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美食「小魔女」 把川菜館開到世界的幕後推手

2021-01-09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3月的成都,春已繁盛。

&nbsp&nbsp&nbsp&nbsp太古裡的一家商店門口,聚集了一群等待偶像籤售活動的少男少女。

&nbsp&nbsp&nbsp&nbsp喧囂場所隔壁,小小的巧克力店裡,文茜以手託腮,側著臉看窗外的青春,一副優雅的氣韻。這個成都美食圈裡的「小魔女」,走過蓉城大街小巷無數餐館,一筷一箸,一筆一評,用十多年時間,只做了「吃」這一件事。最後,吃到海外,吃成了幫別人把餐館開到國外的「餐館推手」。

&nbsp&nbsp&nbsp&nbsp從電視臺主播到美食界魔女

&nbsp&nbsp&nbsp&nbsp文茜的微博號名字是「美食小魔女」,這個看來略萌的ID,最 開始是同事同行喚她的暱稱,後來慢慢成了綽號,綽號又慢慢成了江湖名號。人的名,樹的影,這個「魔女」的名號,曾經經歷了一番「市場考驗」——據傳,只要她好評點讚過的餐館,沒有不火的。

&nbsp&nbsp&nbsp&nbsp2001年,從四川師範大學廣播主持專業畢業以來,她走進美食江湖,已有17年。「最開始在遂寧做新聞主播,後來到了成都,開始寫專欄。」文茜說話的語調很平,沒有太大的起伏,無論說起自己的過往經歷,還是人生心得,大多數時候,她都會想一想,然後平鋪直敘,有一種微妙的樸實感,「專欄寫著寫著,就開始做美食評論了。」

&nbsp&nbsp&nbsp&nbsp人淡如菊,並不能掩蓋文茜天真和滄桑的混合感。年輕的時候,與她「文會」的幾位專欄老師曾經一度不知道她的年齡,年長她許多也錯以為她是同齡人,約了一同吃飯喝茶「見網友」才發現是個小姑娘。小姑娘以不符合年齡的老到氣質,走進了成都的媒體圈,成為一名媒體記者。一邊寫,一邊吃,最後成了食評人。

&nbsp&nbsp&nbsp&nbsp蔡瀾邀她一起「提菜籃」

&nbsp&nbsp&nbsp&nbsp從遂寧到成都,從四川到全球,文茜的美食之旅上,蔡瀾幾乎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註腳。

&nbsp&nbsp&nbsp&nbsp2004年,成都傳奇館子「譚魚頭」創始人譚長安新開了一家門店,蔡瀾受邀品菜,文茜前去採訪。以一隻魚頭為契機,老先生蔡瀾和小女子文茜就此相識。後來蔡瀾回憶起這一段時說,文茜評點食肆,有一種「很獨特的氣質」,讓他印象深刻。

&nbsp&nbsp&nbsp&nbsp而這份印象深刻,促成了3年後兩人的再度合作——蔡瀾開始籌劃《蔡瀾提菜籃》,劍指吃遍全球,他需要一位搭檔,於是想到了文茜。世事奇妙,為了找到文茜,蔡瀾還是輾轉通過了譚老闆,才和「小魔女」搭上線。後者欣然接受邀請,也由此開始,拓開自己更廣闊的「美食地圖」。

&nbsp&nbsp&nbsp&nbsp在匈牙利和當地廚師比擂臺;在葡萄牙逛當地菜市因地制宜做川菜……食物作為線索,文茜的足跡越走越遠。她開始放眼更多不同原料燒出的菜餚,更多不同文化下醞釀的盛具,更多不同環境裡綻放的餐館之美。食之道,不僅止於舌尖,目之所及,耳之所聞,都是配料,有時甚至是主菜。美食的世界裡,形態多姿多彩。

&nbsp&nbsp&nbsp&nbsp素食館升級可喜初心還在

&nbsp&nbsp&nbsp&nbsp後來文茜寫了一本書《吃到天荒地老》,蔡瀾在序言裡說:「懂得吃的人,加上一些靈氣,一定會做。」

&nbsp&nbsp&nbsp&nbsp有靈氣的文茜開始不再滿足於紙上談兵,從評到做,她在轉型。邊走邊吃之餘,她還開始學。到了心儀的名店餐廳,拜師學藝,她的廚藝逐漸累積。

