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過的剛好》?我不信

2020-09-17 林小左

郭德綱曾經在相聲表演中講「我最煩那種不知道什麼事,就勸我要大度一點兒的人。你知道我經歷了什麼?像這種人你得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到他的時候可能會連累到你。咣,我這被扎了一刀,血還沒擦乾淨呢,他走過來,哎,你要勇敢起來!你死不死啊 ?」


沒有經過我的苦,你別勸我大度。郭德綱這些年走得不易,多少人落井下石,火上澆油,但凡郭德綱軟弱一點就沒有德雲社現在花團錦繡的樣子。

細看郭德綱火了之後這些年的表現,郭德綱就是個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人。他把那麼多的謾罵和詆毀編成了段子,既收穫了掌聲又出了惡氣。


郭德綱大家都熟悉,雖然德雲社已經開過很多海外專場,在國內也有很多分社,但是他的頭銜還是草根藝人,德雲班主,相聲界的小學生,曾經的非著名演員,還是會在散場前攜眾人認真的 唱《大實話》感恩觀眾。


《過的剛好》是郭德綱的第一本書,2013年出版。嬉笑怒罵間講述自己從藝之後的人生沉浮,有快樂,但是更多的是講那些笑不出來的日子。雖然郭德綱已經到了不惑之年,但是還能從字裡行間透露出自己的憤怒,同行間的傾軋,以及對相聲的熱愛。

郭德綱寫《過得剛好》的時候德雲社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四年,這一路走來幾經沉浮,總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的艱辛,難免少年氣性的想要掰扯清楚是非曲直。


德雲社的沉沉浮浮


郭德綱是天津人,從小跟很多名師學習,為了謀求發展三進北京。


1995年郭德綱,張文順,李菁創立了北京相聲大會,2003年改名為德雲社。


2003年,2004年德雲社在北京火了起來


2005年郭德綱回故鄉天津辦了天津專場


2006年因為媒體的爭相報導,郭德綱火遍全國


2006年郭德綱走進電視屏幕,接掌了北京臺的《星夜故事秀》,此後接了無數為的電視節目


2006年到2010年是郭德綱最難的4年,也是相聲同行努力想要弄臭郭德綱的四年


2006年2月著名的相聲同行們開始搞起了反三俗運動,矛頭指向郭德綱


2008年9月,徐德亮王文林退出德雲社


2010年8月1號,北京臺記者硬闖郭德綱別墅拍照,被弟子李鶴彪打了出來,北京臺封殺郭德綱。德雲社也面臨著工商,消防,稅務三方面的檢查,被迫停演自查


2010年8月,李菁何雲偉退出德雲社


2010年11月 北京臺長去世,郭德綱發了一首打油詩,北京臺號召全國電視臺封殺郭德綱。


2010年11月 曹雲金退出德雲社


2010年9月12號德雲社復演,後來這一天成為了德雲社粉絲最重要的一天,「鋼絲節」


2011年德雲社開啟了海外專場,先後在墨爾本,紐西蘭,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新加坡,泰國等等。


此後德雲社終於長成無人撼動的一棵大樹。


郭德綱的憤怒


從95年到13年,十八年的時間裡,給過郭德綱幫助的人並不多,反而是同行們『恨其不死』,搞靜坐,「反三俗」,搞封殺,或者天天聽郭德綱的相聲,把可能引起麻煩的話題交給有關部門。書裡說德雲社倒了同行們就可以過年包餃子了。

所以那些年的郭德綱是憤怒的,他的憤怒來源於兩方面,


一 愛相聲


相聲論五十年相聲之現狀》中提到過,80年代相聲復甦後大批非專業的人士加入到了這個行當裡,中國的演出市場也好混,會一段兩段就能走遍中國了。


相關部門對相聲也有設置,很多話不能講,很多活不能使,最後還非要相聲代表時代發生,要諷刺,要有意思。最後傳統相聲的一千多段只剩下了兩百多段,大家也不願意聽這樣不好笑的相聲。

