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眼鏡像學者,布倫德爾的演奏就有學究氣?

2021-02-13 每晚古典音樂會

李斯特兩首傳奇曲

布蘭德爾的演奏帶學究氣?關於這兩首傳奇曲,可閱讀古典音樂放映廳公號,11月29日的推送

以前常常在雜誌上看到或愛樂朋友那裡聽到說布蘭德爾的演奏帶學究氣,可能是先入為主或者是因為布蘭德爾那副戴眼鏡學者樣吧,自己開始也這樣認為,加上他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和吉利爾斯相比,少了些激情和出彩的效果,這個看法也漸漸根深蒂固,在愛樂圈子裡這個看法更好像是眾口一詞,牢不可破。

隨著聽樂經歷增長,聽布蘭德爾的錄音多了,覺得這個說法很成問題,首先,什麼叫學究氣?古板?拘謹?但在布蘭德爾的演奏裡我卻怎麼都看不出這些東西;如果說學究氣是指他的演奏帶有學者式的思考話,個人覺得這在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裡倒是個應有的元素,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有德國式的慎密嚴謹,很多段落帶有哲學意味的思考,貝多芬的奏鳴曲在織體上也如中國的律詩,很講究「平仄」,而布蘭德爾的細密的演奏正賦予了這些奏鳴曲一種特質,至少他演奏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兩套全集在我看來是首選,而布蘭德爾演奏的貝多芬小品真是美輪美奐,從中可窺見音樂巨人性靈的一面。

布倫德爾演奏舒伯特四首即興曲D.935

如果說他的貝多芬帶學究氣還算說得過去的話,那說他莫扎特和舒伯特帶學究氣就是無根之談了。布蘭德爾和聖馬丁樂團合作的莫扎特鋼琴協奏曲是我聽到最優美最自然的版本,幾乎首首都是精品,在這套錄音裡面我聽到的只是天籟般歌唱,清新自然音韻,絲絲入扣的和諧,在這套優秀的錄音裡,我們何嘗看到學究氣?他的莫扎特鋼琴奏鳴曲也是眾多錄音版本中最值得聆聽的。

布蘭德爾也一直被公認是舒伯特最佳演繹者之一,布蘭德爾錄製的舒伯特鋼琴奏鳴曲和音樂小品是我的至愛,如果說肯普夫的舒伯特樸實自然、李赫特的舒伯特清冷孤寂,那布蘭德爾的舒伯特是呈現一種秀雅清麗的美質,他演奏的即興曲可謂是「大珠小珠落玉盤」,聽了恍惚有種「羽化而登仙」的感覺,他70年代錄製的舒伯特第20鋼琴奏鳴曲(D.959)是我最愛的版本。應該是布蘭德爾的舒伯特讓我們發現了舒伯特這些作品中獨特的秀美。


舒伯特D.595

其實仔細拿布蘭德爾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和肯普夫的版本相比較,我覺得倒是肯普夫更多了些學究氣。不過,布蘭德爾的勃拉姆斯個人覺得是有些學究氣了,至少在我看來,布蘭德爾沒表現出布拉姆斯作品中那種宏大又帶著幾分陰鬱的氣質。 

往期布倫德爾:1、鋼琴家布倫德爾說:「蕭邦太抑鬱寡歡,幽默不起來。」 2、李赫特抑或布倫德爾丨總覺得他們演繹的貝多芬是兩個極端,是貝多芬精神世界的一體兩面;3、布倫德爾解說演奏李斯特《旅行歲月》丨李斯特要我們聽到的,不只是那音樂本身……

歡迎關注以下古典音樂公眾號

西方音樂評論

古典音樂歌單


每晚古典音樂會

古典音樂放映廳

每晚一張音樂CD

期待您加入自由分享的古典音樂交流微信群

與我們一起聆聽音樂,請聯繫微信17098908309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公眾號的推薦閱讀書單

