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名之輩到相聲皇帝:47歲郭德綱,過得剛好

2020-11-20 動物社團

見過大大方方對著鏡頭曬睡褲的男明星嗎?

郭麒麟就算一個,還問大家這花色可不可愛。

郭麒麟參加一綜藝節目,要求當著鏡頭得面打開行李箱。

可當他不經意翻出睡褲後,導演嚇得臉色大變。

花色是挺可愛的,但都不如他可愛。

郭麒麟這活寶氣質,一方面是相聲演員的職業病,另一方面就是遺傳。

遺傳他爹,郭德綱。

你可能沒聽過郭德綱的相聲,但你肯定聽說過「抽菸、喝酒、燙頭」這個梗。

以前總覺得他說的相聲是逗人開心,歡歡鬧鬧,讓人覺得日子過得剛好。

如今一聽,那笑聲的背後,都是慘烈的人生。

「莫欺少年窮」

別看現在全網的「德雲女孩」們追著相聲界大師「為你痴、為你狂、為你哐哐撞大牆」的熱乎勁兒,但很少人知道德雲社創立階段有多苦。

到現在,網上還能搜到「三十歲的郭德綱為了生計、被人關進透明櫥窗中兩天兩夜」的視頻。

吃喝拉撒全在裡面,接受觀眾的指指點點,郭德綱還在裡面跳芭蕾舞逗觀眾開心。

一個「黑黢黢的胖子」,木訥尷尬的扭動四肢,透過櫥窗露出討好的笑容。

美其名曰「櫥窗生活48小時」的極限挑戰。

郭德綱參加,是因為導演答應他,「過了這個考驗,你就可以進棚當主持人」。

男人嘛,為了生活,在「動物園」裡呆兩天,幹點兒「不是人幹的活兒」,也就撐過來了。

甭提自尊,在沒成功之前,哪有自尊。

郭德綱的成功哲學也簡單,丟人丟錢都成,就不能丟了自己的未來。

可在電視機前看到節目播出的郭父郭母,卻忍不住老淚縱橫。

「我知道這行苦,但不知道他在外面苦到這個程度。」

的確苦,郭德綱1995年離開天津,去北京闖蕩,在劇組裡當過路人甲,在橋洞裡睡過覺,生活拮据時甚至把手錶當掉。

每日果腹的是幾捆大蔥和煮成糊狀的麵條,吃完了也不敢大白天出門補貨,因為門外就是破口大罵的房東,而他還得拖下個月的房費。

可謂落魄至極。

但往後的數年,郭德綱幹成了三件大事,讓他逐漸在北京站穩了腳跟。

第一件,成立北京相聲大會。

拉著業內好友一起在茶館、小劇場演出,可難的就是沒人來看,不得不去街上唱快板吸引觀眾。

看的人少沒事兒,觀眾樂了才是大事兒。

郭德綱琢磨著觀眾在臺下的及時反饋,暗暗算著哪段詞兒最能Get到觀眾的笑點。

這事兒對他來說,不在於說幾場相聲就成為「草根明星」,而在於「打磨」。

第二件,整理瀕於失傳的相聲曲目。

2004年,郭德綱辦了一場「失傳曲目專場」,深受坊間好評,積累了相當一票粉絲。

能做到雅俗共賞,這「一代宗師」的氣質就出來了。

第三件,拜侯耀文為師。

郭德綱畢竟草根出身,在魚龍混雜的北京藝術圈,一紅就容易得罪人。

兜兜轉轉,四處碰壁,可入了侯耀文的鐵路文工團,此後再也沒人敢給他穿小鞋。

就這三件,讓郭德綱的技藝「入得了廚房,出得了廳堂」,又有名師輩分、金鐘護體,走紅的充分條件都準備好了。

德雲社的名號,開始一發不可收拾。

可話說多了,也容易多事,再「會說話」的郭德綱也難頂。

德雲社上一次大危機還是在2010年夏天。

因為和電視臺的衝突,一時封殺之聲迭起,音像作品下架,媒體集中討伐,德雲社關門整風。

同時,2010年風波還有早期愛徒的背離。

何雲偉、曹雲金,這兩位他花心血最多,也最得真傳的弟子,與他反目成仇。

那幾年,郭德綱最需要的不是重回大眾視線,而是要把德雲社塑造成一支特別能戰鬥的隊伍,甚至是「網紅工廠」。