郭德綱說,我愛相聲,我怕他完了


所以郭德綱想要挽救傳統相聲,想要改變相聲模式,想要相聲這門藝術活下去,可是他卻遭到了同行最猛烈的抵制和攻擊。


二 同行的「迫害」


大家都是說相聲,可是為什麼大家這麼恨郭德綱?其實要從兩個方面來說,1.觀點的不同,2.嫉妒。


1.觀點的不同


90年代後相聲沒落,馬季先生已經是相聲的最後一位大師了。馬季的這十四位弟子分別是:姜昆、趙炎、劉偉、馮鞏、黃宏、笑林、王謙祥、李增瑞、韓蘭成、劉喜堯、彭子義、常佩業、黃志強和姚新光。


大家後期已經不在說相聲了,馮鞏和黃宏都成了小品演員。連姜昆最火的《虎口遐想》都已經是1987年的事情了。這些年裡他成了曲協主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春晚出來說個不好笑的相聲。


郭德綱出現後,相聲被分為了姜昆為首的主流相聲派和一郭德綱為首的非主流相聲派。一個廟堂,一個江湖,雖然做的是同一件事情,但是誰都看不上誰。

兩派之間的戰爭其實是兩種觀念的碰撞,姜昆接受的不是傳統相聲的教育,也不是從小學習相聲,他是新時代的相聲,是需要在電視裡播的電視相聲,相聲要有教育意義。


郭德綱學的是傳統相聲,老藝術家們會的他不能說全會,但是也會個七七八八。他覺得相聲的首要任務是讓觀眾開心,讓他們願意為相聲買票,什麼教育意義學習意義不重要。


2.嫉妒


主流相聲們看不上非主流相聲,但是看到非主流相聲賺錢,他們又嫉妒。


嫉妒郭德綱掙錢,郭德綱比他們火。是郭德綱的優秀襯託了他們的無能。


德雲社的票真的是一票難求,千金難買。憑什麼你郭德綱就那麼值錢,就有人願意花大價錢聽你說相聲,為什麼我們就不行,為什麼我們就賺不了一樣的錢?大家都是說聲,為什麼你能買別墅,我們連塊磚都買不起。


他們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去誹謗,謾罵別人,抱著我們不好過你們也別想好過的這種心理去詆毀,造謠,謾罵郭德綱。

書中提到有一個有人從天津回來告訴郭德綱,劇場裡七段相聲中有五段是罵郭德綱的,剩下的是用了郭德綱的包袱的。甚至是北京電臺一個叫大鵬的主持人因為在節目裡播郭德綱的相聲被一些相聲專家為難,替德雲社背了幾年黑鍋,受了幾年的委屈。


姜昆被人詬病最大的無非就是兩點,一是明明看到郭德綱的相聲更受歡迎,卻不能接受現實,二是選擇漠視,但凡他能在郭德綱難的時候說一句話,最後也不至於現在出來說句話就被大家群嘲。


于謙曾經在一次採訪的時候說郭德綱就是一隻猩猩,聰明,睿智,靈敏,但是頭腦簡單,你打他一拳,他馬上打你一拳。那些年的郭德綱在苦苦支撐,我們憑什麼要求他大度,要求他不要有這麼重的戾氣。


德雲社為什麼沒死?


20多年的時間,經歷了大大小小這麼多的事情,德雲社為什麼還能一直活到現在,這跟郭德綱對相聲這門藝術的熱愛和堅持肯定是分不開的,更重要的是郭德綱紮實的基本功。


一.紮實的基本功


郭德綱從小學藝,學過評書,相聲,京劇,河北梆子,評劇,這些經歷豐富了他相聲的表演形式。他是一步一步從土裡摸爬滾打出來的,是有真本事的。德雲社前十年的表演是郭德綱不斷打磨學習摸索的過程。

