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社社長、總編輯朱靈:我們為什麼要做一份給全世界讀的報紙

2021-03-05 中國日報網

今天是中國日報創刊35周年正日子。中國日報社社長、總編輯朱靈在今日出版的特輯上撰文紀念這個特別的日子:Bringing you the news on all platforms。

在文中,朱靈社長講述了中國日報創辦的初衷,逐步邁向全球化的歷程,以及新時代下全媒體轉型的努力。

為方便理解,小編做了編譯,但仍推薦大家閱讀英文,以領略原文的文採。

What is it with pandas? 

熊貓到底有什麼魅力?

No editor seems to be able to resist the temptation of carrying a story; and the cute creatures have long been a staple of global media.

大熊貓,一直都是全球媒體關注的焦點。沒有哪個編輯能抵擋住它們的誘惑,而不去跟蹤報導關於熊貓的新聞。

No wonder then that the front page of the inaugural issue of China Daily prominently carried the story of Chia-Chia returning from Washington Zoo to his home in London Zoo after failing to stir the romantic interest of Hsing-Hsing in the US capital. 

中國日報也不例外,我們創刊號的頭版頭條就選了一條關於大熊貓琦琦(Chia-Chia)的新聞。講的是它因為沒有同另一隻大熊貓興興(Hsing-Hsing)擦出愛的火花,不得不離開華盛頓回到自己的家——倫敦動物園,無功而返的故事。

But, of course, it wasn’t just for panda coverage that China Daily was launched on June 1, 1981. 

1981年6月1日中國日報創刊,當然不僅僅是為了報導大熊貓。

It was meant to open up a country which until then was closed to the world -- and tell the story in English.
那是為了打開一個國家對外封閉已久的大門——而且還要用英文來講故事。

Today, anyone anywhere in the world can read China Daily in print or on a whole range of new media platforms. It is the most quoted source of news, comment and opinion on China as it informs readers of developments in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如今,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讀者都可以讀到中國日報,有的人讀紙質版的,有的人則通過新媒體平臺。中國日報是國外媒體轉載最高的中國報紙,中國日報的新聞報導和評論使讀者了解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發展和進步。

Back then, a growing stream of tourists, businesspeople, consultants and 「foreign experts」 making their way to the country found themselves almost isolated from the outside world — and didn’t know much of what was happening in the country, either.

而在那時,越來越多的遊客、商人、顧問和「外國專家」開始來到中國,可他們卻發現,由於語言障礙,自己在這個國家幾乎與外界隔絕,同時也對這個國家正在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

In today’s plugged-in world, it might be difficult to comprehend that news in English was then at such a premium.

在今天這個與時俱進的世界,我們可能很難理解一份英文報紙在當時是多麼地稀缺!

The reason for starting the paper might have been prosaic: keeping foreigners in China apprised of news in the country and around the world.

中國日報創刊的原因可能平淡無奇:讓在中國的外國人獲悉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新聞。

But soon, our mission was clear: Going beyond mere information to presenting and explaining China to the world — and vice versa.
但很快,我們的使命就變得更加明確:不僅僅要向世界展示和解讀中國——反之,也要將世界介紹給中國。

Design was blessed with fortuity when the birth of the paper coincided with reform and opening up — which perhaps resulted in the biggest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history. 

幸運的是,中國日報創刊恰逢改革開放——而這或許算得上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和社會轉型。

We have not looked back since.

從那以後,我們就一往直前。

What started as an eight-page broadsheet — in itself bucking the trend of the then four-page Chinese newspapers, and using bigger pictures — is now a multimedia platform with a 24-page flagship newspaper.
最初中國日報只有八個版,版面設計上跟當時中國主流的四個版的其他報紙一樣,配有大圖。現在,中國日報已發展成為大型多媒體平臺,中國日報旗艦報每天擁有24個版。

The journey has been eventful with continuous growth the constant. Along the way, we added more offerings such as the 21st Century stable of publications catering to young Chinese learning English.
一路走來,過程艱辛,但成長從未間斷。成長路上,我們還新發行了許多刊物,例如,為了幫助中國青少年學習英語,我們出版了《二十一世紀英文報》。

We now have editions in North America, Europe, Asia and Africa. 
現在,中國日報還推出了北美版、歐洲版、亞洲版和非洲版。