相關焦點

  • 「朝聖」的意義是什麼丨布倫德爾解說並演奏李斯特《巡禮之年》
    布倫德爾演奏李斯特布倫德爾解說並演奏李斯特    這樣的概念,到了十九世紀,有了重大的轉變。宗教上的聖者、聖城不再具有過去的高度約束力量,可是經過離開溫暖環境來尋求成長的想法,卻保留下來了。促成這種改變,有兩部開啟歐洲浪漫主義潮流的巨作——一部是歌德的小說《威廉麥斯特的學徒生涯》,另一部則是拜倫的長詩《哈洛的巡禮》(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
  • 「音樂之光」出新作丨布倫德爾《鋼琴音樂大師課》
    對我來說,他現在演奏的莫扎特已然天人合一。他很善於表達自己,生活中的布倫德爾,和臺上作為演奏者的他之間,沒有壁壘與溝壑。」對鋼琴家來說他異乎尋常的身高(布倫德爾的背部曾有過問題),加上那標誌性的高度近視眼鏡,以及在一縷縷後掠的頭髮中更顯突出的前額,布倫德爾是音樂家中一眼就能認出的那種面孔。
  • 今天,布倫德爾90歲了丨作為鋼琴家,你必須像愛父親一樣愛作曲家.
    布倫德爾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的威森貝格(現在的捷克共和國盧納德·德斯努)。他出身在一個非音樂家庭。當布倫德爾三歲,他們搬到南斯拉夫的薩格勒布(現在的克羅埃西亞),六歲時,他在那裡開始了他的鋼琴課。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14歲的布倫德爾被送回南斯拉夫挖戰壕。戰後,布倫德爾開始作曲,並繼續彈鋼琴、寫作和繪畫。然而,他從來沒有上過更正式的鋼琴課,儘管他和埃德溫·菲舍爾和愛德華·斯圖爾曼一起上大師班,但他基本上在16歲之後是自學成才的。
  • 戴了眼鏡像「整容」,謝霆鋒越活越年輕,看側顏和蘇有朋還有點像
    導讀:戴了眼鏡像「整容」,謝霆鋒越活越年輕,看側顏和蘇有朋還有點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時尚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彈鋼琴要按照譜面上的速度來演奏嗎?
    咱們先看一段話布倫德爾在闡述這個觀點的時候說到:「我不是那種不假思索就接受大作曲家速度標記的音樂家,舒曼的《夢幻曲》在四分音符等於100拍的速度下,無法進入夢幻狀態,而勳伯格鋼琴協奏曲中一部分節拍說明的樂段簡直無法演奏,我熟悉的作曲家標記,做得最合理的人是巴託克,但他在演奏自己創作的組曲,OP 14的錄音中,四個月當中有三個樂章,他的演奏速度都遠快於譜面標記」
  • 鋼琴家魯普演奏特色簡析丨「他把刮鬍子的時間都用在練琴上了」?他為何要用帶靠背的椅子演奏?
    拉度·魯普(Radu Lupu,1945年11月3日出生),羅馬尼亞鋼琴家,6歲學琴,12歲登臺演奏,他的鋼琴老師穆濟切斯庫也曾是李帕蒂的老師。我不知道這種「格裡格—舒曼二合一」的觀念到底在魯普的心目中有什麼程度的地位。但有趣的是,在之後一代的演奏家中,很多都已放棄了這種相合,從布倫德爾、波裡尼、古爾德和巴倫博伊姆、從阿胥肯納吉到基辛,都沒有把格裡格和舒曼錄在一起。
  • 布倫德爾 解說並演奏李斯特《巡禮之年》
    一個人或一群人,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出發去具備特殊意義的聖地,藉由途中經歷的考驗、折磨,證明自己信仰的堅貞,成為一個合格的信徒。這是「朝聖」最主要的意義。這樣的概念,到了十九世紀,有了重大的轉變。宗教上的聖者、聖城不再具有過去的高度約束力量,可是藉由離開溫暖環境來尋求成長的想法,卻保留下來了。
  • 魯賓斯坦何以被稱作蕭邦演奏史上的裡程碑人物?
    他開場常彈的一首曲子是蕭邦的《f小調幻想曲》,他高貴、宏大的演奏風格與當時流行的像患了結核病似的病態、感傷的蕭邦演奏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魯賓斯坦的處理非常有陽剛之氣,他彈出了音樂的高貴與宏大,我找不出更好的詞來形容。」
  • 巴赫音樂作品演奏指南
    其中巴赫音樂作品演奏中,主要觸鍵方式及其特點如下:輕巧(Leggiero):演奏者演奏時手指輕擊琴鍵至較淺的程度即可。斷奏(Staccto):常見於八分音符,自然抬起通過手臂力量下鍵,同時注意手型的擺放,是演奏者快速觸鍵的過程。非連奏(non legato):觸鍵後保持時值的一半,手指與下一個琴鍵保持有間距。
  • 學樂器演奏的孩子不走專業,要考級嗎?