《我這一輩子》《黑社會》《怯拉車》《西徵夢》《我是黑社會》等等,這些早期的相聲為郭德綱積累了最早的一批粉絲。曾經的鋼絲們,現在誰不懷念那個時候郭德綱的那些相聲。


二.觀眾的支持


金星是個很敢說的女人,她也不怕得罪娛樂圈的人,為什麼?因為她不是娛樂圈裡的人,她是個舞蹈家,她有自己的舞蹈團,離了娛樂圈她也一直活得很好。


所以當時據說金星得罪了東方衛視的某些人被封殺,但是並不妨礙人家繼續去做評委,做節目。


郭德綱也一樣,電視臺封殺他又能怎麼樣,他的根是劇場,是觀眾,不是電視節目。

郭德綱常說,相聲就是一門讓你笑的藝術,你開心快樂了,這個票錢就值了。現在這個社會開心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大家願意為了開心去買單。


作為德雲社每場演出的保留曲目《大實話》裡有這麼幾句「要說親,觀眾們親,觀眾演員心連著心,曾記得早年間有這麼句古話,沒有君子不養藝人;昨日裡趟風冒雪來到塞北,今日裡下江南好景爭春」。


觀眾是他們的衣食父母,所以他們只要踏踏實實把相聲講好,永遠都會有他們的一口飯吃。


郭德綱表面上看著嬉嬉笑笑 ,其實內心裡還是一個很傳統的人。他有自己內心的堅守,適合做個俠客,手拿一壺好酒,身背一把名劍,闖蕩江湖,快意恩仇。跟人相處,要麼用劍,要麼用酒,肆意灑脫。

郭德綱那些年過得其實並不好,他心裡憋著一口氣,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好在所有殺不死我的,都使我強大,雲鶴九霄,龍騰四海,郭德綱終成一代宗師。

