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女人也參戰,為何沒有女兵俑,答案就藏在兵馬俑身上

2020-12-27 騰訊網

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自秦始皇陵發掘開放以來每天中外遊客絡繹不絕,大家都驚嘆中國古人的鬼斧神工、天「匠」奇才,特別是那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兵馬俑。

2015年5月14日印度總理莫迪抵達西安參觀兵馬俑,在一號兵馬俑陪葬坑現場,他仔細欣賞之後頻頻提問,其中一問 「兵馬俑為何沒有女俑」,成為當天新聞的熱議。

印度總理莫迪參觀兵馬俑

兵馬俑都是清一色的「爺們兒」,這個問題很值得思考。

在西方戰場上,女人上戰場的國家不在少數,而在中國也有不少女將,如婦好、秦良玉這些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女將,為什麼兵馬俑中全是清一色的爺們兒呢?

難道戰爭真將女人排除在外?

秦朝的軍制

秦始皇陵兵馬俑從其陳放的數千件陶俑大部分都身穿鎧甲、手執兵器,就可以知道這些是兵陣,而這些坑中的兵陣的用途,截至目前最有代表性的說法有四種:

第一:京城的駐防部隊和守衛皇宮的御林軍。

第二:象徵著秦始皇東巡時的衛隊。

第三:表彰全軍為秦國完成大統一功業而樹立的紀念碑。

第四:秦國軍隊的縮影,同時也是秦始皇的陪葬俑,讓他到地下也能夠指揮大秦帝國軍隊。

展廳中的兵馬俑

既然兵馬俑是秦朝的軍隊縮影,那麼莫迪總理的為什麼沒有女兵俑的問題就得從秦國的軍制中尋找答案了。

秦朝自商鞅變法後,實行普遍徵兵制,分為戰時編組,和平時編制,而戰時編制是在平時編制的基礎上組成的。

根據《雲夢秦簡》記載:秦國男子從17歲開始就列入戶籍為正,以預備役的形式存在,隨時聽候傳喚。戰時無論商人、貧民、甚至罪吏都要參戰或戍邊,甚至連罪犯、奴隸都去當兵,稱為「謫戍」,長平之戰時連15歲的孩子都送上了戰場,他們要到60歲才能免役。

而這些只是男人從軍的要求,但並非女人就可以不用上戰場。

女子應急預備役

中國一直主張男耕女織,所以許多人對沒有女兵俑也並不感到詫異,畢竟打仗以男人為主,而女人由於身體構造不同,在武力上很難上戰場衝鋒陷陣,但這並不代表秦朝的女人就可以不用上戰場。

秦朝一直提倡男耕女織,勤於耕織的男女,能夠繳納「粟帛」租稅的可以免除徭役,反之,就會被官府收為奴婢。

跪射俑

商鞅變法的核心是重農抑商,因此在《商君書.墾令篇》中規定:

」令軍市無有女子「。

秦始皇曾在碣石門刻石上寫下:

「男樂其疇,女修其業」

的訓導。從這兩點可以看出秦朝的軍隊編制中並不提倡女兵,但這是平時,而非緊急時刻。

據《商君書.兵守》規定:「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此之謂三軍也。

所以在緊急時刻女人也是要上戰場的,只是用途上有區別,男兵主要用來迎敵,而年輕力壯的女兵則用來修築防禦工事,老弱兵就用來負責後勤供應。

全民皆兵,戰時男女老少都上戰場,也正是這種最高效率地利用全民,才完成了秦統一六國的大業。

為何沒有女兵俑,看兵馬俑的狀態就知道

從出土的兵器可以看出,它們並非處於劍拔弩張,而是」刀入鞘,戟罩韜,弩有檠「,都是一種關閉狀態。所以坑中軍陣所體現的並非是秦軍的戰時狀態,而是常態。常態下女人是並不參與軍事活動的,所以從目前出土的兵馬俑來看,沒有女性兵馬俑也就好理解了。

