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愚忠」嗎?

2021-02-07 許昌市三國文化研究會

在諸葛亮的諸多優秀品格中,最突出的有兩點:一是智慧,二是忠貞。多年來,一些人談到諸葛亮的「忠」時,每每貶之為「愚忠」。我認為,這是一種片面之見。什麼是「愚忠」?就是對國君個人盲目的、毫無原則、毫無主見、逆來順受,因而是愚昧的「忠」。不管國君善惡如何,行事是非怎樣,一律俯首帖耳,唯唯諾諾,亦步亦趨,不敢有任何懷疑,更不敢有任何違忤;即使國君荒淫殘暴,濫殺無辜,也不敢諫阻指斥;哪怕毫無道理地殺到自己頭上,也只知低頭受戮,還要說什麼「天子聖明,罪臣當誅」的昏話;甚至國君腐朽亡國,仍一味追隨,以死效忠。在漫長的封建專制社會裡,最高統治者為了一己私利,總是不斷地集中權力,不願受到任何制約;同時又總是要求臣民對自己無條件地效忠,鼓勵愚忠。特別是專制主義惡性膨脹的明、清兩代,統治者更是以各種手段灌輸愚忠意識,以至愚忠成為一般臣民普遍的道德信條,嚴重地閹割了民族精神,阻礙了社會進步。因此,現代人反對愚忠,批判愚忠,是完全應該的。然而,任何問題都必須具體分析。儘管封建時代國君通常是國家的象徵和代表,儘管封建統治者竭力提倡愚忠,但千百年來,總有許許多多的志士仁人,信奉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把對國家、民族的忠誠與對國君個人的盲從加以區分,在不同程度上擺脫愚忠的桎梏:或對國君的惡德劣行予以批評抵制,直言極諫;或勇於為民請命,不顧自身安危得失。即使在君權最霸道的明、清兩代,也有一些思想解放者,敢於貶斥和蔑視君權;甚至像黃宗羲那樣,從根本上批判和否定君權。

那麼,《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怎樣處理與其君主劉備、劉禪父子的關係呢?認真閱讀作品就可以看到:諸葛亮確實忠於劉蜀集團;但這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愚忠」,而是以帝王師的身份,忠於自己的理想和事業,自有其積極意義。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通過劉備「三顧」之誠和「先生不出,如蒼生何」的含淚懇請,才同意出山的。羅貫中把諸葛亮寫成一開始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大權在握,指揮一切的統帥,竭力突出他在劉蜀集團中的關鍵地位和作用。他既是劉備的主要輔佐,又是劉備的精神導師:「玄德待孔明如師,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之事。」(第38回)「玄德自得孔明,以師禮待之。」(第39回)他出山不久,曹操大將夏侯惇便率領十萬大軍殺奔新野。在這初出茅廬第一仗中,劉備將指揮權完全交給諸葛亮;諸葛亮胸有成竹,一一調遣眾將,甚至連劉備也要接受他的安排。火燒博望後,諸葛亮在劉蜀集團的指揮權牢不可破,從未受到過質疑。每遇大事,劉備總是對他言聽計從,文武眾官也總是心悅誠服地執行他的命令。赤壁大戰期間,他出使東吳達數月之久,劉備方面積極備戰,一切準備就緒後,仍然要等待他趕回去指揮調度:且說劉玄德在夏口專候孔明回來……須臾船到,孔明、子龍登岸,玄德大喜。問候畢,孔明曰:「且無暇告訴別事。前者所約軍馬戰船,皆已辦否?」玄德曰:「收拾久矣,只候軍師調用。」孔明便與玄德、劉琦升帳坐定……(第49回)諸葛亮的命令,誰也不能違抗。就連身份特殊的頭號大將關羽,由於違背軍令私放曹操,諸葛亮也要下令將他斬首;只是由於劉備出面說情,希望容許關羽將功贖罪,「孔明方才饒了」(第50回~51回)。這些描寫,大大超越了歷史記載,使諸葛亮始終處於劉蜀集團的核心。劉備得到諸葛亮之前屢遭挫折,而得到諸葛亮輔佐之後則節節勝利,兩相對照,讀者不由得深深感到:劉蜀集團的成敗安危,不是繫於劉備,而是繫於諸葛亮。在劉備面前,諸葛亮總是直抒己見;如劉備言行不當,或正色批評,或直言勸戒,劉備則總是虛心聽從,甚至道歉認錯(惟拒諫伐吳是一例外,但隨後便「吃虧在眼前」,劉備自己也承認:「朕早聽丞相之言,不致今日之敗!」)。就連在過江招親這類大事上,他也乾脆代劉備作主,劉備儘管心存疑慮,仍然一一照辦。如此舉止,正反映了其「帝王師」心態,哪有一點畏畏縮縮的猥瑣?哪有一點「愚忠」者的卑微?