之前被大家視作空氣的「小嶽嶽」用一首《五環之歌》紅遍天下。

郭德綱說:「捧紅個說相聲的,對我來說不太難。」

張雲雷用一首《探清水河》打動了萬千少女的心,德雲社終於有了自己土生土長的「小鮮肉」。

郭德綱說:「你就是個邪教啊!」

他自己從沒見過這麼多小姑娘揮舞著螢光棒來聽相聲的,甚至覺得「張雲雷坐這兒吃麵條都有人看」。

德雲社的衣食父母換了,原來的相聲愛好者們慢慢退場,粉絲們買票不是為了聽相聲,而是為了看臉,和偶像開各種無下限的玩笑。

德雲社不再是以前的德雲社了。

這些郭德綱也明白,人生四十年的江湖過往,他都寫在了一本《過得剛好》裡。

四十年浮沉《過得剛好》

《過得剛好》,郭德綱好,還沒翻開書呢,先給你抖個機靈。

不是自傳,書裡大部分是郭德綱的微博所發文字,還有一些自己的隨筆文章,對相聲曲藝的詮釋,和一些段子。

寫得冷靜,不煽情,不誇張,不做作,不隱瞞。

《過得剛好》有極其鮮明的「郭氏風格」,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讀著和他的相聲作品一樣過癮。

老郭自己在書裡攤了底兒:

「我在私底下是一個特別無趣、乏味的人,喜歡待在書房裡寫字、聽戲、看書,沒有別的愛好,不抽菸、不喝酒,當然,也不喜歡燙頭。」

在臺上得得瑟瑟的嘴貧大爺,臺下的愛好居然是遛鳥寫字,這個反差萌倒是驚豔。

老郭說,如果不做藝人,他最大的願望是做個文人。

在相聲裡,老郭闊氣地講:「有困難要幫,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幫。」

您瞧這日子過得,好不好的都有人惦記。

但是自己的困難,老郭都還沒解決完:「人家都給唱大鼓的上花籃,到我們這兒,連花圈都沒有。」

啥也沒有,還要說相聲,這不就圖個生活的熱愛嗎。

老郭除了操心人間的事兒,也操心陰間的事兒:

「人幹點好事總想讓鬼神知道,幹點壞事總以為鬼神不知道,我們太讓鬼為難啦。」

自己的日子過不好,倒是逼得鬼成了「人間紀檢委」。

讀者們讀得樂呵,笑眯眯地配下去好幾壺茶。

這一句句玩笑話,撕開的都是我們真實人生中的傷疤。

喝茶時嘴唇碰到杯沿兒那」滋兒「的一聲,不是開水燙嘴,而是慘烈人生被撕開的吃痛。

「過得剛好」是老郭對目前生活的最高評價。

如果還有什麼追求和願望的話,他希望能說一輩子的相聲,等到八十多歲還能和于謙老師站在小茶館的舞臺上,逗大家開心。

估計那會兒老郭頭髮掉光了,於老師的頭髮也白了,一腦袋的白毛,還燙頭,和喜羊羊似的。

老郭從沒指望自己的相聲能成為個什麼「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在書裡說得明白,「我不指望天塌地陷,地球都毀滅了,還有我的一段相聲在宇宙間飄蕩,那是扯臊」。

都說人生難得糊塗,他倒是活得明白。

老郭自個兒也寫著:「如果,這本書您沒看懂。那麼,再買一本。」

《過得剛好》,這書倒像是德雲社的另一張門票,想聽您就來。

聽不懂啊?老郭眼珠子滴溜溜一轉,「您再來一本唄」!

如果你正值書荒,又想讀一點有深度的書增長自己的見識,又希望所讀的書籍可以帶來暢快的感受,那我推薦你讀一讀這本《過得剛好》。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全書2冊《過得剛好》《郭論》買到就是賺到。