步兵方陣

而目前出土的除了兵俑、包括馬廄坑中的飼養員、青銅水禽坑中的划船人,文官俑坑中的文官小吏也都是男俑的形象。但這並不代表在沒有挖掘的部分中,就沒有戰時狀態的兵陣,或者女兵上戰場的兵陣。

秦始陵一號坑是1974年一位農民打井時無意中發現的,自此揭開了秦始皇陵的面紗。在一號坑的基礎上專家又陸續發現了二、三、四號坑,但一號坑第三次挖掘自2009年才開始,而最有爭議的四號坑還未挖掘,也許女兵俑可能就存在於未挖掘的四號坑中,期待後面的發掘工作能帶來更多的驚喜。

相關焦點

  • 秦兵馬俑為何沒有「將軍」?「將軍俑」又是怎麼回事?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名氣太大了,讚譽中已經摻雜了泡沫。說陶俑有瑕,我的內心糾結不安,可考古研究是一項嚴謹的科學工作,必須跟著材料走,有一說一。發現陶俑有瑕的表面現象,接著要分析成因,這又是一個令人糾結的過程。我這樣認為:一、陶俑本來就是象徵,俑即偶人,像就行了。
  • 兵馬俑中唯一的「綠臉」俑,禁止出國展覽,為何臉綠成千古之謎
    大家都知道兵馬俑是秦始皇為自己死後陪葬準備的「手辦」,它們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從兵馬俑的身上依然能夠看出當年大秦帝國軍隊的威武霸氣。兵馬俑被稱為世界奇蹟之一,它們也堪稱咱們的鎮國之寶。而在眾多的兵馬俑中,有一個十分特別,它就是「綠臉俑」。
  • 西安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陳景元:也有可能是秦宣太后
    西安兵馬俑不僅在我們國內婦孺皆知,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相當高的知名度,被中外學者稱作「世界第八大奇蹟」。以前,我們都認為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其實這個說法在歷史學界是有所爭議的,有的說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有的人則認為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國的一個女人的,她就是秦宣太后。
  • 秦兵馬俑裡面有真人嗎?確實沒有,但此地的俑裡都是大活人!
    之前在兵馬俑剛出土時的色彩一文中也提到過,兵馬俑坑頂部原來架有木樑,後來木樑坍塌,泥土下傾,砸壞了很多本來完好的兵馬俑。想看看兵馬俑裡有沒有屍體,看這些破碎的俑不就好了,所以答案是並沒有,專家還根據出土的俑考證了它們的燒制方法,兵馬俑是分段燒的,最後在組合在一起,面部是淺浮雕雕刻出來的,完全可以做到「千人千面」了。
  • 西安兵馬俑真正的主人是秦始皇?陳景元:也有可能是秦宣太后的
    西安兵馬俑不僅在我們國內婦孺皆知,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相當高的知名度,被中外學者稱作「世界第八大奇蹟」。以前,我們都認為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其實這個說法在歷史學界是有所爭議的,有的說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有的人則認為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國的一個女人的,她就是秦宣太后。
  • 兵馬俑跟真人這麼像,是不是真人燒制的?
