清洗時,儘量少使用殺菌消毒劑,可以用60℃到70℃的熱水進行浸泡,再流水反覆衝洗,然後用軟布拭去水箱周邊的水垢。
2.加溼器使用的水最好是純淨水或含雜質較少的蒸餾水。切記不要往加溼器裡亂加「料」,不要往加溼器裡添加精油、白醋等,如果條件不能滿足,涼白開水也是不錯的選擇。
3.加溼器不能長時間大功率使用,使用加溼器時要根據室內空氣乾燥程度來調整霧化量,因為溼度太大也容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的規定,室內溼度應保持在30%至50%之間且不高於60%的水平。使用加溼器的家庭可以在房間裡安裝溼度計,隨時監測室內溼度。
4.為保證加溼效果,加溼器應放置在距地面0.5~1.5米高的穩定平面上。最好把加溼器放在通風、光照適中的地方,不要靠近木質家具,容易開裂、黴爛。(綜合自北京晚報、武漢晚報、上遊新聞、洛陽晚報、燕趙都市報等,編輯高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