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吉的養子緣何成為豐臣家的掘墓人?--記「關原戰神」小早川秀秋

2021-01-07 有知社

由於小早川秀秋在關原之戰的臨陣倒戈完全左右了整個戰局的走勢,直接導致了西軍的失敗,所以其被人戲稱為「關原戰神」。對小早川秀秋的倒戈的原因一直眾說紛紜,作為豐臣秀吉的養子,豐臣家的繼承人之一,一直深受豐臣秀吉的恩惠與照顧,理應維護與捍衛豐臣家的權益才對,卻為何做出臨陣倒戈之事呢?

在關原之戰對陣之初,東西兩軍已對陣多個小時, 難分難解。此時尚未投入戰爭的小早川秀秋成為左右戰局的關鍵所在。其雖名義上屬於西軍,私底下卻早已與東軍暗通款曲,但戰場上難分難解的局勢一直讓小早川秀秋為最終加入哪一方而猶豫不決。正當其猶豫不決之際,德川家康做了一件看起來極為大膽的舉措,命令手下向小早川秀秋戰陣進行威脅性射擊。

受到東軍攻擊的小早川秀秋,卻立即決定倒向東軍,下令向西軍大谷吉繼部發起攻擊,使得西軍右翼頃刻崩潰。隨後其他西軍各部的士氣大受打擊,西軍內部的其他騎牆派也紛紛改投東軍,轉而攻擊西軍,使得西軍迅速瓦解。小早川秀秋明明是受到東軍的攻擊,卻又為何會倒向東軍呢?看似讓人疑惑不解,有人因此認為其是愚蠢暗弱之輩。但我認為不然,是其充分權衡利弊做出的決定。

小早川秀秋雖是豐臣秀吉的養子,是豐臣家繼承人之一。但隨著豐臣秀賴的誕生,小早川秀秋已成為豐臣秀賴繼位的一個障礙。所以其才被送到毛利氏的分家小早川氏做養子。而豐臣家另一個繼承人,豐臣秀吉的外甥豐臣秀次卻被豐臣秀吉處死了,下場極為悲慘。所以小早川秀秋在豐臣秀賴誕生後實際上已與豐臣家沒了多大關係。

關原之戰雖是石田三成一派為討伐德川家康的不臣之心而起,但當時豐臣系武斷派大名整體對德川家康的野心認識不夠而與文吏的矛盾卻相當尖銳。決戰的雙方主力也是豐臣系大名的文吏派與武斷派間的對決,而德川家康的本家部隊的三萬多人馬並未能趕抵戰場。

西軍與東軍雖然雙方實力差不多,但西軍除了極少數大名立場堅定外,大部分大名雖在名義上已表明態度,但實際上騎牆派居多,在戰場上都持觀望態度。小早川秀秋的軍隊佔西軍的五分之一,如果幫助西軍,那與東軍的勝負概率也就是五比五。但是如果加入東軍,那麼東軍對西軍的勝率最起碼是六比四,而且一旦自己表明態度,那麼勝利就必定向東軍傾斜,就會不斷有持觀望態度的大名加入倒戈行列,那麼東軍對西軍的勝率就遠不止是六比四了,西軍也就必敗無疑。反之,如果加入西軍。德川家康必定痛恨自己的背信行為,傾全力以五倍於自己的力量來攻自己本陣的話,那時即便最終西軍慘勝,自己也早已人頭落地,那麼勝利又能與自己有何關?所以顯然加入東軍對自己更有利。

雖然西軍石田三成給自己的許諾更有誘惑力,但最後能兌現承諾的只能是屬於勝利的一方。所以即便石田三成 的承諾再好,如果戰場上不能獲勝的話那也是白搭。

領地的產出代表著實力與權威,西軍總大將小早川氏的本家毛利輝元並未親臨戰場,後來也因此被人戲稱為「關原宅神」。西軍的實際指揮,落在了石田三成的身上。而石田三成只有區區19萬石的土地,只相當於自己的一半,也就是石田三成的親屬兵力也只相當於自己的一半水平。而其背後又沒有豐臣家明確表態予以支持或授予其戰場指揮權。所以其沒有足夠的權威來領導整個西軍,對自己也只能是「利誘「加」哀求」。