    即使在科技已經十分先進的今天,我們還是很難燒出數量如此巨大,沒有重複的陶俑,難不成真如猜測的那樣,秦始皇的陪葬俑可能是活人俑?這個問題,讓我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活人殉葬在原始社會就有過先例,並不是秦朝才開始出現的。而人殉發展到頂峰也不是在秦朝,在已發現的殷商貴族大墓中就有不下5000人的殉葬規模。活人俑是什麼?
  • 千古之謎:秦陵兵馬俑真正主人?不是秦始皇?可能是秦宣太后
    以前,我們都認為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其實這個說法在歷史學界是有所爭議的,有的說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有的人則認為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國的一個女人的,她就是秦宣太后。歷史學者陳景元用了近四十年的時間來證明:兵馬俑不是秦始皇的,而是比他早半個世紀的秦宣太后的。為什麼說兵馬俑不是秦始皇的呢?
  • 奇聞:兵馬俑是用活人燒制而成?專家將裂開的兵馬俑拿去檢測,真相大白
    電影中,龍帝一聲令下,成百上千的兵馬俑從地層中拔土而起、氣勢如虹,給人以極大的震懾,秦始皇的千軍萬馬真的復活了一般。後人將秦始皇定義為「暴君」,是從他的一生的所作所為來定義的。一、他的一生都沒有殺死功臣,沒有像劉邦和朱元璋般的「飛鳥盡、良弓藏和狡兔死、走狗烹」,非常愛護手下;二、「焚書坑儒」;三、建造萬裡長城是為了抵禦匈奴和保護民眾的生命與財產安全。
  • 秦始皇兵馬俑被譽「世界八大奇蹟」,兵馬俑還有什麼神秘的地方?
    圍繞兵馬俑話題中主要有3個所謂的詭異之說,但由於缺乏科學準確的論據,迄今為止很多專家對此都無一致定論,現簡述如下~~1:兵馬俑為何有火燒痕跡?參觀過兵馬俑或看過相關報導的都知道:很多兵馬俑身上都有被大火燒過的痕跡。其實兵馬俑本來的樣子是彩繪的,很難想像坑中灰頭土臉的秦俑原色是彩色,而由於火燒和自然破壞,我們今天已然看不到它色彩絢麗的本貌。
  • 他為每個兵馬俑拍下「證件照」
    趙震說,「我們有個原則,工作的時候,儘量不會干擾觀眾參觀,因此沒有大塊的時間可以完成這項拍攝工作。秦始皇帝陵博物院40年來沒閉過館,就利用疫情期間閉館一個多月的時間來完成。」趙震說,每個兵馬俑都有自己的編號,考古編號、庫藏編號,以及狀況介紹等。你像今年世界博物館日期間,鎧甲武士俑和跪射武士俑就來南京博物館巡展過,「出去一趟,這些『旅行』記錄也要更新。」
  • 歷史學家考證,兵馬俑並非秦始皇所造,可能是高祖母秦宣太后的
    兵馬俑不僅在我國人盡皆知,就是在世界上也家喻戶曉,被中外學者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我們都知道,提及兵馬俑,都會想到秦始皇,認為是秦始皇修建的如此浩大的工程。其實這個說法在歷史圈子裡是有爭議的,因為有人說兵馬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而是秦國的一個女人修建的,那就是秦宣太后。
  • 兵馬俑展覽大發現:怪異綠臉俑引發專家熱議,如今國家禁止展覽
    說起秦皇陵兵馬俑,想必大家對此都不陌生,作為我國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也是展現我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名片,它在1974年3月一經發現便震驚了世界,不僅在中國就連世界各國的歷史文化愛好者都來參觀兵馬俑的壯觀。
  • 兵馬俑中一張詭異的臉,專家至今難以解釋,現已被禁止出境展覽