相關焦點

  • 從無名之輩到相聲皇帝:47歲郭德綱北漂生活,如今《過得剛好》
    從無名之輩到相聲皇帝:47歲郭德綱北漂生活,如今《過得剛好》你可能沒聽過郭德綱的相聲,但你肯定聽說過「抽菸、喝酒、燙頭」梗。以前總覺得他說的相聲是逗人開心,歡歡鬧鬧,讓人覺得日子過得剛好。40歲的節點上回首過去,從8歲開始學藝,到20幾歲的北漂生活。風雨已過,留下的只有回首的淺淺嘆息。
  • 過得剛好:郭德綱的相聲江湖
    的《過得剛好》,書名諧音他的名字,郭德綱。過得剛好,郭德綱好。 這本書,無意之間翻到的,此書的編輯寫的一篇廣告,吸引了我。他說,之前在一個小城市打拼,生活潦倒,天天帶著耳機,聽郭德綱的相聲,鼓舞了自己的鬥志,現在成為了一名編輯。 很多人留言,說他寫得不好,不像是書評,甚至讓他寫寫自己的勵志故事,覺得蠻有意思,就找來了這本書。
  • 《過得剛好》:郭德綱是怎麼讓相聲重回大眾跟前的?熱愛成就夢想
    郭德綱在《過得剛好》中說,一個劇院只能容納兩三百人。開場演出的老先生叫邢文昭,他說有一部單口相聲,中途聽眾的手機響了,老人停了下來,等待他接聽電話之後再繼續。郭德綱在上場之前對聽眾說:「你必須好好聽聽相聲,上廁所時必須打招呼。今天動手起來就不能跑了,我的後臺人員比你多。」觀眾們聽了都笑了。
  • 靠相聲這門傳統藝術打下德雲社的大IP,郭德綱卻說自己過得剛好?
    江湖過往四十年,郭德綱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這是改自唐寅《言志》的一句話,他們看似無求無志,其實胸有溝壑初心不改。唐伯虎不改書畫之志,郭德綱也不改他的相聲之志。我爭者人必爭,極力爭未必得。我讓者人必讓,極力讓未必失。
  • 郭德綱《過得剛好》:人生無非是笑笑,或者待會兒再笑
    《過得剛好》:人生無非是笑笑,或者待會兒再笑提到如今的相聲界,就繞不開一個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從默默無名的小劇場,到今日花團錦簇的德雲社,眾人對郭德綱始終褒貶不一。有人捧他,說他拯救了相聲。外界的事,自己的事,相聲的事,德雲社的事,他本人如何說?不如看看這本《過得剛好》。郭德綱在書中說,自己私底下是個特別無趣、乏味的人,唯獨熱愛相聲,希望能說一輩子相聲。對待相聲,他在書中說了很多:相聲對我來說就是我的生命。
  • 《過得剛好》如今的郭德綱,可不就是剛剛好。
    ——侯耀文放眼如今的相聲界,再也沒有比郭德綱的德雲社更好的相聲團隊了。不是嗎?《過得剛好》其實是對郭德綱對自身人生經歷的一個總結,嬉笑怒罵間,將他的學藝經歷和相聲的是是非非分,講了個透徹。放在郭德綱老師學藝的時候,也是如此,出生在天津澤哥相聲窩子,打小是受著相聲的薰陶。也就是那時候郭德綱老師一身的本領是通過自己學習得來的,更重要是他學成了。
  • 郭德綱:人生贏家,也不過是「過得剛好」
    《過得剛好》就是這位人生贏家自己親筆寫的書,親口講述他的人生江湖四十年,郭式幽默,果然「嘴毒無比」「辣味十足」,裡面還有老藝術家們的珍貴圖片。郭德綱回應:這些草根均出於隱山逸水之地。比不得塑料溫室大棚中的蘿蔔、韭黃、香椿、雪裡蕻、鬼子姜、茄子包等名菜,色彩鮮豔,下粥極佳。
  • 郭德綱《過得剛好》:屢敗屢戰風雨交加,路途再坎坷也不後悔
    但無論如何,郭德綱通過自己堅韌的意志力和對相聲事業的熱愛,他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成就。按照他自己的來說就是:「現在的生活我很滿意,過得剛好。」,在他的自傳《過得剛好》這本書,除了寫著郭麒麟成長的秘密,也有郭德綱自己的讀書心得和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 47歲的郭德綱,現狀如何?從被人瞧不起,到身價幾十億
    ,甚至到了哭的程度。 關於郭德綱和德雲社,除了他和張文順的故事外,還有他和師父侯耀文的故事、和搭檔于謙的故事… 這些故事,都在郭德綱自己寫的這本名為《過得剛好》的自傳裡。「過得剛好」這個名字,取得很妙。
  • 從窮小子到身價幾十億,「相聲皇帝」郭德綱,成功背後的關鍵要素
    郭德綱在《過得剛好》裡說到,有一回演出,能容納兩三百人的劇場只來了一位觀眾,開場的老先生叫邢文昭,說一個單口相聲,臺上一人臺下一人。說到一半,觀眾手機響了,老先生就停下等他接完電話再說。從一個徹頭徹尾的窮小子,到身價幾十億;幾乎以一人之力,力挽相聲藝術於狂瀾之中。郭德綱可以稱得上「成功」,那麼這一路走來,到底有哪些關鍵要素在支撐著他的成功呢?
  • 看了《過得剛好》,覺得郭德綱並不可愛
    看《過得剛好》書名,感覺應該是一本很喜慶的書,結果發現除了感念恩師,悼念老友,就是對相聲同行的討伐諷刺。怎麼說呢,看起來並不剛好,只是蒼涼以及憤慨。這跟郭德綱一路摸爬滾打,受盡世態炎涼是分不開的。曾經他也想低頭認慫,只求一碗飽飯,但是主流相聲界表示,您哪來的回哪去。其實郭德綱的相聲確實是低俗,誰要是看他的相聲說不低俗,那誰也是真低俗了。