&nbsp&nbsp&nbsp&nbsp到2014年,她覺得水到渠成了,在奎星樓街開了一家素食館子。從寬窄巷子出發只需走10分鐘,但隱藏在居民樓裡,並不好找。選擇素食,是因為覺得這是珍貴的「給食物做減法」。

&nbsp&nbsp&nbsp&nbsp店裡有一道菜,當時很受好評。用西昌米易冰糖和冬瓜一起熬煮,熟後攪拌成羹,放入剔透的玻璃容器,再撒些玫瑰花瓣。這道菜叫玫瑰冬瓜羹,做法簡單,清爽甘甜,看起來十分美好。

&nbsp&nbsp&nbsp&nbsp好吃也好看,是文茜的拿手絕活。把芭蕉殘葉鋪在桌上當桌旗、把青蘋果或者鵝卵石隨意撒一桌子當點綴……在她這裡,吃飯還能有意境,才是兩全其美。

&nbsp&nbsp&nbsp&nbsp素食館開著開著,她實在覺得累,「與人打交道,比和食物打交道難太多了。」升級了這家叫「初心」的館子,她掂量掂量自己的初心,還在,逛吃逛吃這條路,恐怕還得走下去。

&nbsp&nbsp&nbsp&nbsp「餐館推手」把火鍋店開到美國

&nbsp&nbsp&nbsp&nbsp前幾天見到文茜的時候,她剛從深圳回到成都不久,過段時間還得再飛去。手頭上正在忙的事情,是在洛杉磯開一家火鍋店。這店不是自己的,但是從選址、辦手續、裝修再到挑選食材,文茜都要搭把手。作為開店顧問,一個不是特別貼切的比方,她現在是專業的「餐館推手」,專門幫四川的餐館老闆,把店開到國外去。現在主要的海外目標地是美國的夏威夷、紐約、洛杉磯以及拉斯維加斯。

&nbsp&nbsp&nbsp&nbsp時間倒退十多年,在文茜剛剛大學畢業,懵懂地走進美食圈的時候,川菜老闆老趙攜家帶口到了矽谷。Mountain View無數高科技公司的華人員工們,在這裡慰勞自己的中國胃,而老趙最發愁的事情之一,是花椒不能帶進美國。

&nbsp&nbsp&nbsp&nbsp情況在改變。川菜的熱辣數十年經久不衰,甚至越演越烈。這幾年,開到國外的火鍋店幾乎開一家火一家,究其背景,是越來越多的華人走出國門,而原料的國際流通越發簡單和普遍。「把川菜開到國外去。」在許多有這個想法的老闆們背後,文茜是四川第一批進入這個市場和行業的專業人士。餐飲國際藍圖,正在徐徐鋪開。

&nbsp&nbsp&nbsp&nbsp文茜說菜

&nbsp&nbsp&nbsp&nbsp麻婆豆腐 應留住「麻婆」氣韻

&nbsp&nbsp&nbsp&nbsp文茜最喜歡的一道菜,是麻婆豆腐。採訪前查找歷史資料,發現多年前受訪時她就曾這麼說,到現在依然不改。

&nbsp&nbsp&nbsp&nbsp「非要在川菜裡找一道我最喜歡的,那應該就是麻婆豆腐。」在她看來,這一道始於清朝的四川家常菜,最能體現川菜的特色,「『麻』是川菜之魂。」一道麻婆豆腐,配料可以多達七八種,蔥姜蒜、豆瓣醬,一個都不能缺席。豆腐切得大小合適,要先過水瀝乾。鍋要上旺火,油熱熟又不能太過,肉末「嗤啦」一聲倒下去,撒了調料炒出香氣……每一個步驟,在文茜看來都是賞心悅目的,廚房裡的菜,比端到飯桌上的好看太多。廚房裡「噔噔噌噌」的聲音,也格外令人舒爽。一步一個節奏,似乎都能在鍋勺翻騰中,看到1909年陳麻婆名揚成都時的氣韻,彼時萬福橋頭的這家小店,已經和正興園、賴湯圓齊名,詩人馮家吉某日酒足飯飽,揮毫潑墨著《錦城竹枝詞》:「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萬福橋邊簾影動,合沽春酒醉先生。」

&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川菜的發展趨勢裡,「改良」的概念長盛不衰,這讓文茜很為麻婆豆腐擔心。「麻婆豆腐,回鍋肉,宋嫂面,這些不要去改變它,應該把它保護起來。」她曾看到一個很破爛的小店,但是味道很傳統,「我就在想應該保護起來,掛一個牌,寫上這個店建於什麼時候,至今有多少年。新的東西就讓它做新的東西,但是不能把它都混淆了,混淆以後只能代表當代菜,不能代表這是傳統川菜和未來川菜走勢。」