    在這5000年的歷史文化裡面,也流傳下來了很多的文物,除了在博物館裡面展出的展品之外,還有很多的文物因為物件太大不能挪動,比如說全世界文明的兵馬俑就是這樣的文物。雖然說秦朝從公元前201年到公元前207年只經歷了短短的十幾年的歷史,但是留下來的兵馬俑,可以是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巨大的進步。
  • 大秦賦:從古裝風格到考據求索秦朝服飾
    輕裝步兵俑,身穿長襦,腰束革帶,下著短褲,腿扎行縢(téng)(即裹腿),足登淺履,頭頂右側綰圓形髮髻,手持弓弩、戈、矛等兵器。 餘論 "五德終始說"始於陰陽家騶衍,早於秦朝的建立,不過根據史料中的記載,秦始皇是第一個運用這套規則的人。《大秦賦》開始的時間是在秦昭襄王時期,當時秦朝還沒有建立,秦始皇還沒有使用"五德終始說"。秦國在此之前是否尚黑,有沒有相關的理由,小編在史料中無法找到。
  • (秦朝服飾)
    輕裝步兵俑,身穿長襦,腰束革帶,下著短褲,腿扎行縢(téng)(即裹腿),足登淺履,頭頂右側綰圓形髮髻,手持弓弩、戈、矛等兵器。重裝步兵俑服裝有三種:▪一種是身穿長襦,外披鎧甲,下穿短褲,腿扎行縢,足穿淺履或短靴,頭頂右側綰圓形髮髻;▪第二種的服裝與第一種略同,但頭戴赤缽頭,腿縛護腿,足穿淺履;▪第三種和第二種相同,但在腦後縮板狀扁形髮髻,不戴赤缽頭。戰車上甲士服裝與重裝步兵俑的第二種服裝相同。
  • 為兵馬俑拍"證件照" 攝影師:我有世上最棒的工作
    趙震說,「我們有個原則,工作的時候,儘量不會干擾觀眾參觀,因此沒有大塊的時間可以完成這項拍攝工作。秦始皇帝陵博物院40年來沒閉過館,就利用疫情期間閉館一個多月的時間來完成。」趙震說,每個兵馬俑都有自己的編號,考古編號、庫藏編號,以及狀況介紹等。你像今年世界博物館日期間,鎧甲武士俑和跪射武士俑就來南京博物館巡展過,「出去一趟,這些『旅行』記錄也要更新。」
  • 為每個兵馬俑拍下「證件照」,攝影師:我擁有世界上最棒的工作
    趙震說,「就像現在我們國家正在進行的第七次人口普查一樣,我和同事在給兵馬俑的總帳做新的補充。目前為止,我已經完成了一號坑862尊陶俑的拍攝。」 趙震說,「我們有個原則,工作的時候,儘量不會干擾觀眾參觀,因此沒有大塊的時間可以完成這項拍攝工作。秦始皇帝陵博物院40年來沒閉過館,就利用疫情期間閉館一個多月的時間來完成。」趙震說,每個兵馬俑都有自己的編號,考古編號、庫藏編號,以及狀況介紹等。
  • 兵馬俑復活了,就憑這一點大秦賦都該得9分
    劇本的最大問題是缺乏歷史高度和深度,沒有演繹出觀眾特別期待的問題或故事,諸如「秦國為何能統一六國?「統一之後為何迅速崩塌?」「秦始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評分暴跌,是因為觀眾期待高,愛之深,故責之切。-2-已出土的兵俑分為將軍俑、軍吏俑、步兵俑、射手俑、騎士俑和馭手俑幾類,他們的鎧甲、服飾、裝束表現出森嚴的等級制度。將軍俑數量稀少,他們身穿秦代最優良的鎧甲,鎧甲前身較長,下擺呈尖角形,有的有整片皮革做成的雙肩披膊,有的沒有。
  • 都是兵馬俑,咋就你們幾個「搞特殊」?
    秦俑的製作者塑造了多種多樣的典型人物,千俑千面,秦俑的面部特徵可以歸納為目、國、用、甲、田、由、申風等八種基本臉型,也反映了中國人面部特徵的共性。資料圖 至於為何會出現綠面俑業界有著不同說法如綠面俑是工匠故意為之綠色是面部的武裝裝飾、不容易被敵方發現等
  • 為兵馬俑拍「證件照」攝影師:我有世上最棒的工作
    趙震說,「我們有個原則,工作的時候,儘量不會干擾觀眾參觀,因此沒有大塊的時間可以完成這項拍攝工作。秦始皇帝陵博物院40年來沒閉過館,就利用疫情期間閉館一個多月的時間來完成。」趙震說,每個兵馬俑都有自己的編號,考古編號、庫藏編號,以及狀況介紹等。你像今年世界博物館日期間,鎧甲武士俑和跪射武士俑就來南京博物館巡展過,「出去一趟,這些『旅行』記錄也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