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無常不要逃避,不妨轉換心境,擴大心量,接受它、治癒它

2021-01-17 禪說國學

生命無常,無常是苦。生之短暫身便是苦,生老病死,各種各樣的無常皆苦。命運往往很會捉弄人的,絕不肯把所有的好處都給同一個人:給了他美貌,就可能會剝奪他的智慧;給了他金錢,就可能會剝奪他的健康;給了他天賦,就可能會剝奪他的自由;給了他成功,就一定會在過程中搭配點挫折。

然而,正是因為人深切地認識到了人生的苦短,才因此而學會精進、勤勉、為創造更精彩的人生而努力奮鬥。所以,苦的本質不是障礙,而是一種催人奮發進取的動力。可以說,無常是常態,苦更是好事。

一切事物的和合都是無常,有無常便有苦。凡是構成人類存在的所有物質,以及人類生存過程中的精神因素都可以給人帶來「苦惱」。但無常絕非壞事,苦雖然不可以消除,但可以減輕。轉變苦的觀念,改變面對生活的心態,就可以淡然面對無常之「苦」。

我們必須認清無常的本質,即變化、轉化,快樂固然不長久,痛苦也不會永恆。因此,有死的無常,就有生的無常;有不幸的無常,便有扭轉不幸的無常;有無常的這一半,就必定有另一半存在。

一切都在無常中變化、相互轉化,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苦也是補,難也是福。認清了無常的本質和世事的不穩定,就能與世事無常達成和解,保持一顆積極的平常心,坦然面對人生悲苦喜樂的無常變化,度過生活的困厄。

在生活中,人們往往只執著於「有」,而不知道「空」的無窮妙用,總是被外在的、有形的東西所迷惑,而看不見內在的、無形的本性和生活,不知道那才是最寶貴的明珠。

大家忽略了內在的真正需求,看無常都是苦,是一切「有」,卻不知無常還能送走一切「有」,如何從「無常即苦」解脫呢?不妨參考這六點,拔苦得樂,重獲新生:

一、看淡遭際,不對諸般苦惱執著。當我們深陷某種遭際,需要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放下苦惱,最後達致不著「苦」的痕跡。

二、關注內心的需求。將向外佔有和追求的腳步放緩,花心思滿足精神層面的需要,精神獲得了滿足,自然不會有多餘的欲求,也就不會在追逐中心力交瘁,身富而心貧,外好而內躁。

三、以包容來擴大自我。我們之所以感覺無常不能控制,因為心中有太多計較和佔有,導致自我生存的空間太過狹隘。放大心量,同時容納喜怒哀樂,因體味了五味雜陳的生活,因此見多識廣,成長成熟,平常心自然也就來了。

四、一帆風順時,適可而止。做事要有回頭的心態,一心只知道往前衝,很有可能逾越規範,誤入歧途,最後掉進苦海,賠上自己的幸福。要懂得回頭,懂得在恰當的時候止步,當你懂得止步時,觸碰無常的機率變小了。

五、遇到困境不怨天、不尤人。將無常當成生命中理所當然的遭遇,當你明白「自作自受」時,無常化作了經常,何愁不能抵禦?

六、不能沒完沒了自我批評,學會寬慰自己。求福避禍是人的天性,然而,只想求福而不願遇禍是不現實的。苦痛災難來臨時,我們要懺悔,要自我寬慰,不能一味鑽牛角尖,後悔莫及,恨不得一頭撞牆,這便超脫不了無常。

面對無常的真正方法都不是逃避,而是轉換心境,擴大心量,接受無常。當你接受時,你才會發現它的弱點,然後去抵禦它、治癒它。如果選擇逃避,你將永遠無法與無常交鋒,獲得轉機。