And we were pioneers in embracing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first newspaper in the country to go online. 
中國日報在技術方面是報紙行業的先鋒,我們也是國內第一份推出網絡版的報紙。

We are proud to have more than 500 foreign and Chinese reporters and editors spread over the headquarters in Beijing, 35 bureaus across China and 18 overseas bureaus in major cities including New York, London, Paris and Brussels. We have 14 printing sites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34 overseas.
我們擁有500多名中外記者和編輯,分布在北京總部、全國35個記者站,18個海外分社,包括紐約、倫敦、巴黎和布魯塞爾等世界主要大城市,對此我們頗感自豪。同時,我們還擁有14個國內印點和34個海外印點。

Today, we have a global print circulation of 900,000 and more than 40 million followers online. Our China Watch, published by leading newspapers including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nd the Daily Telegraph, has a circulation of 4 million. It is also published in German, French and Spanish and the aim is to have editions in all the six working languag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現在,我們的全球發行量為90萬,並有超過4000萬的在線讀者。我們的子刊《中國觀察報》與包括《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每日電訊報》在內的世界眾多主要報紙合作出版,擁有400萬的發行量。《中國觀察報》還同時以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發行,我們的目標是能夠以聯合國的六種工作語言出版。

On social media, we have 22 million followers on microblogging site Weibo, 6 million downloads on Apple and Android, and more than 5 million followers on Facebook.
在社交媒體上,中國日報的官方微博已有2200萬粉絲,中國日報客戶端在蘋果和安卓應用平臺的下載量達600萬,在Facebook臉譜帳號有超過500萬粉絲。

We have been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for major events such as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the 2010 Shanghai Expo and the 2014 APEC meeting in Beijing; and we are covering in detail the upcoming G20 summit in Hangzhou.
我們承辦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北京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等重大活動的官方會刊;對於即將在杭州召開的G20二十國集團峰會,我們也將派出專門團隊進行詳細報導。

China Daily is a member of Asia News Network, which comprises 21 major English newspapers from 19 countries or regions. ANN aims to challenge the domination of Western media so that Asian news is covered by Asian media.
中國日報是亞洲新聞聯盟的成員,亞洲新聞聯盟由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21家主要英文報紙組成。亞洲新聞聯盟旨在打破西方媒體的新聞壟斷,實現「亞洲人報導亞洲」的理想。

In the process, we have made China much more accessible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 facts and foibles, warts and all. We lend context and perspective, and explain how the big stories impact China and the world. In particular, we take pride in presenting balanced and nuanced coverage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news.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讓中國更多地被世界所了解——無論事實真相,還是缺點與不足,都毫不諱言。我們提供背景和視角,並闡釋那些大事件是如何影響中國和世界的。我們為能將國內國際的新聞公正客觀、細緻入微地報導出來而感到自豪。

Today, as we mark our 35th anniversary, we reflect on the three-and-half  decades in this commemorative issue.
今天,我們一同紀念中國日報創刊三十五周年,我們藉此專刊回顧這三十五年來的歷程。

The theme is simple: 10 issues which have had the most bearing on the changing face of China. Senior colleagues in the paper provide personal insights into the topics.
主題很簡單:10個最能反映中國社會發展的議題。中國日報的資深同事將對這些議題深入闡述個人見解。

All of this, of course, would not have been possible without you, the reader. You have been unstinting in your support, and liberal with your criticism. We welcome your response and thank you for it. 
當然,中國日報現有的一切,都離不開你們,每一位讀者。感謝你們慷慨的支持,也感謝你們不吝惜批評與建議。我們歡迎並由衷地感謝您的反饋。

I thank my colleagues, past and present — from the pioneers who braved the odds to give shape to the paper to those who have contributed, in ways big and small, to help it thrive.

我感謝我的每一位新老同事,包括竭盡全力使這份報紙走上正軌的前輩們,還有每一位通過不同的方式為中國日報茁壯成長做出貢獻的人們。

On a personal note, I feel particularly proud for I started as a rookie reporter soon after the launch and have seen it grow to what it is today.

就個人而言,能在中國日報創刊伊始就作為一個新兵加入,並伴隨其共同成長,見證其今日的成就,我深感自豪。

And we continue to cover pandas.

