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井荷風是日本的柳永嗎?

2021-02-19 文化客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讀永井荷風的小說時,總會想起這首柳永的《鶴沖天》。這首詞是柳永早年之作,他因為參加科舉考試落榜不第,心中難免失落不甘,所以寫詞進行排解。詞人恃才傲物,後來索性長期流連於坊曲之間以此作為反抗。

這般流連,也可被看作是一種隱逸。大隱隱於市,永井荷風亦是如此。他曾說,「西洋近代思潮像過去一樣使我們昂奮刺激,但首先現在的我們更加厭惡和絕望……我更崇拜那些心性安然、恬淡度日、不慍不怒、頤養天年的中國隱士。在這裡,江戶時代和中國的文學美術又使我感到無限的慰安。」從人生經歷來看,永井荷風與柳永及其肖似,他們同樣選擇了在風月之地「市隱」的生活方式,也同樣從中汲取靈感進行文學創作。煙花巷中,佳人們的一顰一笑引發了無數故事,也觸動著文人的心弦,被他們傾訴於紙上,在傳唱中引發迴響。但兩者之間也存在不同之處:被歌伎乞詞換取資助,是柳永落第後的謀生之道,他也並沒有徹底放棄功名之心,歷盡坎坷後還是踏上了仕途;而永井荷風則是出於叛逆、反俗、反戰、懷古的本性,主動接觸下層女子,並醉心於江戶風情的庶民生活。他一生避免朋黨比周,力圖保持清醒獨立的自我,用寫作來拒絕封建倫理道德和軍國主義暴政的幹涉,進行消極的藝術抵抗。永井荷風的筆就是他的武器,用來維護自己的信念,也直指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對表面西化實則落後、道德至高卻是偽善的社會醜惡現象加以諷刺和批判。同時,他的筆也是他的撫慰,他懷念傳統之美,道盡世態炎涼,雖著眼在秦樓楚館,卻不像柳永那樣濃施予情,而是用世道變遷作為對比鏡像,展現男女交情之際所顯露的複雜人性。

永井荷風

人心本就是複雜的,唯有不迴避才能將其看清。正因為對愛與傷害都深有體會,永井荷風才力求在捕捉美的同時去反映真實。在小說中,他塑造的美往往展現於醜惡之中,甚至在同一人物身上也可以美醜交織,隨時轉折互映,也正因此更顯一瞬之真、一時之美的可貴。他的筆因家傳漢學底蘊深厚而富有詩意,又因日本傳統美學影響而走向空寂——畢竟「人間萬事轉頭空」!永井荷風認為,「凡是無常無告無望的,使人無端嗟嘆此世只是一夢的,這樣的一切東西,於我都是可親,於我都是可懷。」

雖說煩惱不可避免,永井荷風的態度仍是非常明確的。在他看來,不管命運將人引至何方,個人並不比社會渺小,只要堅持真實做自己,就是遠勝偽善的存在,而真實又往往顯於真情之中,真情則多見於男女之間,所以他選擇直面人慾進行創作。在他筆下,人慾是可以顛覆大眾認知的。無論是愛還是仇恨,更放不下的都是男人,更承擔不起的也都是男人。男人永遠難以忘懷過去,女人則是活在當下,若有機遇便牢牢抓住,隨時能夠放眼未來。良家女子雖多柔弱,也能從命運的打擊中站起來,閱盡滄桑的煙花女子更是不懼命運捉弄,能忍下心中傷痛,再從傷口裡開出花來。

《地獄之花》

作者: [日] 永井荷風 
出版社: 雅眾文化/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雅眾文化
譯者: 張達 
出版年: 2018-2


不論是在《梅雨時節》中君江最後又一次遇見川島,還是《濹東綺譚》裡作者創作小說《失蹤》男主角與妻子的結合,在性別歧視、看低女性的時代,永井荷風能夠讚美女性、欣賞其堅強的一面,是非常難得的,同時他又能在命運造就的覺醒與堅強中力現自我與人情之美,這一點更為可貴。對於在泥潭中掙扎的婦女來說,世事造化皆可忘懷,能在這樣的女子心中留下痕跡,讓她們上心記住的,必然是動了真情。

電影《濹東綺譚》

而他會用「荷風」這個雅號作為筆名,也是因為十幾歲住院時愛上了一名叫「蓮」的護士,從此選擇自稱「荷風」,守護花朵般美麗的女子。這個跟隨他終生的名字,可謂是他一生所作所為的見證——他所關注的女性,在他人看來,是掙扎在命運泥潭中的下層人物,而在他看來,她們都有著「出淤泥而不染」的光彩,所以怎能不去化身為風、殷勤守護呢?他愛她們,就像愛俳句、狂言、淨琉璃、歌舞伎、浮世繪、草雙子……而這所有的江戶藝術和煙花女子一樣,終會消逝。「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唯一挽留的方式只有讓它們在創作中登場,於是,永井荷風選擇「忍把浮名,換了淺酌低唱」——

