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2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漢中一周電詐案件分析報告(2020.4.13-4.19)
全市共發電信網絡詐騙案件67起、同比上周發案數上升3.08%,涉案資金高達145.2萬元、同比上周上升18.20%,公安機關共破案33起、抓獲6人。市反詐中心勸阻群眾1197人次,勸阻資金41.4萬元,封停涉嫌詐騙QQ號碼1178個。
三種高發類詐騙案件分析
網絡刷單詐騙、網絡貸款詐騙、冒充客服退款詐騙三種案件持續高發(詐騙手法已在第一期周報介紹過),網絡交友誘導投資、賭博詐騙、冒充公檢法類詐騙、虛假購物類詐騙案件同樣有高發趨勢。
網絡交友誘導投資、賭博
詐騙
詐騙手法:
詐騙分子通過網絡交友、網絡婚戀、邀請參賭簡訊等渠道發布博彩、網絡投資等信息,以投資低、收益好、回報高等名目為誘餌,誘騙事主進行虛假賭博網站投注、虛假投資平臺理財和購買時時彩、六合彩、快三彩票等,並承諾按照「導師」操作必定盈利,誘導受害人步步跟進,最後騙得事主錢財兩空。
典型案例:
4月13日,家住陝西漢中漢臺區的尹女士在某交友網站認識了一名網友,該網友推薦了一個叫做「重慶時彩」的賭博網站,邀請尹女士一起投注賺錢。在對方的不斷勸說下,尹女士投注了1.5萬元,不久後盈利了2700元並成功提現到銀行卡。嘗到甜頭後,尹女士加大了投注金額,投了2.7萬元,收到盈利2000元。如此一來,尹女士對網友更加信任。於是,在對方的一次次指導誘惑下,尹女士繼續借錢投注,金額也逐步加大。然而,陸續投注8萬元後,尹女士發現自己的帳戶無法提現,網站「客服」告訴尹女士需要充值5.8萬元方可提現,這時,尹女士發現自己被騙了8萬元。
冒充公檢法類
詐騙
詐騙手法:
詐騙分子基於受害人對國家政府機關的公信力的信任,通過電話、簡訊等方式聯繫被害人,自稱是某地的公安、檢察院、法院人員等身份,告知被害人涉嫌某起案件並需要受害人接受調查,甚至發送虛假逮捕令、通緝令、法院傳票等法律文書圖片,增強受害人信任度,繼而以案件偵查保密為由,要求受害人迴避親友並將自己所有錢款轉存到詐騙分子提供的所謂的「安全帳戶」接受調查、或繳納相關保證金等,甚至施加各種壓力和威脅恐嚇,導致受害人在驚恐忙亂中聽從詐騙分子的誘導和被騙。
典型案例:
4月13日,家住陝西漢中洋縣的周女士接到自稱西安市醫保局的詐騙電話,對方稱周女士之前在上海醫保中心辦理的一張社保卡裡有一筆違規的報銷。周女士告訴對方自己並沒有去過上海,更沒有辦理上海的醫保卡,對方讓周女士和警方說明情況,並幫她將電話轉接到「上海市嘉定區公安局」。一名自稱是辦案民警的男性要求添加QQ號,周女士添加後,對方發來警官證和一張強制凍結執行書,通過QQ語音功能告訴周女士需要凍結銀行卡,之後對方稱要對周女士做資金清查,需要提供支付寶帳單、銀行卡截屏,周女士按對方要求全部提供後,對方讓她將支付寶的錢全部轉入銀行卡內,同時下載一個名為「億點」的APP,周女士按照「民警」的指導在APP上輸入了相關的信息後,對方又讓她借錢打入銀行卡內以便繼續清查。此時,周女士感覺不對勁,掛掉QQ語音後,發現自己銀行卡內的7.4萬元已被轉走。
虛假購物類
詐騙
詐騙手法:
詐騙分子在微信、QQ、貼吧等社交平臺以優惠打折、海外代購、特殊渠道等為誘餌發布廣告信息,誘導受害人與其聯繫,隨後以「交納定金」、「交易稅手續費」等方式騙取錢財。
典型案例:
4月14日,家住陝西漢中漢臺區的鄭先生通過朋友介紹,添加了一個自稱有口罩貨源的人的微信號。對方將鄭先生拉進一個微信群並將口罩供貨商介紹給他,稱現在有一百萬隻口罩到貨,非常搶手,需要2萬元意向金。鄭先生轉帳後和對方約好第二天驗貨,到了第二天卻再也無法聯繫到。
各縣區網絡電信詐騙發案情況
警方提示:
網絡刷單皆詐騙
網絡貸款需謹慎
陌生來電莫輕信
多方核實防詐騙
反詐預警勸阻專線:96110
原標題:《【漢中公安】@漢中市民:上周,「流行」什麼騙術?漢中公安在線揭騙!》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