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曾經在相聲表演中講「我最煩那種不知道什麼事,就勸我要大度一點兒的人。你知道我經歷了什麼?像這種人你得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到他的時候可能會連累到你。咣,我這被扎了一刀,血還沒擦乾淨呢,他走過來,哎,你要勇敢起來!你死不死啊 ?」
沒有經過我的苦,你別勸我大度。郭德綱這些年走得不易,多少人落井下石,火上澆油,但凡郭德綱軟弱一點就沒有德雲社現在花團錦繡的樣子。
細看郭德綱火了之後這些年的表現,郭德綱就是個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人。他把那麼多的謾罵和詆毀編成了段子,既收穫了掌聲又出了惡氣。
郭德綱大家都熟悉,雖然德雲社已經開過很多海外專場,在國內也有很多分社,但是他的頭銜還是草根藝人,德雲班主,相聲界的小學生,曾經的非著名演員,還是會在散場前攜眾人認真的 唱《大實話》感恩觀眾。
《過的剛好》是郭德綱的第一本書,2013年出版。嬉笑怒罵間講述自己從藝之後的人生沉浮,有快樂,但是更多的是講那些笑不出來的日子。雖然郭德綱已經到了不惑之年,但是還能從字裡行間透露出自己的憤怒,同行間的傾軋,以及對相聲的熱愛。
郭德綱寫《過得剛好》的時候德雲社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四年,這一路走來幾經沉浮,總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的艱辛,難免少年氣性的想要掰扯清楚是非曲直。
德雲社的沉沉浮浮
郭德綱是天津人,從小跟很多名師學習,為了謀求發展三進北京。
1995年郭德綱,張文順,李菁創立了北京相聲大會,2003年改名為德雲社。
2003年,2004年德雲社在北京火了起來
2005年郭德綱回故鄉天津辦了天津專場
2006年因為媒體的爭相報導,郭德綱火遍全國
2006年郭德綱走進電視屏幕,接掌了北京臺的《星夜故事秀》,此後接了無數為的電視節目
2006年到2010年是郭德綱最難的4年,也是相聲同行努力想要弄臭郭德綱的四年
2006年2月著名的相聲同行們開始搞起了反三俗運動,矛頭指向郭德綱
2008年9月,徐德亮王文林退出德雲社
2010年8月1號,北京臺記者硬闖郭德綱別墅拍照,被弟子李鶴彪打了出來,北京臺封殺郭德綱。德雲社也面臨著工商,消防,稅務三方面的檢查,被迫停演自查
2010年8月,李菁何雲偉退出德雲社
2010年11月 北京臺長去世,郭德綱發了一首打油詩,北京臺號召全國電視臺封殺郭德綱。
2010年11月 曹雲金退出德雲社
2010年9月12號德雲社復演,後來這一天成為了德雲社粉絲最重要的一天,「鋼絲節」
2011年德雲社開啟了海外專場,先後在墨爾本,紐西蘭,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新加坡,泰國等等。
此後德雲社終於長成無人撼動的一棵大樹。
郭德綱的憤怒
從95年到13年,十八年的時間裡,給過郭德綱幫助的人並不多,反而是同行們『恨其不死』,搞靜坐,「反三俗」,搞封殺,或者天天聽郭德綱的相聲,把可能引起麻煩的話題交給有關部門。書裡說德雲社倒了同行們就可以過年包餃子了。
所以那些年的郭德綱是憤怒的,他的憤怒來源於兩方面,
一 愛相聲
相聲《論五十年相聲之現狀》中提到過,80年代相聲復甦後大批非專業的人士加入到了這個行當裡,中國的演出市場也好混,會一段兩段就能走遍中國了。
相關部門對相聲也有設置,很多話不能講,很多活不能使,最後還非要相聲代表時代發生,要諷刺,要有意思。最後傳統相聲的一千多段只剩下了兩百多段,大家也不願意聽這樣不好笑的相聲。
郭德綱說,我愛相聲,我怕他完了。
所以郭德綱想要挽救傳統相聲,想要改變相聲模式,想要相聲這門藝術活下去,可是他卻遭到了同行最猛烈的抵制和攻擊。
二 同行的「迫害」
大家都是說相聲,可是為什麼大家這麼恨郭德綱?其實要從兩個方面來說,1.觀點的不同,2.嫉妒。
1.觀點的不同
90年代後相聲沒落,馬季先生已經是相聲的最後一位大師了。馬季的這十四位弟子分別是:姜昆、趙炎、劉偉、馮鞏、黃宏、笑林、王謙祥、李增瑞、韓蘭成、劉喜堯、彭子義、常佩業、黃志強和姚新光。
