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育不再是改變命運的金手指,我只想讓孩子看見他自己.

2021-03-04 小溫愛小E

小溫愛小E(微信號 littleprincecj) 的內容拒絕未經授權的轉載。轉載及合作請直接在文末留言。當然歡迎你私人轉發到朋友圈、微信群、QQ群.愛你們!


一份紅頭文件忽然間刷了屏。朋友圈裡叫好的有,憤憤不平的有,失落地表示再也不要想雞娃的也有。

而我,卻忽然想寫寫這個周末和孩子一起看的一部記錄片,有一個非常文藝的名字——《子非魚》。

聽起來好像一部浪漫的文藝片,但其實是一部從孩子視角寫實香港底層的記錄片。在這裡,貧窮以及貧窮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夢魘般困擾著這些人們,通過努力學習擺脫貧窮成了他們對孩子的全部期許。

紀錄片的主角是同在鮮魚行學校上學的佘偉豪和黃俊修,他們是一對好兄弟,每天清晨都會一起去上學。

佘偉豪在單親家庭長大,生活窘迫,房子狹小,但是,他成績好,性格好,在學校十分受歡迎。

黃俊修長相憨厚可愛,家庭情況比起佘偉豪要好很多,但是他的學習成績卻很差,差到不得不留級。

佘偉豪羨慕黃俊修,因為他有一張大大的床,黃俊修也羨慕佘偉豪,因為同學們都喜歡他。


所以,儘管他們倆關係很好,有時候看起來又像是「塑料友誼」。


但其實這樣的家境好和學習好,其實也只是局限在小小的鮮魚行學校裡,如果你把目光跳脫到整個香港,這兩個孩子,無疑都是掙扎在社會底層的,無論是家庭收入還是教育資源。

所以,即使佘偉豪是優等生,即使他的媽媽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但卻仍然不得不向貧窮低頭,電視臺來訪,她在鏡頭前哭訴生活的不公與不易,無助而又無力。


她沒有錢去給孩子報更好的補習班,居住的房間侷促到難以施展,每一餐飯都要精打細算,甚至當她遭到來自鄰居的威脅,都無法自救。


他們想要通過接受教育改變命運,但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上,他們已經被趕到了角落裡。

這一場悖論,有點像學校做的一場活動,活動要求通過抽籤決定每個人午飯吃什麼,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分到可口的盒飯,大部分學生只能分到簡單的白麵包。


就像人的出身,隨機分配,沒有人能夠決定自己生於何處。


但是,創辦鮮魚行學校的校長,卻一直在告訴這些孩子,英雄不問出處,將來一定要出人頭地。

他去家訪,臨走時叮囑成績不好的女學生,「你的樣子就很漂亮,反應又好,聲音又好,不讀書就浪費了,知道嗎?」

但這樣的振奮人心可能只存在於校長的美好期待之中,就像他自己說的,這些來自香港底層的孩子,每日蜷於窮閻漏屋。他們所面臨的直接問題,就是跨代貧窮,他們的父母大多從事低收入的重體力勞動,因此,這些孩子一開始就處於資源的劣勢,他們有極大的可能會繼續長期處於貧窮狀態。

所以,在旁人看起來,鮮魚行校長的舉動,有點像和風箏作戰的堂吉柯德——他希望教育能幫助這個人群改變理念,能夠幫助他們消除無知所帶來的焦慮和恐懼,卻被導演加入了一個意味深長的鏡頭——當他說出「知識改變命運的口號」時,孩子卻在臺下百無聊賴的打起了哈欠。

看完整個片子,不得不承認,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傾向於悲觀地認為,這群孩子,大概率地,仍將延續父母的生活。但是,我還是被校長打動了——就像讓人久久不能忘懷的影片的開頭,佘偉豪穿著校服,站在廣場上朗誦著《播種》的那一幕。

一位慈祥的老人,在無邊的大地上播種

你老人家播種的,是麥子嗎?是稻子嗎?

還是什麼穀物的新品種?

