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的潔而精川菜館

2021-02-27 看懂上海

坐落在南昌路雁蕩路口的高齡飯店「潔而精川菜館」近日重新開業,它以經營揚幫、川菜為特色。畫家吳湖帆、劉海粟、程十髮,戲劇表演家丁是娥、袁雪芬,電影藝術家趙丹、白楊,還有滑稽表演藝術家姚慕雙、周柏春等等都是這裡的常客。  

原先潔而精的老店開設在上海婦女用品商店後門的興安路上,據說是小鳳仙所開,經營的是雲南菜點的茶菜室,後又傳說被董竹君女士接盤,改為潔而精川菜茶室,再後來傳到老闆向德增手裡,開始經營川味菜餚揚州點心。據考證,從上世紀40年代起,店名更名為潔而精川菜館。

上海人都知道雁蕩路美食一條街。短短一條街的末尾、緊挨著科學會堂和復興公園的潔而精川萊館(雁蕩路82號)創建於1927年。店齡雖稱不上「期頤」,卻也有「九甸」,50年代時,潔而精已經演變成家庭式飯店,據說董竹君還做過一任女掌柜。

老一輩人都說,那裡價格公道,一些老上海食客甚至冠以它「用菜一枝花」的雅號。住在附近的小夫妻經常在休息日去那裡吃飯,其中比較羅曼蒂克的幾對還會在飯後去復興公園跳舞或者兜兜淮海路,有點舊派小資的腔調。

實際上,潔而精在1927年剛開辦之時,並非是川菜館,而是一家滇幫菜館,飯店的位置也不在這裡,而是在法租界的麥賽爾蒂羅路(今興安路)133號。當時,因其經營的滇菜接近川菜的風味,適逢北伐軍進駐上海不久,官兵中四川、雲南和貴州籍的人士不少,生意倒也不錯。後因經營不佳,飯店曾一度瀕臨倒閉。

1958年,中央領導在上海科學會堂視察時,當了解到參加此次活動的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就餐無處著落時,就建議「讓潔而精搬來科學會堂為科學家們服務嘛。」此後潔而精川菜館就從興安路搬到了毗鄰科學會堂的現址。

沿南昌路過潔而精川菜館,就是科學會堂

1937年,一位名叫向德增的老闆接手了這家飯店,為挽救殘局,他慕名聘請當時風靡上海的川萊四大流派之一廖海澄派嫡系傳人呂正坤助陣,轉營川幫菜餚和揚幫點心並改店名為潔而精川菜菜館茶室,主供香酥鴨、青豆泥、生爆鱔背、水煮牛蛙、文思豆腐羹、神仙雞、煎蝦餅、麻婆豆腐等正宗川味菜餚,這才使「潔而精」有了轉機。

此後,潔而精越做越好,至20世紀30年代後期,潔而精所經營的川菜在滬上已有一定的名氣,再加上一些文藝界著名人士也經常光顧潔而精,更為飯店贏得了聲譽。

幹煸牛肉絲(左)、麻婆豆腐(右上)、青豆泥

周恩來總理最愛吃「幹煸牛肉絲」,據說當年乾隆下江南時,隨身帶的一道御膳,唯其保鮮期長,耐吃味長而傳到民間,經潔而精名師的改良而自成特色,鮮香可口,味道更濃。

電影明星趙丹最愛吃的「青豆泥」,據說是一道揚州點心,經潔而精大廚的改革創新,變成了甜美爽口,以不粘碟、不粘調羹、不粘嘴的「三不粘」而聞名滬上。

著名書畫家吳湖帆愛吃的「麻婆豆腐」,至今點擊率很高,當年他提議「野鴨+糯米」的野鴨煲,一炮打響,如今成為店家與顧客互動所創造的名菜典範。

著名書畫家劉海粟最愛吃的「生爆鱔背」,活色生香,味道久長,1976年劉老揮筆題字 「其味無窮」;而書畫家錢君匋對「陳皮牛肉」也情有獨鍾,他就喜歡陳皮的香氣濃鬱。

進門處的玻璃屏風上刻有劉海粟的題字:其味無窮

黑框玻璃門廊、淡黃色明鏡招牌、西式暗紅磚牆、以英文註腳的招牌,90歲高齡老字號潔而精川菜館前些時日重裝回歸。不少老食客驚奇地發現,老店原來那個紅柱白匾的中式門臉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氣現代的裝飾風格。就餐環境雖然因時而變,但那份傳承了90年的老味道還在。上了年紀的老食客照常而來,年輕的新食客也被吸引過來。

