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倫德爾 解說並演奏李斯特《巡禮之年》

2021-02-08 田藝苗的田


鋼琴大師Alfred Brendel解說並演奏李斯特《旅行歲月·瑞士、義大利》↓↓



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李斯特出生於1811年10月22日,逝世於1886年7月31日。


李斯特在他的《巡禮之年》(另譯《旅行歲月》、《旅遊歲月》,Années de Pèlerinage)樂譜前頭,寫下了這樣一段序言,說明這些音樂的主觀創作來由:


這些年,到過許多不同的國家,經歷了許多歷史與詩的聖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現象及其景致在我靈魂中激起了強烈的情感,不只是簡單的畫面。在我和外在世界間,有著模糊卻直接的關係,一種難以定義卻在真實不過的連結,一種無法解釋卻也無從否認的溝通。我試圖在音樂中刻畫一些最強烈的感官衝擊與最鮮活的印象。




「巡禮」 pilgrimage,是一個原本帶有強烈宗教意味的字眼,通常在中文裡翻譯作「朝聖」。一個人或一群人,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出發去具備特殊意義的聖地,藉由途中經歷的考驗、折磨,證明自己信仰的堅貞,成為一個合格的信徒。這是「朝聖」最主要的意義。


這樣的概念,到了十九世紀,有了重大的轉變。宗教上的聖者、聖城不再具有過去的高度約束力量,可是藉由離開溫暖環境來尋求成長的想法,卻保留下來了。




原本的「朝聖」變成了後來的「巡禮」,其所選擇的目的地不再是宗教上的聖城聖地,其過程要追求的,也不再是宗教上的救贖,而是藉由接近「浪遊」、「壯遊」的心境,讓自己進入各種陌生的奇觀,自然的壯麗威脅,或人文的廢墟荒敗,得以擺脫原本的生命視野限制,變成一個更成熟、更豐富的人。


李斯特的《巡禮之年》,是浪漫主義音樂的重要代表傑作。除了一方面明確反映了歌德與拜倫對於「巡禮」的成長意義,表現為極度個人主觀的音樂紀錄之外,另一方面,這批作品也展示了跨越感官藩籬,追求一種整全感受的潮流影響。


(資料來源:微信公眾號/每晚古典音樂會)




歡迎收聽《田藝苗:古典音樂很難嗎?》5.0期——

「李斯特」拿鋼琴用來決鬥的一代宗師

聽田藝苗老師下周開講李斯特!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立即訂購!