相關焦點

  • 知易行難:"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這幾句真言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當你遇見一些事時,你不要逃避,最好的方法就是面對它,然後你必須接受那已成的事實,好好的處理它,處理完後,不要讓它佔據你的心,必須放下。師父的心願是想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最難的是什麼,是真正地「接受它「。
  • 如何面對人生的無常
    享樂主義對「人生無常」同樣無計可施,因為享樂主義,是對「人生無常」的積極逃避。而我們的目的,是要正確面對、積極解決「人生無常」;我們不需要心靈雞湯,我們需要智慧。這個智慧,就是「三全」思維——全息、全觀、全程。全息息,即信息。全息就是:全方位的信息匯集。
  • 【佛緣】林青霞學佛真言: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吃飯的時候,師父很溫和地一句一句叮嚀,要我們心無旁騖專心吃飯,好吃的時候不要高興,不好吃的時候也不要討厭。要感恩這食物是經過很多人的辛苦才到我們的嘴裡。吃完飯用一碗清水將碗碟衝一衝再倒回碗裡喝下。有幾句真言,在我生命裡最不可承受的痛時,因為用了它而順利度過。
  • 看破無常是不是逃避現實與消極
    問:看破無常是不是逃避現實?不執著是否過於消極?法師答:無常,是世間的真相,是人生的實質。所以,認識無常非但不是逃避現實,恰恰是要我們認清人生最大的現實,整體的現實。世人總是將無常當做人生障礙,當做破壞幸福的無形殺手,那是自身錯誤觀念造成的。
  • 《回歸之路》面對困境,不要逃避
    有一天他曾經上學的高中找到了他,想讓其擔任學校籃球隊的主教練,原本他是想拒絕的,但是最終他還是選擇了接受這個重任。所以很多時候,有的人具有某種天賦,當他在面對選擇的時候,世俗的那些條條框框或者人為的阻攔,是沒法擋住他前進的腳步的。而自從主人公進入了這個學校之後,這個25年沒有贏過球的球隊竟然打入了州(有待確認)決賽。
  • 《囧媽》|人生總有些打不敗的俄羅斯熊,你願意擊敗它還是逃避?
    《囧媽》|人生總有些打不敗的俄羅斯熊,你願意擊敗它還是逃避?電影《囧媽》可以說是一部劃時代意義的影片,箇中原因我們都懂。影片講述的是徐崢飾演的徐伊萬在誤打誤撞之下陪媽媽盧小花坐火車去俄羅斯莫斯科參加歌唱演出的故事。
  • 生命裡那些我們無法處理的痛,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一個人的心境更難掩藏。生活給了每個人痛恨這個世界的機會,因為它可以讓你變得很憤怒,但依然有人選擇不這麼做。林青霞跟說過:對於生命裡那些我們無法處理的痛,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我在劉嘉玲的一次專訪中也聽她說過這句話。
  • 旅行的真正意義不是逃避現實,而是因旅行改變心境和看問題的角度
    1 旅行能讓你的心情變得開闊,不再為一些小事而煩惱旅行可以讓你忘掉一些煩惱,讓你可以放鬆身心去享受美麗的風景,讓你本來抑鬱不愉快的心情變得豁然開朗,它雖然不能改變你的現實問題和煩惱,但它能改變你的心情。
  • 喜歡逃避怎麼辦:3個方法幫你面對事實,不再逃避
    二、怎樣不再逃避1、接受自己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要接受喜歡逃避的自己,正視自己的問題,接受自己的不足。逃避是人類的本能,我們要與本能對抗本來就很難,所以不用太過著急,也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2、找到精神支柱這個精神支柱可以是我們的偶像或者想要成為的人,當我們陷入逃避心理的時候,看看自己的榜樣,他們面對困難的時候都沒有逃避,我們當然也可以。千萬不要小看偶像的力量,作為我們的精神支柱,它就像海邊的燈塔一樣,在我們想要逃避的時候,給我們努力的動力和方向。
  • 面對困難,不要逃避,請「及時止損」,真正自律的人是怎麼做的?
    要做到自律,首先要明白它有四個原則,即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那時就想起上面那個女生,先苦後甜,這樣也不用再承受因不去面對問題而帶來的痛苦了。為個人行為承擔責任,但它會帶來痛苦,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避開這種痛苦。於是,有人就會說:關我什麼事?找各種理由來證明這真的不關我的事,這就是逃避責任。比如,如果你逃避為人父母的責任,不去教育孩子,導致孩子學習不好,卻把責任推到學校、老師或者教育制度上,這樣孩子會認為推脫責任是天經地義的事,最後又影響到你。
