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是怎麼詼諧幽默地把人生《過得剛好》?

2020-11-04 古荼荼

相聲突然消失了,在春節聯歡晚會裡。那幾年看春晚,相聲、小品是重頭戲,一聽到報幕,玩地正好也會坐在電視機前老實地看,看完再繼續玩。

可一年年看下來發現,相聲越來越少,後來就不見了。我不記得那是几几年,但為什麼相聲消失了這件事,就一直放在了心裡,直到郭德綱帶著相聲再次的出現。

現在想來那幾年相聲界正經歷風浪,任正非說,不死的鳥叫鳳凰,那現在的相聲就是鳳凰,浴火重生了。

與浴火重生的相聲不可分割的還有郭德綱,德雲班主,他是主心骨,是靈魂,是熱愛,是堅定。


于謙在談到郭德綱,說若他與自己一樣的性格,也就不會有如今的景象,我們都知道于謙的愛好是玩,用另一個詞來解釋就是享受,享受人生。郭德綱自己也是「花團錦簇的前夜,我要自誡。成名每在窮苦日,敗事多因得志時。」兩個截然不同的人,可以搭檔得非常好,郭德綱怎麼看,這在書中還有專門的章節。

「萬幸,我一直在做我喜歡的事情。現在的生活我很滿意,就像你們看到的書名一樣,過得剛好。」這是最好的狀態,做喜歡的事,有喜愛的人,生活剛好。

現在還可以加上一個驕傲的作品,其長子,郭麒麟。


一、「窮人站在十字街頭耍十把鋼鉤,鉤不著親人骨肉;有錢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槍棍棒,打不散無義賓朋」太寫實了

若非要把世間事劃分,我願分成有趣和無趣兩類,怎麼算有趣,經歷過許多事情,有一定閱歷,會笑談且心中自有清明,在這個層面上,最好理解的就是有趣的靈魂。

有趣的靈魂在美貌面前更高一籌,因為長久。《過得剛好》就是有趣的,書中郭德綱說自己無趣和乏味的,玩樂沒有,有的是看書、寫字、畫畫,但這並不影響他在臺上的伶牙俐齒。

人是多面的,你看到的是面對你,他的樣子,他什麼樣,也取決於你對他什麼樣,所以每個人看到的這個人都是不同的。

對郭德綱,我們看到的是他在臺上風趣犀利的樣子,段子裡有傳承還有過往經歷的感悟。感悟過於真實,就引起了好奇心,到底經歷了什麼,經歷了多少才有這樣的感悟。



窮人站在十字街頭耍十把鋼鉤,鉤不著親人骨肉;有錢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槍棍棒,打不散無義賓朋,」這段話就清醒寫實了。

而書中類似的話有許多,郭德綱用詼諧幽默的方式寫了下來,讓人看得有趣,也不知不覺地接軌了真實。

這讓我想起了曾經看的張靚穎的一個算是綜藝訪談吧,她說都經歷了,最低的,最不好的,所以現在淡定了。都是經歷過的人,落井下石還是雪中送炭已然是內心的加成,好壞如此,世態炎涼,涼不過心。


每個人經歷的有限,所以可以「參與」他人的人生,得到他們的經驗,不論書還是影音作品,都是一場美好的經歷,算是有趣的碰撞。



二、「我知道我是幹嗎的就得了」這很重要

我爭者人必爭,極力爭未必得。我讓者人必讓,極力讓未必失,」得與失從來都是個人命題,就像命題作文,題只一個,但出來的文章是各有不同。

爭與不爭,得與不得,此刻是一個樣,下一刻可能就換了,得成了失,失變為得,都太多變數的事情。

掉進魔窟原本是痛苦的事,但經歷過來了,那就是磨礪的階梯。人要守得住自己,在那走過不代表會變成魔鬼,就像生活在天堂,不代表都是天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被腥風血雨,也可換身乾淨衣服,繼續前行。只要知道自己是幹嘛的,在做什麼就得了。

且我更覺得經歷過的人,懂得每一分良善的重量,也更能體察和珍惜人心中的善良。太多汙穢和黑暗,披荊斬棘的也會留一個地方,我把那個地方稱之為「淨土」。

這是在看了郭德綱在櫥窗裡那兩天,扛不下去,拉著行李,毅然要走的時候,大家讓他看了好多人的留言,郭德綱一個字一個字地看,看完後,又回去了的感受。他在櫥窗裡煎熬,外面的人也在鼓勵他,給他力量。郭德綱經歷甚多,如今心中還是有一塊淨土,裡面有師父,有善意,有許多在他低谷時給他力量的人。