劉備臨終,慨然託孤於諸葛亮,並遺詔訓誡太子劉禪:「卿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劉禪即位後,謹遵父親遺命,對諸葛亮極為敬重,充分信任,「凡一應朝廷選法、錢糧、詞訟等事,皆聽諸葛丞相裁處。」(第85回)此後的十二年間,儘管他早已成年,完全可以自作主張,卻一直把軍政大權都交給諸葛亮,十分放心。諸葛亮治理蜀中,發展經濟,與吳國恢復同盟關係,他總是樂觀其成,從不幹預;諸葛亮親自南徵,幾度北伐,他總是予以支持,從不掣肘(《三國演義》第100回寫諸葛亮氣死曹真,打敗司馬懿,後主卻聽信宦官傳奏的流言,下詔宣諸葛亮班師回朝,純屬虛構)。如此放手讓輔政大臣行使職權,不疑心,不搗亂,不橫加幹涉,在整個封建時代實不多見。當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時,他派尚書僕射李福前去探望,並諮詢國家大計;諸葛亮推薦蔣琬、費禕為接班人,他又虛心採納,先後任命蔣琬、費禕為執政大臣。當諸葛亮逝世的噩耗傳來,「後主聞言,大哭曰:『天喪我也!』哭倒於龍床之上。」(第105回)諸葛亮的靈柩回到成都,「後主引文武官僚,盡皆掛孝,出城二十裡迎接。後主放聲大哭。」(同上)不僅如此,劉禪對諸葛亮始終追思不已。諸葛亮逝世九年之後,他又招其子諸葛瞻為駙馬,後來還下詔為諸葛亮立廟於沔陽(今陝西勉縣定軍山前)。這證明他確實是真心誠意地崇敬諸葛亮。比之許多薄情寡義,功臣一死(甚至還沒死)便翻臉不認人的最高統治者,這也是非常難得的。

諸葛亮呢?也一直恪守「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的諾言,既是支撐蜀漢政局的擎天棟梁,又是擁有「相父」之尊的劉禪的精神靠山。首次北伐前,他上《出師表》,諄諄叮囑劉禪:「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第91回)而在《演義》虛構的那個劉禪聽信流言,下詔宣諸葛亮班師回朝的情節裡,諸葛亮面見劉禪後,先是戳穿「朕久不見丞相之面,心甚思慕,故特詔回」的託詞,指出:「必有奸臣讒譖,言臣有異志也。」接著不無憤慨地質問:「今若內有奸邪,臣安能討賊乎?」對此,劉禪始則「默然無語」,繼而趕快認錯:「朕因過聽宦官之言,一時召回丞相。今日茅塞方開,悔之不及矣!」最後,「孔明將妄奏的宦官誅戮,餘皆廢出宮外……拜辭後主,復到漢中……再議出師。」劉禪則恭恭敬敬地完全聽其處置(第101回)。在這裡,劉禪沒有君主的威風和霸道,諸葛亮則有輔臣的自尊和「恨鐵不成鋼」的遺憾,這哪裡像「愚忠」者在君主面前的乞哀告憐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誠然,諸葛亮最終為蜀漢獻出了全部智慧和心血,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裡當然有報答劉備知遇之恩的心願,但決非不問是非的片面忠於劉備父子,其中更有興復漢室,拯救黎庶,重新統一全國的宏圖大志。正因為這樣,千百年來,諸葛亮的忠貞得到了人們普遍的肯定和崇敬。綜觀他與劉備的關係,既有「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的史實依據,又經過羅貫中的浪漫主義改造,寄託了歷代志向遠大的士大夫對「君臣遇合,誼兼師友」的理想關係和「帝王師」的人格定位的嚮往和追求。這實際上已經包含了對「君尊臣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奴關係的否定和批判,具有歷史的進步意義。由此可見,「愚忠」二字,是扣不到諸葛亮頭上的。