而德川家康雖沒有帶本家部隊前來,但其卻領有關東八州250餘萬石的土地,已是日本第一大大名,實力遠超其它大名,是自己的六倍左右,有絕對的權威與震懾力。德川家康對自己不只有「利誘」,更有震懾力在。這種震懾力來自於德川家康本家軍隊的力量,那種力量是自己的六倍左右。而石田三成的力量只是自己的一半,顯然比起石田三成來,德川家康是得罪不起與不可戲弄的,所以小早川秀秋選擇倒戈也在情理之中。

德川家康正是看穿小早川秀秋會算明白這些帳,才敢向小早川秀秋戰陣射擊威脅逼其做出決定,潛臺詞就是告訴小早川秀秋,如果不早做決定,就拿你開刀。所以小早川秀秋選擇叛變加入東軍也就自然不過了。

相關焦點

  • 「關原戰神」小早川秀秋是什麼來歷?
    小早川秀秋是日本歷史上一個倍受爭議的人物,因其在關原之戰中種種令人難以接受的行為,而被人稱為「關原戰神」,不過這「戰神」二字中包含的更多是戲謔的意思
  • 小早川秀秋為何被稱為「臭名昭著」的武士?
    那麼歷史上真正的關原戰神小早川秀秋是怎樣的呢?  小早川秀秋本是木下家定的第五子,在其三歲時成了豐臣秀吉的養子,取名羽柴秀俊,後來又被小早川隆景立為嗣子,這才改名成了秀秋。秀秋生涯中的第一戰是慶長之役,秀秋在此戰中表現勇猛,戰功顯赫。不過因其濫殺無辜(屠殺女人、小孩)惹怒豐臣秀吉,而被沒收筑後國並喚回。後來他認為是石田三成從中作梗,欺騙自己,便漸漸開始與德川家康走得越來越近。
  • 豐臣秀吉託孤忠臣:善盡家財也要保護豐臣氏,忠將宇喜多秀家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豐臣秀吉是沒有血緣孩子的,而當時恰逢亂世的,大名們過繼孩子當養子也是時有發生。因此豐臣秀吉也認了很多養子。比如一直被當成的接班人培養,但性格暴躁的豐臣秀次(殺生關白)、性格乖張、優柔寡斷的小早川秀秋。當然還有就豐臣秀吉的名義養子——宇喜多秀家。
  • 從「關原」到「大阪」:隱藏於日本歷史背面的鬥爭
    其實關原之戰是豐臣家的一場內鬥,而德川家康老狐狸只不過是以外人的身份成為這場戰爭的最直接受益者。隨著茶茶為豐臣秀吉生下了豐臣秀賴,豐臣秀吉隨便清理了豐臣秀次和木下秀秋這兩個從別處過繼而來的養子。豐臣秀吉曾以關白之職許諾豐臣秀次,但隨著秀賴的誕生,正統的豐臣家血脈得以保存,豐臣秀吉為了保住自家繼承人,先是把木下秀秋過繼給小早川隆景,之後又以豐臣秀次放蕩不羈,為非作歹的罪名誅殺了豐臣秀次和親信。
  • 關原之戰,小早川秀秋成決定勝負的關鍵?他不倒戈,西軍也贏不了
    一般的說法認為,小早川秀秋的倒戈成為決定關原戰事走向的關鍵因素,但他在關原之戰中的具體作用是什麼依然沒有定論。假設小早川秀秋在關原沒有倒戈,石田三成的西軍有沒有可能擊敗德川家康的東軍呢?小早川秀秋小早川秀秋在豐臣政權內的地位極高,除了內大臣德川家康和大納言前田利家就是中納言秀秋了。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本能寺之戰後,有望統一日本全境的織田信長被害,其部下由信長的手下重臣豐臣秀吉接管,后豐臣秀吉擊敗了謀殺信長的明智光秀,並採取了先西後東的戰略方針,以武力平定西國諸國,再與原信長盟友的德川家康結成聯盟,共同完成統一大業。