「很多人問我明年還上不上春晚,這我說了也不算啊。上春晚這件事情就是人家覺得你合適,你也覺得你有合適的節目,那就上唄。沒合適的就別上了,人生也不是就這麼一種方式,還有很多其他的平臺能讓觀眾開心。我知道我是幹嗎的就得了。」

花團錦簇的前夜,我要自誡。成名每在窮苦日,敗事多因得志時。」這是郭德綱在書中寫給自己的話,適用他,也適用我們每一個人。



三、重要的人不在了,心也空了一塊

2007年6月23日,侯耀文先生去世了。

時隔多年,回憶起那時候,郭德綱還是悲痛不已,「淚如傾盆」「天塌了」「悲聲大放」「哀莫大於心死」這些很重的話,全部被寫在短短一段話裡。

「扔了電話,淚如傾盆。6月21日,我與師父在天津分手,不到三十六小時,天就塌了。窗外,暗近黃昏;室內,燈影迷離,遙望京都悲聲大放。哀莫大於心死。」


侯耀文侯先生,也十分熟悉,這麼說,守著春晚的人對這些老一輩的表演藝術家,沒有不熟悉的。看到他們就想到相聲,聽到相聲就有當初看春晚的畫面感,雖與郭德綱不同,但作為曾年年都要見好多回的觀眾,他們也被印刻在了記憶深處。

有些事是能說出來的,有些事說不出來,只能意會。郭德綱與師父侯先生深厚的情意,就是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那種。亦師亦友,父親般的存在。他的去世,也帶走了郭德綱孩童般的自己,今後遇事沒有師父,都得自己扛了。

中國傳統美德裡,對待長輩是以孝為先,孝道是根植在骨子裡的東西,不用提,也不會消失。


「我把追悼會上的遺像請到德雲社後臺,紅蠟黃綾香爐供著,初一十五,後臺老少紛紛叩拜,前臺每逢吃麵,也自會有人端來一碗供在像前,大家都知道,侯先生愛吃麵。我從不迷信,但我一直在給師父燒紙,百日、中秋、國慶、立冬……」這是日常,人不在,但也從未離開。

人最幸福的時候,就是有人護著的時候,被深愛,被偏愛,被用心對待。郭德綱得到過,在經歷風風雨雨之後,再想起與師父的點滴,我想那一塊一定是柔軟的,是他的清明。

「仰望夜空,點點火星隨風而去。我寧願相信,他在看著我們。」我也相信,重要的人會看著我們,看著我們好好的生活。

古荼荼:一個在寫作路上的人,意用文字溝通心靈,一起探索內心世界的奧秘。本文為作者原創,寫作不易,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相關焦點