  • 《新世紀福音戰士》補番eva:少年為何逃避
    主角們各自背負了「shadow」,但每個人對外呈現的方式不一樣:凌波選擇了冷漠,明日香選擇了自大高傲,美裡選擇了偽裝成熟……但共同點是,他們都在逃避陰影。如果不能很好整合陰影,長期壓抑它,自己的精神世界便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 面對人生起伏,靜守內心一份安寧,還靈魂一方淨土
    每一個人的心靈都需要一方淨土,面對外界的浮躁與喧囂,我們的內心時常會感到疲憊和厭倦,此時此刻,最需要做的就是給自己一個安靜的空間,思自己所思,做自己想做,或者乾脆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唯有靈魂安靜的時候,才是我們和自己貼的最近的時候。
  • 《海德、哲基爾與我》勇敢正視,不要逃避。
    總覺得這部劇非常的治癒,每當人心情憂鬱的時候,感覺可以從這部劇裡獲得安慰,溫暖和力量。看完金三順,又不禁感嘆玄彬的顏值和氣質。金三順後再沒看過他的作品,除了秘密花園。秘密花園已經沒有什麼印象,只記得當時非常火熱,所以匆匆看過。但那部劇印象並不深刻了,只依稀記得是部愛情劇。於是去網上搜索了玄彬的歷年作品。去年玄彬退伍後首次出演的電視劇海德,哲基爾和我。心想著就從這部劇開始補課吧。
  • 把心打開,接受生命的無常
    當我趕到醫院,她說起自己的病情猶如是一個陌生人生病般平常,她的情緒沒有一點波動,不悲觀、不抱怨,不管再壞的狀況她都可以完全接受。在她面前,我小哥對她的病情沒有一點隱瞞。我的小嫂子性格直爽、簡單純粹、做事穩當,獨當一面,勤勞樸實不嬌氣。
  • 歌行| 張國榮《有心人》,不被接受的愛戀迷戀,錯愛的逃避
    我覺得這首歌表達了世間的某一種情感,它比崇拜多一點,比喜歡少一點。你說它是暗戀,它是「從眼角看不到」;你說它是迷戀,也不能「完全憑直覺覓對象」。而在現實裡,張國榮的這首歌仿佛是他自己的心境,也像是我們所有愛他的人心情。這是一個溫柔的巨星,站在高位上,回憶並訴說著過去自己經歷的種種情感。這份感情裡,有類似愛情萌芽的喜悅,也有冷靜的克制。
  • 性格缺陷難以治癒?它們在潛意識中成了逃避人際交往的擋箭牌!
    01.性格缺陷難以治癒,源於你潛意識裡的逃避一位姑娘心儀一個男孩,於是便患上了「臉紅恐懼症」。她特別害怕見人,只要見到人,臉頰就會不由自主地漲成一個紅蘋果。有一天,一位哲人聽了姑娘的煩惱,對她說「如果,這種症狀,我幫你治好了,你想做什麼呢?」
  • 人可以逃避現實,但無法逃避「逃避現實」所帶來的後果
    治癒系日漫《無限》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逃避的故事,它的另一個片名《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很好地說明了影片的主題。其實,人的一生中總是會遇到挫折和煩惱,我們在人生的某一霎那,恐怕都曾有過不想做人的念頭。就像《無限》中的女主人公無限,為了逃避現實,她變成了一隻貓。
  • 《人間失格》這麼喪,我們在愛它什麼?不妨看看10句經典語錄
    有人說,《人間失格》太喪了,那為什麼它這麼喪,卻還有很多人愛,我們到底在愛它什麼?《人間失格》這麼喪,我們在愛它什麼?在豆瓣上,有一位網友評論過這樣一句話:特別不喜歡書裡瀰漫的頹廢,可又可恥地在其中找到了些許共鳴。忽然之間,我覺得這就是答案。
  • 佛教的「無常觀」
    這些天災人禍的頻頻發生,是否能讓我們對人生的「無常」獲得更深刻的啟發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那些在我們人生中的「無常」所能給我們帶來的啟發。唐朝永嘉玄覺禪師曾說: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儘管目前的生活是如此美好,無常始終有一天會到來的,因為這是生命的實相!所以我們必須面對它、認識它、了解它、接受它,如此才能深入體悟佛法之真義,獲得真正的解脫與自在。
  • 科普|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最近感覺壓力有點大,突然想起了之前看過的一部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這部劇還挺火的,據說很多人一下子被這部劇的名字所吸引了,因為它擊中了當代人經常面對的一個問題:逃避心理。逃避心理是什麼?真的可恥嗎?真的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