&nbsp&nbsp&nbsp&nbsp火鍋串串 這幾年發展太過繁盛

&nbsp&nbsp&nbsp&nbsp對於成都現在的「美食趨勢」,文茜有不一樣的看法。她並不覺得,隨著成都國際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外國菜在成都的普及率也在加強。

&nbsp&nbsp&nbsp&nbsp「火鍋串串這幾年,發展太過繁盛了。」她看了一眼櫥窗外的太古裡,男男女女在成都市最繁華的商圈穿梭,潮流裡似乎有些缺陷,「以前,出去旅遊的人相對少一點,外國菜顯得稀奇,而現在西餐的發展顯得滯後。」

&nbsp&nbsp&nbsp&nbsp矚目於西餐的發展,並不代表她覺得不該吃火鍋。「我非常贊成吃麻辣,很驕傲,能把辣做成這麼登峰造極的程度,全國只有四川。」她曾寫一篇文章說,麻辣是川人的太陽,辣椒就是太陽的核,花椒就像太陽的光芒,「必須吃,在成都不吃麻辣怎麼行呢。」但是川菜不僅僅只是麻辣,川菜以味型多為特色,有許多經典的口味。魚香肉絲、宮保雞丁、開水白菜,不同的食物,用不同的方式烹調,能展現不同的風味。如果只用麻辣來處理,會有太多的遺憾。

&nbsp&nbsp&nbsp&nbsp成都的餐飲業,正在像她8年前憧憬的那樣發展,餐廳的個性化和差異化更加明顯,餐館的選址更天馬行空。「以前可能因為成都地勢太平,大家沒有習慣往樓上做餐廳。現在,麗思卡爾頓、朗御樓上的私房菜也能俯瞰太古裡的綿綿青磚,老巷子裡藏著不出名的小館子,也做得雅致可人。」

&nbsp&nbsp&nbsp&nbsp美食終極 是一個人寧靜的享受

&nbsp&nbsp&nbsp&nbsp她現在到處跑,自己做飯的時間不太多。有時候朋友會邀請她去家裡做菜,三五好友一聚,聊以貼合她曾經的期待,「與一群朋友,擊鼓赤足而歌,人人貢獻歡愉,載歌載舞於青山綠水之間。」

&nbsp&nbsp&nbsp&nbsp四川人有麻辣胃,出門在外嘗個鮮還好,多幾頓,五臟就會鬧情緒。文茜說,自己天生愛美食,不拘天南海北,走到哪裡,都儘量用當地人的心態,吃當地人的食物。她曾在洛杉磯街頭吃到一家小麵館子,名字像是重慶小面,可做法是地道的成都麵食。「典型的成都醬香味的麵條,澆頭醇厚,吃起來麵條筋道。」吃完尚不盡興,忍不住寫一篇食評,一如當初,又有所不同。

&nbsp&nbsp&nbsp&nbsp這條美食之路格外悠長,一眼望不到頭,不禁想問她,下一步呢?還想做什麼?