老人眯著那充滿智慧的眼睛 微笑地答道

我播種的

是勇敢的 善良的 不怕困難的 奮鬥到底的 火熱的心

相關焦點

  • 《含淚活著》:他想改變命運,卻被命運改變
    他們這個年齡恰恰是被十年文革耽誤的一代,他們就像被卡在歷史中被碾碎的一代,同樣是1989年代日本留學,這部影評的編導張麗玲就要幸運得多,只因為他們相差十三歲,她有機會接受正常的教育,有機會在最好的年齡、最好的姿態來來融入國際社會。
  • 窮人不再信奉「讀書改變命運」?這才是最可怕的
    「在滇桂黔石漠化片區某縣,本該上學的孩子輟學務工現象突出,不少貧困家庭都抱有『讀書無用,不如出去打工』的心態。」這個報導給出一個讓人驚嘆的總結:「厭學症」的背後,是越來越多農村家庭尤其是貧困家庭不再信奉「讀書改變命運」。 我心裡咯咚一下,都9012了,竟然還有人信奉「讀書無用論」?
  • 雙色球074期開獎煥然一新,「金手指」換人了,彩民命運能否改變
    雙色球074期開獎煥然一新,「金手指」換人了,彩民命運能否改變?雙色球自發行以來已經陪伴彩民經歷了17個春夏秋冬,在雙色球開獎的這些年中,搖獎機的啟動一直都是由主持人開啟的。雖說彩票開獎號碼都是隨機的,而且彩民中獎只能靠運氣,但這5位彩民還是應該謝謝印小天的「金手指」,畢竟是由他啟動了搖獎機。我們常說換種方式換個運氣,也許正是由於印小天啟動了搖獎機才隨機出現了這幾個號碼,讓這幾位彩民獲得了一等獎。
  • 現實版《放牛班的春天》,讓改變「互相看見」
    一個月前,一段山區小學的孩子,用架子鼓、貝斯、吉他等樂器,熟練演奏著歌曲《為你唱首歌》,在快手平臺上傳播,得到盛讚。據報導,視頻的拍攝者是貴州六盤水海噶小學一位名叫顧亞的老師,在這所海拔2900米的山區小學,他組建了校園搖滾樂隊,帶領學生們彈吉他、敲架子鼓,熱烈的節奏燃翻了寂靜的大山。網友紛紛大呼:「這個視頻給我看哭了!」
  • 他是「大眼睛女孩」背後的男人,用相機改變了500萬孩子的命運
    ▲解海龍從1991年開始,解海龍走過了26個省區120多個縣,用影像真實地記錄了中西部地區和貧困山區的教育現狀和失學兒童的困境。作為推動希望工程的攝影師,解海龍用他手裡的相機改變了千千萬萬的孩子和家庭的命運。
  • 要想教育好孩子,請先教育好自己
    他在學校學到再多、再正確的東西,可是缺乏父母的正確示範和引導,只會給孩子心中埋下懷疑的種子。如果小城裡有早教班,我當然建議經濟條件允許的可以去送去。可是對於一個不到兩歲的孩子來說,這樣的折騰實屬沒有必要。我跟朋友說:想要教育孩子,首先教育自己。
  • 2021年專升本考試,改變自己命運
    對於將要參加2021年專升本的孩子來說,特別是想參加全省統招專升本考試的孩子來說,這次考試,就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讓自己活得更好,所以才會堅持學習,力爭在這次考試中,改變自己。一般來說,現在就讀專科或者就讀五年一貫制的孩子,學習基礎都不是很好,相比於已經考上正規本科,特別是那些已經進入到雙一流或者985211院校的同學們,這些孩子的學習成績,當然是差。
  • 看見孩子,其實就是看見自己
    父母需要孩子依賴她,這種心理需求十分強大,而孩子為了滿足父母的心理需求,會犧牲自己的發展來迎合父母——《接納孩子》董潔兒子很心疼媽媽,也想保護媽媽,所以他總是在考慮,在做著超越這個年齡的事情。董潔這位媽媽似乎忘了孩子需要有自己的成長過程。
  • 《靈異第六感》:我們只看見自己想看到的
    本電影是衝刺奧斯卡的經典作品,雖然是一部「鬼」片,主題內容卻是說人間溫情,看完電影後,當時自己真是淚流滿面啊!本部電影從頭到尾貫穿2個道理:1.克服恐懼的最好方式就是直面恐懼。2.我們只看得見自己想看見的。
  • 璽禮教育王振亞:教育改變命運,立志做國內最知名的民辦學校品牌
    生於上世紀80年代,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大多只有高考一條路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王振亞也不例外,然而他有嚴重的偏科問題,英語從未考過及格,最終抱憾未能考入心儀的名牌大學,這一直是他心中難以釋懷的遺憾。然而高考的挫折並沒有消蝕他的意志。他始終堅信「教育改變命運」,決意不讓自己的經歷在別的孩子身上重演,幫助每個想要通過學習之路改變自己命運的孩子。
  • 他們這樣做成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不然,真的難以想像,也許都已經跟我老公離婚了,或者,即使沒離,家裡也是雞犬不寧的吧。改變最大的就是自己啊!!!從2014年11月開始持念《楞嚴經》和《楞嚴咒》到現在,身心、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佛陀說「萬法唯心造」,一點都不假。調理好「心念」,外部的世界一定會跟著改變。