  • 郭德綱:人生贏家,也不過是「過得剛好」
    《過得剛好》就是這位人生贏家自己親筆寫的書,親口講述他的人生江湖四十年,郭式幽默,果然「嘴毒無比」「辣味十足」,裡面還有老藝術家們的珍貴圖片。看了《過得剛好》這本書之後,才知道,原來是大林子自己的意願。並且,離開學校,郭麒麟也沒少看書,不對,是反而看了大量的書,知識淵博,底蘊豐厚,遠超同齡人。
  • 《過得剛好》: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對,看郭德綱的人生百態
    為了節目的效果,郭德綱要忍受冷眼旁觀,嘲笑譏諷,那種心酸不是一般人能夠忍受的。據說,老郭當時能夠接受這個節目的要求,完全是因為這是一個&34;欄目,能夠在全國氛圍內播出,可以有更多的觀眾收看。沒想到若干年後,這段過往倒成老郭 &34;的象徵。也正是這些過往,練就了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與強大的心理素質,以至於以後遇到很多的困難他都能渡過。
  • 郭德綱自傳《過得剛好》:人生最困難的生活狀態是,一切都剛剛好
    ——郭德綱《過得剛好》一提起相聲,我們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多半就是被眾多粉絲戲稱為「相聲國王」的德雲班主郭德綱了。而我們對郭德綱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他在舞臺上跟于謙搭檔的眾多相聲節目,以及多年以來媒體對他以及德雲社相關的報導。
  • 《過得剛好》:郭德綱是怎麼讓相聲重回大眾跟前的?熱愛成就夢想
    郭德綱在《過得剛好》中說,一個劇院只能容納兩三百人。開場演出的老先生叫邢文昭,他說有一部單口相聲,中途聽眾的手機響了,老人停了下來,等待他接聽電話之後再繼續。郭德綱在上場之前對聽眾說:「你必須好好聽聽相聲,上廁所時必須打招呼。今天動手起來就不能跑了,我的後臺人員比你多。」觀眾們聽了都笑了。
  • 郭德綱親筆自傳《過得剛好》:人生最難的生活狀態是一切都剛剛好
    本在看另一本書,但收到郭德綱的《過得剛好》這本書時,不自覺地翻了幾頁,一下便吸引住無法放手了,與其看著另一本想著這一本,倒不如索性一下子把它看完來得過癮。人生在世就是讓人笑笑,偶爾也笑話笑話別人。——郭德綱《過得剛好》相聲要怎麼說?真低俗還是假高雅?很多同行詆毀郭德綱說,他的相聲很低俗,只為博得人一笑,可是,既然是相聲,不博人笑,難道人家跑到你場子裡來讓人哭不成。
  • 上聯:郭德綱過得剛好,網友對出4個有趣下聯,太有水平了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上聯,看看網友們是怎麼對的?郭德綱過得剛好這個上聯共7個字,寫得是很有水平的。首先,它是一個同音聯,「過得剛」這3個字,與前3個字同音。其次,《過得剛好》其實是郭德綱寫過的一本書的名字,這又是一處玄機。最後,這7個字組合起來,意義完整,說的就是郭德綱這位相聲演員過得不錯,念出來是挺有氣場的。
  • 郭德綱《過得剛好》:人生無非是笑笑,或者待會兒再笑
    《過得剛好》:人生無非是笑笑,或者待會兒再笑提到如今的相聲界,就繞不開一個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從默默無名的小劇場,到今日花團錦簇的德雲社,眾人對郭德綱始終褒貶不一。有人捧他,說他拯救了相聲。不如看看這本《過得剛好》。郭德綱在書中說,自己私底下是個特別無趣、乏味的人,唯獨熱愛相聲,希望能說一輩子相聲。對待相聲,他在書中說了很多:相聲對我來說就是我的生命。我們的宗旨就是:相聲必須先繼承傳統,然後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新的創作。
  • 上聯:郭德綱過得剛好,德雲女孩男孩們對出4個下聯,不愧郭粉
    而今天要和大家說的,就是網上曾經出現過的一個有趣的上聯:郭德綱過得剛好。別看只有七個字,但是這個上聯是很有水平的,因為這是一個同音聯,郭德綱「過得剛」同音,不僅如此,對聯中還一語雙關,不僅說郭德綱過得好,而且《過得剛好》本身也是老郭寫的一本自傳。
  • 郭德綱《過得剛好》: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路途再坎坷也無悔
    可就像郭德綱在他出的一本名為《過得剛好》的書中所言一樣:「我在私底下是一個特別無趣、乏味的人……不抽菸、不喝酒,當然也不燙頭。」這本書裡收錄了郭德綱記錄人生經歷、心路歷程的文章,原本他起名為《人在江湖》,可後來編輯建議換了一個書名《過得剛好》。
  • 過得剛好:郭德綱的相聲江湖
    的《過得剛好》,書名諧音他的名字,郭德綱。過得剛好,郭德綱好。 這本書,無意之間翻到的,此書的編輯寫的一篇廣告,吸引了我。他說,之前在一個小城市打拼,生活潦倒,天天帶著耳機,聽郭德綱的相聲,鼓舞了自己的鬥志,現在成為了一名編輯。 很多人留言,說他寫得不好,不像是書評,甚至讓他寫寫自己的勵志故事,覺得蠻有意思,就找來了這本書。
  • 靠相聲這門傳統藝術打下德雲社的大IP,郭德綱卻說自己過得剛好?