一位年過六旬的劉先生夫婦說,自己以前住在附近的太倉坊,從家小弄堂裡穿出來就是雁蕩路,所以過去經常與夫人來潔而精。上海的川菜館很多,但他們吃慣了這裡的老味道。現在搬到閔行去住,來這裡的機會不多了,但只要到市中心吃飯,首選還是這裡。 

顧客中還有不少年輕人,三三兩兩坐一桌,點上幾個菜,聊聊天、對著窗外的雁蕩路發發呆。一位30多歲的食客邵先生說,自己對這家店蠻有感情的,小時候每次自己饞肉了,他媽媽就會讓他拿著鐵飯盒來這裡外賣一份魚香肉絲。「拿著飯盒,一路走回家,那香氣從盒子裡都能透出來。」

潔而精川菜館上一次裝修已經是5、6年前了,風格比較老式,這次潔而精川菜館除了「門臉」變化較大,內部也大變樣:內牆以孔雀藍為主打色,配以白色的臺布,清新亮眼;大廳中央頂部懸掛了一個歐式吊燈,散發著黃色光暈,非常典雅;二樓的部分小包房改為散桌,據說這是為了順應如今家庭消費者增多的趨勢。重開至今,老店客源中有三四成是年輕消費者,比裝修前多了不少。不過,原來富有地方特色的以四川著名地名來命名的小包房還保留著,「重慶」「天府」「合川」「南充」等等。不少老食客打電話,就要預定當年的包房。

再詳細說說一個屬於潔而精的故事,有一對老夫婦他們就住在邊上的「上海別墅」裡,老先生九十多歲的時候每天還騎著自行車去上班,為一家公司做顧問,因為他的英語很棒。(忍不住感嘆這才是真正的上海老克勒!)老夫婦經常來潔而精,幾十年如一日,坐同一張桌子,同一個位子,經常點的就是糟溜魚片、油爆蝦、紅燒划水、紅棗蓮心等。2013年老夫人已104歲,老先生雖已故,但他倆把晚年退休後點菜的1600多張點菜買單的單據贈送給店裡,成為了記錄民間口碑的最好見證。

頂早的潔而精(賀有直畫)

雖說做的是川菜,但已經被改良得幾乎變成了本幫菜。現而今常去潔而精的老食客們大多都已經上了年紀,但相信他們並不介意那兒的川菜是否辣得很正宗,更在乎能不能吃出當年的感情與回憶。

