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光幻影# 《棒!少年》,我們的感動只是一場,他們的人生還有很長。
命運到底應該是什麼呢。這一時的結束,和那一刻的完成,到底有多大差別,他們歸根結底給這個世界帶來了什麼樣不同呢。命運這件事,來時無所商量,走時不問意向,全憑軌跡推著,該發生的時候就那麼發生了。
有時候,我會沉浸在黑暗裡,讓悄無聲息的世界順著自然的存在,確認我的心跳,知道生命還在一分一秒的往前走著,積累成本。時間,也算是一種計算的方式吧。
鏡頭裡的色彩頗有些單一。蔚藍的天空,草綠色的棒球場,淡黃色調的土地,還有孩子們時而白時而橙的球衣,明明有各種各樣顏色的充斥,卻看不到一點的燦爛繽紛。鏡頭仿佛自閉的埋在了一層塵土裡,像是讓人時刻可以嗅到生活的氣息一般,帶著紛擾,帶著塵世,鋪滿了整部影片。鏡頭走得很自然,像是隨了便的樣子,有時搖搖晃晃的,跟著孩子的身影一點一點的邁進。鏡頭裡不講故事,只是記錄,記錄他們原本發生的程序和結果。
鏡頭裡的孩子們起了無數次的衝突,前半部影片幾乎都在少年馬虎的叛逆不羈中動蕩著。當鏡頭追隨著孩子們的戰爭持續發展的時候,我被揪住的心有時候會在想,攝像大哥你還在拍,難道不應該伸出手去制止他們,又或者請基地的老師出來維持一下秩序嘛。後來鏡頭裡衝突的畫面越來越多,我倒是反而釋然了最初的鬱悶。這就是鏡頭下的記錄吧,真實的樣子應該是如何的,如果沒有攝像機的跟隨,這些事情也是照舊要發生的,攝像機忠於著自己的本職,而那些鏡頭裡的人,也忠於著自己的生活,該打架打架,該罵人罵人,誰也別插手,就保持他們原來的樣子,就好了。
前半部影片看得很累,是心累。每一個孩子站在球場上,練著自己的功課,他們每一個人只是鏡頭裡的一個人物,但是他們的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和未來漫長要行走的人生。前者已經發生,無法抹去,很難追尋,大多數都是浮浮沉沉的苦難的篇章,後者有希望埋著種子,但是前程未知,有希望不代表就不會失望,路那麼長,漫漫無邊裡,誰又能夠預見。
人人都知道,被重創過的心靈需要更多的愛去撫平,那些在童年裡已經飽受苦難的靈魂大概成長得格外迅速,澆灌的本體是為自己心靈擋風遮雨能力,有些人早早明白,自己要選擇一種強大的方式,方能好好生存下去。人生有感悟是幸運的,但感悟來得悲傷或是慘烈,卻讓人黯然神傷。
馬虎的這條電影線更簡單清晰,暴躁的小朋友總是特別的引人注意,越是成為被矚目的焦點越是完成了他們主角存在的意義。少年的轉變過得很辛苦,頑劣起來讓人恨得咬牙切齒,被破壞的一切都讓人很無奈,可是有些人就是這樣原始的、天然的生長的,你用什麼方式去吞沒他的本性,給他狼一樣的命運,卻讓他做羊一樣的乖仔嘛,那也確實不公平。有些人不是不懂規矩,而是自有他們的規矩。我在屏幕前看著馬虎一次又一次的影響了其他人,不遵循規則和集體性的時候,總覺得有點生氣,又有點鬱悶,誰規定了人就一定要跟其他人一樣呢。是不是因為我們生在規矩裡,所以我們就一定要按照這個規矩去成長呢,如果無拘無束的去看見愛,他會不會過得更快樂一些呢。
轉折點似乎在美國一戰。從那時起,鏡頭的畫面感就變了。老實說,孩子們在美國的土地上看風景的時候,有一個仰頭望天的畫面,每個人都睜不開眼的樣子。我就突然覺得難過,有沒有想過,原來總有一些人的天,是跟自己的顏色不一樣的呢。看見了,會是怎麼樣的心情呢。
