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中的大boss湯婆婆想來每個人都印象深刻,她把貪吃的人變成豬;讓闖入妖怪世界的人忘記自己的名字,不得不給她幹活;她還把想逃跑的不工作的人變成了煤球;她四處搜集財寶;她又很愛自己的寶寶。而湯婆婆所經營的店鋪,就是一個大浴場。這個場所對《千與千尋》來說又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呢?
當我們帶著疑問再去細看,影片其實用了很多鏡頭來表現浴場恢宏的氣勢,比如小玲帶著千尋乘電梯去找湯婆婆時,還有小白拉著千尋跑過浴場的地下室時,都是在透過千尋的眼睛展開對浴場的描繪。另外,一到傍晚浴場就燈火通明、客流不斷,妖怪們舒舒服服地在澡盆裡「泡湯」的姿態、表情,這些也都表現出浴場是一個何其舒適的地方。湯婆婆說:「這不是人類來的地方,是八百萬神仙來鬆弛的浴場。」可不是嗎,浴場不僅外觀令人讚嘆,其更是多了很多神奇藥浴:艾蒿浴、硫黃浴,除去汙穢的藥浴。
《千與千尋》在香港公映時,一位記者問到影片的場景為何選擇在大浴場,宮崎駿這樣回答「故事中的溫泉大浴場,是源自我童年時的遐想。我小時候到過一家日式浴場,布置非常特別,令我十分難忘,直希望創作一個以此為背景的故事。有時我會突發奇想:一個專為神仙而設的浴場必定更為有趣,現今的神仙日理萬機,大概也想偷得浮生半日閒吧。這就是你們在《千與千尋》裡看到的那有神仙光顧的浴場了。」
不難看出日本人十分喜愛「泡湯」,魯思*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中也有對日本人「泡湯」習俗的描述。大意是說日本人最喜歡的一種細緻的肉體享樂就是洗熱水澡。不管是貧窮的農民、最卑賤的僕人還是富豪貴族,每天傍晚都要浸泡在滾燙的熱水中,這已成為生活常規之一。人們在入浴以前要洗淨身體,然後全身浸入熱水中,盡情享受溫暖和舒適,他們在桶中抱膝而坐,狀如嬰兒,水浸至下顎。在城鎮有公共浴池;在農村也有幾個婦女輪流燒洗澡水。可以說,日本的泡湯早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
日本多溫泉的地理特點和泡湯時的舒適感受想來也是日本「湯文化」得以延續的原因吧。其實浴場也有洗去汙穢的意思,而日本的很多節日也都包含著去除汙穢的意思。在很大程度上,《千與千尋》也正是用汙穢來表現「惡」的。那位滿身汙泥濁物的河神惡臭無比,被誤認為是「腐爛神」,眾人唯恐避之不及,連湯婆婆也被他嚇得瑟瑟發抖。在這裡,「髒」代表的就是「惡」。河神經過了藥浴的清洗,又在大家的幫助下清除了汙穢,才顯現出原來的樣子,顯露出原本的神性。
而電影中的「無臉人」,也是在吐出了體內的濁物之後,才結束了貪婪、兇殘的吞噬行為,恢復了清淨純粹的本性。浴場對千尋來說,是她無意間闖入的地方,也是她經歷成長、漸漸成熟的地方。即使河神和無臉男在浴場裡看著是挺令人害怕的,我們的千尋也勇敢地前行了。宮崎駿所描繪的這幅「妖怪泡湯圖」你是不是也想見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