&nbsp&nbsp&nbsp&nbsp她想了一會兒,突然笑起來:「最大的願望是回到家裡,做自己最喜歡的菜吃。」

&nbsp&nbsp&nbsp&nbsp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

相關焦點

  • 櫻桃姐測評:在成都吃這兩家老川菜館,帶這些葡萄酒很搭
    美酒離不開美食,今天寫美酒的同時,要寫兩家餐廳,都是開了幾十年的老川菜館。一家是以做河鮮為主的隱匿在市區居民樓的一方空地間,環境幽靜的老店。一家是《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來成都也要來打卡的地方。疫情以來,許多餐廳都早已恢復營業了。所以,每當不想做飯的時候,我就帶上美酒,去挨個兒吃因為疫情而很久沒有去吃的餐廳,用自己的消費來為喜歡的餐廳投票。
  • 這裡的川菜最成都! 看變臉,品功夫茶,吃正宗川菜在御食園!
    雖然歌名是《成都》,可唱出了我們對曾經駐足但又離開了的所有城市的回憶和眷戀。成都,帶不走的到底是什麼?是鄉愁,是小酒館,是川菜,是麻將桌,是清茶一杯,是前任,還是媽媽的一個吻?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小編不知道成都帶不走的是什麼?但小編知道,成都,被帶到走的是什麼?在舊金山灣區,哪裡最成都?
  • 美食 「成都映象」進駐洛杉磯 舌尖上的川菜大步走出去
    大家在品嘗四川美食的同時,也會體會到藝術的氛圍。所以『成都印象』是很精緻的,具有代表性的四川美食,他們的『熊貓湯圓』很有特色,今天正逢中國傳統元宵佳節,『成都印象』的熊貓湯圓會是元宵節的一大亮點。」 而店中無處不在的,居住在成都的藝術大師們的版畫作品,則不動聲色地讓這樣的誘惑,變得濃烈起來,使成都映像洛杉磯店成為藝術融入美食的又一典範之作。
  • 川菜靈魂工程師龔永澤先生參加首屆成都國際川菜廚師節
    圍繞以「全球化視野打造國際美食之都,加快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目標,著眼全球餐飲發展趨勢,與國內外美食資源城市對接交流,旨在打造「一會一展一賽一評」,聚品牌、築特色、聚人氣、匯商機,促進成都餐飲產業穩步發展,呈現蜀都味、國際範。
  • 福利貼 | 秋天第一頓成都小館,我請你們免費吃!
    文底有福利成都小館音樂餐廳,正宗四川人開的餐廳。2018年2月,創立人帶著川人的美食理想,落地巴塞隆納。因純正獨特的川味,深受顧客青睞,成為本地人、遊客和明星尋味巴塞的新驛站。2019年12月,小館搬遷,並進一步把就餐環境提升為音樂餐廳,以答謝老朋友的厚待。以音樂主題的小館,增設了更多用餐空間,以及私密性極高的獨立包間,不管在大廳還是包間,都可舉辦中高端聚會、宴請、生日、求婚,甚至小型喜宴等。
  • 南堂宴:當代川菜,致敬中國美食文化
    ,世界中餐業聯合會中國服務委員會、四川旅遊學院川菜發展研究中心、成都市烹飪協會等機構支持的「成都十大名宴」主題文化名宴創建與推介活動第五場在南堂館(天府三街-南亭茶事)舉辦。 本場宴會主題「南堂宴:當代川菜,致敬中國美食文化」。南堂館創始人王正金在開宴致辭中說,川菜一路走來,經過古典川菜、近現代川菜等不同歷史時期,到改革開放四十年當代川菜最活躍最繁榮。為帶來不一樣的川菜體驗,南堂宴分為四個點來呈現。第一,傳承味道。因為川菜的「味型」、川菜的「味」是屬於經典的,也是一個「根」,只有把味道做好,這個根才能留存;第二,傳承巴蜀文化。
  • 成都小館音樂餐廳,來自蜀地的美味與源自世界的音樂!前20名轉發得香辣小龍蝦!
    今天為大家推介的就是2018年2月橫空出世後,吸粉無數、好評如潮的成都小館音樂餐廳,正宗川菜的巴塞打卡勝地。成都小館音樂餐廳向您拜年了:如果您看到這兒,情不自禁吞了下口水,就動動手指轉發該篇文章吧,前20名轉發朋友圈,直接可得成都小館的招牌菜「香辣小龍蝦」,截屏發回熊貓公眾號即可,快動手別猶豫!
  • 四川有個知名川菜品牌開到了美國洛杉磯,我大川菜這波擴張…穩
    成都又一家川菜品牌把店開到了洛杉磯,而且賣的還是「升級版」的川菜!
  • 在成都一位難求的大師級川菜館!開來魔都了!
    川菜大師蘭桂均師傅傾力打造世界上第一隻泡椒鳳爪就出自他手!餐具都是景德鎮私人定製椅子竟然還是前世界第一餐廳Noma同款斑長親身探訪帶你解鎖川菜的頂級吃法提起川菜大家的印象總是「嘈雜熱鬧」、「重麻重辣」…玉芝蘭就打破了這種刻板印象,川菜做出了懷石料理的精細。第一家開在成都,人均近千元卻一位難求,連CNN、《紐約時報》等外媒都爭相報導。現在它終於,來上海了!