當然,我們還是會繼續報導大熊貓的。

相關焦點

  • 少年中國 百年新蜀 重慶第一份新聞日報《新蜀報》創刊百年紀念
    重慶市海南商會理事、鮮英曾外孫隆準在會上表示:「曾祖父欣然響應張瀾先生提議,馬上聯合東川道尹葉秉誠、二軍秘書長沈與白與重慶城防司令袁承武共同出資一萬餘元辦報,擔任董事長和發行人,陳愚生與劉泗英分別擔任第一任社長與總編輯。
  • 傳媒湃|李群任中央政法委機關報《法治日報》總編輯
    中央政法委機關報《法治日報》迎來新任總編輯。法治日報社官網「負責人」一欄提供的信息顯示,李群已經接替張亞出任法治日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分管總編室、政文新聞部、軍事新聞部、視點新聞部、理論部、法治研究所、中國公司法務研究院、《法治周末》報、《法制文萃報》、《法人》、離退休人員服務部。公開資料顯示,李群此前擔任法制日報社副總編輯。
  • 法制日報社與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嶽君 今日上午,法制日報社與中國出版集團旗下的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開啟兩家新聞出版單位的戰略合作關係。雙方戰略合作本著平等互利、共同發展、優勢互補的原則,在出版發行、論壇活動、培訓、廣告服務、輿情監測等領域合作達成共識,確定了合作內容及戰略框架。
  • 「精準扶貧看湘西」全國報業百名社長 總編輯湘西行全媒體採風活動...
    10月28日,「精準扶貧看湘西」全國報業百名社長總編輯湘西行全媒體採風活動啟動儀式在吉首舉行。中國報業協會理事長張建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州委書記葉紅專出席並講話。省報業協會會長趙寶泉致辭。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塗碧波主持儀式。
  • 【重要新聞】最高人民法院英文網站暨新版中國裁判文書網開通
    周強強調,最高人民法院英文網站作為對外發布的權威平臺和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要充分發揮作用,向世界講述中國法治好故事,傳播中國法治好聲音,回應國際社會對我國法治建設和司法工作的關注,滿足國際社會對中國司法的認知需求。要積極宣傳司法工作,充分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優越性,全面反映人民法院審判執行工作,展現人民法院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
  • 江南時報社社長、總編輯管雲林:激發融媒新思路,傳播農金新經驗
    江南時報社社長、總編輯 管雲林 江南時報訊(記者 王琦)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指出要走好全媒體時代群眾路線此次走進江南第一水鄉,從小橋流水畫卷中,或許更能激發我們的媒體融合思路,傳播農村金融新經驗。相信通過面對面、心連心的交流,大家能在這金秋時節收穫滿滿,重新再出發,譜寫新篇章。
  •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原社長姚雪雪被逮捕(簡歷)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江西12月21日訊 據信息日報微信公號江西政讀消息,近日,百花州文藝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社長)、總編輯、黨支部書記、江西省文學創作研究會法定代表人、副會長、秘書長姚雪雪涉嫌貪汙、受賄、挪用公款、國有公司人員失職罪一案,系鷹潭市監察委員會提級調查終結,指定鷹潭市月湖區監察委員會移送鷹潭市月湖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 傳媒湃|方軍任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總編輯、黨委書記
    傳媒湃|方軍任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總編輯、黨委書記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20-09-28 11:26 來源:澎湃新聞
  • 世界上第一份中文日報的創辦者...
    實踐證明,我們的新聞工作隊伍是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隊伍。江門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歷史薈萃。五邑籍報人在我國新聞發展史上星光熠熠,他們中間有第一份中國人在海外創辦的華文報紙《沙架免度新錄》創辦者司徒源,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輿論界之驕子」梁啓超,中國民主革命派第一張報紙《中國日報》的創始人陳少白,曾任新華社社長的吳冷西,等等。
  •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原社長姚雪雪涉貪汙、受賄等四項罪名被逮捕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原社長姚雪雪涉貪汙、受賄等四項罪名被逮捕 信息日報「江西政讀」微信公眾號 2020-12-20 13:24