文章來源:《諸葛亮形象三辯》論文節選

作       者:沈伯俊




溫馨提示:許昌市三國文化研究會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





相關焦點

  • 西安教授:《出師表》應該從中學課本移除,因為是「愚忠」的代表
    如同千古名篇《出師表》,一直都以鞠躬盡瘁,以身報國的思想感化世人,然而這篇名篇卻遭到了一位退休教授的抨擊,否定了諸葛亮在其中所傳達的忠君愛國思想,將其定義為「愚忠」思想,甚至提議應從課本刪除
  • 胡覺照教授:課本刪除《出師表》,愚忠思想誤導青少年
    不過近日《出師表》卻遭到西安歷史系胡覺照教授的批判,聲稱應當將其從中學課本中刪去,理由是認為《出師表》有灌輸愚忠思想之嫌。此言一出,便在網上引發了熱議。 文辭懇切的臣子諫表之言,怎麼成了愚忠?
  • 西安教授:課本應該刪除《出師表》,避免灌輸愚忠思想
    不過近日《出師表》卻遭到西安歷史系胡覺照教授的批判,聲稱應當將其從中學課本中刪去,理由是認為《出師表》有灌輸愚忠思想之嫌。此言一出,便在網上引發了熱議。文辭懇切的臣子諫表之言,怎麼成了愚忠?《出師表》作於建興五年(公元227年),當時諸葛亮在平定了南方的動亂之後,決定迎難而上,揮師北上謀取魏國都城長安,臨行前向蜀國後主劉禪進言上書了這篇《出師表》。
  • 諸葛亮罵死王朗的驚天真相
    如果小夥伴們讀過諸葛亮的文字就會發現,歷史上諸葛亮的文採較小說中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有理有據,所言既有邏輯上的合理性,也拿得出充足的論據。諸葛亮的邏輯是「道討淫,不在眾寡」,不信,看看歷史和現實,項羽、王莽不都是被高祖、光武以弱勝強嗎?曹操一代梟雄不還是死於非命嗎?得「道」和人心者得天下,實力強弱並不是決定性因素。
  • 諸葛亮北伐沒有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並不是演義所說的那樣!
    228-234年,諸葛亮對曹魏進行五次北伐。北伐期間,諸葛亮嘔心瀝血,每天起得比雞還早,睡的比狗還晚,幹得比驢還多,一門心思苦研兵法,發明諸多利器(絆馬索、諸葛弩、木牛流馬),悲劇的是,北伐最終以失敗而終。
  • 教授呼籲刪除《出師表》,指責諸葛亮有稱帝野心,事實真是這樣嗎
    自古以來,諸葛亮被視作忠君愛國的模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後世每提及忠君愛國的英雄,也往往拿諸葛亮與之相比較。如南朝宋的檀道濟,如唐之張巡,如宋之嶽飛、文天祥,史家在為這些人作評價時,免不了以諸葛亮作為標杆,對他們進行評分。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被司馬懿拖垮累倒於五丈原,夜裡強支病體,巡察營帳。
  • 朗誦 | 愚忠千古無人解,執狂三生人不知
    愚忠千古無人解,執狂三生人不知作者 | 塵蓮如風   朗誦 | 焦文利編輯 |塵蓮如風(ID:chenlianrf)我想,隨著他閱歷的增長,他是越來越清楚的!有多少人在心裡想過他是愚忠?曾經的我也這樣認為。但今天,當我把自己放在他的位置上去思量,我才發現,即便我痛心疾首的清楚我不值得去忠於那個國土的君王,我仍然也會那樣去做的原因是:我忠於的是自己的那一顆大愛之心!他愛這個國,他愛生活在這個國土上的人們,他願意為之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的代價。所以一任歷史之河如何奔湧,都淘不盡他灑在了深愛的國土上和眷戀的人海心裡的熱血和抱負。
  • 三顧茅廬:諸葛亮是在惺惺作態嗎?
    從君臣關係來看,劉備雖窮困新野卻為「君」,而諸葛亮雖未出仕也為「臣」,以君主的身份去拜見臣下的情況,自古少之又少,距當時最近的還是幾百年前齊桓公見小臣稷的傳說。況且那是春秋時代,而經歷過兩漢大一統的三國時期,已不流行這種君臣風度。與諸葛亮同時代的謀臣,如荀彧、郭嘉、賈詡、陳宮、張昭、法正等,哪個不是主動擇木而棲,偏偏只有諸葛亮「搞特殊」,要劉備親自來請,不奇怪嗎?再說疑點二。
  • 揭秘: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告訴你真相!
    歷史上關於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一直都是飽含爭議的一件事情。有人說,論智慧,司馬懿不如諸葛亮;論志向,諸葛亮不如司馬懿。有人說,論軍事能力,諸葛亮更勝一籌,論政治能力,則司馬懿更勝一籌。也有人說,諸葛亮知彼但不甚知己,司馬懿既知彼又知己。下面我們來看歷史的真相就知道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了。一、從戰術戰略對比來看:1、諸葛亮能力更勝一籌