  • 川菜之城:擔擔麵、口水雞、夫妻肺片,為什麼成都美食的名字如此奇特?
    川菜是中國的八大菜系之一,也是傳統四大菜系之一,是中華料理中最濃墨重彩的菜系。提起川菜,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大把的辣椒和花椒,紅豔豔的顏色,麻辣鮮香的味道幾乎成了川菜的名片。川菜中的確有很多知名麻辣類的菜,但除了那些,川菜還有很多清淡的品類,很少有人知道這點。川菜起源於四川,作為四川省會,成都的主要菜系自然也是川菜了。
  • 孫燕:愛「新」川菜,從品味南堂館開始丨2019十大魅力女川商
    百年前的成都人,請客吃飯都去一個叫「南館」的地方,「南館」菜餚或豐富或簡樸,二兩銀子或三五銅錢,都是美味一頓,食客只要往「南館」裡一坐,甭管吃什麼,光是等待就是幸福的時光。豐簡自由,便是從那時傳開的飲食記憶,這是有關近代川菜最繁榮、最樸實的記載。
  • 成都美食入味揚州 兩大「世界美食之都」擦出新火花
    成都美食入味揚州 兩大「世界美食之都」擦出新火花 2020-11-16 1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趟人均近1.5w的成都頂奢美食之旅,徹底顛覆了我對川菜的認知
    這一次我又飛去成都,挖到了在大眾攻略上找不到的餐廳美食,徹底顛覆我對川菜的認知。我來過成都四次,即便如此,我也不敢說自己吃透了這座城市。畢竟成都光小吃就有500多種,帶上5個胃,在這裡吃上三天三夜也不夠。
  • 重慶女子將川菜館開到香港 明星大腕成常客
    1986年到香港發展,後來經營起一家名為「四姐川菜」的私房菜館,廣受食客追捧。眾多香港政要、商界精英、明星大腕等成為「四姐川菜」的常客。■ 感言:在香港要是想家了,就到四姐這裡來,四姐給你做家鄉菜!「四姐川菜」私房菜館隱匿於香港最繁華的灣仔告士打道,就在一棟被其他建築包圍的大樓裡。要找到這家私房菜館,只能靠熟人推薦、到當地美食博客上尋蹤或從賓館的門童處打探。
  • 陪伴成都人24年的地道川菜
    在廣東胡吃海喝了幾天後,我對朋友說:「我想成都了。」作為一個四川人,川菜對我來說太日常了。但當某天真的離它很遠時才會意識到,這個味道早已融在骨子裡,才會在回成都吃到久違的味道時,竟然有點想哭。 陪伴的力量非常強大,正如明婷小館這家地道川菜,24年來一直以老味道陪伴著成都人。
  • 老一輩的潔而精川菜館
    坐落在南昌路雁蕩路口的高齡飯店「潔而精川菜館」近日重新開業,它以經營揚幫、川菜為特色。畫家吳湖帆、劉海粟、程十髮,戲劇表演家丁是娥、袁雪芬,電影藝術家趙丹、白楊,還有滑稽表演藝術家姚慕雙、周柏春等等都是這裡的常客。
  • 【美食社區】打卡成都最正宗的老版川菜,一次吃過癮!
    市面上的川菜館子之多,到哪去吃最正宗的川菜嘞?在煙火飄香的小巷裡,有一家「成熟穩重」老版川菜,抓住了人的心。這家川菜館就藏身在青白江的千年古鎮——城廂裡。/憑顏值和氣質出眾 /城廂古鎮擁有1600年的建制史,川菜的由來也源遠流長。
  • 行走丨成都川菜館
    你喜歡川菜館那種平民的氛圍,大廳裡擺上十幾張桌子,很少有包間和隔斷(即便有包間和隔斷,也很少有人去,到川菜館吃川菜圖的就是一份熱鬧)。大家都在同一個空間裡,喝酒吃菜,消解了身份和一些附加的東西,那份熱鬧和喜慶,只有在羊肉湯館裡才能找到。
  • 首屆成都國際川菜廚師節,本周日熱辣開場!
    首屆成都國際川菜廚師節圍繞以「全球化視野打造國際美食之都,加快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目標,著眼全球餐飲發展趨勢,與國內外美食資源城市對接交流,打造「一會一展一賽一評」,聚品牌、築特色、聚人氣、匯商機,促進成都餐飲產業穩步發展,呈現蜀都味、國際範。
  • 首屆成都國際川菜廚師節開幕
    「成都50道經典川菜」發布 回鍋肉、毛血旺等上榜2020年,消費者對哪道川菜最滿意?答案是——火鍋。昨日,首屆成都國際川菜廚師節在成都中鐵鷺島藝術城舉行開幕儀式。本次節會以「傳承匠心 共享味來」為主題,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位餐飲同仁、多位國寶級川菜大師、川菜名店掌門人和大廚等匯聚一堂,共同參與本次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