部分內容選自:《「其味無窮」的潔而精川菜館》,作者秦文軍

相關焦點

  • 成都美食「小魔女」 把川菜館開到世界的幕後推手
    &nbsp&nbsp&nbsp&nbsp素食館升級可喜初心還在&nbsp&nbsp&nbsp&nbsp後來文茜寫了一本書《吃到天荒地老》,蔡瀾在序言裡說:「懂得吃的人,加上一些靈氣,一定會做。」
  • 孫燕:愛「新」川菜,從品味南堂館開始丨2019十大魅力女川商
    多年來,孫燕致力於保留川菜精髓的同時,充分挖掘底蘊深厚的古蜀飲食文化,融合各大菜系的特色,對川菜進行改良創新,從而打造健康時尚的新派川菜。如今,以「新川菜」為魂,南堂館旗下相繼創立「南堂小館、南堂聽香、赤裡火鍋」等品牌,11家門店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2018 年,公司年產值約1億元。如今,她更醉心於將南堂館進行時尚化、健康化、品質化演繹,形成凝練匠心、獨具一格的「新派川菜」體系。
  • 《我是歌手2019》「阿龍川菜館」踢館成功,四大才子是什麼來頭?
    在昨晚《我是歌手》的舞臺上,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組合「阿龍川菜館」,這個組合一舉踢館成功,不過很多人表示並沒有聽說這個組合,難道這是一個新組合嗎?
  • 最近火了的「阿龍川菜館」,到底是什麼梗?
    大家知道最近很紅的「阿龍川菜館」嗎?今天,《歌手的秘密》就揭秘了這家店裡的四個招牌菜。
  • 和雅川菜館連擺四年「餃子宴」溫暖百餘名保潔員
    12月21日中午,紡織城街道百餘名保潔員又團聚在紡科路和雅川菜館裡享受「愛心餃子宴」。據了解,這家川菜館已連續4年請保潔員吃餃子了。當天中午,位於灞橋區紡織城街辦紡科路「和雅川菜館」就像被包了場,轄區百餘名保潔員團聚在這裡有說有笑。大夥還沒坐定,一道道菜餚就端上了餐桌。
  • 福布斯旅遊指南公布2020年度餐廳,川菜館「川江月」入選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文/Jennifer Kester,撰稿人《福布斯旅遊指南》最近頒發了2020 Star Awards,評選了豪華酒店、餐廳和水療館的翹楚。這家餐廳既是品嘗美食的佳處,又幫助食客認識了經常為人所誤解的川菜。掌舵人江振誠讓人們看到,川菜絕不僅僅有火熱的辣椒。從椒麻野菌鴨肝凍到秘制香辣帝王蟹,15道菜的賞味菜單內容十分豐富。永利皇宮營運長Frederic Luvisutto對我們說:「川江月讓賓客了解了川菜燦爛的歷史和文化。我們的目標就是重新解讀川菜的美味,並將其呈現給全球。
  • 深圳好而不紅的正宗川菜館,傳承川菜精髓的鹽幫菜,能吃到就是福
    深圳川菜館倒是不少,要說被稱為網紅川菜館的也實在是多,但要是論好吃,恐怕叫不上來幾個了吧。小雲哥,就有那麼點意思,店不紅,但口味絕對一流,川菜典範,而且專營地道四川自貢鹽幫菜,食材地道,口味地道,這川菜,了得。
  • 陪伴成都人24年的地道川菜
    作為一個四川人,川菜對我來說太日常了。但當某天真的離它很遠時才會意識到,這個味道早已融在骨子裡,才會在回成都吃到久違的味道時,竟然有點想哭。 陪伴的力量非常強大,正如明婷小館這家地道川菜,24年來一直以老味道陪伴著成都人。
  • 櫻桃姐測評:在成都吃這兩家老川菜館,帶這些葡萄酒很搭
    美酒離不開美食,今天寫美酒的同時,要寫兩家餐廳,都是開了幾十年的老川菜館。一家是以做河鮮為主的隱匿在市區居民樓的一方空地間,環境幽靜的老店。一家是《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來成都也要來打卡的地方。疫情以來,許多餐廳都早已恢復營業了。所以,每當不想做飯的時候,我就帶上美酒,去挨個兒吃因為疫情而很久沒有去吃的餐廳,用自己的消費來為喜歡的餐廳投票。
  • 本土川菜館躥紅山城 楊恭如等女神一致盛讚
    觀音橋再現傳統川菜大店。「男神」、「女神」的盛讚與推薦,讓這家重慶本土川菜館一時間躥紅山城。在這裡就餐,可以有機會一睹「男神」、「女神」明星風採,和明星「親密接觸」,合影留戀。楊恭如、楊舒婷、穆婷婷、巴渝笑星等明星一致盛讚。
  • 川菜=火鍋+麻婆豆腐+夫妻肺片?呵,我建議你去吃吃這家私房川菜館.