相關焦點

  • 郭德綱:人生贏家,也不過是「過得剛好」
    《過得剛好》就是這位人生贏家自己親筆寫的書,親口講述他的人生江湖四十年,郭式幽默,果然「嘴毒無比」「辣味十足」,裡面還有老藝術家們的珍貴圖片。看了《過得剛好》這本書之後,才知道,原來是大林子自己的意願。並且,離開學校,郭麒麟也沒少看書,不對,是反而看了大量的書,知識淵博,底蘊豐厚,遠超同齡人。
  • 過得剛好:郭德綱的相聲江湖
    的《過得剛好》,書名諧音他的名字,郭德綱。過得剛好,郭德綱好。 這本書,無意之間翻到的,此書的編輯寫的一篇廣告,吸引了我。他說,之前在一個小城市打拼,生活潦倒,天天帶著耳機,聽郭德綱的相聲,鼓舞了自己的鬥志,現在成為了一名編輯。 很多人留言,說他寫得不好,不像是書評,甚至讓他寫寫自己的勵志故事,覺得蠻有意思,就找來了這本書。
  • 要出書先出事,郭德綱寫書《過得剛好》出事了嗎?
    長者郭德綱再後來,自己由教書改行賣書,無意間拿到了磨鐵出的《過得剛好》正是這種只為生活活著的態度,才真的值得左岸橋西寫這篇商品文,我也是要生活啊!郭德綱在介紹自己寫書的自序裡,也不是那麼「正經」,一起來看看。一起來看看那個不怎么正經的郭德綱到底怎麼樣。要出書了。有人說要出書先出事。我也沒出事兒,倒是把書出了。
  • 郭德綱是怎麼詼諧幽默地把人生《過得剛好》?
    郭德綱自己也是「花團錦簇的前夜,我要自誡。成名每在窮苦日,敗事多因得志時。」兩個截然不同的人,可以搭檔得非常好,郭德綱怎麼看,這在書中還有專門的章節。 「萬幸,我一直在做我喜歡的事情。現在的生活我很滿意,就像你們看到的書名一樣,過得剛好。」這是最好的狀態,做喜歡的事,有喜愛的人,生活剛好。
  • 《過得剛好》如今的郭德綱,可不就是剛剛好。
    ——侯耀文放眼如今的相聲界,再也沒有比郭德綱的德雲社更好的相聲團隊了。不是嗎?《過得剛好》其實是對郭德綱對自身人生經歷的一個總結,嬉笑怒罵間,將他的學藝經歷和相聲的是是非非分,講了個透徹。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郭德綱老師對相聲的熱愛以及他與侯耀文先生和張文順先生的師徒之情。相聲界的紛紛擾擾,與我無關,我自堅持本心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又何況一幫說相聲的呢??
  • 看了《過得剛好》,覺得郭德綱並不可愛
    看《過得剛好》書名,感覺應該是一本很喜慶的書,結果發現除了感念恩師,悼念老友,就是對相聲同行的討伐諷刺。怎麼說呢,看起來並不剛好,只是蒼涼以及憤慨。這跟郭德綱一路摸爬滾打,受盡世態炎涼是分不開的。其實郭德綱的相聲確實是低俗,誰要是看他的相聲說不低俗,那誰也是真低俗了。但是他熱愛相聲,睡覺的時候放著郭德綱的相聲,朦朧中聽到他用爽脆的嗓音唱太平歌詞,唱小曲,學叫賣,仿佛回到了民國年代的大柵欄,見到相聲演員在那裡賣力的表演,所有的真功夫都在臺上。
  • 郭德綱《過得剛好》: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路途再坎坷也無悔
    ——郭德綱《過得剛好》可就像郭德綱在他出的一本名為《過得剛好》的書中所言一樣:「我在私底下是一個特別無趣、乏味的人……不抽菸、不喝酒,當然也不燙頭。」這本書裡收錄了郭德綱記錄人生經歷、心路歷程的文章,原本他起名為《人在江湖》,可後來編輯建議換了一個書名《過得剛好》。
  • 郭德綱《過得剛好》:屢敗屢戰風雨交加,路途再坎坷也不後悔
    但無論如何,郭德綱通過自己堅韌的意志力和對相聲事業的熱愛,他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成就。按照他自己的來說就是:「現在的生活我很滿意,過得剛好。」,在他的自傳《過得剛好》這本書,除了寫著郭麒麟成長的秘密,也有郭德綱自己的讀書心得和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 郭德綱《過得剛好》:人生無非是笑笑,或者待會兒再笑
    《過得剛好》:人生無非是笑笑,或者待會兒再笑提到如今的相聲界,就繞不開一個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從默默無名的小劇場,到今日花團錦簇的德雲社,眾人對郭德綱始終褒貶不一。有人捧他,說他拯救了相聲。不如看看這本《過得剛好》。郭德綱在書中說,自己私底下是個特別無趣、乏味的人,唯獨熱愛相聲,希望能說一輩子相聲。對待相聲,他在書中說了很多:相聲對我來說就是我的生命。我們的宗旨就是:相聲必須先繼承傳統,然後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新的創作。
  • 從無名之輩到相聲皇帝:47歲郭德綱,過得剛好
