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過往四十年,郭德綱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
這是改自唐寅《言志》的一句話,他們看似無求無志,其實胸有溝壑初心不改。唐伯虎不改書畫之志,郭德綱也不改他的相聲之志。
我爭者人必爭,極力爭未必得。我讓者人必讓,極力讓未必失。這樣一種「佛繫心態」,也是郭德綱一直堅持的,堅持讓自己更加純粹。
《過得剛好》就是他生活的紀實,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本自傳有非常典型的郭氏幽默,也是他的清醒認知。他嬉笑怒罵生活中的榮辱沉浮,面對生活若洶湧而來,他卻從不迴避。
郭德綱七歲學藝八歲入行,他是一個從小泡在傳統罐子裡長大的的藝人,可是他生在一個舊去新來的年代,當他在被傳統醃入味的時候,這個罐子突然被外界擊碎了。
那時相聲沒落,前輩離世,科技發展,中西文化合併交融的時候,他是那個背負著傳統藝術卻走在時代前面的人。
恩師去世,當人們接受新興文化,感受科技進步,不可能再去花錢聽相聲的時候,這個被體制養大的毛頭小子,卻可以脫離體制的束縛,闖出一片天地。
他借用媒體,嘗試創新,開闢出不同的相聲藝術模式,接受各式新興平臺,隨著眾人視線的抬高,他將藝術的展現形式也抬高,尋找了一條不同的「德雲社道路」。
也許是生活所迫,老郭常常用到蘇秦的一句: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生活逼出了蘇秦的縱橫權謀,也逼出了郭德綱的「新相聲體系」——德雲社。
96年郭德綱一手創立德雲社,可這段時間正是相聲的衰弱期,傳統藝術一落千丈,特別是相聲,人們很難再「接受花錢去買個故事聽」這樣一個概念。於是老郭又開始嘗試別的路子,京劇、評劇、河南梆子等等各種曲藝形式幾乎是信手拈來。
不把傳統藝術當做掙錢的手段,給它足夠的純粹,這就是郭德綱所一直堅持的。
不求富貴,過得剛好,幾乎就是郭德綱的人生標榜,懸在心上時時刻刻提醒著自己,乾淨純粹,讓藝術更加乾淨純粹。
有人說他的相聲票價很貴,可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往往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他用相聲給予這些票價相應的價值,就像是他付出的那些努力給他帶來的地位與聲譽,他有足夠虔誠的心,就從不會因為生活而放棄希望。
德雲社劇場演出
零幾年初的時候,他幾乎已經無法勉力維持德雲社的辦學了,他開始上節目,參加綜藝,所有人不願意的他都會去,所有人不願意嘗試的,他都不放過任何一次機會,甚至參加真人秀,在櫥窗裡被眾人圍觀的生活了72 個小時。
他將相聲搬到眾人眼前,把相聲搬回舞臺,搬回大眾的視野,金錢名利比不上的,是他的責任感。對手藝的責任,對傳承的責任,對觀眾的責任,他讓每一個觀眾的票價物有所值,他是真正的把相聲這門藝術重新扶持起來的人。
如果你打開《過得剛好》這本書,會發現他洋洋灑灑的寫盡他這四十年的生活起伏,人間冷暖,自濁自清自安然,千夫所指,不改初衷。
親自在水深火熱中泡了一回的郭德綱,豁達的心態躍然紙上,我爭者人必爭,極力爭未必得。我讓者人必讓,極力讓未必失。他靠著這個信念,幽默的面對清醒的人生。
這就是他的過得剛好,剛好可以生存,剛好可以延續相聲藝術,剛好可以落下筆,給這本自傳一個畫個結局。這種剛好,是一種努力,也是一種幸福,希望打開書的你也可以從這本書裡,收穫價值。
這本由郭德綱親自書寫的《過得剛好》一經上市,便在各大電商平臺頗為暢銷,僅在本店月銷量就超過2萬本!現在此書正在火熱促銷中,原價52元,現在做活動只要36元,先到先得,下手晚了就恢復原價啦!趕快搶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