    這家之前在香港引得霍啟剛夫婦和甄子丹、劉嘉玲等大佬常駐的私房川菜館,在上海重開不到三個月就高朋滿座了。老饕敲定菜單,友人置酒高堂,鄧師傅親臨案前,於是觴以清醥,鮮以紫鱗,吃到了甚是圓滿的一餐。而包席館子,雖由近代川菜創始人藍光鑑改良簡化,但依然講究食材,氣氛高雅,口味以五味調和、清鮮醇濃為主,麻辣味的菜餚只佔十之一二。南興園的主理人鄧華東師傅,師從藍光鑑傳人孔道生的大弟子陳廷新大師,是近代川菜的傳承人。
  • 溫州這家川菜館,竟讓水煮魚甘願當配角!
    食堂君有時候會很無聊 搜索一些關鍵字比如:福建人吃辣...嗎字還沒打完 就出來這個所以 據網絡統計 福建人吃辣能力倒數第一水煮魚一直都是川菜館的寵兒 然而在這家川菜水煮魚竟然成為了配角!還讓吃辣能力倒數第一的福建人...
  • 從經典川菜「魚香肉絲」的興衰縱橫談老川菜何去何從!
    可是為什麼大家能記住的川菜,還是那些諸如麻婆豆腐、宮保雞丁、開水白菜這些呢?」「假設有一天我不再為鬥米折腰的時候,我想為了老川菜的情懷開一個追隨至味的川菜館。不過這或許是一個遙遠的夢······」看著劉老闆一臉的痛苦,為了打破這沉寂的氛圍,我接過了話題。
  • 上海 | 那些好吃的川菜都藏在哪裡?
    這次,天團精選了6家藏在魔都街頭巷尾的川菜小館,趕緊和我們一起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味覺之旅吧。華華川菜館號稱是魔都人的「初戀」!從吳江路到奉賢路,再到現在的大沽路,已經快30個年頭,依然保持著最初的味道。人均50+的價格可以吃到撐,而且每盤菜的分量不是一般的大!這也是華華川菜館多年來火爆的原因。
  • 重慶女子將川菜館開到香港 明星大腕成常客
    1986年到香港發展,後來經營起一家名為「四姐川菜」的私房菜館,廣受食客追捧。眾多香港政要、商界精英、明星大腕等成為「四姐川菜」的常客。■ 感言:在香港要是想家了,就到四姐這裡來,四姐給你做家鄉菜!「四姐川菜」私房菜館隱匿於香港最繁華的灣仔告士打道,就在一棟被其他建築包圍的大樓裡。要找到這家私房菜館,只能靠熟人推薦、到當地美食博客上尋蹤或從賓館的門童處打探。
  • 李佳豪:根植川菜做創意,好看好吃好玩!
    在片中,我們看見了很多熟悉的身影,李佳豪便是其中之一,在第三季第二集中花了近十分鐘講了李佳豪以「難登大雅之堂」的川菜為基礎,融合分子美食,西餐,中國菜各大菜系的特色,創作出高雅的創意融合菜。李佳豪的創意菜,根植的「土壤」是川菜。因此,鮮椒醬等辛辣味的四川醬汁和調料,在他的創意菜作品裡,常有運用。比如,他做的創意口水雞,利用分子美食技術低溫慢煮,保持雞肉的鮮味和營養,融入西式的裝盤,更自由、更代化。同時,卻使用了油辣子、花椒油等地道四川醬汁,保持複合麻辣的川菜口味。
  • 誰說downtown沒有好吃的川菜?唐人街這家開了三十年的川菜小館,我們幫你找到了!
    Chinatown的川味軒作為村裡最早的川菜之一(或者沒有之一?),有名氣,但人氣不至於太誇張。但味型是很規矩的小麻小辣,牛肉也按傳統用精瘦肉(而不是更討好的的帶筋牛肉之類),也彈嫩易咬,香菜香氣夠,唯一的漏洞是少了點睛的白芝麻。
  • 小洞天麻辣奉獻:地道風味虜獲川菜迷的心
    中國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麻、辣、鮮、香,一經染指便讓人慾罷不能,誘得人們一而再再而三前往四川大快朵頤。於是乎,川菜館在各地遍地開花,在我們韶關,有家專做川菜的老字號【小洞天川菜館】,不知道俘獲了多少韶關人的心!為了還原四川味道,身為四川人的小洞天川菜館的郭老闆,專門遠從重慶運輸材料到韶關,並邀請了多位資深四川廚師坐店掌勺。讓韶關的吃貨足不出韶關,便能品嘗到成都經典川菜的味道。
  • 常州這家霸氣川菜館,連續30天5折轟炸!
    吃貨密探線報,新開的一家正宗川菜館作為對川菜情有獨鐘的的吃貨,剛聽到就立馬趕來了這裡!(文末超勁爆福利,等可愛的你發掘)     川香回鍋肉     作為川菜中的經典美食     魚香肉絲     一道非常神秘的川菜,名字中有魚,卻吃不到魚,但這根本不妨礙大家對它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