在美國的這一段記錄裡,有我非常喜歡的鏡頭。一則是眾人在車上,車子在街道上停頓,鏡頭給到了窗外,一個很神奇的折射角度。鏡頭裡的女子做著自己的事情,鏡頭時不時的虛晃晃動兩下,車子停了很久,鏡頭也定格了很久,直到車子開動,鏡頭緩緩變形,那一刻,仿佛歲月靜好的流逝,記錄了美國行的重要痕跡。二則是鏡頭的窗外裡,人來人往,有很多行人,不同性別裝束表情的集合體,映在車窗上,疊在鏡頭中,那好美呀,美得就好像,海市蜃樓,那一刻,我覺得創意的人神奇了。這些鏡頭其實可能只是意識起來了拍的,也可能是有想法拍的,但是不可追尋,然而放在這部屬於孩子們的紀錄片裡,那種莫名的混著成熟、滄桑、天真和溫柔的調子,太讓人治癒了,真美,真美。
對了,馬虎對著鏡頭狠狠的說自己是流浪狗的那一段,不想複述的我只想說,他這段話讓我對此前種種對於他的頭疼都煙消雲散,沒有給過他的那些愛,憑什麼讓他愛。
梁正雙,鏡頭裡的小雙,大多數時候的表情在鏡頭裡都像是沉默的小動物,和攻擊性極強的馬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紀錄片裡他和馬虎的最大衝突是因為馬虎拿他爸爸說事兒,於是教練隨便說了他幾句便讓小雙走開了,然後劈頭蓋臉說了一通馬虎,那一刻我知道,走掉的孩子背負沉重。前半部電影如果說都是用馬虎的攻擊性在衝的話,那麼隱在前半部電影裡的小雙,成了後半部片子中的主線,以及最大的王炸。一個沉默不語,不聲不響的小孩子,只看馬虎到了基地後與小雙的那一場衝突,覺得這小孩子格外的乖,其他少年還會記錄一下吵架的過程,或是少年感的豪橫對峙,唯有小雙給的鏡頭就是解決了問題,然後謝過教練獨自走掉了,沒有和馬虎糾纏,也沒有記錄吵嚷的過程,靜悄悄的完成了整個過程。而後面的記錄裡,他時時存在,雖然不聲不響卻莫名的有鏡頭感,那一臉喪的表情特別容易印象深刻。這些都是單純的,到了美國行,少年負傷卻頂傷而上,在場上默默的贏分、失分,做了最大的努力和貢獻,也成為了重創的第一道目標,真正被擊潰的內心在鏡頭前撕心裂肺的哭,馬虎的全部安慰都穩不住小雙決堤的眼淚,那被打破的平衡自此開始了。後面的故事好像都是應該可以理解的發生,卻讓人特別難受。鏡頭裡的少年小小的身影讓人想給出溫暖的擁抱。
影片是以小雙去結尾的,孤獨大樹下的孤獨身影。我看這部電影所繃住的全部淚水在那一刻無法再堅持。有些事兒,越是輕描淡寫了,越是痛徹心扉……
明明看的是《棒!少年》,不知道為什麼卻想到了《阿甘正傳》,這部我並不喜歡的電影,好像二十多年後突然重新理解了這部影片,也突然明白了那盒人生的巧克力,到底埋藏著怎樣的意義。命運給了什麼無從選擇,但是伸出手,才能一次又一次的去遇見新口味。
電影很值得看,不想過多劇透。
影片主出品方是愛奇藝,說句題外話,雖然電影算是商業片投資方向了吧,但是看見龔宇的名字出現在出品人欄的時候,我還是肅然起敬的。
應該進電影院看這部影片的。而希望棒球和這部電影,能夠為這些孩子帶去不一樣的未來。感謝那些出現在這部電影裡,出現在孩子們世界裡的人們,和影片背後的付出者們。
作者:小佛搞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