  • 三顧茅廬是諸葛亮在惺惺作態嗎?
    證據確鑿,確實是劉備主動去訪隆中,三次才請出了諸葛亮。現在大多數人執此看法,筆者也不例外。但存在兩處疑點:一,諸葛亮既有出仕之心,為什麼自己不主動投奔劉備?二,當劉備決定親自去請諸葛亮出山時,為何會發生三次才見到諸葛亮的情況?
  • 黃藝舒: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的「忠誠觀」》評閱
    因此,有人毫不客氣地點評,諸葛亮這是愚忠。的確,放在現世,他的說法沒有錯,權力直接與能力掛鈎,一心輔佐一個「扶不起的阿鬥」,又蠢又迂腐。可無論何時品讀文字都應將其放入那個時代。諸葛亮這個「忠」,反而造就了他的偉大。整整二十年,從諸葛亮二十六歲輔佐劉備至其四十六歲作《出師表》,間隔二十年,劉備已死,君主懦弱無能,國家搖搖欲墜。
  • 諸葛亮的老婆真的很醜嗎?‖楊森武
    的很醜嗎?」,歡迎點擊以下連結:劉備白帝託孤的遺命,真是在試探諸葛亮嗎?‖楊森武)說諸葛亮的老婆很醜,是後人根據諸葛亮的嶽父黃承彥的一句話來確定的。據《三國志·諸葛亮傳》引注《襄陽記》裡記載:黃承彥者,沔南名士。
  • 王朗真是被諸葛亮罵死的嗎?
    結果這話倒是說了,可不但沒有說的諸葛亮投降,反而被諸葛亮大罵一頓,以至於「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三國演義》在民間影響深遠,王朗之死又是以回目出現的,所以一般人都認為王朗之死就是被諸葛亮罵死的。  歷史上的王朗並不是被諸葛亮罵死的,那麼,王朗是怎麼死的?在王朗的性格當中,有可能被人罵一頓就會「氣滿胸膛」而死嗎?還有,小說家為什麼會寫成王朗是被諸葛亮罵死的呢?
  • 《陳情令》愚忠有多麼可怕,若非報恩,溫逐流本可以做一個好人
    對於溫氏,溫逐流有著絕對的忠誠,可是這種忠誠卻是愚忠,這種愚忠很可怕,溫逐流從來不管溫氏的所作所為有多惡劣,也不在乎溫晁作為溫氏的少主有多麼愚蠢,他只負責保護溫晁。事情是對是錯,人是好是壞,跟他從來都沒有任何關係,他只負責保護溫晁的安全,僅此而已。若沒有這份愚忠,溫逐流也是可以選擇做一個好人的,畢竟他的本性從來都不壞。
  • 諸葛亮北伐是一個戰略失誤嗎?
    從原因看,蜀漢弱曹魏強,諸葛亮從一開始就處於絕對劣勢;從結果看,其戰果也乏善可陳。兩點一結合,就得到了因果關係論——諸葛亮北伐實在「不可為」。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其實不然。如果我們摒棄腦子裡已有的成見,轉而仔細分析諸葛亮的北伐三部曲就知道,真正的北伐其實是「明知可為而為之」。
  • 李副官:一個愚忠的下屬,一個糊塗的父親
    對陸振華來說,他是一個愚忠的下屬。黑豹子當年在東北呼風喚雨,李副官作為陸振華的下屬,也風光了幾年。但在大街上強搶民女的行為並不光彩,而作為下屬的李副官仍以執行這樣的命令為榮,軍人在打仗的時候服從命令是天職,但幫著陸振華搶女人就屬於愚忠了。許多年後,陸振華和李副官重逢的畫面雖然很感人,但李副官在陸振華面前「服從命令」的神態讓人覺得很可憐。陸振華已經不是司令了,李副官仍然在陸振華面前保持下屬的卑微。陸振華的英雄暮年讓人感到悽涼,李副官一生都沒有擺脫「奴隸」的思想,更讓人感到心酸。
  • 郭嘉跟諸葛亮是一個級別的謀士嗎?
    意思是說,如果不是郭嘉死了,諸葛亮是不敢出山輔佐劉備的。諸葛亮為什麼不敢出山呢?因為郭嘉實在是太厲害了,諸葛亮遇到他必然會一敗塗地,所以如其是這樣,還不如不出山的好。那麼,在正史當中的郭嘉,其智慧和謀略和諸葛亮是一個級別的人嗎?說到郭嘉的智慧,人們往往會想到官渡之戰前,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再一個就是曹操赤壁戰敗後所說的那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現在我們就這兩次大戰的情況,簡單說一說郭嘉的作用。
  • 99%的人不知道:諸葛亮的女兒諸葛果漂亮嗎
    而且古代對無法解釋或者是未知的事物都喜歡神化,也就有了諸葛亮女兒諸葛果的羽化登仙。今日介紹諸葛亮的女兒諸葛果,同時解決一系列諸葛果的問題,包括歷史上的諸葛果漂亮嗎這個問題。1諸葛亮的女兒諸葛果是什麼時候出生的?
  • 歷史上諸葛亮妻子黃月英是個醜女嗎?這樣的婚姻諸葛亮為何能接受
    男才女沒貌; 諸葛亮有治世之才,因此他才常將自己比作春秋時期的「管仲、樂毅」,當然,諸葛亮也沒有吹牛,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以一篇《隆中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