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無常,無常是苦。生之短暫身便是苦,生老病死,各種各樣的無常皆苦。命運往往很會捉弄人的,絕不肯把所有的好處都給同一個人:給了他美貌,就可能會剝奪他的智慧;給了他金錢,就可能會剝奪他的健康;給了他天賦,就可能會剝奪他的自由;給了他成功,就一定會在過程中搭配點挫折。
然而,正是因為人深切地認識到了人生的苦短,才因此而學會精進、勤勉、為創造更精彩的人生而努力奮鬥。所以,苦的本質不是障礙,而是一種催人奮發進取的動力。可以說,無常是常態,苦更是好事。
一切事物的和合都是無常,有無常便有苦。凡是構成人類存在的所有物質,以及人類生存過程中的精神因素都可以給人帶來「苦惱」。但無常絕非壞事,苦雖然不可以消除,但可以減輕。轉變苦的觀念,改變面對生活的心態,就可以淡然面對無常之「苦」。
我們必須認清無常的本質,即變化、轉化,快樂固然不長久,痛苦也不會永恆。因此,有死的無常,就有生的無常;有不幸的無常,便有扭轉不幸的無常;有無常的這一半,就必定有另一半存在。
一切都在無常中變化、相互轉化,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苦也是補,難也是福。認清了無常的本質和世事的不穩定,就能與世事無常達成和解,保持一顆積極的平常心,坦然面對人生悲苦喜樂的無常變化,度過生活的困厄。
在生活中,人們往往只執著於「有」,而不知道「空」的無窮妙用,總是被外在的、有形的東西所迷惑,而看不見內在的、無形的本性和生活,不知道那才是最寶貴的明珠。
大家忽略了內在的真正需求,看無常都是苦,是一切「有」,卻不知無常還能送走一切「有」,如何從「無常即苦」解脫呢?不妨參考這六點,拔苦得樂,重獲新生:
一、看淡遭際,不對諸般苦惱執著。當我們深陷某種遭際,需要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放下苦惱,最後達致不著「苦」的痕跡。
二、關注內心的需求。將向外佔有和追求的腳步放緩,花心思滿足精神層面的需要,精神獲得了滿足,自然不會有多餘的欲求,也就不會在追逐中心力交瘁,身富而心貧,外好而內躁。
三、以包容來擴大自我。我們之所以感覺無常不能控制,因為心中有太多計較和佔有,導致自我生存的空間太過狹隘。放大心量,同時容納喜怒哀樂,因體味了五味雜陳的生活,因此見多識廣,成長成熟,平常心自然也就來了。
四、一帆風順時,適可而止。做事要有回頭的心態,一心只知道往前衝,很有可能逾越規範,誤入歧途,最後掉進苦海,賠上自己的幸福。要懂得回頭,懂得在恰當的時候止步,當你懂得止步時,觸碰無常的機率變小了。
五、遇到困境不怨天、不尤人。將無常當成生命中理所當然的遭遇,當你明白「自作自受」時,無常化作了經常,何愁不能抵禦?
六、不能沒完沒了自我批評,學會寬慰自己。求福避禍是人的天性,然而,只想求福而不願遇禍是不現實的。苦痛災難來臨時,我們要懺悔,要自我寬慰,不能一味鑽牛角尖,後悔莫及,恨不得一頭撞牆,這便超脫不了無常。
面對無常的真正方法都不是逃避,而是轉換心境,擴大心量,接受無常。當你接受時,你才會發現它的弱點,然後去抵禦它、治癒它。如果選擇逃避,你將永遠無法與無常交鋒,獲得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