    學樂器演奏的孩子不走專業,要(用)考級嗎?可以考。1.從性價比上,考級報名費很少,但是每一次考級既是一次演出機會,又是一個得到專家評價的機會(考級委員會的評委都是業內專業人士)。2.一般學樂器演奏的孩子,用的教材也是考級機構編的教程,和考級配套。只要按照教程認真練了,基本都能考過。3.學樂器演奏本身枯燥,考級就像邁臺階,每上一個臺階,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得到一次鼓舞和欣喜,能加強繼續練下去的動力。
  • 英皇高級演奏文憑鋼琴曲目中英文對照 (古典時期)
    另外還有一首同時也屬於院士文憑級別的名作——《告別》奏鳴曲,3個帶標題的樂章《告別》、《別後》、《重逢》一氣呵成,篇幅雖然不算很長但無論從技巧到音樂內涵都有媲美晚期奏鳴曲的高度。高級演奏文憑鋼琴指定曲目範圍(古典)
  • 【獨家首發】英皇高級演奏文憑鋼琴曲目中英文對照 (古典時期)
    另外還有一首同時也屬於院士文憑級別的名作——《告別》奏鳴曲,3個帶標題的樂章《告別》、《別後》、《重逢》一氣呵成,篇幅雖然不算很長但無論從技巧到音樂內涵都有媲美晚期奏鳴曲的高度。高級演奏文憑鋼琴指定曲目範圍(古典)
  • 43歲陳數不過剪了波波頭,戴著黑色眼鏡框,意外凸顯學者氣質!
    我覺得女人的年齡對明星來說是數字,陳數即使到了43歲,氣質依然是在線的,陳數的氣質還是很有氣魄的,充滿著大氣的高級感,是優雅地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過了40歲還是有氣氛的。陳數的短髮更有氣質,一般的波波頭更是驚人而豔麗,這樣的陳數就像被時間遺忘了一樣,沒有一絲皺紋,整個人的氣質更有氣魄,這次陳先生戴著黑框眼鏡,更文雅一些,這種形式像學者,像教授。簡單的髮型非常漂亮,和身體的氛圍有關係,不管女性多大年紀,氣質都很重要,內在美的涵養很重要,簡單的髮型變化不僅僅是嚴重的問題,氣氛也會有很大的變化。
  • 在鋼琴演奏中肢體該如何律動?
    協調的演奏,在鋼琴演奏中非常重要,這裡所謂的協調就是指演奏中用到的各個部位以最小的力量,最短的距離和時間成功的配合和互動,完成表演者演奏中的各個工作,進而完成整個鋼琴表演。節拍感對於學習者律動感的培養有積極的影響,在律動感的訓練過程中,與培養節拍感結合起來,能夠使得律動感的培養更有效果。
  • 如何考上浙江音樂學院鋼琴演奏,浙音學姐有話說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獲得浙江省優秀畢業生稱號的黃同學,當初是怎麼考上浙江音樂學院鋼琴演奏專業的吧!追尋夢想的路上,她從不鬆懈;登上成功的高峰,她自信從容。 「成為知識淵博的學者」是黃同學從小就開始悄悄生芽的夢想,再加上對於音樂的熱愛,她毅然踏上了音樂藝考集訓的道路。
  • 學二胡者必學的音樂記憶與演奏效果-附二胡曲《遊子吟》
    學二胡者必學的「音樂記憶」與演奏效果.在舞臺演奏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在一些重要的演出中,由於有熟人來聽、甚至因為舞臺下面不安靜引起的思想開小差導致了某種記憶在瞬間的中斷
  • 上陣父子兵,演奏親兄弟 | 盤點親人之間合作的音樂家故事
    ,有一起演奏的,也有一個作曲一個彈奏的……總之,親人之間的合作往往會產生更好的化學反應,讓演出變得更默契,讓音樂變得更親切流暢。布倫德爾父子Alfred Brendel/Adrian Brendel布倫德爾有過兩次婚姻。1960年到1972年,他的第一次婚姻是與艾裡斯·海曼·岡薩拉,他們有一個女兒多麗絲,她是一位搖滾音樂家。1975年,布倫德爾與艾琳·塞姆勒結婚,育有三個孩子,兒子即為大提琴演奏家阿德裡安(Adrian),另外還有兩個女兒。如果您父親是一位著名的鋼琴演奏家,一般孩子總是會選擇相同的樂器繼續。但阿德裡安·布倫德爾卻改變了路徑。
  • 席夫談巴赫丨「我從學音樂那天起就迷上了巴赫」
    席夫:我認為這種興趣好象是與生俱來的,我從學音樂那天起就迷上了巴赫,5歲就開始演奏巴赫作品,後來師從古鋼琴演奏家喬治·馬爾科姆,他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史:除了比爾科姆,還有誰在這方面對你有幫助?席:我沒有聽過多少巴赫的音樂會,唱片倒聽了很多,是卡薩爾斯和克倫佩勒的,但是鋼琴方面比較少。古爾德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我從來沒想去模仿他,他的演奏太別出心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