雖然他最終孤獨謝世於陋巷之中,未能有「眾名姬春風吊柳七」的場景出現,他依然「自是白衣卿相」。

文|  徐展

相關焦點

  • 今天出生的作家:永井荷風
    永井荷風(1879~1959),日本小說家、散文家,原名永井壯吉,別號斷腸亭主人、金阜山人等,是日本唯美主義文學流派大家。他1902年發表《地獄之花》,是其早期作品中的代表。該作品深受左拉自然主義思想的影響。
  • 永井荷風與晚明詩人王次回
    近代日本文學界受中國留日精英影響,對次回詩亦多有喜愛鼓吹之情。永井荷風與王彥泓,周朝暉與永井荷風,藉詩卷文章而跨越時空,神交意會,結締因緣。十幾年前旅日期間開始系統接觸永井荷風的文學作品。尤其對荷風的《斷腸亭日乘》愛不釋手。出乎意料的是,在荷風的文章和日記裡,居然接觸了不少原先不熟悉或根本沒聽說過的中國作家作品。
  • 永井荷風:天生招黑體質,一生叛逆不羈,江戶風物最後的守護者
    永井荷風(1879-1959),本名壯吉,出生於東京官宦家庭,日本近代唯美主義的重要作家。日本文學史上,他最早擺脫了自然主義文學傳統的束縛,並且創立了唯美主義文學風格,極大影響了之後的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等唯美派作家。永井荷風自幼喜愛文學,但更喜歡女色,18歲就流連於有名的吉原花街柳巷。
  • 悲情作家,浪子柳永
    說起柳永,就和大宋朝的招牌文學宋詞糾結在一起,談宋詞不得不說柳永,說柳永不能不提宋詞。倘若說唐詩的神採在於李太白的瀟灑飄逸;那麼,大宋詞的風韻正因柳屯田而浪漫多情。柳永(公元987一公元1053)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宋仁宗景佑元年進士,授睦州團練推官,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
  • 戲說柳永:作詞,我是認真的
    在杭州住下來後,柳永遍覽周邊形勝之地,沉醉於聽歌買笑生活,很是荒唐了一陣子。在杭州晃蕩了幾年之後,1008年,柳永終於玩夠了,這才決定離開杭州,趕赴京城去參加科舉。所有這些,都使年輕的柳永心情激蕩,躊躇滿志,認為自己勢必能夠蟾宮奪桂,高中魁首。可是,再優美的流行歌曲,都不能用來當作定國安邦之計。雖然柳永在考場之上奮筆疾書,下筆千言,文字洋洋灑灑好似永不枯竭的長江之水,自認為才情高絕無人能夠匹敵。可是,如此自信滿滿的柳永居然初試落第了。
  • 柳永: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他的詞曲細膩動人,深情款款,寫出了青樓女子的心聲,說出了她們心中的哀怨,一下子廣受歡迎,柳永也因此在市井聲名鵲起,成了名噪一時的平民偶像。柳永來京是為實現夢想的,不是來風流快活的,這點柳永一刻都沒有忘,十幾年的教育不可能被幾夜的枕邊風就吹散。柳永骨子裡也是一個很正統的人,只是他比別人多了點輕狂,他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實力和才華,他是來「取」功名的,而不是來「爭」功名的。
  • 浪子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戚氏》)」公元1008年,一個天性浪漫、喜歌好舞的年輕人,一來到這個繁華錦繡的大都市,便無可避免地被深深吸引,耽溺於歌舞享樂中。這個年輕人就是柳永,此時的他早已憑藉《望海潮》中「重湖疊巖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一句名滿天下,詞作更是廣為傳唱。次年,25歲的柳永第一次踏進科舉考場。年少氣盛的他,意氣風發地寫下了一曲《長壽樂》,「對天顏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等恁時、等著回來賀喜」。
  • 【詩詞】柳永-《蝶戀花》
    前 言柳永柳永已逝,柳詞卻仍在世代吟誦。柳永接著,「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的慨嘆。「無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柳永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蕩,頗具波瀾。
  • 柳永:北宋娛樂圈的超級巨星
    他停下了腳步,在這個溫柔鄉裡瀟灑地「雲遊」了六年,這六年裡,柳永名聲鵲起。六年後,志得意滿的柳永參加了人生中第一次科考,此時的柳永才名已在蘇杭、汴京盛名在外,文化圈內早就有了柳永這一大才的名號。然而,柳永落榜了,理由是:才華雖好,但是所寫詞作均為靡靡之音,與主流價值觀不符,被真宗皇帝親自咔嚓掉了。
  • 晏殊批評柳永品格低,還有人說他爛俗不正經,柳永詞真的爛俗嗎?
    在我心裡,柳永應該算是李後主之後,蘇軾之前,對詞的發展影響最大的詞人。在柳永以前,像什麼《蝶戀花》、《菩薩蠻》、《玉樓春》都是很短的小詞,而柳永詞的曲調都比較長,是慢詞長調,但值得注意的是,柳永並不是慢詞的創始人,早在中晚唐就有了這種形式的詞。
  • 柳永《雨霖鈴》翻譯及賞析