  • 關原合戰 小早川秀秋若不倒戈 西軍勝算幾何?
    關原合戰是決定天下歸宿的之戰,故而在日語中有「最終決戰」的意思,因其對後世日本的深遠影響,而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而在這場決定天下歸宿的戰役中,由於西軍的小早川秀秋臨陣倒戈而完全左右了整個戰局的走勢,直接導致了西軍的最終失敗,故而其也被人戲稱為「關原戰神」。
  • 豐臣秀吉(9)——金鑾後的導火索
    北條氏已定,豐臣秀吉,這個五十多歲的男人成為了日本的實際之主。如果秀吉讀過中國歷史的話,他應該會發現這樣一種歷史現象:秦,終結了春秋戰國以來數百年的割據局面,短暫完成了一統,但是只傳了兩代就滅亡了;隋,終結了南北朝以來數百年的割據局面,也短暫完成了一統,也是傳了兩代就沒了。現在,平定自應仁之亂以來一百多年亂世局面的是豐臣秀吉.
  • 日本電影《關原之戰》講述戰國時期的戰役,很有意義,值得推薦!
    《關原之戰》講述日本戰國時代末期發生的一場「決定天下」的戰役,交戰雙方為德川家康領下的東軍以及石田三成領導組成的西軍。最終,在西軍將領小早川秀秋叛變的情況下,這場戰爭在一天內即分出了勝負,德川家康取得了統治權,三年後成立德川幕府。
  • 石田三成是豐臣秀吉的有力家臣,是豐臣政權下的五奉行之一
    石田三成是豐臣秀吉的有力家臣,是豐臣政權下的五奉行之一。秀吉死後,以專橫的德川家康為對手舉兵,挑戰了關原之戰(1600歲),但最終還是敗北被處死。靈機一動就被秀吉中意的青年時期石田三成說永祿3年(1560年)作為淺井家族的石田正繼的次子,誕生於現在的滋賀縣的近江國坂田郡石田村。幼名叫佐吉。
  • 關原之戰鏡鑑
    隨著西軍內部的小早川秀秋臨戰反戈,雙方僅用一天的時間就很戲劇性地分出來勝負。對整個大盤的幕後推動者——德川家康來說,仗能打起來他就已經贏了一半,剩下一半籌碼若想收入囊中,僅需要保證自己的嫡系部隊不受太大損失。所以一方面他指揮豐臣方面的諸多武斷派大名旗下的軍隊替他在關原賣命,一方面又大大咧咧地讓自己的兒子德川秀忠帶著嫡系主力「被牽制」於山中道。
  • 從關原到大阪:豐臣家在想什麼?
    東軍福島正則加藤清正淺野長政等都是豐臣家的親信中的親信,賤嶽七本槍除了片桐且元外其餘都6個有5個在東軍,名為中立的前田利長又是秀吉拜把子利家的兒子。這些就算了,有人老是說家康多麼多麼擁兵自重,但關鍵性的問題在於,人家德川家康本人就是太閤先生的妹夫,其嫡孫女又是太閤嫡子秀賴的指腹為婚對象,其親生兒子結城秀康又是太閤的養子。
  • 關原之戰:一場由三個男人決定天下大勢的戰役(中)
    毛利勢以毛利秀元部隊15000人為中心,吉川廣家部隊3000人、安國寺惠瓊部隊1800人、長束正家部隊1500人,和長宗我部盛親部隊6600人接近30000人駐守於南宮山腳。小早川秀秋部隊15000人布陣於松尾山中;島津義弘1500人(島津義弘,島津豐久各750)緊隨其後進入陣地,駐守於北國街道,位於三成附近的小池村。
  • 豐臣秀吉臨終前為何給自己的兒子留下德川家康這一隱患?