大家後期已經不在說相聲了,馮鞏和黃宏都成了小品演員。連姜昆最火的《虎口遐想》都已經是1987年的事情了。這些年裡他成了曲協主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春晚出來說個不好笑的相聲。
郭德綱出現後,相聲被分為了一姜昆為首的主流相聲派和一郭德綱為首的非主流相聲派。一個廟堂,一個江湖,雖然做的是同一件事情,但是誰都看不上誰。
兩派之間的戰爭其實是兩種觀念的碰撞,姜昆接受的不是傳統相聲的教育,也不是從小學習相聲,他是新時代的相聲,是需要在電視裡播的電視相聲,相聲要有教育意義。
郭德綱學的是傳統相聲,老藝術家們會的他不能說全會,但是也會個七七八八。他覺得相聲的首要任務是讓觀眾開心,讓他們願意為相聲買票,什麼教育意義學習意義不重要。
2.嫉妒
主流相聲們看不上非主流相聲,但是看到非主流相聲賺錢,他們又嫉妒。
嫉妒郭德綱掙錢,郭德綱比他們火。是郭德綱的優秀襯託了他們的無能。
德雲社的票真的是一票難求,千金難買。憑什麼你郭德綱就那麼值錢,就有人願意花大價錢聽你說相聲,為什麼我們就不行,為什麼我們就賺不了一樣的錢?大家都是說聲,為什麼你能買別墅,我們連塊磚都買不起。
他們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去誹謗,謾罵別人,抱著我們不好過你們也別想好過的這種心理去詆毀,造謠,謾罵郭德綱。
書中提到有一個有人從天津回來告訴郭德綱,劇場裡七段相聲中有五段是罵郭德綱的,剩下的是用了郭德綱的包袱的。甚至是北京電臺一個叫大鵬的主持人因為在節目裡播郭德綱的相聲被一些相聲專家為難,替德雲社背了幾年黑鍋,受了幾年的委屈。
姜昆被人詬病最大的無非就是兩點,一是明明看到郭德綱的相聲更受歡迎,卻不能接受現實,二是選擇漠視,但凡他能在郭德綱難的時候說一句話,最後也不至於現在出來說句話就被大家群嘲。
于謙曾經在一次採訪的時候說郭德綱就是一隻猩猩,聰明,睿智,靈敏,但是頭腦簡單,你打他一拳,他馬上打你一拳。那些年的郭德綱在苦苦支撐,我們憑什麼要求他大度,要求他不要有這麼重的戾氣。
德雲社為什麼沒死?
20多年的時間,經歷了大大小小這麼多的事情,德雲社為什麼還能一直活到現在,這跟郭德綱對相聲這門藝術的熱愛和堅持肯定是分不開的,更重要的是郭德綱紮實的基本功。
一.紮實的基本功
郭德綱從小學藝,學過評書,相聲,京劇,河北梆子,評劇,這些經歷豐富了他相聲的表演形式。他是一步一步從土裡摸爬滾打出來的,是有真本事的。德雲社前十年的表演是郭德綱不斷打磨學習摸索的過程。
《我這一輩子》《黑社會》《怯拉車》《西徵夢》《我是黑社會》等等,這些早期的相聲為郭德綱積累了最早的一批粉絲。曾經的鋼絲們,現在誰不懷念那個時候郭德綱的那些相聲。
二.觀眾的支持
金星是個很敢說的女人,她也不怕得罪娛樂圈的人,為什麼?因為她不是娛樂圈裡的人,她是個舞蹈家,她有自己的舞蹈團,離了娛樂圈她也一直活得很好。
所以當時據說金星得罪了東方衛視的某些人被封殺,但是並不妨礙人家繼續去做評委,做節目。
郭德綱也一樣,電視臺封殺他又能怎麼樣,他的根是劇場,是觀眾,不是電視節目。
郭德綱常說,相聲就是一門讓你笑的藝術,你開心快樂了,這個票錢就值了。現在這個社會開心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大家願意為了開心去買單。
作為德雲社每場演出的保留曲目《大實話》裡有這麼幾句「要說親,觀眾們親,觀眾演員心連著心,曾記得早年間有這麼句古話,沒有君子不養藝人;昨日裡趟風冒雪來到塞北,今日裡下江南好景爭春」。
觀眾是他們的衣食父母,所以他們只要踏踏實實把相聲講好,永遠都會有他們的一口飯吃。
郭德綱表面上看著嬉嬉笑笑 ,其實內心裡還是一個很傳統的人。他有自己內心的堅守,適合做個俠客,手拿一壺好酒,身背一把名劍,闖蕩江湖,快意恩仇。跟人相處,要麼用劍,要麼用酒,肆意灑脫。
郭德綱那些年過得其實並不好,他心裡憋著一口氣,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好在所有殺不死我的,都使我強大,雲鶴九霄,龍騰四海,郭德綱終成一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