相關焦點

  • 「朝聖」的意義是什麼丨布倫德爾解說並演奏李斯特《巡禮之年》
    布倫德爾解說並演奏李斯特《巡禮之年》    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李斯特出生於1811年10月22日,逝世於1886年7月31日。     李斯特在他的《巡禮之年》(另譯《旅行歲月》《旅遊歲月》)樂譜前頭,寫下了這樣一段序言,說明這些音樂的主觀創作來由。     「巡禮」(pilgrimage),是一個原本帶有強烈宗教意味的字眼,通常在中文裡翻譯作「朝聖」。
  • 戴著眼鏡像學者,布倫德爾的演奏就有學究氣?
    李斯特兩首傳奇曲布蘭德爾的演奏帶學究氣?
  • 村上春樹與李斯特的《巡禮之年》
    ——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色彩を持たない多崎つくると、彼の巡禮の年),是村上春樹於2013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故事說的是五個高中時期的死黨,雖然資質個性各不相同,不過卻都有著崇高的理想,建立了像五角形一樣的緊密關係。在大二那年,多崎作在莫名所以的情況下被其他四人斷絕關係,使他痛不欲生的熬過了只想死的半年。
  • 鋼琴之王——李斯特重要作品全集(送《巡禮之年》精美布包)
    這種輝煌浪漫、極富個性的鋼琴演奏風格,確立起歐洲鋼琴演奏藝術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個流派。李斯特將原來背朝聽眾的演奏位置變為側面,使演奏家的情感與聽眾更易溝通,而且形成了輝煌浪漫的極富個性的鋼琴演奏風格,他與同在巴黎的蕭邦一起將鋼琴藝術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 「音樂之光」出新作丨布倫德爾《鋼琴音樂大師課》
    阿爾弗萊德·布倫德爾是20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作為首位錄製貝多芬鋼琴作品全集的鋼琴家,被譽為「最權威的德奧鋼琴作品詮釋者」。自2008年告別演奏舞臺之後,布倫德爾致力於舉辦各類音樂演講和大師班,將其畢生的藝術成就傳播給更多的音樂學習者和愛好者。    本課程是布倫德爾2010年在薩爾茨堡音樂節的三場音樂演講,分別為「古典音樂必須要非常嚴肅嗎?」
  • 李斯特與標題音樂
    《愛之夢》淺談李斯特在標題音樂上的主要成就往期內容:1、霍洛維茨談李斯特丨「 李斯特是鋼琴史上無比重要的一個人物,一個超凡的人,真正了解鋼琴的性能。」 2、每晚音樂課堂丨布倫德爾解說演奏李斯特《旅行歲月》丨李斯特要我們聽到的,不只是那音樂本身…… 3、你真的了解車爾尼嗎?他是如何培養李斯特的? 4、李斯特的一生丨"他沒有自己,時時準備為別人犧牲,猶之十字架上的基督!" 5、與兒子談李斯特丨我想他已經有能力享受音樂,從而讓他的生命更豐富!
  • 「我的小蕭邦呀,如果我年輕貌美的話,會讓你做丈夫,李斯特做情人.」
    2010年,是波蘭的「蕭邦年」。    200年前的1810年2月22日(教堂記錄是2月22日,蕭邦本人說是3月1日),這位「鋼琴詩人」出生在距華沙50多公裡的小鎮熱拉佐瓦沃拉。    法國巴黎是蕭邦的成名之地。在那裡,他與同為鋼琴家、作曲家的李斯特交往甚密。不過,兩人亦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李斯特性格張揚,音樂有雷霆萬鈞之勢;而蕭邦是一付病懨懨的模樣,走路也要微喘。
  • 鋼琴調色師的「巡禮之年」
    ▼ 王超演奏《蕭邦四首馬祖卡,Op.41》王超沒有急於回國發展,而是繼續在柏林藝術大學隨名師深造,拿到碩士學位之後,又即將拿下博士學位。2016 年,王超終於開啟了在中國大陸的巡演,因為主打曲目是李斯特的《旅行歲月》(我更喜歡「巡禮之年」的譯法)和西班牙作曲家蒙波的三首《風景》。我期待的一天到底盼來了,雖然我以為上海交響音樂廳的氣氛可能會更好,但我最終還是選擇了北京的中山音樂堂,因為這裡是很多鋼琴家的福地,在自己出生的城市舉辦首場音樂會,他是不是更有「吼」住全場的信心?
  • 今天,布倫德爾90歲了丨作為鋼琴家,你必須像愛父親一樣愛作曲家.
    布倫德爾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的威森貝格(現在的捷克共和國盧納德·德斯努)。他出身在一個非音樂家庭。當布倫德爾三歲,他們搬到南斯拉夫的薩格勒布(現在的克羅埃西亞),六歲時,他在那裡開始了他的鋼琴課。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14歲的布倫德爾被送回南斯拉夫挖戰壕。戰後,布倫德爾開始作曲,並繼續彈鋼琴、寫作和繪畫。然而,他從來沒有上過更正式的鋼琴課,儘管他和埃德溫·菲舍爾和愛德華·斯圖爾曼一起上大師班,但他基本上在16歲之後是自學成才的。
  • 李斯特《鍾》的十三個演奏技術要點分析
    >李斯特《鍾》的演奏技術分析超級快速的和弦群以及左手遠距大跳同時進行:這個出現在雙手大跳之後那裡,雖然只有2個小節,但是這個地方乃鍾之最難技術之一,這個要彈到沒有錯對於很多人幾乎要1~2年的時間,右手不僅和弦要整齊準確 還要很快 這個高速度足以致命 再加上左手還有大跳在進行 所以就極端的難 就這個2個小節 就遠遠超過了李斯特唐璜,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魯斯卡中任何一個小節的難度。