  • 父母的管教不當,會改變孩子的命運
    為人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感受的和我們做父母的是一樣嗎?決定孩子意識和思維質量的高低,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外界因素,而是對孩子的理解和管教孩子細節的培養及方法。如何讓孩子感受愉快的成長,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一起來聊聊關於教育孩子的幾點誤區?
  • 普通人想改變命運,這是最靠譜的一種方式!
    畢業前夕,同學給了他大半個白面饅頭,他吃了整整兩天,每頓飯只捨得吃一口,剩下的裝口袋裡,下次接著吃。曹德旺比任正非小兩歲,雖然曾祖父是當時的福清首富,但是曹家四代的命運到了曹德旺這裡卻跌到谷底。曹德旺小時候經常一天只吃一頓飯,9歲前,他連名字都沒有。
  • 相信自己有改變命運的能力
    對於終身的理想要比較,這輩子你想把自己變成什麼人,你想變成有錢人,變成像錢文忠這樣有學問的人,還是變成像我這樣辦一個教育培訓機構。你要想清楚的是自己喜歡不喜歡、要不要做這件事情。另外,你要比較的是今天和明天、明天和後天、今年和明年、明年和後天,在思想、獨立意識上到底是不是有進步。你是不是從一個沒有思想的人變成了一個有思想的人?從一個模仿別人思想的人變成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
  • 「大眼睛女孩」背後的男人:26年,他用一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可是公家相機只許工作時間給工人拍,不許拿回家去,於是他攢錢買了個自己的相機。八十多塊錢的海鷗相機,相當於解海龍一年的工資,為了不再重蹈部隊裡的覆轍,他開始認認真真地學習。那時候,只要看見《大眾攝影》上自己又獲獎了,解海龍就會買十本送人。
  • 我7歲時曾想自殺:多少孩子,毀在了中國式父母的「打罵教育」上
    經常會聽到媽媽們說:孩子昨天晚上一晚上沒有回來,回來後我必須要揍他一頓了!不然他不長記性。很多媽媽們就會說:我們孩子也是,不打他更是記不住。在我們傳統的教育理念中,父母打罵孩子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孩子和我們是一樣的,他們會從父母惡略的言語中否定自己的價值,也會從父母的打罵中減少對父母的依賴,慢慢只剩下恐懼。中國式父母的打罵教育,正在極大影響孩子健康、自信的成長。
  • 被遺棄的10000具「屍體」,改變了無數孩子的命運!
    正是這些在別人眼裡不值一提的垃圾,卻改變了無數緬甸孩子的命運。他是當地的一個商人,小時候就跟著父母移民到新加坡。學成歸來之後,他又回到緬甸創業。儘管自己已經過上了別人羨慕的生活,但當他看到這些孩子,徒步幾小時只為上學時,他為這些孩子感到難過。他想,如果能減少孩子走路上學的時間,他們就有更多的機會完成學業。而這,也是孩子們擺脫貧窮的唯一機會。
  • 《月是故鄉明》王茜華改變了他的命運
    但是王茜華的到來改變了他的命運,讓他的人生從此也可以過得有姿有味。他就是年輕一輩中最懶的人賈勝利。圖片來自網絡這個人物剛剛出現在我的視野中的時候就覺得他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成天只知道混吃混喝,想要改變他真的很難。但是難並不代表無法改變,只要投其所好必定會一擊必中。
  • 西藏拉孜縣大學生扎西平措:從大山走出的孩子相信知識改變命運
    作為從大山裡走出的孩子,他心裡始終有個信念,就是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  是的,教育和知識改變了扎西平措的命運。扎西平措小學就讀於拉孜鎮中心小學,成績優秀的他考入了浙江省紹興市西藏民族中學。可沒想到的是,就在初中升高中的前夕,他的父親卻要求他輟學回家務農。但是,倔強的扎西平措不甘這樣的命運安排,和父親談起了「條件」:如果他能考上高中的話,父親就得同意他繼續求學。
  • 當社會階層固化,讀書還能改變命運嗎?
    教育,可以改變命運嗎?我今天要講的主題是「教育改變命運」,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個觀點,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但是,有時我們看到的又是另外一回事。首先說大家相信它的地方。我在《文明之光》中裡講過一個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