    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北宋著名詞人。他的詞在他生前即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據《避暑錄話》記載「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對於柳永詞的藝術造詣,歷來被人稱道。如劉熙載《藝概》說「耆卿詞細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於敘事,有過前人。」《四庫全書題要》稱」詞自晚唐、五代以來,以清切婉麗為宗,至柳永而一變,如詩家之白居易。
  • 名篇名誦 | 呂中詠誦柳永《雨霖鈴》
    柳三變,字景莊,家中排行第七,也稱柳七,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在外地困頓遊蕩十多年的柳三變,在這一年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柳永,第五次參加科舉考試。這一年朝廷開「恩科」取士,也可以說是仁宗皇帝對柳永的一次特別開恩。50歲的柳永進士及第,二哥柳三接與他同時登第,一門三兄弟,都是進士及第。按宋制,三甲為初等幕職官,柳永授睦州團練推官、從八品。步入仕途十幾年,柳永一直任地方小吏。有一次,他進京辦事,想走走後門,便去拜訪擔任宰相的詞人晏殊。
  • 柳永:在以雅為主的正統文化圈寫俗詞會多麼艱難?
    且看在宋朝同樣是作詞,也有雅詞和俗詞之別,寫俗詞的作者同樣不受待見,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柳永了。柳永這一生大多數的歲月都屬於「野生文人」,再加上行為浪漫,生活作風也不登大雅之堂,被「正統文人」給了不少白眼。比如晏殊因為喜歡提攜後輩在當時非常有名,他提攜過的有比如範仲淹、宋祁、梅堯臣、歐陽修等。但是後來柳永去見晏殊,晏殊就問他說:賢俊作曲子嗎?
  • 《地獄之花》中永井荷風的反逆精神
    內容提要:永井荷風是日本文壇唯美主義作家代表之一。在討論永井荷風作品和思想時,不能忽略他的反逆精神。而其反抗精神在其青春時期最為激烈明顯地表現出。本文將目光聚焦到其青春時期,以該時期的代表作《地獄之花》為切入點,通過文本分析,考察荷風的成長背景來探討小說中潛藏的荷風反抗精神的實質及其影響。
  • 【宋詞裡的長相思】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柳永原本是一個書生,一心想好好讀書中個進士,弄個一官半職,平步青雲,光宗耀祖,和其他讀書人沒什麼不同。第一次上京考試,他本來以為閉著眼睛都能金榜題名,哪成想,連個名次都沒混上。科舉是一座獨木橋,金榜題名的人少,落第者無數,沒考中很正常。按說,柳永才高八鬥,一次考不中還有第二次,搞成後來的局面,跟柳永好填詞不無關係。真是應了那句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小馥講故事之柳永「今宵酒醒何處」
    提到愛酒的文人,那一定少不了柳永,他的一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更是流傳千古,成為千古絕唱。今天,小馥就要來講一講柳永與酒有關的那些詞作和故事。柳永,北宋婉約詞派大家。他灑脫不羈,喜歡市井的煙火氣,醉心於楚館秦樓,風流快活。他填詞的同時能把自己養活,是一位以稿費過活的文人。
  • 柳永: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昨天晚上做夢去松溪中峰寺進香,事畢走出寺門欲離開時,突然看見一個身著青袍的枯瘦僧人,正拿著一把掃帚弓身掃地,心中一凜,這扮相不正是少林寺的掃地僧嗎?想上前問個究竟,不料掃地僧已經朝我走來:「施主請留步!」「師傅何事喚我?」「汝可知我是誰?」「您莫非就是金庸筆下的掃地僧?」
  •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柳永
    【作品簡介】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由柳永創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是柳永寫羈旅失意客中思家的代表作之一。上闋鋪寫深秋景象,「霜風」三句,以領字「漸」導引,表達出時間之推移並展開空間的層次和深度。「長江水無語東流」更增無窮傷感,耐人尋味。下闋直抒鄉愁。「想佳人」這幾句,嘆已之飄泊,以懸想對方之思我比較,相思沒有落空,感情纏綿悱惻。
  • 品讀 | 柳永《雨霖鈴》
    名著名篇 | 音樂歌舞 | 影視戲劇 | 繪畫藝術《雨霖鈴·寒蟬悽切》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 刀郎和柳永 ――兩個相隔千年的音樂難兄難弟
    話說北宋年間有個叫柳永的年輕人,他的詞寫的那叫一個火,當時的人「不願穿綾羅,願依柳七哥;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中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就像現在的追星族一樣追他,火的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唱他詞的,火的連皇帝老子都對他羨慕嫉妒恨,所以柳永三次參加公務員考試都被皇帝給啪死了,說柳童鞋你考公務員幹嘛,去寫你的詞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