  • 別列佐夫斯基演奏全套李斯特《超技練習曲》S.139
    《超技練習曲》S.139李斯特的《十二首超技練習曲》(Etudes d'execution Transcendante S.139),約作於1851年,是鋼琴史上令人生畏的高難曲目。從技巧上看,李斯特的這12首作品難度過分艱深,仿佛是鋼琴演奏藝術的象牙塔尖,在20世紀鋼琴大師如過江之鯽的年代,也很少有演奏家敢於挑戰。但在如今已逐漸常見於各鋼琴演奏會中。在曲目安排上我們可以發現,李斯特的這十二首練習曲均不同調性,而且是按照五度下行的次序排列的,這也可以在某個程度上反映了李斯特原打算將此超級練習曲集寫成二十四首不同調性的作品的計劃(後未能實現)。
  • 李斯特《鬼火》龔井演奏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作曲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浪漫主義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被世人尊稱為」鋼琴之王「。弗朗茨·李斯特於15歲時完成《12首超級練習曲》的模版,贈予恩師車爾尼。《鬼火》是其中的第五首,降B大調,小快板,因其中有類似鬼火般到處隱約出現的音群而得名。
  • 他們用小提琴演奏李斯特的5首鋼琴大名曲
    Nathan Milstein在舞臺上呼風喚雨的李斯特,平日裡是談吐優雅的文藝青年。他飽讀彼得拉克、但丁和歌德等人的詩作,為之譜寫過大量音樂讀後感。其中最膾炙人口的當屬副標題為「鄉村酒館之舞」的「梅菲斯特圓舞曲第一號」,其靈感源於歌德不朽的詩劇《浮士德》。
  • 鋼琴之王——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出生於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是浪漫主義前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六歲起學鋼琴,先後是多位鋼琴名家的弟子。十六歲定居巴黎。
  •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 馬克西姆鋼琴演奏 1098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李斯特,是19世紀匈牙利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因具有超凡的鋼琴演奏技巧
  • 第185期:李斯特《鬼火》​| 專欄「歐南評演奏」
    李斯特作為鋼琴技術的革新者和拓展者,在當時無人可及,能與之抗衡的,也就是德國鋼琴家塔爾貝格,但塔爾貝格的創作能力不及李斯特,經過歷史的衝洗,如今已被人遺忘,而李斯特仍然和他生前一樣光彩熠熠。作為不世出的鋼琴大師,李斯特的那些難度巨大的作品都是為自己的音樂會寫的,並不考慮其他演奏家是否能夠勝任。經過歷史發展,現代的鋼琴家基本都能演奏李斯特那些高難度的作品。
  • 賀老師音樂頻道:Valentina Lisitsa演奏李斯特《死之舞》
    李斯特1849年完成了一首鋼琴與樂隊的單樂章作品《死之舞》(Totentanz),
  • 鋼琴之王 — 李斯特!
    今天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是浪漫主義前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的冥壽。這位鋼琴之王已經離開我們128年了。他一生追求的是一種令人眩暈的、具有炫技特技的鋼琴演奏風格:極快的速度、響亮的音量、輝煌的技巧、狂放的氣勢令當時的人們為之陶醉。這種輝煌浪漫。以他那極富個性的鋼琴演奏風格,確立起歐洲鋼琴演奏藝術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個流派,因此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
  • Valentina Lisitsa 演奏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
    他曾是巴黎樂壇的神童、不可一世的巨星、到處留情的浪子,卻在後半生執著於新音樂創作,並在54歲時受洗成為天主教徒,成為了李斯特神父。 魏瑪,這個孕育了歌德的曠世巨著《浮士德》的德國小城,註定是李斯特一生的轉折點。1847年,李斯特與卡羅琳公主相愛,隨即結束了自己輝煌的演奏生涯,接受了魏瑪宮廷樂長的職務,與卡羅琳定居在魏瑪郊區。
  • 浪漫的鋼琴之王——李斯特
    1828年,父親逝世後的李斯特定居在浪漫之都巴黎,作為一名老師在住處教授音樂。 2 李斯特是十九世紀最為輝煌的鋼琴演奏家,他的演奏風格繼承了克列門蒂、貝多芬的動力性鋼琴音樂傳統,發展了一種十九世紀音樂會的炫技性演奏風格,他的超技練習曲創造了鋼琴演奏領域的輝煌技巧,極大的豐富了鋼琴教學與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