  • 「全國晚報社長總編看特區」大型採風活動走進廈門思明
    昨日,「全國晚報社長總編看特區」大型採風活動在廈門中心城區思明區拉開序幕。來自全國120多家媒體的社長、總編,前往白鷺洲公園,參加廈門日報社第20屆讀者節;到深田社區圖強小區、鼓浪嶼、沙坡尾、觀音山等地實地採訪,從經濟發展、社區治理、傳承保護等多角度感受廈門經濟特區40年的巨大變化和發展成就。
  • 殺死報紙?5天後,中國再無《法制晚報》
    5天後,中國再無《法制晚報》。這一份曾在北京發行量排前三的報紙,深度報導的影響力輻射全國,但從2019新年開始,一切將結束。2004.5.18——2018.12.31,《法制晚報》的生命時長為5342天,約14.5年。
  • ——訪人民日報社上海分社原副社長範偉國
    1992年奉調至中共寧波市委宣傳部、人民日報社工作,曾任人民日報社華東分社副總編兼《國際金融報》社長、人民日報社上海分社副社長等職。    在寧波日報社工作期間,範偉國以敏銳的眼光捕捉寧波經濟變遷,通過一篇篇反映現實的稿件為改革開放鼓與呼,為群眾解憂紓困。1981年採寫的《源康堅持23年辦好裁片櫃》獲得浙江好新聞一等獎,成為報社首位浙江新聞獎獲得者。
  • 「延安時期老報人」、《經濟日報》主要創辦者之一張沛逝世
    張沛從延安調到北平,參加此新創刊報紙的編輯工作。該報出版不久發行量即達5萬份,在平津地區影響很大。當年5月,《北平解放報》被國民黨查封,張沛轉入軍調部短暫工作後,於10月調往哈爾濱,參加《東北日報》編輯部的工作。延安座談會後,張沛下鄉在田間地頭採訪農民。
  • 【日記2016.2.18】早餐、香港的報紙等等
    以前讀《吳宓日記》,總見他寫,「晨起,食雞卵一枚,饅頭兩個」之類,還有「雞卵價昂(且續增),故決節省,早餐不食雞卵,以饅代之」等等,覺得這種生活實錄很有現場感,決定效顰。香港的早餐種類繁多,中式西式各取所需,有的還中西結合。我以為就點了一份雪菜肉絲米粉,端上來,才發現還配小餐包、漢堡肉餅、煎蛋和檸檬茶。我覺得香港人食量巨大。
  • 《證券日報》社主辦的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今日在京成功召開
    在此背景下,由《證券日報》社主辦、以「融合破浪」為主題的「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今日在京盛大開幕。《經濟日報》社副社長趙子忠,中公教育集團CEO王振東,瑞思教育董事長兼CEO王勵弘,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助力副總裁、企業發展與戰略規劃部總經理柴明一,豌豆思維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於大川,世紀海航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林水源,三好網總裁餘敏,英孚教育副總裁孫鵬,翼鷗教育副總裁高寒,火花思維創始人兼CEO羅劍,掌門教育聯合創始人吳佳峻,網易有道副總裁蘇鵬,拉勾創始人兼CEO
  • 每日視聽|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同時迎來新社長,西瓜視頻擲20億元...
    1、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同時迎來新社長 最新消息,人民日報社、新華社近日更換了領導:庹震出任人民日報社社長、總編輯,何平出任新華社社長、黨組書記兼總編輯。此前,李寶善為人民日報社社長,蔡名照為新華社社長,而庹震為人民日報社總編輯,何平為新華社總編輯。
  • 農民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唐園結到上蔡調研
    7月31日,農民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唐園結一行到上蔡調研。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方啟雄;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戚存傑;上蔡縣委書記胡建輝,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張世霞,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張金濤等陪同。在黃埠鎮小王營村扶貧車間、圍村林,邵店鎮籽粒村、高李村的扶貧車間、特色種植基地,狀元紅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範園,唐園結細心向相關負責人、貧困家庭勞動力了解生產經營、產業帶貧、三產融合發展等情況,鼓勵企業負責人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敢闖敢試做大做強,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新傳奇。
  • 社長來了|四川文藝出版社總編輯張慶寧的「天才捕手」經驗:傾聽...
    二十多年的編輯生涯,我始終堅持不斷地閱讀作者的來稿,看了無數作者的初稿,也跟他們探討,然後約稿,以至於在我做了總編輯好幾年,總還有作者跟我提要求:「張老師,我希望你做我這本書的責編……」封面新聞:在文藝史上,總有不少名編與作家之間的故事。甚至還有以此為故事的電影,比如《天才捕手》,很受歡迎。在您作為出版人的經驗中,有哪些寶貴的故事可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