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新作大智若愚大巧似拙(每日一品第952期)

2020-12-20 wufeng2020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出自《老子》《周訓》中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其意是說,真正有才智的人表面上都像是愚笨的,主要是由於德高望重,不事張揚,也不去計較別人如何評價;真正聰明、懂技術的人,不願顯露自己,從表面看來,好像笨拙的樣子。這是告誡人們,不論你有多聰明、有多精巧,都不是自我張揚的理由。

張揚,是一種淺薄的表現。如今天的書畫藝術界,有人會畫幾筆蝦,就自封為「蝦王」;會抹幾筆鶴,就自命名「鶴王」;會寫幾筆草書,就自命「草書第一人」······甚至自稱「XX大師」!這種的做法,不僅不會被人尊重,反而會讓人恥笑!這與老子等先賢的思想和境界是格格不入的。

這幅書法是客戶定製的。用仿古灑金宣書寫,大小為102X52釐米。

——武鋒(一峰)

相關焦點

  • 入古開新,氣魄恢宏——品一品伊秉綬篆書與隸書
    他寫篆書很講究形體的勻稱及線條的圓渾結實,得其線條的圓厚之理,為強化其隸書的線質,並無意於篆書的研究。最能代表伊秉綬書法成就的是他的隸書及行草書,而其隸書成就最高。伊秉綬的隸書有兩種,一為小隸,二為大隸。前面對小隸書已經有所論述,是他書法發展時期的作品,而大隸是他成熟時期的代表作。
  • 書法欣賞|大巧似拙《張遷碑》
    《張遷碑》是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作品,個性極為強烈,歷來被譽為漢碑中稚拙古樸、雄強穩健的典型。碑額篆書題「漢故谷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12字,結體在篆隸之間,筆畫婉轉曲折,似印文中繆篆(曲線篆)。碑陽用筆以方為主,稜角分明,落筆穩健,似利刀切玉;運筆勁折,斬釘截鐵。在線條的構成上強調積點成線,使每個點步步為營,都注入了一定的力量。
  • 隸書新作苦海有浪清心無痕聯句(每日一品第986期)
  • 隸書新作曾國藩十六字家訓四條屏(每日一品第965期)
  • 朱昌耀,大巧若拙 人生原曲
    朱昌耀,大巧若拙   人生原曲     文/薛小華  他是江蘇音樂界第一位到臺灣交流音樂家並舉辦多場獨奏音樂會的第一人。親歷了飛香港,從中環換入臺證,再飛臺灣的波折輾轉,如今便捷直達海峽對岸的全過程。從大陸到臺灣,一把二胡,演繹行雲流水、精彩華麗,散發無與倫比的美感、讓生活更多了另一種莫名的感動的二胡,在同根同文、同宗同源的中華民族文化交流互動意味著什麼?
  •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古人講:「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處處顯露的聰敏未必能說明一個人的人品。厚道,看似樸拙,卻是最高級的聰明,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底牌。上周,由於想要買口罩,便在附近的藥房逛了逛,發現一個現象:街頭的那家藥店,好評如潮;街尾的那家呢,卻冷冷清清。問了幾個顧客才知道,原來,這兩家店的經營之道截然不同。
  • 隸書新作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每日一品第961期)
  • 隸書作品欣賞 隸書發展歷程 以及如何練習隸書書法
    大致了解隸書的發展歷程,才能更好地欣賞隸書作品,以及練習書寫。,西漢時期隸書的書體進入成熟期,到東漢進入隸書的鼎盛時期(因此有漢隸唐楷一說),自魏晉南北朝以後,隸書開始進入衰敗期,清朝再次復興。
  • 第952期·走進後集採時代的原料藥市場
    9月4日,第952期高聖沙龍屬於內部嘉賓,東方高聖投資銀行總部投資總監楊東霖先生上場為我們獻講。本期沙龍,他會帶我們走進後集採時代的原料藥市場,一起看看「小藥殼的大前景」。
  •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趣說車輪法則
    目光凝聚、紋絲不動、呆似木頭的雞,才是雞中高手。人的各類形態就像這鬥雞的各個階段,將能力表露在外面是人的天性。但貌似強悍、威風凜凜的人並不是最有能力的,真正有本領的人懂得保護自己的實力,不會輕易將才藝外露,做到韜光養晦才是聰明人之所為。「大智若愚」,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有智謀的人保護自己的一種處世計謀。
  • 隸書新作無波真古井 有節是秋筠(每日一品第955期)
  • "拙"是一種深藏不露的智慧
    但有的人故意表現自己笨拙,所以老人家自稱"老拙",高僧大德自稱"拙僧",以"拙"自得,以"拙"自謙。其實拙是一種深藏不露的智慧。一、大智若愚是拙有的人深懂處世哲學,知道不該出頭的時候不能強出頭,不該顯露鋒芒的時候不要鋒芒畢露。平時總是表現出愚笨的樣子,其實他冷眼旁觀、分析局勢的變化,必要的時候,總能一語點醒夢中人。
  • 濃湯野人:重劍無鋒,大巧不工三部曲
    放棄「軟劍級」這一劍學歧途之後,獨孤求敗以多年實戰經驗的總結,終於悟出了「以拙勝巧,以重壓輕」的劍學至理,從而對其祖傳劍法作出了第一次實質性的突破。   之所以稱之為「實質性的突破」,是由於作為獨孤家祖傳劍法「獨孤九劍」最高境界的「無招」,在「重劍級」這一劍學新境界中已經成為了一個基礎。
  • 隸書《心經》合輯
    - 毛筆哥哥書隸書《心經》-
  • 解析隸書寫法技
    隸書是從篆書發展而來,用筆特點繼承了篆書的曲線美,以扁方取橫勢,但最大的特點是:大氣、厚重、生動、而且不乏精緻,那如何學好隸書呢? 要想學好隸書,必須從隸書的基本筆畫、結構、章法三個方面去學習。
  • 「新儒家三聖」馬一浮,精選15幅書法欣賞:拙中寓巧、氣格高古
    馬一浮 隸書尤精行草及隸書,行草運筆俊利,章法清逸而氣勢雄強,橫劃多呈上翻之勢,似淡拘成法,拙中寓巧,氣格高古;隸書取精用弘,形成用筆溫厚、結體瀟灑之特點。亦善治印,樸茂而富韻致。書者介紹: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後改名浮, 字一佛,後字一浮,號湛翁,別署蠲翁、蠲叟、蠲戲老人。
  • 赫爾曼·黑塞:堤契諾夏天的日與夜|每日讀第16期
    《堤契諾之歌:散文、詩與畫》[德] 赫爾曼·黑塞|著竇維儀|譯戳以下標題可跳轉至每日讀第1期《我的少年時代,將為某位步入暮年的小說家獻上大量每日讀第每日讀第3期《我小心翼翼,生怕打擾了這恍若教堂般的岑寂》作者:E·B·懷特每日讀第4期《
  • 【微海報】每日封面(第10期)
    【微海報】每日封面(第10期)  2020/12/21/ 10:37 來源:每日甘肅網
  • 【三歷涅磐】: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劍下的石刻兩行小字道「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第三柄劍拿在手中卻輕飄飄的渾似無物。。。原來是柄木劍,年深日久,劍身劍柄均已腐朽,劍下石刻道「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歷經多年,此書也讀過數次,但每每閒來再次翻閱至此,仍還是不禁要再次為文中意境大聲嗟嘆、喝彩。金庸,真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