  • 「相聲皇帝」郭德綱被觀眾罵,4字回復輕鬆化解尷尬,網友:大度
    此話一出,現場掌聲雷鳴,紛紛稱讚郭德綱的處理方式,網友都心服口服評論到:大度!後來會場氣氛又緩和活躍了起來,罵人的那位觀眾,果真是因為喝大了酒而失態了,待到酒醒時分,還會到劇場接著聽相聲,聽到興起時毫不吝嗇讚美之聲。
  • 郭德綱自傳《過得剛好》:40年江湖過往,自濁自清自安然
    郭德綱1973年生,天津人,從八歲開始學習相聲,時至今日,已是相聲界響噹噹的人物。他在相聲沒落時期力挽狂瀾,挽救了這門民間藝術。他的師傅侯耀文評價他:一路坎坷走來,所以他勢必疾惡如仇。郭德綱在2013出版了自己的自傳《過得剛好》,當時正逢他40歲不惑之年。他在這本書當中,首次回憶40年的江湖過往,榮辱浮沉,冷暖自知。這本書當中記錄了郭德綱這些年的人生感悟以及對人生,對相聲,對藝術的感悟和思考。即使面對著臺下無人的場面,依然保持著他的幽默感。過得剛好,就是他的人生態度。
  • 相聲本質是什麼?知天命之年的于謙,47歲的郭德綱給出最終答案
    郭德綱曾經在採訪中談到自己有過十幾位搭檔,絕大多數都不再聯繫了,但是只有和于謙,註定了成為一輩子的搭檔,更是一輩子的朋友。相聲行業之中,無論是捧哏演員還是逗哏演員,能夠尋找到彼此默契的搭檔,是彼此之間的幸運。
  • 從德雲社的前世今生,看郭德綱《過得剛好》說江湖
    網友們一片留戀之聲,說的最多的是&34;。從疫情發生到現在,德雲社已經有3個多月沒有開箱營業了。400多號人要吃飯,每天的開支應該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在一點郭德綱在《過得剛好》裡都有過描述,現在德雲社的幾位公子,在做好主業的同時,參加綜藝全面發展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這樣既擴大了這些相聲演員的戲路,不至於僅僅在一棵樹上吊死。
  • 郭德綱玩心機,白養侯震?不,他在知恩圖報,且過得剛好
    而侯震是侯門的長子長孫,在相聲界的地位相當有分量,44歲的侯震在圈內可是有著有「少侯爺」之稱。郭德綱想要表露的很簡單:只要侯震這位正統的侯家傳人在德雲社上班,何人敢說我的公司是野路子,不是主流的相聲?由此可見,這是郭德綱知恩圖報的回饋,他活得通透,活得精彩,過得剛好。另外,對於郭德綱的心性,從現如今的明星直播帶貨熱潮一事中也可「窺一斑而知全豹」。在年初受疫情影響、商演暫停的情況下,德雲社堅持初心,幾乎無一人出來直播撈金,這讓我大為震動。
  • 郭德綱親筆自傳《過得剛好》:人生最難的生活狀態是一切都剛剛好
    因為從不看相聲,對於郭德綱也是不了解的,但是我愛看書,而他卻出了一本《過得剛好》,這讓我從一本書側面但卻更真實的了解了他,文字比說更能體現一個人的「真性情」。,是相聲界的「天選之子」,是被派來拯救相聲的「救星」。
  • 郭德綱《過的剛好》?我不信
    郭德綱曾經在相聲表演中講「我最煩那種不知道什麼事,就勸我要大度一點兒的人。你知道我經歷了什麼?像這種人你得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到他的時候可能會連累到你。咣,我這被扎了一刀,血還沒擦乾淨呢,他走過來,哎,你要勇敢起來!你死不死啊 ?」
  • 要出書先出事,郭德綱寫書《過得剛好》出事了嗎?
    喜歡聽郭德綱相聲,但知道郭德綱卻是始於安徽電視臺的綜藝節目!那個時候郭德綱是主持人,被關在一個大玻璃窗裡展覽。郭德綱在網絡上,偶爾湊了點流量,聽了幾次郭德綱相聲,感覺他的相聲,有兩個特點長者郭德綱再後來,自己由教書改行賣書,無意間拿到了磨鐵出的《過得剛好》
  • 《過得剛好》:四十年江湖過往,一直堅持著做自己才能過得剛好
    《過得剛好》:四十年江湖過往,一直堅持著做自己才能過得剛好&34;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郭德綱。《過得剛好》是郭德綱親筆作品,講述人生四十年的江湖過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4;這句話多次出現在郭德綱的作品中,調侃是調侃,背後又存了多少血淚,多少無言。郭德綱結束了相聲界五分鐘就能演一個節目的時代,用他的話說,&34;。同行舉報,告狀,打官司,人情冷暖之間,世態炎涼之處。既然我也有嘴,你也有嘴,你可以說相聲,我為什麼不能。但是說相聲和會說相聲是有區別的。郭德綱曾在綜藝節目《相聲有新人》中說過,相聲演員成功的標誌,就是商演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