    遺傳他爹,郭德綱。你可能沒聽過郭德綱的相聲,但你肯定聽說過「抽菸、喝酒、燙頭」這個梗。以前總覺得他說的相聲是逗人開心,歡歡鬧鬧,讓人覺得日子過得剛好。如今一聽,那笑聲的背後,都是慘烈的人生。這些郭德綱也明白,人生四十年的江湖過往,他都寫在了一本《過得剛好》裡。四十年浮沉《過得剛好》《過得剛好》,郭德綱好,還沒翻開書呢,先給你抖個機靈。不是自傳,書裡大部分是郭德綱的微博所發文字,還有一些自己的隨筆文章,對相聲曲藝的詮釋,和一些段子。寫得冷靜,不煽情,不誇張,不做作,不隱瞞。
  • 郭德綱玩心機,白養侯震?不,他在知恩圖報,且過得剛好
    郭德綱是我最佩服的藝術家之一,因為他用一己之力復興了中國相聲,使之更加大眾化,成為了當下最火的民間藝術。有人說郭德綱的出發點只是為了鼓搗自己的德雲社,我不發表任何意見,畢竟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自我實現的同時能夠服務大眾,何樂而不為呢?您說是吧!
  • 《過得剛好》:郭德綱是怎麼讓相聲重回大眾跟前的?熱愛成就夢想
    郭德綱在《過得剛好》中說,一個劇院只能容納兩三百人。開場演出的老先生叫邢文昭,他說有一部單口相聲,中途聽眾的手機響了,老人停了下來,等待他接聽電話之後再繼續。郭德綱在上場之前對聽眾說:「你必須好好聽聽相聲,上廁所時必須打招呼。今天動手起來就不能跑了,我的後臺人員比你多。」觀眾們聽了都笑了。
  • 郭德綱自傳《過得剛好》:人生最困難的生活狀態是,一切都剛剛好
    ——郭德綱《過得剛好》一提起相聲,我們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多半就是被眾多粉絲戲稱為「相聲國王」的德雲班主郭德綱了。而我們對郭德綱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他在舞臺上跟于謙搭檔的眾多相聲節目,以及多年以來媒體對他以及德雲社相關的報導。
  • 郭德綱親筆自傳《過得剛好》:人生最難的生活狀態是一切都剛剛好
    因為從不看相聲,對於郭德綱也是不了解的,但是我愛看書,而他卻出了一本《過得剛好》,這讓我從一本書側面但卻更真實的了解了他,文字比說更能體現一個人的「真性情」。——郭德綱《過得剛好》相聲要怎麼說?真低俗還是假高雅?很多同行詆毀郭德綱說,他的相聲很低俗,只為博得人一笑,可是,既然是相聲,不博人笑,難道人家跑到你場子裡來讓人哭不成。
  • 郭德綱新書《過得剛好》 猛揭相聲界醜聞醜事醜人
    ■快評我愛聽郭德綱的相聲,不愛看他的電視劇。老郭也說了,他是拿電視劇養相聲,電視劇人家叫他咋演他就咋演,但相聲「寸土不讓」。在我眼裡,老郭是個隔三差五就能整出個驚訝的人。最大的驚訝就是他重振相聲,和趙本山振興小品與東北二人轉一樣,說他們是挽救了民間曲藝的功臣毫不過分。
  • 郭德綱自傳《過得剛好》:40年江湖過往,自濁自清自安然
    郭德綱在2013出版了自己的自傳《過得剛好》,當時正逢他40歲不惑之年。他在這本書當中,首次回憶40年的江湖過往,榮辱浮沉,冷暖自知。這本書當中記錄了郭德綱這些年的人生感悟以及對人生,對相聲,對藝術的感悟和思考。即使面對著臺下無人的場面,依然保持著他的幽默感。過得剛好,就是他的人生態度。
  • 郭德綱《過得剛好》:「裝三分痴呆防死,留七分正經謀生。」
    ——《過得剛好》之後,我才真的感覺,老郭不容易。2、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在《過得剛好》一書中,郭德綱記錄了自己人生四十年的故事,親筆寫就。在《過得剛好》中,有不少郭德綱評小人的話,我挑幾句,您也品一品。
  • 從德雲社的前世今生,看郭德綱《過得剛好》說江湖
    在一點郭德綱在《過得剛好》裡都有過描述,現在德雲社的幾位公子,在做好主業的同時,參加綜藝全面發展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這樣既擴大了這些相聲演員的戲路,不至於僅僅在一棵樹上吊死。當過保安,飯店服務員,在飯店當服務員時,曾經遭遇過不講理的顧客,被要求賠償了幾百元錢,那件事在嶽雲鵬心裡留下了深深的傷害,直到現在每次提起時嶽雲鵬都哽咽不止。
  • 靠相聲這門傳統藝術打下德雲社的大IP,郭德綱卻說自己過得剛好?
    江湖過往四十年,郭德綱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這是改自唐寅《言志》的一句話,他們看似無求無志,其實胸有溝壑初心不改。唐伯虎不改書畫之志,郭德綱也不改他的相聲之志。我爭者人必爭,極力爭未必得。我讓者人必讓,極力讓未必失。
  • 上聯:郭德綱過得剛好,德雲女孩男孩們對出4個下聯,不愧郭粉
    而今天要和大家說的,就是網上曾經出現過的一個有趣的上聯:郭德綱過得剛好。別看只有七個字,但是這個上聯是很有水平的,因為這是一個同音聯,郭德綱「過得剛」同音,不僅如此,對聯中還一語雙關,不僅說郭德綱過得好,而且《過得剛好》本身也是老郭寫的一本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