    這樣一種「佛繫心態」,也是郭德綱一直堅持的,堅持讓自己更加純粹。《過得剛好》就是他生活的紀實,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本自傳有非常典型的郭氏幽默,也是他的清醒認知。他嬉笑怒罵生活中的榮辱沉浮,面對生活若洶湧而來,他卻從不迴避。
  • 郭德綱《過得剛好》:屢敗屢戰風雨交加,路途再坎坷也不後悔
    對於多數人來說,或許我們也能走到第三個階段,但卻很少有人能夠像郭德綱一樣在找到自己人生目標之後依然那麼堅定不移地堅持下來。但無論如何,郭德綱通過自己堅韌的意志力和對相聲事業的熱愛,他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成就。按照他自己的來說就是:「現在的生活我很滿意,過得剛好。」
  • 從無名之輩到相聲皇帝:47歲郭德綱,過得剛好
    以前總覺得他說的相聲是逗人開心,歡歡鬧鬧,讓人覺得日子過得剛好。如今一聽,那笑聲的背後,都是慘烈的人生。這些郭德綱也明白,人生四十年的江湖過往,他都寫在了一本《過得剛好》裡。四十年浮沉《過得剛好》《過得剛好》,郭德綱好,還沒翻開書呢,先給你抖個機靈。不是自傳,書裡大部分是郭德綱的微博所發文字,還有一些自己的隨筆文章,對相聲曲藝的詮釋,和一些段子。寫得冷靜,不煽情,不誇張,不做作,不隱瞞。
  • 看了《過得剛好》,覺得郭德綱並不可愛
    看《過得剛好》書名,感覺應該是一本很喜慶的書,結果發現除了感念恩師,悼念老友,就是對相聲同行的討伐諷刺。怎麼說呢,看起來並不剛好,只是蒼涼以及憤慨。這跟郭德綱一路摸爬滾打,受盡世態炎涼是分不開的。其實郭德綱的相聲確實是低俗,誰要是看他的相聲說不低俗,那誰也是真低俗了。但是他熱愛相聲,睡覺的時候放著郭德綱的相聲,朦朧中聽到他用爽脆的嗓音唱太平歌詞,唱小曲,學叫賣,仿佛回到了民國年代的大柵欄,見到相聲演員在那裡賣力的表演,所有的真功夫都在臺上。
  • 郭德綱玩心機,白養侯震?不,他在知恩圖報,且過得剛好
    郭德綱想要表露的很簡單:只要侯震這位正統的侯家傳人在德雲社上班,何人敢說我的公司是野路子,不是主流的相聲?由此可見,這是郭德綱知恩圖報的回饋,他活得通透,活得精彩,過得剛好。很明顯,在流量賺錢和文化堅守上,作為德雲社的當家人,郭德綱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後者!有人說,郭德綱完全可以讓徒弟們走趙家班的路子,去各大平臺當網紅,輕輕鬆鬆便能依靠直播打賞走出困境。
  • 從德雲社的前世今生,看郭德綱《過得剛好》說江湖
    在一點郭德綱在《過得剛好》裡都有過描述,現在德雲社的幾位公子,在做好主業的同時,參加綜藝全面發展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這樣既擴大了這些相聲演員的戲路,不至於僅僅在一棵樹上吊死。上述幾乎哪一件事都能置德雲社於死地,可以說沒有哪個藝術團體,經歷過那麼大的驚濤駭浪。最終德雲社挺了過來。正如有句話說的,&34;。如今,德雲社早已守得雲開霧散。成了相聲界絕對的主力,雖然有人不承認,但是觀眾承認。現在,只要提到相聲,人們想到的就是德雲社,再沒有其他了。
  • 《過得剛好》如今的郭德綱,可不就是剛剛好。
    ——侯耀文放眼如今的相聲界,再也沒有比郭德綱的德雲社更好的相聲團隊了。不是嗎?《過得剛好》其實是對郭德綱對自身人生經歷的一個總結,嬉笑怒罵間,將他的學藝經歷和相聲的是是非非分,講了個透徹。郭麒麟說的那樣:「我們可以不上學,但是我們必須得有文化。」
  • 郭德綱被捕入獄?家中搜出700萬?他幽默闢謠,網友:這都能黑
    正所謂人紅是非多,郭德綱火了,網上開始流傳一些負面新聞。有頭有尾,就連郭德綱本人都差點信了。2005年,郭德綱和德雲社被大眾熟知,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聽郭德綱和于謙這對黃金搭檔的相聲,德雲社從當初只有1個觀眾到現在的一票難求。讓郭德綱意識到:這次真的火了!
  • 《過得剛好》:四十年江湖過往,一直堅持著做自己才能過得剛好
    《過得剛好》:四十年江湖過往,一直堅持著做自己才能過得剛好&34;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郭德綱。《過得剛好》是郭德綱親筆作品,講述人生四十年的江湖過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過得剛好》主要講述了他的一些人生經歷和德雲社的發展歷程及背後自己的感悟,重點講述一相聲為核心所衍射出的人與事,以及對這些人和事
  • 郭德綱《過得剛好》:「裝三分痴呆防死,留七分正經謀生。」
    ——《過得剛好》之後,我才真的感覺,老郭不容易。可是,當天郭德綱有演出的安排,在曹雲金鬧完之後,郭德綱只能收拾收拾情緒,強顏上場。觀眾本沒有看出異樣,不想有人點了一出京劇《未央宮》,講得正是韓信被人出賣,最後被殺害在未央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