    在豐臣秀吉看來,就算德川家康的家族勢力有抬頭之勢,這麼多人分散權力,德川家康能獲得的權力也不過只有十三分之一,翻不起什麼浪子了。但是,實際情況和豐臣秀吉想的完全不一樣。豐臣秀吉去世後,他所選定的那些大臣們,不是互相制約,而是為了爭奪權力,打了起來。畢竟豐臣秀賴很小,管不了事,他們當然要爭奪權力了。首先就是「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不滿「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雙方發生了關原合戰。
  • 決定日本走向的關原之地和悲慘壯烈的西軍的戰鬥
    導語:豐臣秀吉統一天下後為了治理天下,組成了兩個組織,其中一個組織以石田三成為首,作為五奉行一起管理天下的政務,另一個組織以德川家康為首,作為五大老共同輔佐幼子豐臣秀賴。原本秀吉安排五大老的初衷是為了讓其他幾位權臣一起制約德川家康,防止其壯大。但是事與願違,德川家康對於人心的掌控遠超過豐臣秀吉的預計。
  • 主播專欄 | 關原之戰
    今天是想推薦一部電影,2017年上映的《關原之戰》,故事講述了決定日本戰國末期天下走向的一場決定性戰役關原之戰的始末。
  • 基本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家族 為何二世而亡?
    豐臣秀吉的家族,基本上完成了對日本大部分地方的統一號令。但就是這麼一個從亂世中崛起的家族,為什麼會在豐臣秀吉似乎迅速敗落。最終二世而亡呢?應當承認,出身低下的豐臣秀吉能夠成為統一日本的「天下人」,其勵志人生和傑出才能值得肯定。不過,豐臣秀吉在統一日本期間和統一日本之後也犯下了一些致命錯誤。
  • 豐臣秀次
    秀次的一生,將時刻難脫這個舅舅的影子。 此時的藤吉郎正跟隨著信長走在天下布武之路上。元龜二年(1571),佐和山城落城,淺井家困守小谷城。藤吉郎受命調略淺井外樣城主宮部繼潤。織田和淺井實力差距明顯,加上秀吉痛陳利害,宮部很快下決心投誠。年幼的秀次初登舞臺,被舅舅秀吉送到宮部家做了養子。兩年後,淺井家滅亡,藤吉郎改名羽柴秀吉,受封北近江三郡。
  • 大谷吉繼在關原之戰中,為何明知必敗,依然堅持討伐德川家康
    豐臣秀吉於慶長3年死後,由於死前委託之監護人前田利家病重離世,使五大老之一德川家康成為實力最強的諸侯,後來家康以討伐留在國內不肯上京輪值的五大老之一上杉景勝為號召,向全日本大名發出動員令,出兵會津。大谷吉繼原本起兵是要響應家康的動員令,途中拜訪失勢的好友石田三成,三成卻邀請吉繼一同對德川舉兵,大谷連說三次三成啊,沒有勝機。雖然明知沒有勝算,但吉繼仍然不忍背叛好友三成,加入西軍。實際上在關原之戰爆發前幾年裡,吉繼罹患麻風病,早就雙眼失明。
  • 出身貧賤的日本梟雄:豐臣秀吉
    這建築堡壘的工作就由秀吉來負責。秀吉先將建築堡壘的木材運往木曾川的上遊,然後用木筏沿著河流運送下來。建材運到之後,才二、三天,堡壘就建好了。之後,秀吉又建議借用當地土豪的野武士力量,夜襲敵陣,結果獲得大勝。這次大捷,秀吉成為信長麾下的一名大將。